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四方来食 > 第23章 23. 饭团与豆橛子

四方来食 第23章 23. 饭团与豆橛子

作者:发条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3 16:07:25 来源:文学城

“女士们、先生们,本次列车开往鹏城北,列车前方到站——豫章西站。本次列车全列禁止吸烟,感谢您的配合!”

随着高铁播报的广播声响起,旅客纷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箱,朝车厢连接处的出口涌去。

今年《四方来食》的年后特辑以食材为主题,新省的羊肉、鄂省的水味、粤省的牛肉和赣省的鸭,通通被列入了任务列表里。

介于何应悟的乌鸦嘴在先,在抽签之前谈嘉山就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却不曾想还是摸到了最不想去的赣省评审项目。

“别臭美啦,哥你够帅了!”

何应悟利索摘了谈嘉山的眼罩、耳塞和U形枕,又把毯子折好塞进随身背包里,拖着还在慢吞吞整理睡乱的发型的谈嘉山下了车,“特地提前赶过来,哥你可是答应过要带我在洪城先逛两天的,不要消极怠工哦。”

谈嘉山百般不情愿地点点头,被何应悟推着往前走。

这次出行正值周末,豫章西站的出租车乘车点人来人往。

旅客们遇上明显同是天涯沦落社畜的赶路人或礼貌的带孩家庭时,被请求插队尚且还能理解,但总有那么几个浑水摸鱼的插队分子在候车队伍里横冲直撞。

“他们在说什么呀?”何应悟望着远处几人因插队争执发展到快要动起手来的对骂,鬼鬼祟祟地挪到谈嘉山旁边说悄悄话,“豫章话听起来好像日语……”

谈嘉山把何应悟的脑袋扭回自己这边,揉巴揉巴,严肃道:“是脏话,不要听。”

但人不找事,事往往偏偏会贱嗖嗖地贴上来。

络绎不绝的插队大军中有一员猛将,硬生生从队尾挤到前排,推得起飞的行李箱跑得比人还快,滚轮好死不死地从一众排队人员的脚上轧过去,在干净的鞋面上留下一串串脏兮兮的黑印。

轧到人高马大的谈嘉山鞋子上,这大哥才终于被拦下来,可这罪魁祸首却丝毫没有影响了他人的自觉。

见两人斯斯文文,看起来也不大像豫章本地人,这大哥恶向胆边生。

他操着浓重的口音,反过来恶人先告状:“嫩这个崽哩子在做犀利东西哇?都不晓得让下我啊?还年轻人,没嗲子礼貌,读书读愈掉了是波?还好意思在这里啧七啧八……看犀利看,嫩以为我怕嫩啊?鹅崽!”

何应悟:“!”

他知道谈嘉山有多爱干净——酒精湿巾、湿厕纸、手帕纸和洗手产品们还在对方包里开会呢。

尽管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但光从语气和表情就能体会到肇事者的嚣张和轻蔑。

何应悟气不过,刚想冲上前争辩,便被身后的谈嘉山按住了肩膀。

谈嘉山把挂在何应悟脖子上的耳机给人仔细戴好后,面不改色却丝毫也不落下风地骂了回去。

尽管耳机的隔音效果极好,但何应悟还是从谈嘉山嘴巴的开合速度、对战旅客从白到红至黑泛绿的难看脸色、以及周边人“骂了他可就不能骂我了哟”的敬佩注目礼中,体会到了谈嘉山的那张嘴在方言加持下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回击力度。

“你说了他什么?”何应悟摘下耳机,解气地望向中年男人骂骂咧咧地羞愤离开队伍的方向,忍不住好奇。

“没什么。”

谈嘉山接过何应悟递过来的矿泉水喝了几口润润嗓子,还颇有点意犹未尽的意思。

.

回酒店收拾好行李,两人正式开启了环豫章一日游的旅程。

比起查好攻略、笔记做得满满当当的何应悟,土生土长的谈嘉山反而更像位游客。

来到陌生的城市,谈嘉山尚且还有兴趣闲逛探索;回了豫章,除了那几个标志性的旅游景点,谈嘉山还真想不起来哪些地方值得一去。

“滕王阁好气派哦,有种上早朝的感觉。”

何应悟抓着相机咔嚓咔嚓拍了至少几十张,感慨道:“想象不出王勃当年在这里写出《滕王阁序》的时候,见到的是什么景色。”

“我也想象不出,”

谈嘉山边在手机上购买豫章景点一卡通,边指向河对面的另一座建筑风格类似、但外立面要更低调些的高楼,一本正经地说:“毕竟那边才是滕王阁。”

“而这里,是市图书馆。”

“……”何应悟生无可恋地跟着谈嘉山往桥那边走,崩溃道:“谁家把图书馆建得这么富丽堂皇啊!”

一时的挫折不算什么,气喘吁吁爬完滕王阁的何应悟越挫越勇,放风筝似的牵着谈嘉山继续满城跑。

谈嘉山总有种自己在遛狗的错觉,偏偏遛的还是只没牵绳的精力旺盛的大型犬。

“你非得来赣省美术馆、八一起义纪念塔和纪念馆人挤人也就算了。”

当了半天人形相机支架的谈嘉山从耐心到暴躁,伸手捏着何应悟的后脖颈把人提溜起来,“你至少换个拍照姿势吧,别敬礼了!”

“我是Tuan员,让我敬!”

