“来跟师兄请教问题。”付沚解释道。
在几位学弟学妹的注视下,付沚朝着沈可居走过去。
沈可居见她走过来,转身带路。
付沚看着沈可居的背影,想起方才自己贸然称沈可居为“师兄”的事儿,不禁脸上一热。
谁叫李桓暮给她介绍沈可居的时候,说的是“沈师兄”呢?
这事儿可不能全怪她。
教职工餐厅这会儿人不多,还没到正饭点儿,只有几个窗口的饭做好了,其余的还在准备中。
“师妹看看,吃什么?”
听到这个称呼,付沚微怔。没想到就这么顺理成章地和他成了师兄师妹。
“沈老师吃什么?”
毕竟她请客,该先问问沈可居才是。
沈可居闻言看向付沚,付沚恰好就明白过来他为什么看自己,马上敛眸喊了句“师兄”。
这位师兄说:“都行,看你。”
面香四溢,油泼面香气更甚。
付沚打从进来就注意到了,滚烫的热油浇在蒜泥和干辣椒面儿上散发出来的香气实在勾人,她还多看了几眼油泼面窗口那边,应该已经在卖了。
“油泼面吧,怎么样?”
这下付沚心又重重一跳,沈可居是瞧出来了,还是他本就想吃?
“好,那沈……师兄先找地方,我去买。”
话说到一半,付沚感受到沈可居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连忙改口,可才迈出一步却又见到沈可居没有拉开他面前的椅子,而是拉开了她面前的。
“坐。”
“啊?”
沈可居朝着他拉开的椅子抬抬下巴:“坐这儿占地儿,这儿只能刷教师专用饭卡。”
付沚看着沈可居前往窗口的背影,后悔自己的反应太白痴之时,却想到沈可居本就知道这件事。
和她约在教职工餐厅,是因为不想占她便宜吗?
这男人未免太过贴心。
这点马上又被付沚存入沈可居的优点库。
可付沚马上意识到一件事——她又欠了沈可居一个人情。
下课时间到,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面还没好,可付沚却不能过去和沈可居一起等,因为她有占座位的任务在身。
西装革履的沈可居明显和学校餐厅格格不入,与他一窗之隔的后厨厨师正在桌面上甩着面条,响声洪亮,这样做出来的面条筋道有嚼劲。
不知道沈可居是不是感受到了付沚的目光,回过头来和付沚短暂对视,付沚先移开了眼。
和他远远对视,怎么敢的呀。
付沚也不想玩手机,给自己找点事做。
先是用自己带的卫生纸把桌面擦了一遍,包括沈可居那边。
再是发现他们这桌筷子筒里只剩一根筷子孤军奋战,于是她从隔壁桌筷子筒里拿来些筷子放好。
最后,又去隔壁桌偷偷运了醋壶过来。
醋壶壶底和两碗油泼面碗底同时落地,付沚抬头时刚好看到沈可居好看的手从碗沿撤走。
“尝尝。”
付沚先从筷子筒里拿出一双筷子递给沈可居,两人客气地相互道谢。
沈可居拿起醋壶的同时付沚拿起辣子油,同时拿同时用完同时递给彼此,又相互接过。
只是付沚又加了醋,沈可居没有加辣椒油,接过之后放在一旁。
“我以为你们这边人都吃辣多一点。”所以才递辣椒给你的。
“能吃,但胃不太能接受。这边醋比较香,吃面一般也都放些。”
沈可居这是在学付沚,解释他为什么会把醋壶递给她。
把话说开,把面拌开,付沚的更红一点。
烫好的油菜翠绿,豆芽菜泛着嫩黄,辣椒红色鲜艳,看起来就让人觉得很有食欲。
“他们叫你小渚学姐。”
付沚回忆:“刚进社团大家闹着玩儿,都以网名称呼彼此,可能是小渚比较好记,他们的太长了记不住,也总变,就我的没变过,后来只有我这个保留了。”其实她小名就是小渚,但在沈可居面前突然说不出来。
“那你叫他们什么?”
“学弟和学妹。”
沈可居点点头,不知为何话里含着几分笑意:“对应着来的。”
“本就应当如此嘛。”
来而不往非/礼也。
沈可居又点点头,下一秒开口:“付沚。”
“嗯?”
付沚听到自己的名字下意识答应,可过了两秒之后,她拿着筷子的手一顿。
因为她意识到她却不能再像刚才和沈可居互称“师兄”和“师妹”一样、像和李桓暮他们互称“学姐”和“学弟”、“学妹”一样,与“付沚”对等地直接叫出他名字“沈可居”来,只愣了片刻,笑了笑心虚着继续吃饭。
坏了,自己做了“非/礼之事”。
教职工餐厅的灯光很足,这会儿外面见黑,尤其显亮。
于是有人挡住这光亮的时候也格外显眼。
“怎么样?”
