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一个太子 > 第6章 汉武

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一个太子 第6章 汉武

作者:轻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2 22:58:09 来源:文学城

十八种?!这时候的人显然还没有流行起用震惊体,一个个还真以为有这么多猜测。

但不论是几种,卫青这会子都注意不到了,即便早有猜测,但在最后一只靴子落地时他还是控制不住的头晕目眩——

二十四岁,怎么会二十四岁就没了,岂不是说去病如今只有十年左右到寿数了!?

上天何其残忍

不仅是他,武将、甚至是某些平日里反战的文臣,这时也是顿足捶胸:“怎么、怎么这么年轻就去了呢!”

真当他们喜欢头上养个祖宗时不时来劫掠屠杀一番呐!他们不过是痛惜民力,加之之前实在没能担当重任的将领,生怕再打次大败仗,那信心可就真散了!

如今好容易天降神将,却又早逝,如何能不痛惜!

“死法全套?”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引住目光的时候,只有霍去病非常不讲究地把心里话秃噜了出来。

别人多少都有些忌讳得罪人什么的,霍去病没这个担心不说,他对天幕上说的“那个霍去病”还没啥代入感,说起生死之事来也没什么忌讳。

可他不忌讳,有人忌讳啊……几乎是下一瞬,来自舅舅的铁拳就立刻招呼到了脑门子上。

小霍同志经过多年练习,闪避技能说实话已经练习的很纯熟了,在感知到不对劲的时候就想躲,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铁拳还是稳稳当当地落到了他的脑袋上。

“诶哟!”卫青这一下可没留一点手,就是霍去病这种挨揍挨惯了的,都险些疼的飙出泪来。也就是要面子的心思重,才险险没让它落下来。

看着外甥转过来的头,卫青甚至连作为‘作案工具’的手都故意提着没放下,他黑着脸,显然有恃无恐。

小霍将军:……

……

【hhh,夸张了夸张了,目前比较主流的猜测一共有三种。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猜测,还得归因到史官身上。

关于霍去病的死,司马迁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里的记载是: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意思是霍去病死于出击匈奴后的第三年。

司马迁和霍去病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他的记载按理来说是最权威的,但很可惜,因为他与卫霍之间众所周知的私人恩怨,加上记载实在太简略,如此位高权重的人二十四岁去世,仅一个“卒”字就没了,如何不让人浮想联翩。】

……

在天幕说到“史官”和“司马”这两个指向意味极浓的关键词后,大量视线便都若有似无地扫向了太史公司马谈。

司马谈并不慌乱,臣子间的恩怨是非陛下不会在意,他出列行礼:“陛下,犬子亦名迁。”

刘彻眸光一闪:能留名青史,他这部《史记》写的不错?

“几岁了?”

“一十六岁。”[1]

“……成吧。”却是断了将人召来的念头。

要写史,阅历、学识缺一不可。十六岁,癞子都还没发痒呢。

***

明朝

陈仁锡不住点头:“卫霍之功,安能没乎!”

以卫霍二人功绩各自单独列传绰绰有余,太史公偏以二人外戚身份将以合传,且笔墨极尽简略,显然是被私怨裹挟,他对此亦多有诟病。

……

【这可不是我小人之心,在《史记·佞幸列传》,司马迁就将卫霍两位将军提在了末尾。佞幸是谁,是邓通、韩嫣和李延年这些武帝男宠!

他虽然只是作比较,但作为玩儿文字的文坛巨匠,别告诉我他不懂以讹传讹、三人成虎!?这甚至成了不少人认为将军与帝有私的“证据”!

学者李景星就在《史记评议》中就说“篇末以卫霍结,更是毒笔,史公之意,鄙薄卫霍极矣。”】

……

臣子们心情也都有些微妙:原是早有前科,难怪被人怀疑在阴阳怪气了……

一个个面上诚惶诚恐,心里却是坐等司马家倒霉:刘家陛下,一个个可都记仇心狠的很……

*

原本还算冷静的司马谈早在“将军与帝有私”几字出来时便重重往地上一跪,额间冷汗直流:“孽……孽子无状还望陛下恕罪……”

刘彻的脸早就黑成了炭色。

不仅是他,刘邦刘恒刘启,有一个算一个,脸色都肉眼可见的沉了下去。

他们能忍受甚至乐见臣子之间存在私怨,但这不代表他们能忍受臣子将仇怨波及到帝王!

无上皇权不容挑衅!

[2]

“修史的司马是吧,去,不必罚的太狠,让其将书写出来。”

此时多为子承父业,儿子既然是写史的,父亲也多半是,司马一姓又少,几乎是瞬间,人选就已浮出水面。[3]

*

霍去病的面色也极为难看,若非被舅舅死死牵住,他高低得给那个什么狗屁的司马迁一点颜色看看!即便如此,他看着司马谈的眼神也极为不善。

鄙薄卫霍极矣!

他舅舅这么好一人,这王八蛋生的瘪犊子竟敢这么辱没他!

……

不想天幕下一句,对所有人来说才真真是惊天动地:

就听她道

【不过这锅猪猪陛下自己也得背一些,人家的帝陵走向都是南北,偏他特立独行搞个东西,这也就算了,卫青葬的地方偏偏还是正常情况下作为皇后葬地的东北侧……

难怪“卫皇后”之名广为流传了。】

……

他们当然明白此“卫皇后”非彼“卫皇后”,一个个心里简直都苦成了老黄瓜,但不等诸臣动作,余光就看见前头的陛下突然站起身来——

刘彻这时已经没工夫去管名声被害一事了,他从天幕嘴里发现了一个更了不得的事情:他的墓,好像被人探了个底朝天!

