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锁东宫(双重生) > 第23章 第23章

锁东宫(双重生) 第23章 第23章

作者:狐狸毒唯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2-13 15:28:48 来源:文学城

壶中茶叶换了几炉水,已经冲泡得寡淡无味。陆之珩在护国寺等到了酉时,仍不见戚铃兰的身影。

杨信承盘膝坐在陆之珩的对面,拨动佛珠冥想了一个下午,终是缓缓睁开眼睛,带了几分探寻之意打量眼前人。

“太子殿下是在等谁?”

“没有。”

陆之珩被人看破了心事,下意识先否认,紧接着便察觉心里涌动着一股子不甘。他垂下眼眸凝视杯中已然冷却的茶水,随后又不动声色移开目光,望向寥寥无人的寺院大门。

最后自嘲地笑了笑。

“或许,我只是在等自己心里的执念。”

杨信承的面容十分平静,不含丝毫情感地望着他,良久才轻笑道:“殿下在寺院坐了一下午,话中倒有了几分禅机。”

陆之珩简单理解了一下国师这番话,大抵是说他故作玄虚、卖弄深沉。

“我确实想打听个人。”他稍稍正色,向国师询问:“在我来之前,可有一名女子来为其亡故的母亲上香?”

杨信承眉心动了一下,随即放下了佛珠,“什么样的女子?”

“她今年十七岁,尚在闺中,容貌气质皆是不凡,曾有高人看相说她命格贵重。”

杨信承低头沉吟,似是回忆了许久。终究遗憾地说:“护国寺今日只有一位贵人,便是太子殿下。殿下口中这名女子,贫僧不曾见过。”

明明早就已经猜到这个答案,再真切地从国师口中得到回应,陆之珩心里仍然有几分失落。

告别了杨信承与护国寺,陆之珩坐上马车,准备启程回宫。杨信承目送贵人远去,久久才从雨中离开,回到寺院深处的禅房。

他的弟子还守着未下完的棋局,连坐姿都不曾变过。

“师父,太子殿下走了?”

杨信承避而不答,在他对面的蒲团处坐下。

“你今日忽然借讲经的名义来找我,其实目的和太子一般无二。”

谷梁赭默了一会儿,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师父避世多年,依旧什么都瞒不过您。”

“你有你的野心,我如今只有一句话送给你。”杨信承在棋盘线上缓缓落下一枚白子,“朝局与棋局、活人与棋子,终究是不同的。”

话音才落,他又笑了。

“这局棋是你输了。”

一路向长安城中去,雨势越下越大。马车里听着雨声已不再是淅淅沥沥珠落玉盘,倒像是急促的鼓点声在头顶炸开。

陆之珩被吵得头疼。

“汪富海,今日是五月十七没错吧?”

突然听到这么一问,马车外汪富海先是愣了一下,待回过神来急忙回话:“是啊太子殿下。”

既然没有记错日子,为什么她没在护国寺?

他确信前世今日戚铃兰去过护国寺,还碰巧见到国师,得了个“贵不可言”的命格说法。

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

陆之珩百思不得其解,便吩咐了汪富海:“一会儿去端信伯府打听打听,戚姑娘今日可曾出府。”

汪富海恭恭敬敬应下:“是。”

端信伯府。

已是黄昏,大姑娘还未回府。

戚明松是把自己最宝贝的好马给她拉车赶路了,但也抵不过今日天气不作美。

雨下的这么大,从晌午到现在没有停过,路面上的雨水都淹到小腿处了。下人忙着拿瓢盆将路面上的积水舀去蓄水的水缸里,赵氏站在房檐下焦急地盼望着门外。

“伯爷回来了!”

眼看着戚明松挺阔的身影出现在伯府门前,下人冒着大雨淌着水跑进院里禀报。赵氏面上一喜,忙让人拿伞去接迎。

“将军!”

戚明松征战多年,什么冒雨作战顶风应敌的经历多了去了,没等人拿伞过来遮雨,便径自大步迈进府中,来到前厅。

他眉头紧锁着,沉声问:“铃兰还没回来吗?”

“是啊,妾身也正着急呢。”赵氏担忧道:“雨下得这么大,京城里积水这般严重,还不知城外山郊野路是个什么情形,若是外边太危险,到宁愿她在青云观歇息一夜。”

“刘叔今日是跟着她去的吧?”

