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苏轼后宅美食手札[宋穿] > 第44章 端午节至

苏轼后宅美食手札[宋穿] 第44章 端午节至

作者:孟槐槐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1 10:25:59 来源:文学城

五月为毒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

故而端午当日,家家门口皆挂菖蒲、艾草以驱邪求安康,其中艾草又以汤阴伏道的佛道艾为佳。

艾香在闷热的空气中盘旋发酵,将整个杭州城都腌入了名为“端午”的节日味道。

热风拂过,吹起廊下悬挂着的银样鼓儿花,也撩动杜雪鬓边用艾蒿扎成的艾花,激起阵阵沁人心脾的艾香。

“见过大公子。”守在上首主屋门口做针线活儿的杜雪瞧见苏迈,连忙放下手中的香囊起身行礼道。

“母亲呢?”发觉屋内无人的苏迈在门口站定,出声问道。

母亲向来耳尖,若是在屋里,平日在门口女使还在出声行礼之时,里屋便已然传来招呼他进去的声音了。

可今日直至现在都没有声响传出,只有一个可能——她不在屋里。

杜雪垂眸回道:“大公子见谅,大娘子一早便去上天竺寺祈福了。”岂止是一早,寅时一刻小厨房便叮叮咚咚响个不停。

不过是不是祈福,在场二人心知肚明。

望着廊下极有童趣,随风摇曳花白一片的银样鼓儿花,苏迈不经想起了苏迨。这小家伙若在,定会嚷嚷着将这人造花往头上带。

苏迈追问道:“她可有说过何时回来?”

今日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皆互相设宴邀请,众人皆沉浸在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内。惟有苏府冷清得不像话,仿佛停留在了寒食节。

父亲一如既往地早早不见踪影,不曾想今日连久不出户的母亲都出府了。

将头垂得苏迈只瞧得见其头顶的杜雪,如拨浪鼓般左右摇了摇头,随即俯身从针线筐里翻出一条五色索状饰物呈到他面前,

“不过娘子吩咐了,小厨房内有今日才做好的五色水团和艾粽,还有前些天风干的香糖果子。大公子若是来院,记得多带些回去。”

打量着杜雪掌心内只有小儿才带的长命缕,苏迈不由得轻笑出声,伸手将其拿起往自己的手腕上比了比,嘟囔道:“好像小了些。”

不过挂在笔架上,日日读书时都能瞧着,倒是不错。

“我就在这儿吃,拣几样送右偏房去就好。”苏迈小心翼翼地将长命缕放入胸前衣襟下,然后抬腿往右偏房走去。

“对了,让大厨房将午膳也送母亲院中来,我今日在这儿陪陪过弟。”偌大个苏府,竟只剩下苏过这个尚在襁褓的弟弟陪他过端午了。

思及此,苏迈又想起了往日跟在他身后喊兄长的苏迨。

月余未见,不知这小子可还安好。

*

上天竺寺···山门外。

没错,就是山门,连寺门都不是。

今日香客众多人流如织,季璋欣喜若狂,还以为定能见到苏迨,不曾想还未踏上天竺寺地界便被拦在了山门之外。

看着眼前只挡住自己的小和尚,季璋眉头微皱。辩才这老秃驴也是有些本事,居然能算准她这个时候到,还派人直接将她堵在山门外。

季璋还未开口,小和尚率先道:“女施主回去罢,今日并未开放探亲。”

“你认识我?”季璋故作镇定道。

“苏大娘子,通判娘子,贫僧还是知晓的。”

望着高耸入云的石门上冷冰冰的“天竺寺”三个字,季璋蓦然也生出了一股凉意——一种被一眼看穿,被掌控却无处可躲的惶恐感。

那日苏迨说害怕,也是因为这种感觉吗?

她捏着帕子的手不禁攥紧,皮笑肉不笑道:“这天竺寺分上下两寺,师傅怎知我一定会去上天竺寺呢?”

小和尚看着年轻,却并未被季璋唬住,反而施施然朝着季璋颔首行礼,道:“天道自有定数,女施主又何必纠缠?”

