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涑水记闻 > 第61章 昔娘子

涑水记闻 第61章 昔娘子

作者:双椒鸡捞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1 03:51:06 来源:文学城

一匹快马疾驰北上,一路绿意逐渐稀少,嫩黄的叶子被飞扬起的斗篷甩在身后。徐遗马不停蹄花了五六日进了昌泊。

知县府。

徐遗站定在昌泊县府门口,道:“在下想见张知县一面,烦请门房通报一声。”

门房瞧了他一眼,回:“我们这没有什么张知县,你说的哪位?”

“张熙岱。”

门房想了一会儿,不耐烦地挥手赶人:“没有没有,你到别处问去。”

“敢问现在是何人任昌泊知县,我找他。”

“是我。”

县府的台阶下停了一座轿子,下来一人答道,徐遗寻声望去,一位身着知县官袍的中年男子向他走来。

知县上下打量风尘仆仆的徐遗,问道:“张知县已故多年,门房是新来的,不知道他。”

徐遗惊讶:“已故?”

知县微笑点点头,伸手:“里边请。”

张熙岱已于三年前病故任上,现今由齐复接任,也就是徐遗眼前这个人。

徐遗哀叹一声:“此程前来本想拜见,却不料得到这个消息,不知他的墓在何处?”

齐复好奇:“应他遗言,葬在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我倒是好奇,张知县无多少相交朋友,故去后更是鲜少人问及他。见你年纪轻轻,难道是从前与他见过?”

“晚生不曾见过,但是读过他的词。”

“哦?”齐复挑眉,“他的词向来颓靡浮华,一味讨巧卖弄,其人又爱流连花间柳巷,更是被人批为毫无文人的精神气韵,骂小家子气。你既读过,应当摒弃才是。”

徐遗笑道:“晚生敢言,作此批评者无非自己也沾染了这样的习气,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张知县的词一出,这些人便有理由群起而攻之,好掩盖自己身上的轻浮风气,又怎会去细究其中真意呢?”

齐复听闻这般言论,一时看着徐遗不说话,其实心底已有思量。

徐遗:“这都是晚生拙见,让齐知县见笑了。”

“你与我见过的那些读书人倒是不同,此番前来也不是为了拜见张知县这么简单吧?”

“不瞒齐知县,晚生从庐陵来,奉命来寻张知县的那本诗稿。”

庐陵?

齐复有些提防:“那倒是有些不巧,那本诗稿我也没见过,明日我让人去找找。县府里还有些厢房,让人收拾出来,你暂且住下,有什么事明日再说。”

徐遗在想再问些问题,但齐复已经起身匆匆离开,他心疑:为何一提起庐陵,这个齐知县的态度就变了?

第二日大早,徐遗就在县府里厅堂等候,日上三竿了,才等来齐复。

徐遗:“齐知县,寻诗稿虽是正事,但张知县既然故去,晚生理应去墓前一拜。”

齐复岔开话题:“诶,不急,我先带你去个地方。”

齐复带着徐遗来至一处坊间,此地是昌泊最为繁华地段,歌楼酒馆、瓦舍茶坊一应俱全。

“揽云楼。”徐遗念着眼前一座牌匾,“这是何地?”

“进去看看就知。”齐复脸上笑意颇深,拉着徐遗就往里面走。

“这是齐知县呀,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里头走出来一中年女子对齐复行礼,瞧见他身后的徐遗,喜盈盈道,“这公子面生得很可是没见过呢。”

“云娘,摆上好的酒来,昔娘子在不在?”

云娘会意:“在的在的,我这就给两位官人叫去啊!”

徐遗了然,停下推拒:“齐知县,我有要事在身,来这恐不合规矩,若齐知县走不开身,那还是得空了再谈吧。”

齐复却苦口婆心相劝:“庐陵到昌泊,难免要劳累奔波几日,我们这地儿啊,虽不及庐陵,但这昔娘子的唱乃是一绝。当初张知县刚上任时,也是被昔娘子所折服,这诗稿找起来得费些时日,你且安心在这听完一曲,不会怎么样的。”

说话之间,二人就来到一间开阔雅致的厢房。赏曲的酒备好,齐复连屁股都没坐热便想离开。

徐遗不知所以:“齐知县,这……”

“你坐着你坐着,我还有公务,先走一步。”

徐遗正欲追出去,身后响起一婉转动听的声音:“公子既来了,听一曲再走吧。”

徐遗顿身回望,只见一抹清丽的身影隐于雪白的纱幔后,看不清容貌,怀抱一把琵琶向他微微欠身。

“此非我本意,叨扰了。”徐遗道歉后就想离开。

纱幔里传来轻轻笑语,却略显遗憾:“还没有人拒过我呢,公子是第一个。要是齐知县回头问起来,教我怎么回答?”

徐遗兴致索然,但还是重新坐下来。

“公子想听什么曲子?”

