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金口玉言,赐婚圣旨一下,朝臣纷纷极具眼色地出声道喜。
李意清看着满堂喜色中,一身青竹白衣的青年站在元相身边,因为是低着头,她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能看见元相死死拽着青年的袖袍。
大概是不情愿的。
李意清只看了须臾,便收回了视线,注意力回到今日寿宴的主角身上。
太后神色如常,继续与前来拜寿道喜的各位夫人交谈,李意清坐在她身边,百无聊赖的剥着桌上的供果。
她的动作被太后尽收眼底,太后抿了杯中新酿的杏酒,放下杯子道:“哀家年迈,有些累乏,皇帝与诸卿尽兴就好。”
说罢,看向李意清。
“意清,哀家许久不见你,随哀家去慈宁宫吧。”
虽然是商量的语气,但是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威严。
李意清放下手中剥了一半的橘子,站起身回礼,扶着太后离开了。
*
离开宴会,太后遣散身边跟随伺候的奴仆,只留下近身伺候的萧嬷嬷。
李意清原先落后一步跟在太后身后,见太后放慢了步子,便抬步追平,“皇祖母……”
“也是难为你,在宴席上憋到现在才开口。”太后似乎早知道李意清会忍不住开口,瞥了她一眼道,“不过你也不必再说,君无戏言,此事已经满朝皆知,等司天鉴算出良辰,便是让礼部着手准备大婚仪仗。”
李意清摇了摇头:“赐婚我并不意外,而是好奇祖母与父皇为何会选择元家。”
太后对于她的提问有些意外。
“看来一年多的游历,让你想通了不少事。”太后微微沉吟,“元家乃江宁世家,大庆王朝屹立一百七十三年,可论存在时间和积攒底蕴,也难以比得上这些传承了数百年的世家,如今天子有意祛除世家沉疴,可却不能一蹴而就。”
“元家虽清正行事,但元相两朝元老,在江南世家一代享有盛名,不少世家追随,你与元家那个孩子成婚,一来可以平复朝中日益紧张的局势,二来……也能让一些人放松警惕。”
李意清道:“元家虽为几大世家首领之一,但是自元相后一直走科举,族中子侄鲜少享受恩荫。如果是为了掣肘,颍州孟家更加合适。”
“颍州孟家在颍州盘踞百年,其中龙潭虎穴,你父皇哪里舍得。”太后摇头笑了笑,“元家那孩子不同,三岁启蒙,饱读诗书,为人端正,你太子皇兄也是点过头的。”
李意清很小就知道自己的婚事难以随心所欲,听到太后的利害分析,也只点了点头,“意清明白了。”
太后看着她明艳的面庞,眼神明亮清澈,不染一分杂质,有几分感慨。
“旁人说你傲气骄矜,哀家却是知道你的,”太后伸手,轻轻抚摸着李意清身边的碎发,“好孩子,每一个选择只占三成,剩下的七成靠自己经营才是正理。”
李意清闻言,忍不住笑了出来:“祖母说得对,无论在哪儿,清儿都会活的很好。”
太后看着她脸上的笑,像是透过她看到另一个人。
萧嬷嬷看出太后的失神,弯腰对李意清福了福身子,“公主殿下,太后娘娘怕是累了,奴婢先送她回去吧。”
李意清看忽然之间陷入哀伤的太后,心知皇祖母现在怕是只想一个人静静待着,便朝萧嬷嬷点点头:“路上慢些,回去给祖母炖一碗红枣银耳,她今日用的不多。”
萧嬷嬷点点头,“奴婢知道。”
说完,便搀扶着太后离去。
*
嫦月殿中,浅淡的熏香从瑞兽戏莲香炉缓缓升起,室内的桌面擦拭得一尘不染,李意清一进门,就被一道身影扑住,那声音带着哭腔,“殿下,您可算回来了。”
李意清感受到背后传来的湿漉,顺手拍了拍她的肩膀,“别难过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吗?”
