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蓑笠翁品三国 > 第3章 袁绍引狼入京城

蓑笠翁品三国 第3章 袁绍引狼入京城

作者:孤峰冷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30 06:28:30 来源:文学城

韩遂造反,入侵关中,京师震动,朝廷命董卓率军平叛,他怎么如此受朝廷器重?他是怎么发迹的?

董卓是凉州人,年轻时喜欢行侠仗义,经常到羌人部落游玩,与很多羌人结交,一些羌人朋友来看望他,他把家里唯一的耕牛杀了款待他们,羌人非常感动,他们回去后,凑了上百头牲畜赠送给董卓。

董卓成年后,力大无比,他可以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左右射击。由于身手不凡,董卓被官府征召,担任治安官,负责地方治安。当时,胡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刺史成就派董卓领兵大破胡人。后来,羌人入侵关中,朝廷拜张奂为中郎将,张奂派董卓领兵出战,董卓大败羌人,朝廷赏赐他九千匹缣,他全部分给了士兵。

董卓大破羌人,声名大噪,并州刺史段颎把他引荐给司徒袁隗。袁隗很欣赏他,在他的大力举荐下,董卓平步青云,先后出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董卓发迹后,他的老上司张奂隐居在弘农郡,董卓派兄长董擢给张奂送去一百匹缣,张奂厌恶董卓为人,不愿接受。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北中郎将卢植与张角交战,将黄巾军围困在广宗县,不久,卢植被宦官诬陷下狱。朝廷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管冀州战区事务,董卓放弃围攻张角据守的广宗县,率主力北上攻打下张宝据守的曲阳县,围攻两个多月,仍没攻下曲阳县,董卓被免职,至廷尉受审,判“减死罪一等”,几个月后,幸遇朝廷大赦天下,董卓被释放。

公元184年冬,韩遂、边章进犯关中,朝廷派皇甫嵩和董卓率军平叛,皇甫嵩因作战不利被免职,朝廷拜张温接任主帅。张温初战失利后,召见董卓商议破敌之策,董卓姗姗来迟,张温斥责董卓,董卓言语冒犯了张温,参军孙坚见董卓敢顶撞上司,劝张温杀了董卓,张温没有同意,他怕杀了董卓之后,没人能镇得住他手下彪悍的将士。

某天晚上,夜空里出现了“流星暴”,上千颗流星划过夜空,万丈光芒照进叛军军营,战马嘶鸣,叛军将领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准备次日退兵,董卓得报,大喜,派弓箭手提前埋伏在叛军撤退时必经的山路两旁。次日,董卓大破叛军。叛军败退至凉州金城郡,张温派出五路人马追击该股叛军,命董卓讨伐先零羌。董卓军在望垣县被匈奴人包围,形势危急,董卓急中生智,让士兵卸甲,假装在修堤,对外宣称是在渭水里捕鱼,然后暗中让士兵快速从堤下通过,叛军发现后,追之不及。张温派出去的六路人马,其他五路人马损兵折将,唯独董卓的部队全员班师,朝廷重赏董卓。

公元188年,叛军围攻陈仓县城,朝廷命皇甫嵩和董卓各率两万人前去救援,董卓向皇甫嵩建议急行军,皇甫嵩说:“陈仓城防备坚固,叛军一时无法攻克,我已派人去通知守城将领,让他按兵不动,坚守十余日,待我率大军赶至,他再率军出城,前后夹击叛军,叛军必败。”

皇甫嵩没有听从董卓的建议,果然如皇甫嵩所料,叛军围攻陈仓城十余日,仍没攻下陈仓,无奈撤军,这时,皇甫嵩赶至,下令追击叛军,董卓对皇甫嵩说:“叛军是穷寇,兵法有云穷寇莫追,不要追击叛军。”

皇甫嵩说:“叛军是丧失斗志的疲惫之师,不是穷寇”。皇甫嵩没有听从董卓的建议,他让董卓殿后,亲率大军追击,连战连胜,董卓从此嫉恨皇甫嵩。

后来,朝廷征董卓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上书推辞:“我下属的羌兵和匈奴兵都来拦住我的车,苦求我不要抛弃他们,我制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来宽慰他们,如果情况有变,我再向朝廷汇报。”朝廷无可奈何,十分担忧。

不久,汉灵帝得了重病,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让他将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董卓接受了任命,但是不肯交出军队。董卓对皇甫嵩说:“我掌兵十年,士兵和我关系太好了,他们都要为我卖命,我请求带领这些士兵去并州,在边关为国效力。”

