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苏轼后宅美食手札[宋穿] > 第47章 七夕对峙

苏轼后宅美食手札[宋穿] 第47章 七夕对峙

作者:孟槐槐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8 10:54:14 来源:文学城

一条一丈宽的蜿蜒小溪流经季璋院外,将中央小花园湖泊中的死水引向府外。故而到季璋院子,需要经过一座几近没有弧度的拱桥。

七月初七,天上的娥眉月散发着微弱的冷光,其光亮丝毫无法比拟十五的玉盘,苏轼却将桥那头的季璋看得分明。

脱去往日简洁干练的半身百褶裙,季璋今日换上了一身鹅黄色的齐胸襦裙,手弯间搭着一条淡绿色的丝质披帛。一头青丝绾成了高挑的双蟠髻,脑后垂着固定发髻的发带流苏。

这般让人眼前一亮的装扮,衬得正值芳华的季璋又年轻了几岁,好似未出阁的年轻娘子,清丽脱俗又带了几分俏皮,尽显风姿绰约。

夜风拂过,耷拉在手弯间的披帛随风摇曳,脑后的发带流苏虽未被撩起,但也轻微晃动着,轻轻搅动着苏轼的心。

在此刻,苏轼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嫦娥奔月应不是神话故事。

“你别!你别过来!”没了二宝与杜雪的搀扶,醉鬼季璋犹如不倒翁般摇摇晃晃,仿佛随时就会与地面来个亲密接触。苏轼抬腿想去扶她,不曾想刚迈出一步便被季璋呵斥。

她人虽然醉了,但脑子却是异常清醒的。

只见季璋踉跄几步,站在原地左脚踩右脚般脚下浮步,左右虚晃片刻后便稳住了身形。

苏轼见状重心回挪,将迈出了那只脚悻悻然收了回去,仿佛什么也没发生。只有在空中飘逸还未归位的衣摆,证明了主人内心的波澜。

瞧着努力稳住身形的季璋,苏轼也不指望她先打破二人之间的微妙,生硬地开口问道:“闰之,今日玩得可还开心?”

“自然开心。”提及此,季璋脸上不禁漾起一抹笑意。

涣散的目光在触及到一身白袍的苏轼时,她蓦然又收起了笑靥,虎着脸讥讽道:

“今日可是七夕,你不去陪你的好好朝云,为何来扫我兴致?怎么,见不得我快活享乐吗?”

季璋骤变的神色刺得苏轼心里一寒,仿佛她压根就没想过自己是来陪她过七夕的。

他不禁问道:“闰之,我们是夫妻,本为一体。可为何过哥儿出生之后,我们每次相见,你都如此咄咄逼人?”

“我?咄咄逼人?”

听见男人这倒打一耙的控诉,季璋借着体内最后一点错认水残存的酒意,将积压在心中的怨气倾泻而出,

“那咱们就一件件,一桩桩,好好算算。看看究竟是你苏子瞻薄情寡义,还是我王闰之、季璋蛮不讲理。”

苏轼内心升起一股不详的预感,可为时已晚,季璋的声音已经顺着拱桥传了过来,

“怀过哥儿时遭的罪暂且不提,我生下过哥儿,患上产后抑郁需要陪伴的时候,你在哪儿?”

季璋早已有了答案,故而不待苏轼回答,便自问自答般替他说了出来,

“你在望湖楼,花着公使钱欣赏美景、美人。在我最需要安慰之时,你在为别的女子取名取字,你在为她写下让世人都知晓的千古佳句。”

王闰之或许不知道这首诗的影响力,但季璋这个现代人对其的流传度可是一清二楚。一首能在千年之后仍被奉为经典的佳作,千年之前又怎会明珠蒙尘,。

更别提它诞生于众人最喜欢议论的的桃色轶闻,还是才子佳人这种经久不衰的“佳话”组合。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小学便能倒背如流的二十八个字,季璋此刻却觉无比艰难。

随着每一个字的念出,心头涌上的苦涩委屈都在呈几何倍数叠加。直至最后七个字时,她早已泣不成声。

与此同时,季璋明显感觉到身体沉重了些,仿佛王闰之回到了这副身体内,与她并肩作战。

“当真是首好诗啊。”季璋吸了吸鼻子,站在文学的立场上情不自禁感叹道。

“可是,我呢?苏子瞻,你给了我什么?”季璋颤声问道。

从家庭的角度,从她是他妻子的角度,这首诗是王闰之的心头刺,更是苏府主母的遮羞布。

世间已出嫁的女子,大多都是“**氏”,有名已然是少见,取字更是凤毛麟角。

她这个正经妻子都未有字,可朝云一个歌姬,轻轻松松便被苏轼取了名与字,这置她这个苏府主母于何地。

“闰之,不是这样的!”

