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第3章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教师导读

本章主要介绍理想信念的含义和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心灵世界的核心,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人生需要

理想信念代大学生要树立马主义的科学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共同理想和**的远大理想。科学的理想信念,应该在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确立,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并充分认识其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本章重点、难点

理想信念的含义、类型和作用;马主义的科学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远大理想;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

自学时数6学时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舟,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而找不到自己的港湾,甚至会在急流险滩上触礁沉没。人生的青年时代,更是人生之舟启航之际,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前进的旗帜和力量的源泉,它将激励和引导我们走向希望和成功的彼岸。

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没有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像是一道分水岭,把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区别开来。科学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前进的动力和精神的支柱。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

“理想信念”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并使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我们在把握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时,既要分别考察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和特点,又要注意把二者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去把握。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城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首先,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作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具有完美性,它是对现实生活的缺陷和不完满性的超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对现状不满足,并设想和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而理想正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最集中最直观的表达。同时,理想作为未来图景具有超前性,也是对现在的超越。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形成并追求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动物被动地适应自然,只是生活在现在,而人不仅生活在现在,同时也追求美好的未来。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对世界的认识,形成未来的理想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其次,理想作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和设想,与无法实现的臆想和空想有根本的区别。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本身包含着现实的要素,尤其是反映着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这就决定了理想具有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是经过较长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有些情况下人们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理想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而往往是由于客观条件不具备或者人们的努力不够;方法不当。要把理想与空想区分开来。那些违背客观规律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想象不是理想,而是空想。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信念中包含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没有这些认识或观念,人们就没有所相信的对象,从而也就不会有信念。但信念不是冷冰冰的认识现象,它作为人们所强烈认同的认识,是与人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坚定的信念往往伴随着炽热的感情。也正因为如此,信念也总是在感情的驱使下形成相应的行动。信念不是仅仅深藏于人的内心的东西,它总要向外表现出来,表现为行为和实践意志。在信念的鼓舞下,人们的意志是坚强的,行为是坚决的,而且始终不渝。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信念是在人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生活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一定的思想观点之所以成为人的信念,除了经过理智上的反复认识和深刻认同外,还有感情上的强烈支持。信念与人格密切相关,信念的稳定是人格可靠的表现。一个随意改变自己人生信念的人,是没有原则的、不可信赖的人。

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人类生活在世界上,对于自身所处的世界,对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总是有所把握和相信、有所期望和追求的,这其实就是人类的信仰现象。其中,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和相信,就是信念,而他们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理想与信念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常说,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那么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人的信念,就是人们所相信的观念和秉持的理念。追求一种理想,就意味着相信这种理想是正义的并且能够实现,而这种相信本身就是一种信念。

(二)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

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人们的理想信念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但是,它又不只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包含着行动意志的复合现象,是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人的理想,是一个从形成和确立到追求和实现的完整过程,不能把理想与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分开,离开了入门追求理想的实践,理想也就不成其为理想了。人的信念也不只是指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确信状态,而是一个信念的确立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信念与人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实际行动或不付诸实际行动的信念,也就不成其为真正的信念了。理想信念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生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力量,就是由于它具有实践性。它不停留于主观领域,而是进入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化为人们行动的热情和意志,成为实践的力量。

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人们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理想信念。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对未来的设想和想象,都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在科技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梦想过许多东西,如千里眼、顺风耳、飞毯、神枪之类,但像现代生活中普及的电话、电视、电脑等,是那时的人们连想都想不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理想信念也会发生变化。在存在阶级的时代里,理想信念打上了阶级的烙印。特别是社会政治方面,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变化并不可怕,只要它能不断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就能从现实中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更有活力。理想信念正是在现实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坚强的。僵化不变、脱离现实的理想信念往往是最脆弱的,它经不起现实变化的冲击。因此,坚定自己信念的过程是一个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从而使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比如在政治、经济、科学、道德、审美、事业、学业、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一些理想信念。面对理想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我们要承认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强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理想信念有相同之处,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同一个人的不同理想信念之间往往有内在联系,从而形成理想信念的体系。如果一个人的许多理想信念相互矛盾,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那么他在行为选择时就会进退失据、无所适从。事实上,一个人所拥有的许多理想信念在大小和层次上是不同的,有门处于最高的层次,有的处于中间层,还有的处于最低层。它们各安其位,形成有序的系统。其中,高层次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理想信念。