“既然自有定数,让我见一面又如何?”季璋顺着他的逻辑,反问道。

小和尚闻言并未自乱阵脚,反而出声劝诫,已然有了波澜不惊的脱俗模样,“长痛不如短痛。女施主若是执意打扰,岂不是坏了竺僧师弟的修行,让其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师弟,竟叫得如此亲切。

若是拉拢讨好他,迨哥儿在寺内的日子应会好过些。

季璋绞着帕子的手蓦然松开,妥协般笑脸相迎,“那我就不进去了。不过今日恰逢端午,府内特地做了几盒端午素食,小师傅若是不嫌弃带回去分与师兄弟们尝尝。”

在现代创业当老板时,向来任才唯用的季璋不理解甚至反感那些企图通过给孩子上级送礼,以此换得上级善待自己孩子的父母。

此刻她无形中竟也成了这样的人,然而季璋自己却还不曾意识到这一转变。眼下,她的脑子皆被如何让苏迨过得更好些所占据。

“这粽子只有赤豆粽子和艾香粽子,没有一点荤腥,就连油也不曾放一滴···”

不待季璋将食盒打开以证清白,小和尚果断出声打断了季璋的絮絮叨叨,“女施主不必再说了,小僧心里知晓。”

水团与粽子表面那磨砂般粗糙暗沉的色泽质地,一看便知是清水蒸煮,里外皆无一点荤腥。

“只是僧人吃穿用度皆由寺内统一安排,女施主这要求是真地在为难小僧。”

这是拿上级来压她吗?

“那你放我进去,我亲自与辩才讲。”季璋停下想要打开食盒的手,据理力争道。

小和尚态度坚决,强硬道:“吃穿也为修行的一部分。女施主若执意如此,小僧只能寻人请施主离开了。”

“你!”

季璋心有怒气,但对上其平静如水的眸子,只觉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气却无处可撒的无力感瞬间席卷而来,蔓延到四肢百骸,压得她胸闷难受。

“娘子,往后日子还长着呢,咱们也不差这一天。”二宝凑到季璋耳旁,低声安慰道。

“嗯,我知道。”季璋长叹呼出浊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

她若真要强硬闯入,这小和尚是拦不住她与二宝两人的。可她怕给迨哥儿惹麻烦,怕那辩才寻得机会罚他。

万般顾虑下,季璋再次妥协,“那小师傅方便将这长命缕转交给我儿吗?端午习俗,这总要忌讳的···”

“这可以,”

这回,小和尚倒是出乎意料地痛快,松开握着佛珠的手,直接摊开掌心任由季璋将五色的百索放在他的手上,“这下女施主放心了吗?”

季璋怎会听不出其中驱赶之意,却仍不识趣问着最后一个问题,“劳烦小师傅再回答最后一个问题,迨···竺僧还好吗?”

“小师弟一切安好,女施主安心。”

“···那就这样罢。”在小和尚的注视下,季璋一步三回头最终还是拎着食盒离开了天竺寺。

直至载着季璋的马车消失在官道的尽头,小和尚也不曾离开山门,反而突兀地朝另一方向望去,“通判大人,通判娘子已经走了,您可以出来了。”

苏轼比季璋先到天竺寺,奈何小和尚还未与他说上几句,季璋便到了。然后小和尚只见堂堂杭州二把手做贼心虚般,拉着身后的女使躲到了一旁的树后。

今日住持特地交代了只见通判一人,故而小和尚顾不上苏轼的异常,只能出面将季璋拦下。

将二人对话一字不落听入耳中的苏轼从一旁树后缓缓走出,视线从季璋消失的方向收回,苦笑道:“拙荆思儿过切,师傅莫要责怪。”

小和尚摇摇头表示并不在意,将残有季璋体温的长命缕递给苏轼,

“小僧本就是奉命来接通判大人的,与通判娘子交涉自然也在职责范围内。这长命缕无法入庙,还是请通判大人代为保管罢。”