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劝皇甫嵩除掉董卓,皇甫嵩没有同意,将董卓不肯交出兵权的事上奏朝廷。汉灵帝得知,下诏责备董卓,但是,他没有强迫董卓交出所有兵马,他担心把董卓逼急了,他会造反,于是做出让步,允许董卓带五千名士兵赴并州就任。董卓带着五千名士兵向并州出发,到了河东郡后就不走了,他在观望洛阳的局势。

公元189年5月,汉灵帝驾崩。汉灵帝在晚年出了一个大昏招,给东汉王朝的灭亡埋下了巨大祸根:汉灵帝听从了刘焉设立州牧的建议,让州牧统领地方军政大权。

州牧成为封疆大吏,为地方势力崛起大开方便之门,从此,群雄并起,割据一方:刘备依靠荆州豪绅势力入川,建立了蜀汉政权;孙权得到了江东豪绅的支持,割据江东;曹操以颖川荀氏、沛国曹氏和夏侯氏等地方势力为基础,在北方称雄……在公元190年至公元199年这十年间,除曹操、刘备、孙权之外,还有20多名地方大员割据一方。皇权旁落,地方不再服从朝廷的命令,东汉王朝风雨飘摇。

汉灵帝在临终之际又出了一个昏招:废长立幼。汉灵帝病重的时候才开始关心身后事,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刘辩,小儿子是刘协。刘辩作为嫡长子,按理应被立为太子,但是,汉灵帝不喜欢刘辩,说他行为轻佻,缺乏皇帝的威严,他想立刘协为太子。汉灵帝在临终之际托孤蹇硕,希望他扶持刘协即位。

汉灵帝为什么选择蹇硕托孤?一是汉灵帝很信任蹇硕,他为了制衡大将军何进,成立了西园军,让蹇硕统领西园军;二是蹇硕是宦官,他可以掌权,但无法篡位。

汉灵帝去世后,蹇硕仿效赵高,严密封锁汉灵帝驾崩的消息。此时,各方势力明争暗斗:何进掌管着拱卫京师的北军,他支持外甥刘辩即位;何进同父异母的妹妹何皇后希望儿子刘辩即位;何皇后同母异父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与何进没有血缘关系,他想扳倒何进,取代何进的地位;蹇硕掌管着西园军,他想除掉何进,扶持刘协即位。

蹇硕想到了一个除掉何进的好办法:假传圣旨,召何进入宫商议要事,让埋伏在一旁的刀伏手杀了何进。一天,蹇硕假传圣旨召何进入宫,何进即刻前往。司马潘隐与何进交情深厚,他在宫外迎接何进时,向何进使了个眼色,何进意识到情况不妙,抄近道回到军营,对外宣称得了大病,从此不再进宫。

纸包不住火,汉灵帝驾崩的消息不可能一直瞒得下去。刘辩在何皇后和何进的支持下即位。何进密谋除掉蹇硕,蹇硕觉察到了危机,暗中联络“十二常侍”,密谋除掉何进。“十二常侍”中的郭胜是何进的老乡,也是何皇后的亲信,他怂恿“十二常侍”中的赵忠等人不听蹇硕之计,将蹇硕写给他们的密信给了何皇后,何皇后把信给了何进,何进掌握了蹇硕密谋除掉他的证据后,将蹇硕处死。袁绍趁机劝何进清除讲宦官一网打尽,他对何进说:“将军居帝舅大位,一切都在你掌握之中,宦官祸乱朝政久矣,你可一举诛杀所有宦官,为国除害。”何进深以为然。

何进除掉蹇硕后,接管了西园军,掌握了京城所有兵权,何进权倾朝野,但是,有一个地方他管不到:皇宫。皇宫是何进的权力盲区,袁绍告诫何进,没事别往皇宫里跑,那里暗藏着杀机,何进有时候偏偏忘了,特别是他妹妹召唤他的时候,而这往往很致命。

何进费了很多口舌劝何太后除掉宦官,何太后就是不同意:当年,汉灵帝要废了她,十二常侍哭求汉灵帝不要废了她,他们自掏腰包给汉灵帝送了大量珠宝,汉灵帝才肯罢休,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哪有她今日的荣华富贵?