小丫头闻言,松开自己的手后退几步,上下认真打量着李意清。
李意清看着她脸上的泪痕,心中一片柔软。
这人名叫茴香,三岁起就在嫦月殿伺候,比她还要小两岁。去年她趁夜出宫,心知远行无车马护卫,便没有带上茴香。
茴香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朝李意清露出一个笑:“殿下一路风尘,奴婢去给殿下烧水。”
李意清笑道:“不急于一时。”
可是茴香怕留在殿内失态,匆匆忙忙就跑了出去。
嫦月殿伺候的人少,现下洛石和茴香都不在,偌大的宫殿显得有几分冷清。
李意清还没有细看宫殿的变化,皇后身边的掌事姑姑就带着一大片人浩浩荡荡来了。
“殿下,之前伺候您的人有些年岁到了已经出宫,还有些被重新分配了差事,皇后娘娘担心你人手不足,特意拨了四个宫女和四个小黄门。”
李意清顺掌事姑姑的声音一一望去,对八个人有了基础的印象。
“这是茗禾,厨艺上佳,别看年岁小,已经在御膳房学了十年了,旁边站着的是兰澈,会的时兴发髻多。”
掌事姑姑着重点了站在前排的两个姑娘。
两人被点到名,立即朝着李意清福了福身子。
“还有这一位,毓心,在娘娘身边伺候三年了,很是稳妥,是这批宫女里唯一一位二等宫女。”
被点到名的宫女年岁稍长,面容沉静,看上去颇为可靠。
“人我就收下了,”李意清知道这是皇后提前在为出宫开公主府做准备,并未多加推辞,“等我收拾妥当,再去向母后谢恩。”
掌事姑姑事情办妥,并未久留。
李意清道:“你们是母后送的人,日后随我去了公主府,都能独当一面。”
能被皇后选中,几人自然都有本事。
而且拨来伺候公主,不必掺和宫廷琐事,只需要照顾好公主和未来的驸马,便能顺风顺水过下去。
几人心里门清,听了李意清的话,纷纷笑着谢恩,领了活计就忙去了。
毓心被李意清留下了殿内伺候。嫦月殿之前一直是她的乳母澜嬷嬷主事,年前澜嬷嬷告老,回益州老家养老去了。而茴香年纪尚小,皇后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特意指了毓心过来。
匆匆赶了一天路,李意清处理完事情,便一阵困意上涌,毓心静静站在一侧,见李意清抬手揉着额头,上前道:“奴婢在太医院学过几手,殿下可要试试?”
李意清默许了。
茴香烧好水进来时,李意清刚好睁开眼睛,沐浴完后,天色已然漆黑一片。
李意清吩咐茴香点灯,取出在宣歙一代采买的笔墨,摊开八尺长的画布。
她一边添水磨墨,抽空瞧了一眼窗外。
“看动静,宴席已散。”
“戌时一刻,宫门还差三刻钟就落锁了。”茴香点完灯,走到李意清身边,看着画布上初具雏形的山河图。
见她过来,李意清停下手中动作,自然而然将墨条递给她,拿起润过的笔,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作画。
“殿下,元公子派人送了一个锦囊。”
宫女站在殿外,恭声道。
“元公子……”茴香磨墨的手一顿,忍不住看向垂眸专注,似乎没有听到的李意清,“殿下?”
“稍候,”李意清面色如常,似乎并未受到影响,不慌不忙将手上最后几笔画完,将搁下笔,拿起帕子擦了擦手,“呈上来。”
宫女立刻将锦囊递给李意清。
锦囊入手,一阵雨后青竹的气息缓缓传出,李意清捏了捏,察觉到其中夹着的纸张,拆开了锦囊。
在打开纸张时,李意清设想过警告、抵抗甚至是求和。
却没想过是一首《咏桃》——
“桃枝嫣红春意长,清雅脱俗自飘香。
满树繁花映日辉,几枝疏影入池塘。
微风轻拂摇红影,细雨微沾润粉妆。”
阖联之后,戛然而止,没有尾联。
李意清看完,笑了笑,“状元之才,只这几句,莫非在糊弄本殿?”