(三)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

人们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贯穿于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根据人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可以将理想信念大体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是任何人都不能缺少的。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首先体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这方面看起来层次很低,似乎与理想信念扯不上关系,但实际上在这个领域,也有人的理想和信念。渴望丰裕的物质生活,是几千年来人们的梦想。特别是基层劳动群众,历史上长期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因而很多人把温饱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的理想。在无产阶级所追求的**理想中,也包括物质产品极大丰富这一条。确信这样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就是生活的信念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生活不同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追求丰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生活理想不仅是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理想和信念。在建构生活理想、确立生活信念方面,要把富裕的物质生活与高尚的精神生活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筑美好的未来。

第二,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人们不但要生活,还要工作。职业生涯是人们社会生活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这个领域,人们也有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希望自己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理想的工作;二是希望自己在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在职业日益分化、就业岗位日益多样化和变动不居的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不在于一生中只选取某一种最理想的工作,而在于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并努力争取达到理想的境界。并非只有热门职业才有资格成为人们的职业理想,多样化的平凡工作岗位也可以成为人们的理想所寄、信念所托。只要认定某种为社会所需要、为自己所喜爱的工作,并努力把它做好,不断取得更大成绩,就是个人在职业方面有理想有信念的表现。

第三,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道德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也是理想信念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道德与信念密切相关,它是靠内在坚信和社会舆论来维系的,人的良心就是道德信念的一种形式。在道德生活中也有理想追求,这就是人的道德理想或人格理想。道德理想是人们在做人方面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样的人格形象,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就是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信念品质和理想追求。道德不只是规范人们日常生活的具体规则,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魅力,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既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又是生活幸福的根本。

第四,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它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和对于理想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特别是社会的政治生活,也是人们不能回避的重要领域。尽管不是每一个人都从事政治活动,但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与政治生活完全没有关系。每个公民都应该关心社会、关心政治,这其实就是关心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某种对于政治的看法和观点,形成关于政治和社会的理想信念。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主要是个人的理想信念,是微观的,而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则是宏观的。它往往比个人的理想信念更为宏大和高远,为个人理想信念的形成、确定提供社会背景,并对个人理想信念的性质、内容和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和政治集团在社会领域往往有着不同的理想信念。封建地主阶级的理想信念往往是建立等级制的封建国家;资产阶级的理想信念往往是建立标榜“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及用这一政治理念来改造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理想信念,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全世界实现**。由于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具有阶级性,因而不同的理想信念之间往往发生尖锐的冲突。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不仅应该有美好的个人理想、坚定的个人信念,而且也要自觉地确立起正确的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在没有特别的情况下,我们一般讲的理想信念就是指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在当代中国就是指社会主义和**的理想信念。

人生需要理想信念

人生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是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也是个人本身的需要。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在人生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向机制,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虽然并不是一举一动都有明确的目的,但人的一生不能都是漫无目的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和方向,不仅可能一事无成,而且可能使人生陷人迷途,进而导致对人生的意义产生疑问。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一个人有了目标就是有了牢固的根据和基础,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漫无目的。而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为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为人生指明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它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在复杂的人生境遇中透过迷雾看到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二)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们不但需要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外部的阻碍,而且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和弱点,不断地战胜自己,超越自我。因此,人生的前行就需要有更为强大的动力。虽然推动人生自觉活动的力量可能来自外部或内部许多方面,但其中最根本最持久的是来自于人生的理想和信念,这是人生内部的恒久的动力系统。理想信念能给人生一种推进的力量,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一个人有了自觉的理想信念,就会立场坚定,方向明确,意志坚强,热情高涨,精力旺盛,从而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而一个没有理想信念支撑、没有受到献身精神鼓舞的人,则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三)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人的精神世界犹如一座大厦,缺少支柱就会倒塌,而理想信念就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的支撑作用往往是在困难的时候、在严酷的考验中得到体现的。在现实人生中,当人们遇到特殊困难或重大打击,有时甚至陷入绝望境地的时候,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来支撑着自己,人就会垮下来。而理想信念正是在这样的地方和时候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不为巨大的困难所压倒,而且使人在困难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意思是说,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达到,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无数**员和先进分子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支撑起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就是习所讲的理想信念这一**人精神上的“钙”。

第二节科学的理想信念

我们通常所说的理想信念,是指正确的或科学的理想信念。以马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的理想信念就是现时代科学的理想信念。这种理想信念主要是一种社会政治方面的理想信念,但它也可以同时体现在人们的生活、职业和道德生活各个方面,为人生和社会提供全面的指导。