“当时是秦少游,不,是秦观先作了一首词夸赞朝云,我只是顺带作了这首应和而已。并非如传言所闻,对其一见倾心,专门为她而写。”苏轼慌不择言,急得直呼好友大名。

季璋瞧着他这副亡羊补牢的着急模样,只觉好笑。

眼眶内的泪花模糊了视线,她顿感身体轻盈了些,在望湖楼的记忆却瞬间清晰,前因后果、细枝末节尽数浮现脑中,仿佛是王闰之大怨已解抽身离开前的最后一丝纠葛牵绊。

这记忆,无异又给季璋添了一把火。

她抬手抹掉即将顺着眼尾留下的泪珠,质问道:“你将我们成亲时的玉佩遗落在望湖楼,给了朝云羞辱我的机会。你亲手将杀我的刀递给了别人,如今却怀念起曾经的点点滴滴,反倒来斥责我蛮不讲理。”

有了这份记忆,她终于明白为何王闰之明知这是一场鸿门宴,也会带着二宝独自前往。

外面的流言蜚语,原身或许早已不在乎,但这玉佩象征着他们最亲密的过往,象征着她苏家主母的地位,王闰之不得不在乎。

“如今玉佩已碎,誓言不再,索性也就这样罢。”

朝云不蠢,自然不会摔碎真的玉佩。但对于王闰之而言,玉佩上的情意彻底不复存在了。

不知是不是错觉,苏轼只觉此刻对面惨笑的女子才是自己的枕边人,才是自己之前所熟悉的那个王闰之,那个胆子小却满心满眼都是他的王二十七娘。

苏轼心头一颤,只觉有些话再不说就晚了,“闰之你别走,那玉佩从未出过书房,如今还在我书房好好挂着。我带你去看,你别丢下我,好不好?”

他情不自禁踏上桥面,却被已经彻底拿回身体主导权的季璋再次呵斥住,“玉佩虽在,那又如何?苏子瞻,你才是让我痛不欲生的罪恶源头。”

但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若不是苏轼将玉佩之事告诉朝云,她又怎会有此机会刺激原身。

清冷的月光洒下,苏轼却觉桥面格外烫脚,踉跄着连连倒退了数十步,甚至已经远离了原本的位置,才堪堪停下。

须臾之后,苏轼木讷问道:“没有再挽回的余地了吗?”

季璋坚决地摇摇头。有些事情发生便是发生了,就算是愈合,它也会成为一道丑陋的疤,硌得人生疼。更何况,这还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

破镜重圆,终究只是话本子的美好吟咏罢。

正当苏轼心灰意冷之际,季璋却话锋一转,道:“但你能将这份愧疚还在孩子身上。比如···把迨哥儿还给我。”

提及此,苏轼死灰复燃般眼里燃起一抹亮色,蓦然又想到了今晚的另一层来意,顿时又暗了下去,

“迨哥儿一事,佛缘自定,旁人无法左右。辩才法师声望极高,世人在他眼中皆是一样的,我这六品官在他面前也与普通百姓一样。我真地插不了手。”

上天竺寺挨的那一巴掌,他自然嗅出了其中的不对劲。经过一番调查才知,季璋以为是朝云为了与她作对,串通辩才法师让迨哥儿出家。

可辩才法师位高权重,早已脱离世俗,且门下弟子之位求而不得,不是单凭一个年轻娘子就可以轻易说动的。

苏轼连忙找补道:“不过,我定会一早便将度牒与剃度的代替之人寻好。闰之你放心,只要辩才法师松口,我立马将迨哥儿接回。”

听着苏轼絮絮叨叨说这么多,清醒的季璋却只听到了他翻来覆去都在讲一个事实——辩才绝对中立,不会被任何人说动。

至于为何要强调这一点,无非就是···

季璋微眯着眼,眉间已然漏出些许不悦,“你今晚等在此处,究竟是为了什么?”

苏轼正色道:“常、润二州旱情严重,如今已经开始出现了饥荒,假以时日定会波及到杭州。往后日子,我会愈发忙碌,甚至还会被外派去赈灾,这府中的一切便都指望你多多照料了。”

“还有吗?”这可不需要之前那番话来解释。

“还···”苏轼没想到她如此直白,酝酿许久的话顿时被噎住,缓了缓才开口承认道:“还有。”

季璋抱手胸前,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继续。”

“迨哥儿一事我查了,真地与朝···朝云毫无关系,她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坏。”在提及朝云的名字时,苏轼的声音骤然减小,心虚般含糊过去。

“所以呢?”季璋誓不罢休地追问道,势必让他把话说明白。

不管是坏人,还是好人,他必须当一个。

面对季璋如此强硬的态度,苏轼也明白再含糊下去,也无济于事,直白道:“所以,你能不能将朝云留在府里,打消发卖她的念头。”

季璋闻言,轻笑出声,只是这笑未达眼底有些渗人,“我早就说了,我不会发卖她的。而且,”

季璋一顿,继续说道:“你若真担忧她,赈灾时也将其带上呗。”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2.秦观:字少游,与苏轼同游,作《南蛮子·霭霭凝春态》赞美朝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7章 七夕对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