茴香看不懂,只觉得诗中意境极美,小声问道:“殿下可要回?”
“不回。”李意清将纸张重新卷好,放回了锦囊,看向送来的宫女,“你脚程快些,将锦囊还给状元。”
*
宫门口,一行人站在宫墙下,围着中间的青年。
青年长身玉立,一身月白纹竹长袍清雅冷淡,薄唇微抿,凭身边叽叽喳喳的声音不停,也没有开口的打算。
身旁的少年十二三岁模样,许是站累了,不顾形象蹲在路边,“兄长,你真是奇怪,娘喊你写诗,你倒是应了,可是又不好好写,你到底在想什么?”
“你叫什么,”身边的妇人伸手揪住少年的耳朵,“你祖父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若想让他主动破冰,怕是得太阳打西边出来。”
“我就是替兄长感到不值,听说於光公主自小被陛下和娘娘溺爱,一身骄纵,”少年撇撇嘴,“安国公家的杨大小姐、抑或是月阳郡主,哪个不是才名在外。”
“我看你真是越来越放肆了,皇城脚下,你就如此口无遮拦,也不知你在白鹤书院学了些什么。”妇人捂着胸口,斥责道,“还不站起来。”
少年不情不愿站起来,“公主高高在上,我兄长受委屈,我说几句还不行了?”
眼见妇人真要发怒,少年才悻悻闭嘴。
“元夫人,元大公子、二公子。”
宫女赶到城墙,看见几人果然等在门外,连忙小步跑上前,“这是殿下送回的锦囊,还请收下。”
一直静默的元辞章听到“殿下”,抬眼看向那只锦囊。
将锦囊打开看完,除了纸张角边沾了墨痕,其他正如送去时一模一样。
那名少年,也就是元家二公子来来回回把纸张看了一遍,也没看出什么变化,嘟囔道:“直接送回来什么意思?她……殿下不会不知道内里的纸张吧?”
宫女扬了扬脖子,不卑不亢道:“殿下已经看过。”
“那她说什么了?”
“殿下说,元大公子状元之才,这几句,似乎有糊弄之意。”
元辞章接过香囊,平静地朝皇城内看了一眼,语气平和道:“微臣不才,承蒙陛下厚爱,让殿下见笑了。”
宫女福了福身子,退开了。
目送内宦离去,三人上了马车,元二公子道:“早知道殿下不当回事,何必让兄长等这一遭。”
“殿下虽然没说话,但总归知道了辞章的意思,”元夫人看得很开,语重心长道,“你也不想看着你兄长为后宅之事操心吧。”
元二公子立刻道:“我绝无此意。”
*
之后马车内陷入沉默,在元府门口停下时,元夫人被仆役扶下车。
“咏赋。”
“啊?”沉寂了一晚上的元辞章忽然开口,正准备下车的元二公子一个激灵,呆呆看向元辞章。
“我知你好意,”元辞章语气温和,“但我心中有数。”
马车上的帘子半掀,银白的月光透进来,一半落在元辞章的身上。
元咏赋看着元辞章半掩在月光朦胧下的身影,和耳边认真的语调,心中无端升起一股不可思议的念头。
他在那一瞬间竟然觉得,兄长不但不排斥,甚至是欢喜的。
疯了,一定是自己疯了。
元咏赋哆哆嗦嗦地下了马车,没忍住又回头看了马车一眼,听到身边小厮问是不是有东西落下了,连忙摇了摇头,逃也似的回了府。
诗句是作者自己绞尽脑汁编的,如果不好请见谅(诚恳抱拳)
(后面还有,没有引言格式的诗词基本都是作者自己想的QwQ)
元的才华不止于此,只是菜鸟作者文笔有限
祝大家阅读愉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咏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