“是,都按老爷的吩咐,身上银钱也是足够的。”

听得这句,戚明松心里稍微安定了一点,但也只是一点点而已。

青云山挨着三青县,三青县又临靠滋河支流,虽说这么大的雨在长安一带的甚是少有,但二十年前三青县是遭过灾的。

赵氏见戚明松的神情仍然凝重,似乎没有进屋的打算。在一旁踌躇了半天,才挽住他的左臂劝道:“将军,您这官服都湿透了,妾身伺候您回屋更衣吧。”

戚明松低头看了一眼身上的官服,默许了赵氏的劝说。

天彻底黑透了,戚铃兰还未回府,大雨阻隔了中间三十里路,如今算是音讯全无。虽然多少能猜到其中缘由,可戚明松哪里放得下心。

他有些后悔了,当日就不该同意她去青云山。若是去京郊最近的护国寺,这会儿一家人已经听着雨声用完晚膳了。

夜渐渐的深了,赵氏又来劝他早些休息,明日还有早朝和应卯。戚明松随口应下,实则披着一件外袍侧躺在榻上,听着屋外雨势大小,根本睡不着。

东宫。

陆之珩亦是深夜难眠。

他已经得知戚铃兰今日没去护国寺改去了青云观,这是她不知第多少次走向他未知的方向。他心中隐隐有一丝猜测,却不敢细想。

方才汪富海又来禀报,她今夜怕是被大雨滞留在三青县了,这个时候还未回府。

三青县,青云观。

总觉得他还遗忘了什么。

书房的灯亮到亥时五刻还未熄灭,南蕙进小厨房熬了一碗参汤,然后端着参汤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

陆之珩此刻正紧绷着心弦,一点声响都足以引起他的注意,听见门板吱呀的声响,霎时抬眼看去。

“何事?”

“奴婢看太子殿下深夜未眠,恐怕殿下身子吃不消,便熬了些参汤请殿下服用。”南蕙走进书房将参汤放在书桌一角,再向太子屈膝福礼:“惊扰了殿下,还请殿下恕罪。”

“放着吧,孤一会儿再用。”陆之珩瞥了一眼参汤,不打算即刻饮用,挥挥手示意南蕙退下。

南蕙伫足未动,又轻声问:“殿下今夜几时歇息?奴婢先在寝宫点上一炉安神香。”

陆之珩语气淡漠:“不必,孤累了自然会歇下。”

南蕙心有不甘,轻轻咬住了下唇。这一回总不是她的错觉,太子殿下是真的变了,不似从前那般信她了。

“你挡着光了,退下吧。”陆之珩见她还不离去,又催促了一声。

南蕙只好欠身离开。

她还未出书房的门,汪富海便迎面从外边进来,神情很是匆忙。

“太子殿下,陛下召见,德政殿有紧急奏报!”

陆之珩面色一凛。好在他今夜没有歇下,稍稍扶正衣冠便能赶去德政殿面圣。

大殿上,一名身着四品官服的官员焦急递上奏报。

“启禀陛下,京郊大雨已经持续下了足足七个时辰,今日傍晚时三青县、开平县与崇阳镇都已经严重内涝,三青县旁滋河有决堤之患,县里兵员远不足以赈灾安民,臣请陛下调动长安兵力以救京郊诸县!”

皇帝此刻只着一身单薄袍服,面有倦容地听着官员禀报,听罢眉头一皱,沉声问:“如此紧急灾情为何傍晚不报?此刻宫门城门都已落锁,若要调兵也得等到天亮。”

官员叩首回道:“诸县距离京中近则二十余里,远则五十里开外,传信官员至城门又被阻拦,几经周折才将灾情上达天听。还请陛下特行下旨,连夜调兵救灾啊!”

“破开宵禁,此事非同小可。”皇帝尚有些犹豫。

而陆之珩在一旁听了半天早已按耐不住,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父皇,兵贵神速,救灾亦如是,不容拖延耽搁,还请早下圣旨。”

就在方才,他的记忆才像是被解除了封印,想起一桩要事来。

太初十七年五月,长安连夜大雨,周围县城积水成灾,青云山泥石滑坡,青云观受灾严重。

今天还有一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第23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