帝陵修建虽有图纸,但最后和修陵之人一样都会被销毁,为的就是不让帝陵情况流传导致被盗。

但看后世人这情况,对他的茂陵简直就是了如指掌啊!!

想到这里,刘彻的心便如油煎一样。

名声而已,哪及他死后安眠重要!

……

【言归正传,第一种猜测,是霍去病功高震主,被武帝猜忌弄死了。

但我觉得这个猜测不咋靠谱,要这时候是猪猪晚年发猪瘟的时候我还能信几分,现在猪猪还在壮年,正是需要将领的时候,怎么可能自断臂膀!】

……

刘彻显然已习惯了天幕对他的调侃,就是“发猪瘟”这三个字也只是让他的面色黑沉了些,更破防的,是另一家——

朱元璋面沉如水,朱棣悄悄瞄了一眼老爹的脸,都被吓的立刻低了下去:他们这个姓,确实有些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哈。

且看天幕,之后包说到他们家的,要是爹在历史上也做了什么“发猪瘟”的事……朱棣整个人都打了个寒颤。

朱标的面色也有些微妙,但比起弟弟来他显然不怕老爹的冷脸,见众人都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开口岔开话题:“天幕看法的确有两分见地。”

听到爱子声音,朱元璋的面色下意识就缓和了两分,他冷哼道:“后世显然论史成风,天幕女娃洞若观火,自是有见地!

唯独不修口德!”

“是是是。”朱标无奈安抚。

……

【我觉得更合理的,是第二种和第三种的综合版。

首先就是霍去病的作战方式,仅仅只是熬夜,对身体伤害就已经很大了。他为了兵贵神速,还动不动几天奔袭上千公里。

更何况他为了速度,是抛弃辎重,抢到什么吃什么的,补充和消耗完全不成比例,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这么耗啊!

其次么,就是怀疑他大概吃了不干净的食物。】

接下来响起的就不是所有人已经熟悉的安禾声音了。所有人都看见天幕光影变化,一个脑袋旁写着“霍去病”三字的青年正在与他的兵士庆祝打垮了匈奴二王:

只见他将酒坛里的酒液尽数倒入湖中,与将士分饮。

就在这时,他的脸上突然有无数字体闪过,甚至将画面都遮盖了去。

原本都被这新奇事物吸引的人一愣,仔细辨别一番竟都是让人莫要喝这湖水。

众人心中明悟:这应当是后世人的“批注”。

他们目光复杂地看着数不胜数的“批注”飘过,后人这哪里是让他不要喝水……每一句分明都是对那个惊才绝艳的少年将军的惋惜遗憾。

两千多年后还能有这么多人为他惋惜遗憾

为将如此,此生还有何憾!

*

韩信看着这一幕也痴了,酒爵举在半空:百姓竟也会怀念一位将领至此……原本只是看个热闹,但这一刻,他突然也想天幕评一评他了……

*

结合天幕方才说的“不干净”,卫青有了些猜测:“莫不是这湖水有毒?”

他有些高兴,因为终于窥到一丝救下外甥的可能;又有些难过,为历史上喝下毒水的外甥。

天幕的声音继续才幽幽传来【对这水,有人说是匈奴人在上游放了人和牲畜的尸体污染了水源导致染了瘟疫去世。不过这一点并没有找到有关史料,只能说是种猜测。

但这种野水,有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却是肯定的。

也是做这个视频查资料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全民喝开水的历史也才几十年的时间。导致我们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抗美./援朝期间丑国发动了细菌战,甚至还把毒手伸进了我国境内!这才让我国全民养成了喝开水的习惯。

这捧生水里的病菌,也许就是霍去病那早就被糟蹋的像是破瓷瓶一样的抵抗力压上最后一根稻草。

去病去病,最后却还是因病去世,不得不说是宿命般的巧合了。】

***

“喝开水看来对健康的好处很多啊!”

安禾虽然语焉不详,但哪里都不缺聪明人,都听出了她的未尽之言。

从这之后,但凡有条件的,都不再贪方便饮生水了,没见将军都死在了这上头!

*

还有人,窥见了更多:

“后世物产甚是丰饶啊。”诸葛亮凝视着“全民养成了喝开水的习惯”一句,短短几字里需要的却是大量柴火!

山地大多有主,无主山地早被砍伐的一棵不剩,百姓想要木柴,得用银钱去买。平日取暖造饭尚且不够,哪里舍得用来煮水。

即便如今知晓生水不宜,除了少数,百姓还是不会煮水再食的。

——千百年都这样过来了。

但天幕既敢说“全民”,那柴火对他们来说就绝不会是奢侈品!

丞相若有所思:会发生这种转变,是,人少了,还是后人,发明了什么?

……

【为什么要如此细致地讲述卫霍二人的功绩呢,因为这既是刘彻的功绩,也是刘据的倚仗!

这是卫氏外戚最风光的年代,在这时,无人能撄其锋!

也无人敢觊觎刘据的太子之位。

如果卫霍长寿,如果刘彻短寿……可惜历史从不讲如果。】

原来营养液现在自动感谢了……冒昧了

[1]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

[2]史记能存下来多少沾了汉宣帝“崇拜”他太爷爷的光→_→,但《今上本纪》还是没能真传下来还是很可惜的

[3]史记里司马迁他自序说他的祖先在夏商时期就长期担任天文历法的官职,不过这个没办法考证

但是他爸司马谈的确是前一任的太史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汉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