“都可,昔娘子决定吧。”

昔娘子在窗边的椅子上落座,起手势,轻抚弦,琵琶的音色悠扬,佐着昔娘子婉转的吟唱盈满整间厢房。

徐遗感觉面前似有清风拂过,他朝窗外望去,恰巧有云从树枝间穿过,清风带着几片飘落的树叶进屋停留。

昔娘子明媚的双眼铺着一层水雾,嘴角的笑意始终挂着,她唱道:

“忍把相思付泥土,有情者无心肠,望来时路。烟愁叶萧疏。”

弦音突换成切切哀悲,昔娘子抚弦的指尖也无意识发抖,徐遗听出变化,凝神紧盯着纱幔。

“昔日琼台改荒芜,今有遗恨凋芳骨。何凄凄?又凄凄。零落栖此处。”

昔娘子唱罢,厢房里仍是哀婉氛围,这本是一曲道尽女子受情郎抛弃而凄凄哀怨的故事,可是某些词句上倒生起徐遗想往下探究的想法。

“昔娘子果然好曲,词中感情真切,令听者闻之不免跟着伤心起来。”

“那公子落泪了?”昔娘子将琵琶放置架上,尚有一滴泪在颊上挂着,她没有将它拂去,只是倚在窗边。

“没有。”徐遗如实回答。

昔娘子笑起来:“以往的人听完这首,多多少少会替词中女子落下几滴泪,再问我这女子最后如何了,公子就不好奇?”

徐遗蹙眉:“‘零落栖此处。’这已经是答案了。”

昔娘子不语,抬头望向天空,自她来这揽云楼,每每从这里看去都能见到一片白云寂然不动,无论风吹,不管雨落,它始终在这陪着她。

这揽云楼干脆叫锁云楼好了。

“是啊,此处即是她的归宿。”昔娘子低下头,看向稳坐不动的徐遗,像是再说笑话一般,“还有人把我当成这词中女子,想要挑开这层纱幔带我走,承诺不让我与这女子一样。倘若她真的需要别人怜惜,又怎会还栖在此处呢,公子说是不是?”

“我非女子,亦不能想。不过要问也应当问她本人,旁人再如何解读也是猜测。”

昔娘子低眉敛愁,释然道:“说的极是,我想她今后大概会安心的罢。”

“在下有一事相问,还请昔娘子告知。”

“公子请说。”

徐遗反复研读最后那几句唱词,道:“敢问这首曲子是何人填词?”

“是我填的,怎么了?”

“只是觉得有些熟悉,昔娘子是否读过张熙岱的《弃琼台》?”

昔娘子点头,念出那句:“‘何凄凄?敢凄凄。再把高楼住。’”

“是这句。”

“这句词,公子可知说的是什么吗。”

徐遗岂会不知,这是张熙岱一生所著诗文中最有名的一首,也是这首让人抓住他言语讥讽朝廷官员有结党营私之嫌、暗嘲当今官家为政不勉的错处,从此贬黜不得入京。

后来张熙岱的词便离不开揽云楼了,揽云楼的一切成了他的倾听者和诉说者。

昔娘子又慢慢说道:“这首曲子我唱了多年,唱给无数人听过,但听懂的也只有张知县和公子二人而已。那在公子眼里张知县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遗恳切:“想来张知县敢在前程有望之时,能义无反顾为有冤者鸣不平,才至一生仕途坎坷,高志难落,却也不曾起过攀附之心。这份孤勇,在下佩服。”

昔娘子再次触动,幽幽道:“有冤者,至今仍有冤,也让为他说话的人成了有冤者……”

徐遗正思考着这句话的意思,昔娘子便微微欠身:“公子要找的东西就在这纱幔背后。”

清丽的人影缓步离去,徐遗等到看不见昔娘子的身影才挑开纱幔走进去,靠墙的长案上摆着一本诗稿。

徐遗快步走近拿起它,一页页翻看着。

第一页便是那首《弃琼台》,而后还详细记录着这首词背后的那桩案子,而昔娘子便是里面失了双亲的女儿。

贵筵岂知吃饭苦,有心者下琼台,难依明主。狡计饱肥肚。

常有恨泪浇筷著,又有浊水埋忠骨。何凄凄?敢凄凄。再把高楼住。

《弃琼台》后,多是正言不讳地骂着当朝种种弊政,骂地方官员苛捐杂税鱼肉百姓,骂韩骞与吕信二人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世人都道张兄痴山爱水,却不知这首首血泪之后的至诚盼切之心呐。”

齐复与徐遗站在张熙岱的墓前祭拜,墓碑上已爬满青苔,四周有青草覆盖,生机盎然。头顶树木如伞倾下,可挡风雨,可阻飘雪。

墓边不远处的河水在昼夜间不断流过,水声清透,水面澄澈见底,游鱼自由四窜。

徐遗拱手弯腰郑重地行了学子之礼,才道:“张知县与此处山水长眠已久,该让世人听见这里清澈动听的声音了。”又羞惭地转向齐复,“先前在揽云楼不知齐知县的用意,以致误会,是晚生的不是。”

齐复笑着摆手:“欸,这些都是题外话,你不必放在心上,张兄也不会在意的。”

“诗稿既已拿到,晚生也该启程回京,多谢齐知县这几日的招待。”

回县府途中,在某个暗处有人对徐遗虎视眈眈,再准确说来,是对他手中的诗稿虎视眈眈。

关于《弃琼台》这两首词是我胡乱写的,作者根本不会填词,更不懂格律,当歌词看就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1章 昔娘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