何太后的母亲和车骑将军何苗被十二常侍贿赂,他们劝何太后阻挠何进诛杀十二常侍。多方阻挠之下,何进进退两难。袁绍担心夜长梦多,劝何进早点动手,他建议何进调集外部军事势力入京,向何太后施压。袁绍建议的外部军事势力都是他支持的军事势力,董卓、丁原、桥瑁都受过袁家的恩惠。

袁绍的这个计划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御史郑泰对何进说:“董卓寡恩薄义、贪得无厌,如果让他进京,祸患无穷。”

尚书卢植也反对袁绍的计划,他劝谏何进:“诛杀宦官,用不着征召外地部队。董卓凶悍,手里有精兵,入京后必不能控制。”

主簿陈琳也劝谏何进:“将军掌握兵权,龙骧虎步,那些宦官全在您掌控之中,这好比烧着火炉子燎毛发,你对付他们一点都不难。如今,你却反抛弃利器,寻找外援。权力之争,强的为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干戈倒拿,你请董卓为外援,如同把刀柄给他,让他来捅你。”陈琳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几乎是死谏,何进不听。

曹操得知袁绍的计划,嘲笑道:“宦官权力过大才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不是所有宦官都是坏人,要治那些**宦官的罪,不必全部杀掉,杀几个掌握大权的宦官就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了。诛杀几个大宦官,派几个狱吏就足够了,何必召外地将领入京?要将所有宦官赶尽杀绝,牵涉的人太多,事情很容易泄露出去。这事凶多吉少啊。”

何进不听众人劝告,权迷心窍,他觉得袁绍这个主意不错,让袁绍征召外部将领率军入京。袁绍命董卓进驻关中上林苑,召东郡太守桥瑁进驻城皋,派丁原率兵火烧孟津,他们都打着“诛灭宦官”的旗号。《资治通鉴》记载:召东郡太守桥瑁屯成皋,使丁原率数千人寇河内,烧孟津,皆以诛宦官为言。

所有来京城部队都在喊打喊杀,指明是来杀宦官的,但是,何太后态度依然强硬。何苗对何进说:“开始,我们都贫贱,依靠宦官获得贵富,倒了的水不可收回,你应当好好考虑与宦官搞好关系。”何进犹豫不决。

董卓的部队到达渑池时,何进狐疑不定,他想起了郑泰、卢植、陈琳等人的劝告,他后悔了,派种邵去阻止董卓进京。种劭在黾池见到董卓,要求他率领部队返回河东郡,董卓不听。董卓率军抵达洛阳城外时,何进派种劭出城劳军,种劭见到董卓后,再次要求他撤军,董卓不听,派士兵威胁种邵,种邵大怒,称有皇上诏令,命董卓退兵,种邵怒斥董卓的士兵,士兵吓的四散退去,种劭拿着诏令上前责备董卓,董卓无话以应,只好率军撤至洛阳城二十里开外的夕阳亭。

袁绍得知何进阻止董卓率军进京,威胁何进:“互相结合的形势已经露出来了,事情如果不办就会发生变故,请将军早做决定。”何进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持符节,专命击断。袁绍派兵监视宦官,命董卓、丁原、桥瑁等外部将领驰驱驿上,进兵洛阳平乐观。何太后害怕了,遣散中常侍,只留下与何进平素亲近的宦官守备宫中。

十二常侍都去何进那里请罪,任凭何进处置。何进对他们说:“天下纷乱,都是你们搞成这个样子的。现在,董卓大军很快就要到京城了,你们为什么不早点回到你们老家所在的属国去呢?”袁绍在一旁再三劝何进处决十二常侍,何进没同意,把十二常侍放了。袁绍不甘心,写信通知各州郡,诈称是何进的命令,让各地官府逮捕宦官的亲属。

放虎归山,必有后患。中常侍张让的儿媳妇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向儿媳妇叩头说:“我过几天就告老还乡,太后一直对我很好,我现在要离她而去,恋恋难舍,请你去跟太后说一下,让我进宫去见她和皇上最后一面,然后再向她辞行,这样,我就死而无憾了。”

张让的儿媳妇向何太后转告了张让的想法,何太后同意了,重新召十二常侍进宫。不久,何进入宫请求何太后同意他诛杀除了十二常侍以外的宦官,并派兵驻扎在十二常侍住的地方外面。

张让得知何进入宫面见何太后,派人去窃听,此人听到了何进跟何太后说的话,告知张让,张让知道何进已经起了杀心,于是带领段珪、毕岚等人拿着兵器从侧门进入宫中埋伏。张让派人去通知何进,假称太后召他进宫,何进即刻前往,何进进宫后,刚一入嘉德殿,就被十二常侍制服。

张让责问何进:“天下大乱,也不全是我们的错。先帝曾与太后不和,要把太后废了,我们苦苦哀求皇上不要把太后废了,我们还拿出千万家财送给先帝,我们对你何家有恩,你现在居然要杀我们,你也太过分了吧?你说宫中污秽肮脏,试问三公九卿以下的官员,还有谁是忠诚廉洁的呢?”