马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体系,它要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遵循世界的客观规律来改造世界。马主义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信念。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现实性

现实性的理想信念是在现实世界中寻找价值,它与一切有神论要到现实世界之外的天国去寻找最高价值的信仰有着根本的区别。马主义认为,只有一个物质的世界,除了人间社会之外并不存在什么神灵的世界或天堂地狱,因而主张在这个唯一的现实世界中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离开社会、离开世界去追求想象中的天堂幻景。虽然现实世界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只有进行现实的斗争才能最终克服这些现象,人不应该也不能够逃避到另一个世界中去。马主义所讲的**远大理想是人类现实社会之中的一个未来目标,它与宗教的天堂天国完全不是一回事。

(二)科学性

马主义信念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与科学的发展相一致。马主义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的基础,但它不是一种自然科学,而是一种世界观的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和恩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阶级的现实,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武器,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必然胜利的结论,找到了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一无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实现自己历史使命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科学地预测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指明了人类社会必然走向**的发展趋势。马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对马主义的信仰不应是盲目的,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来对待马主义,并在实践中推进和发展马主义。

(三)崇高性

信仰现象十分庞杂,不同信仰的精神境界和济世胸怀有所不同。有的信仰只是对某种现实异己力量的盲目崇拜,本身就比较庸俗和低级,缺少精神价值,比如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有的信仰表现出崇高的道德要求和精神境界,但其崇高性往往是以虚幻性为代价的,信奉的不过是超现实的精神存在。有的信仰也讲人的超越和解放,但注重的是个人的解脱,而不是社会的解放和发展。有的信仰只是对小团体尽忠,只是小团体内部人们的感情纽带。相比之下,马主义信仰的精神境界和救世胸怀要崇高得多、博大得多,它追求的不是单个人的解脱,而是所有人的解放,即人类解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有共同理想,才有共同步调。在中国**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实现这个共同理想,必须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国**领导的信任。

(一)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的所有民族的总称,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体。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成为了世界上最悠久的古代文明之一。在这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

1840年的鸦片战争结束了中国古代史。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人民受尽磨难,中国人被外国人讥笑为“东亚病夫”。民族衰落的屈辱孕育着民族复兴的理想。拯救民族危亡,取得民族独立,建设强大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宁主义。在马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基本的政治前提。经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示,通过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辉煌的前景。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中国近现代历史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才能实现。这样,民族复兴的理想与社会主义的理想结合在一起,为社会主义而奋斗与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就成为了同一个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是庄严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在信念的鼓舞下成功实现这个理想,还需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独特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真正坚持马主义。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一定能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坚定对中国**领导的信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中国**的坚强领导。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化豪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正因为这样,中国**赢得了人民的高度信任和热情拥戴。在现实中,对党的领导的信任与对政府的信任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是执政党,党的主张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法律和政府的法规政策。政府是人民政府,是忠诚执行人民意志的国家机构,它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代表着人民,服务于人民。尽管目前党和政府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贪污**、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但这些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警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正在扎实推进当中,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压倒性态势。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离开了党的领导,中国就会是一盘散沙,不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能前进一步,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很可能就会走向分裂。中国**具有许多任何其他阶级的政党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有实现**的远大理想,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作风。中国**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成熟的领导核心,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具有高超的迎接挑战、带领人民走向光明未来的领导能力。中国**在带领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虽然也曾出现过失误,但毕竟是前进中的失误,而且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了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使中国各项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事实证明,只有中国**而没有别的政党,可以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远大理想

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会走向**。实现

**,是马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一理想集中体现了数千年来人类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的最终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