若不是收到了苏轼的眼神示意,这长命缕他也绝不会收的。

不过这夫妻二人也是奇怪,此行目的一致,却非要分开拜访,徒增他的工作量。

“多谢师傅。”苏轼攥着那还没自己手掌长的长命缕,只觉格外烫人,烫得他心头漏了个洞,还被莫名涌起的酸涩循迹彻底占据。

烫手的山芋抛出,小和尚不再逗留,转身催促道:“住持已经等您许久了,且随贫僧进去罢。”

“嗯。”苏轼闷闷道,抬腿跟上。

朝云小步跟上,贴心问道:“郎君,这绳子与您今日这身相悖,要不朝云替您保管罢。”

苏轼今日一身水墨色圆领宽袖襕衫,尽显儒雅。这五颜六色的绳子无论是套手上,还是挂腰间都是煞风景般地存在。

“无妨,这东西太小易丢,不必你花费这个心思保管。”苏轼温声拒绝道,手下将其攥得更紧。

“是。”朝云垂头闷声回道,内心却早已掀起惊涛骇浪。

若是旁人听了这番话间皆是对朝云照拂的话,只觉苏轼对这个女使格外上心。朝云自己却知她又输给了王闰之,还输得很彻底。

寒食节至今已然有一月的时光,她一直陪在苏轼身边。才子佳人,红袖添香,过得好不快活。

这段时间内,他没有提起过王闰之,也没去过她院子,也甚至连苏过也未曾提及。

就在她以为已经胜过王闰之时,今日远远瞧见那人的身影便慌不择路躲起来的郎君,却又给她一记清醒的耳光——苏轼心里放不下王闰之。

王闰之,你到底给郎君下了什么迷药!

*

无名书肆,二楼厢房内。

钱叔看着对面的许久未见之人,打趣道:“季娘子,终于舍得出门了?”

苏府的事,他听苏迈提过几嘴,但他终究是外人。而且在明面上钱彦远与苏大娘子可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故而也无法探望。

如今季璋愿意主动出门,想来应是好了不少。

“都要亏钱了,可不得来一趟吗?”

季璋看着面前精神矍铄的老头,开门见山道:“前几日那夜间脚店的事,钱叔您考虑得如何了?”

府内还有苏迈呢,她得尽快赶回去,可不让迈哥儿一人过端午。

提及此,老顽童骤然收敛了顽劣,“你可是听到了什么消息?”

这一问,反倒将季璋问得一头雾水。她面露不解,“最近有什么小道消息吗?”

钱彦远瞧她这副模样,便知硬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毕竟他知道此消息,也是因为在这消息灵通的书肆。

“哈哈哈,季娘子这财运,可真是挡也挡不住啊。”钱叔不禁感叹道。

言下之意已然同意,可瞧着钱叔这疯癫的模样,季璋不确信道:“钱叔这是同意了?”

“岂止是同意,就是为了保全自己,也必须得同意!”钱叔肯定道。

“此话怎讲?”

钱叔反问道:“你今日可有去看健壮儿郎划龙舟?”

季璋摇头。家中之事都忙不过来,哪儿有闲情雅致去管其他。

“幸好你没去,不然这杭州的脸面可就保不住了。”

在季璋疑惑的目光中,钱叔娓娓道来,

“周边常、润两州自惊蛰以来,便再未下过雨,就连今日的划龙舟也免了。咱们虽在杭州,还未出现缺水的情况,但西湖的蓄水也受到了极大影响,今年这龙舟也是难看得紧。”

季璋蹙眉,“您的意思是……今年这两地会出现旱灾?”

钱叔凝重地点点头,脸上闪过一抹担忧,“到了这个地步,旱灾都是小事了。”

只求别出现饥荒,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祝读者们元旦快乐,万事顺遂[加油][加油]

1.百索:又名长命缕,古代端午节风俗,用五色丝线编结的索状饰物,端午节时小孩手上戴的五色绳子。

2.艾香粽子:以艾叶浸米裹,谓之艾香粽子—《吴氏中馈录》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4章 端午节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