张让在怒喷何进一通后,尚方监渠穆斩杀了何进。何进死后,袁绍指挥士兵搜索宫中宦官,不论老幼皆斩尽杀绝,有些不长胡须的人也被当成宦官杀掉了,一共杀死了二千多人。

张让带着刘辩和刘协逃到了黄河边上,尚书卢植连夜骑马追至,卢植责备张让。张让惶恐不安,悲痛的哭着,跪着谢罪,向刘辩拱手跪拜磕头,说:“我等灭绝后,希望陛下自己爱惜自己!”说完,跳入黄河。

何进部下吴匡怨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怀疑何苗与十二常侍是同谋,他对士卒们说:“大将军打算诛杀十二常侍,何苗一直反对。大将军被十二常侍杀了,他绝对脱不了干系,我们要为大将军报仇。”何进对士卒一向很好,士卒们听了吴匡的话后都哭着说:“愿效死,为大将军报仇。”吴匡率兵攻打何苗,何苗兵败身死。

董卓见洛阳上空浓烟滚滚,下令进军,他率军抵达显阳苑时,打听到张让等人劫持刘辩上了北邙山,又率军向北邙山赶去。在北邙山下,惊魂未定的刘辩见到飞驰而来的、长相彪悍的凉州兵吓的大哭。

董卓护送刘辩向城内进发,公卿百官迎驾,太尉崔烈在前面引导,他呵斥董卓回避,董卓指着他骂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么回避?信不信我一剑砍下你的脑袋!”

进城时,刘辩一看到彪悍的凉州兵就吓的大哭,群臣劝董卓退兵,董卓反问道:“你们身为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我现在把天子救了回来,你们哪有让我退兵的道理?”

何进的幕僚鲍信建议袁绍除掉董卓,他对袁绍说:“董卓骄横,不听号令,强行入京,若不除掉他,祸患无穷。我们可以乘他长途行军,士卒劳顿,趁机突袭他。”袁绍见董卓兵强马壮,不敢轻举妄动。

董卓进城后,收编了何进和何苗的部队,他策反了吕布,收吕布为义子,吕布杀了丁原,投靠了董卓,董卓收编了丁原的部队,掌握了京城所有部队的兵权。

鲍信不肯归附董卓,再次劝谏袁绍除掉董卓,建议袁绍效仿十二常侍除掉何进的办法,诱杀董卓。袁绍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鲍信见袁绍不足与谋,弃官逃亡。

之前在接驾时,董卓向刘辩询问宫中事变经过,十六岁的刘辩语无伦次,八岁的刘协说的很清楚,董卓对刘协心生欢喜,萌生废刘辩、立刘协之意。后来,董卓得知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董卓自认与董太后同族,下定决心废黜刘辩、立刘协为帝。

董卓欲立刘协为帝,他想得到袁绍的支持,袁绍当时任司隶校尉,他有很大的权力:可以弹劾、逮捕、审讯京城所有官员,三公也不例外。董卓邀请袁绍到显阳苑商议废旧立新一事,两人面对面坐下。

董卓捋了捋胡须,对袁绍说:“皇帝应由贤明之人担任,刘辩作为一国之君,见到我的威武之师竟然吓的大哭,哪有一点皇帝的样子,问他一点事,他结结巴巴的,半天说不清楚;他的皇弟刘协口齿伶俐,看起来挺聪明机灵的,我打算立他为帝,如果连他也不行,我看这刘氏江山恐怕真的要完蛋了。”

董卓目中无人,在袁绍面前对皇上评头论足,袁绍很后悔没有听鲍信的话铲除这头西北狼。董卓气焰嚣张,袁绍底气不足,他耐着性子和董卓讲道理,他对董卓说:“两汉延续到现在,四百多年了,朝廷恩泽广布,刘辩没有什么劣迹,把他废了不大好吧,恐怕很多人不会同意。”

这话董卓可不爱听,他拔出长剑指着袁绍,呵斥道:“你小子敢跟我争辩?你想试试我的剑够不够锋利吗?”