熟悉的声音传来,付沚抬头,是吴老师。
而对面的沈可居似乎先察觉,把手中的东西递给老吴。
“吴老师。”付沚非常不好意思地跟老吴打了个招呼。
“不错。”沈可居答了老吴问的“怎么样”。
“没问你。”老吴永远都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看向付沚。
付沚突然结巴起来:“挺、挺好的,以、以前没来过。”
“没事儿,以后想吃了就让这小子带你来。”老吴点了点沈可居的肩膀。
“没没,今天是我约的沈老师,”付沚摆摆手,哪里还敢让沈可居带自己来:“已经很感谢了。”
老吴笑声爽朗,沈可居也笑了笑。两人的笑中含着什么,付沚并不是尽然知晓。
但她知道刚才自己的言谈举止都和成熟二字不沾边就是了。
“我先去买饭,你们吃。”老吴扬了扬自己手里的,沈可居刚才递给他的东西。
是教师专用饭卡。
付沚愕然。
一直叫沈可居为“沈老师”,竟下意识真的把他当成学校里的老师了,实则沈可居也只是学校以前的学生。
饭卡是借的老吴的。
“又欠沈老师人情了。”付沚声音渐小,头快要埋到碗里。
“以后慢慢还。”沈可居的声音依旧低沉悦耳。
付沚也因为低头错过了老吴和沈可居的眼神互动。
“这句老师你要叫到何时?”
“师、师兄......”
在老吴面前,总觉得要尊称沈可居一句“老师”,毕竟她也不完全算是老吴的学生。
可沈可居一再纠正,她便要试着改口了。
而且“师兄”听上去确实要比“沈老师”亲近些,付沚很喜欢。
两人又边吃边交流了下今天付沚问他的问题,一顿饭吃完,付沚又受益良多。
欠沈可居的人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完、还好。
不知道老吴买了什么,也不知道他坐在哪儿,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吃完走掉的。
两人吃饭都细嚼慢咽,再加上他们都十分默契地没有遵守“食不言”,吃完过后又聊了会儿。
从餐厅出来已然日暮,沈可居也不多停留,两人道别后一左一右分走两边。
付沚今天回寝室的路上都是雀跃着的。
初见沈可居那天,她绝对想不到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沈可居面对面讨论餐饭、学术、口味。
夕阳余晖洒在校园里,柏油马路上的白色油漆因此而淡淡着色。
一如付沚的心情,粉红粉红的。
/
开始正式实习前,付沚打算自己先脱稿试一遍,但手里还是拿着讲解稿,以备不时之需。
最开始的也就最熟悉,到了必讲文物多的展室脱稿就有些吃力,不是丢掉要讲的文物,就是忘词。
从头到尾过一遍,付沚在自己的稿子上圈出了不流畅的地方,发现大多是因为太过书面语,如果口语化一点,也会流畅一点。
如果讲解时一字不落地照搬讲解稿上的内容,初次接触的游客便会再问一问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把那些生涩的字词用易懂的代替,是不是效果更好呢?
不仅讲解背得顺,游客也听得顺。
付沚坐在博物馆内的石凳上,把装订好的厚厚七十页讲解稿放在石桌上,拿出铅笔,润色着自己的讲解稿。
“来实习的吗?”
一道的女声从旁边传来,万种风情中含些甜美,付沚抬头去看。
看穿着,是馆内的一位讲解员。
付沚站起来和她打招呼:“老师好,我是过来实习的。”
“叫老师多生分,叫我姐姐就行。”
“姐姐好。”付沚笑着,酒窝嵌在脸颊上,惹人喜欢。
“很认真嘛!”文徵身上穿着博物馆的工作服,背着手俯身去看付沚做的笔记,抬眼看向付沚:“不错呀,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付沚。”
“付沚?”文徵很惊喜,“我姓文名徵,文化的文,宫商角徵羽的徵。”
文徵看向付沚,后者反应极快:“人寸付,宛在水中沚的沚。”
“挺巧挺巧,”文徵指了指第一展室,也就是唐代的石经文物所在之处,“在石经上都能找到。”
付沚笑着点点头,确实有缘。
“宫、商、角、徵、羽”在《尔雅》之中,“宛在水中沚”在《诗经》之中,都是第一展室石经上十三经涵盖的内容。
“好好背,多冲业绩。”文徵拍了拍付沚的肩,“今天人多,我得忙去了。”
“姐姐也加油。”
文徵。
这个名字,付沚听着很耳熟。
可就是想不起是从哪里听到过了。
小渚走过最长的路,就是沈老师的套路。
来自百度的科普,其实内容也就是为剧情服务的,大家应该也知道得差不多,虽然可能多余了点,但想了想还是搬过来好啦:
*十三经指《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种儒家的经传。
*《尔雅》是辞书类文学作品,最早收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作品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Chapter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