在人类历史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源远流长。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在存在着剥削和压迫的阶级社会中,人类始终向往和追求着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群众渴望有朝一日能够摆脱剥削和压迫,摆脱贫困和动荡,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一些仁人志士也提出过一些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并为实现这些设想而奔走呼号、英勇奋斗。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不论在古代还是在近代,都有过许多这样的历史事实。中国古代就有“大同”思想,近代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提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各种设想。但是,以往的这些设想是非科学的,带有浓厚的幻想和神秘性质。马和恩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证明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的历史必然性,并展望了**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为无产阶级和追求进步的人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在全世界实现**的社会制度。**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社会。那时,阶级和阶级剥削被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以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实质差别被消除,劳动不再仅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消费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将真正和谐,世界将真正大同。正如马和恩在《**宣言》中所描述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二)**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中国**之所以叫**,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把**确立为远大理想、但“**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远大理想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艰辛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关于这一点,正如邓指出的:“我们**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的奋斗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现阶段,中国**的奋斗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是迈向**远大理想的一个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的必由之路。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远大理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而社会主义是**的初级阶段,是条件不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理想指明前进方向。离开**,社会主义是什么就说不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没有离开**的大方向。只要我们时时记住这个大方向,弄清这个总坐标,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我们的探索过程如何曲折,我们都不会迷失方向。我们是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在面临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我们能否顶住压力,坚守阵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坚定的**远大理想。一大批具有坚定的**远大理想的先进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不仅起着核心和骨干的作用,而且也将对更多的人起着引导作用。

现在,我们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在这个过程中,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做**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节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明白了理想信念的涵义和作用、明白了什么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之后,就要自觉地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并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只有付诸实践,信念才会发挥作用,理想才能变成现实。

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确立理想信念是人生各个阶段都可能遇到的问题,但青年时期是确立理想信念最集中和突出的时期。进入青年时期,人生之路全面展开,个人将面临一系列人生课题,比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技能的掌握、工作岗位的选择、婚姻关系的缔结。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总的目标。这个总的原则、总的目标,就是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而且,青年人热爱生活,喜欢憧憬未来,更愿意以极大的热情去追求美好的梦想。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自觉地确立起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确立理想信念离不开读书学习。大学生处于专业学习阶段,各有各的专业,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学习这些专业知识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还应该读一点关于宇宙人生大道理的书,学点哲学理论、政治理论,学点马主义。马主义是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它不仅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而且它的真理对人生也很有教益。马主义研究的重点是人类社会,它对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作出了最透彻的揭示。马主义也谈人和人生,但它不是抽象地、孤立地谈,而是把人放在社会中来考察。这就提示我们,确立理想信念,不能离开自己所处的社会,不能离开自己对于周围社会的观察和把握。

理想信念的确立不单纯是一个读书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亲身实践的过程。人生的理想信念最终是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它离不开人的生**验,也离不开人的实际行动。从书本上接收来的理论,必须同实际相结合,经受生活实践的检验。这样确立起来的理想信念才是坚定的、可靠的。为此,大学生应该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并尽可能寻找机会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增强自己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在确立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失去信念的理想是虚幻的,失去理想的信念是空泛的。理想与信念相结合,就是美好的想象与深刻的认同相结合,就是明确的目标与执着的态度相结合。不论是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还是社会理想,都是与相关的信念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当形成自己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时候,同时也应确立起自己的生活信念、职业信念、道德信念和社会信念。

第二,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之中的,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这个共同的理想信念,既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指导性,也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在这个大的理想信念的框架内,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形成自己在生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想信念。这些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具有个性和多样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就越丰富多彩、充满活力。那种认为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无关,甚至认为社会理想压制个人理想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第三,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由于社会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多样化的思想影响。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良莠不齐的多种价值观念同时存在,并都在影响人们的心灵。这些价值观念差别极大,不仅在境界的高低、眼界的宽窄等方面有所不同,而且在是非之别、正邪之辨上也不完全一致,但它们往往都是以理想信念的面目出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没有自觉选择的能力,就会随时受到不科学观念的影响,不知不觉地成为某种不良信念的俘虏,甚至成为某种邪教的殉葬品。因此,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的时候,要掌握正确判别的标准,对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比较和鉴别,从而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拒绝错误、庸俗的理想信念。以马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就是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的正确选择。

二、把理想信念化为实际行动

理想信念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变为现实。当理想信念确立之后,就该付诸行动了。

(一)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理想信念不是一种封闭的精神状态,它总要表现在实际行动上。离开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也就不成5为理想了。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转化为现实。马说过:“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美好的理想若是停留在头脑中和口头上,那它只能是一种不结果实的花朵。只有实际行动才能体现和确证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有理想,主要不是看他主观上是否有美好的愿望和想象,而是看他是否在实际行动上为追求理想而奋斗。如果一个人只是想得很美妙,说得很动听,却没有实际行动,这说明他对理想没有坚定的信念,甚至很难说他拥有理想。