董卓说不过就耍横,袁绍也不是吃素的,就你董卓有剑是吧,你拔剑,老子也拔剑,袁绍也立马拔出佩剑,指着董卓,怒怼道:“你以为天下就你董卓一个人会武功是吧?”董卓见袁绍敢向他亮剑,大吃一惊,心想:哟嚯,袁绍这小子还挺有种的,敢跟我拔剑相向。

两人都操起家伙了,对董卓来说,拔剑是威胁;对袁绍来说,拔剑是不示弱,是在被激怒时的本能反应,他要让董卓明白,他不是吓大的。尽管两人都拔剑了,但是,谁也没有往对方身上砍。

董卓虽然嚣张,他还没冲动到一剑砍了袁绍的地步,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这一剑砍下去会得罪很多人;袁绍这一剑也不敢砍下去,他在有机会下手时,都不敢对董卓动手,更何况现在还处于下风。

当然,袁绍拔剑也有点用,至少让董卓怔了一下,就在董卓一怔之际,袁绍走为上计,飘然而去,大步流星的走了,留下董卓在风中凌乱。

袁绍回家后,分析了当下形势:董卓手握兵权,没有人能阻止他在京城为所欲为了,洛阳肯定是待不下去了,为今之计,走为上计。袁绍趁夜逃出洛阳,直奔冀州而去。

何进死后,权力出现了真空,朝局失控,京城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这种混乱局面的形成和袁绍有着莫大的关系:是他力主征召董卓入京的、他以为董卓进京后还会听他的号令、他以为何进统领西园军和拱卫京城的北军,他和何进能掌控一切,谁还能翻天了不成。不料,人算不如天算,何进被十二常侍杀了,何苗被何进的部下杀了,外戚势力一败涂地,让董卓有了可乘之机,董卓还真的翻天了。

袁绍只想到了河蚌相争,没有想到渔翁得利;他没有想到董卓野心勃勃,一入京就抢夺了京城所有兵权;他没有想到董卓无情无义,完全没把他这个“引路人”放在眼里;他没有想到董卓后来忘恩负义到了极点,杀了恩人袁隗全家,将袁氏一族灭族。

袁绍逃到了冀州渤海郡,董卓下令通缉袁绍,周毖、伍琼等人认为此举不妥,伍琼对董卓说:“废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绍不识大体,因此害怕逃跑。如果通缉他,把他逼急了,他必起兵造反。不如赦免他,他庆幸免罪,就不会惹事端了。”董卓深以为然,赦免了袁绍。董卓入京后,拉拢士族阶层,征召名士蔡邕、荀爽等人入朝为官;派韩馥、孔融等名士担任地方官员,他甚至不计前嫌,对弃官而逃的袁绍、鲍信等人示好,授予官职。

刺头袁绍跑了,再也没有人敢反对他废旧立新了,董卓召集文武百官,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他说:“皇上暗弱,不能安社稷,我打算效仿霍光,废了刘辩,改立刘协为帝。”董卓此话一出,百官骇然,面面相觑,无人敢言。这时,刘备的老师——尚书卢植站出来说话了。

卢植说:“昌邑王即位不到三十日,就犯下一千多条罪状,他罪孽深重,霍光才把他废黜了。圣上即位以来,没有什么过失,不能把他和昌邑王相提并论。你擅自废长立幼,势必会引起一些支持圣上的地方诸侯的不满,会让纷乱的时局乱上加乱。”

董卓一听,勃然大怒,想骂卢植,又忍住了,他怕这个不怕死的老家伙像袁绍一样跟他互怼,让他在朝堂上下不了台。董卓站起身,狠狠的甩了一下衣袖,头也不回的走了。

董卓想处死卢植,他最喜欢的谋士蔡邕为卢植求情,议郎彭伯也劝董卓:“夫善人者,天下之纪。卢尚书是海内大儒,万民敬仰,你杀了他,天下人都会震惊失望。”

卢植是誉满天下的名士,董卓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果杀了卢植,他之前收买人心的举措就会功亏一篑,他没有杀卢植,但是,心头这口气不出不快,把卢植撤职了。卢植怕董卓秋后算账,逃离了洛阳。

敢和董卓叫板的人都逃了,再也没人敢和他对着干了,董卓开始为所欲为了。

袁绍引狼入京城,从此洛阳不安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