(二)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在艰苦环境中不懈奋斗精神,理想的实现仍然是不可能的。贪图享乐、只知坐享其成的人,绝不可能实现某种理想。而事实上,这样的人根本也不会有什么远大的理想。

同时,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的理想信念经受了考验,得到了磨炼,从而变得更加坚定了。只有经历了艰苦环境的磨难、在逆境中奋起的人,才知道理想的可贵,才能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对于追求理想的人来说,“苦”是相对的,它可以转化为“甜”。通常所说的吃苦,往往是□□上的痛苦,是由于缺少物质生活条件而造成的痛苦。□□上的痛苦当然也会造成精神上的痛苦,但对于追求理想信念的人来说,物质上的“苦”会变成精神上的“甜”。在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但革命者却洋溢着乐观主义,他们在精神上是非常充实而愉悦的。因此,为了理想而艰苦奋斗,也是一种充实而愉悦的人生体验。

艰苦奋斗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奋斗,而是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个人理想,都需要本人为此努力奋斗。但即便是个人理想,也往往不是仅凭个人努力就能实现的,其实现需要他人的帮助和配合。而且,个人理想又是以社会理想为背景的,其实现往往以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为基础条件。因此,追求理想也是一个集体的群众的事业。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懈奋斗中把美好理想变成现实。正如习所要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对于理想信念认识上的误区和态度上的偏颇,会左右人们追求理想的行动,从而影响到理想的实现。因此,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复杂性,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来追求理想是非常必要的。

(一)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对于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而对于理想实现的艰难则估计不足。希望顺利地实现理想,渴望早点实现理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切实际地把理想的实现设想得过分容易,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那就不仅会对理想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容易使人对理想失去信心。因此,在确立理想之时,就应该充分估计到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把理想变为现实需要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低,其实现所需要的时间和努力就越少;理想目标越高,其实现就越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奋斗。即使是那些比较容易实现的理想,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变为现实的。通常,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时间和付出代价估计往往偏少。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当人们热切地期待着它实现的时候,它却并不如想象和期望的那样迅速到来。正如俗话所说,“望山跑死马”。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由于曲折,道路才显得更加漫长。有时候,有一条道路似乎很直接,离目标很近,但走到最后却发现它与理想目标隔着一道鸿沟,可望而不可及。有时候,人们走上一条迂回弯曲的道路,似乎离目标越来越远,但实际上却正在逼近终点。有些情况下,道路的曲折与人们主观上犯了错误有关。人们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上,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是难免的,这本身就是道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而且,假如人们不犯错误,也并不意味着可以走上一条直路。事实上,追求理想的道路本来就是弯曲的。比如,无产阶级追求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在中国却首先要为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而奋斗。社会主义本来是要消灭私有制的,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却要允许和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只有把这看作实现崇高理想必须经过的阶段,我们才能对正在做的事情充满理想的热忱。

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尽管实现不同的理想,困难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这是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作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而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阻碍和困难,其中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在阶级社会,理想特别是社会理想都有阶级性,因而进步阶级的理想的实现往往会受到反动阶级有意识的阻碍甚至破坏。如果反动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具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就会对理想的追求者进行残酷的镇压。革命者在这样的环境中追求理想,必然要冒极大的危险。中国革命的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革命的成功才显得尤为可贵。一个人只有在战胜困难而取得成功时,才是最幸福的。同样,只有在各种阻碍中为自己开辟走向现实的道路的理想,才是最可贵的。

(二)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总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在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这就需要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为此,需要走出两方面的认识误区。

一方面,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在社会生活中,当人们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有时不能正确对待,看不到二者的统一性,而是把二者对立起来。其中一种倾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即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样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导致对现实的全盘否定,逃避或反对现实。毋庸讳言,我国现实社会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丑恶和消极**的现象,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社会生活的主流是好的。丑恶和消极**的现象不但不是生活的主要方面,而且是我们正要努力克服的。我们应该坚决地同这些现象作斗争,而不应因为看到了这些现象,就忘记了社会的主流。

另一方面,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有的人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常常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于现实中存在的一些丑恶和消极**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不如,有的大学生在开始走向社会的时候,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但时间长了就不以为然,甚至自己也搞起**来,完全失去了当初的理想。还有的人因为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对理想失去信心和热情,“告别理想”“躲避崇高”,热衷于“实惠”,信奉“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最终走向拜金主义泥潭。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认识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没有辩证地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关系。对立性表现在,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统一性表现在,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而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认识上的误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