何应悟不听话,泥鳅似的从谈嘉山手底下溜走,坚持要在红色圣地各个角落留下打卡照片,发给身为Dang员的姥姥作为在邻里间炫耀的资本。

好不容易换pose,何应悟露出两排白到曝光的牙齿,变本加厉地比了个更有年代感的大拇指,土得已经过了自动退团年龄的谈嘉山昏头转向。

辛辛苦苦把到处乱窜的何应悟逮回来,才走上五六百米,这家伙又闻着味拐进了隔壁专供外地人缴游客税的珠宝街。

人实在太多,谈嘉山一个没看住,过度兴奋的何应悟便跑没影了。

好在何应悟不算矮,那一头卷发也蓬松得扎眼,谈嘉山的循毛找鸟之路也不算太辛苦。

“跑得比泥鳅还快,”谈嘉山把蹲在制作手工毛绒玩偶摊子前的何应悟提溜起来,不确定地盯着老板手里的物件:“这什么东西,三角饭团和长毛酸豆角?”

“……大哥,这是照着咱俩工作软件头像捏的鹦鹉和蛇。”

何应悟示意谈嘉山闭嘴,接过老板手里加了挂件五金的扭扭棒玩偶,仔细观详了一阵,有些不确定地问:“老板,颜色是不是有点问题——我要的是绿色小鸟和蓝色蛇,你怎么给做反了。”

“手工制品一旦售出,概不退换。”老板习以为常地推卸责任,见布料下手臂肌肉线条明显谈嘉山眯起眼睛开始挽袖子,又很有眼色地补了一句,“怪我耳背,给你便宜二十块钱好了。”

原本愁眉苦脸的何应悟立马接受了这个补偿方式。

配货了足足两倍价格的家居垃圾、才从奢牌sales手里拿到这款当季背包的谈嘉山,面无表情地看着何应悟地捏着那只身价八块五的豆橛子蛇挂了上来。

虽然丑点,不过捏起来手感还不错。

好歹也是人家何应悟的一片心意,谈嘉山决定先勉为其难挂两天再取。

.

老城区实在不好打车,目的地距离他们所在的位置又只有一公里出头,两人干脆沿着街道,一路散步过去。

在中山路至胜利路的十字路口,何应悟被挤得往谈嘉山怀里躲,左右手还得留神分别护住相机和手机,实在是苦不堪言。

好在谈嘉山身高体壮,他环着何应悟,老鹰护崽似的带着人迅速穿过了斑马线。

从禁止车辆通行的步行街抄了个近路,两人总算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大士院街。

除了偶尔能见到的几家装修光鲜的快闪店,这条街上主要还是以开设了十几年的老式早点铺、炒菜馆为主。

这一块的门面多,铺子小,大部分店里只摆得下三四张小桌,大部分的食客搬两条塑料凳子往店外一摆,一条当凳子、一条当餐桌,呼啦啦地便开始吃了。

米粉向来是各省各地的重要美食。

除了被打上滇省烙印的过桥米线外,撒满烫焖肉、脆哨、鳝鱼、肠旺和豆花等配菜的小锅米线,在本地的早餐市场更受欢迎。

桂省的米粉与它的口音一样,一城一味:**酸香的老友粉、“臭”传千里的螺蛳粉、淋满黄皮果酱的卷筒粉……就算连吃一个月也不带重样。

黔省当然也称得上是隐藏的吃粉大省,羊肉粉里的每一块厚肉都蓄满醇厚浓香的红酸汤,丢几片清爽吸油的薄荷叶、撒一把酥脆可口的辣椒酥,提神效果比咖啡还强。

而对于红亮滑爽的拌粉的热爱,深深地刻在了豫章人的基因里。

一碗三块五的拌粉、一罐从天黑熬到天亮的瓦罐汤,组合起来就是豫章最最地道的早餐套餐。

豫章人爱吃辣,现在又正是日头大的中午,年轻食客们大多人手一瓶阿萨姆,小孩子和老人们则更偏爱果味浓郁的红苹果饮料。

“一份墨鱼鹌鹑蛋肉饼汤、一份光肉饼汤,两碗拌粉,其中一碗不要辣。”

趁着谈嘉山点餐找座的功夫,何应悟有样学样地写了单子,端了两碗熬得出沙的冰镇绿豆汤,小心翼翼地端到人跟前。

“炖得好烂了,好吃哦。”何应悟被分到的是墨鱼汤,他一口两只鹌鹑蛋,还不忘舀了一勺墨鱼肉给谈嘉山。

谈嘉山没什么心理负担地就着何应悟的勺子吃了。

豫章拌粉的调味主要来自于酱料和腌制过的萝卜干,上面码放的全是谈嘉山从隔壁水煮店称来的五花八门的吃食。

凉拌藕片最辣,但被鲜辣的本地辣椒一激,倒衬得这脆生生的新鲜甜藕风味更足;

炸过的虎皮凤爪和手工藕丸在水煮汤里煮得入味,原本油腻硌牙的脆皮被滋味浓郁的汤底泡得软糯;

在辣卤汤里冲了个澡的油条段和三角豆泡秉持着“来不走空”的选择,蓄了满满一肚子的汤料,一咬一口汁。

“我们明天要评审的那些鸭子店口味不会也这么辣吧?”何应悟心里有余悸地抬头看谈嘉山,眼睛里还噙着余辣熏出来的生理性泪水。

他伸出舌头朝着谈嘉山吐苦水:“感觉你们赣省的辣椒会打人,你看,我的嘴巴和舌头都被揍肿了。”

谈嘉山克制住自己想捏舌头玩的蠢蠢欲动的手指,老老实实去商店给何应悟买了杯镇痛消辣的绿豆冰沙,戳好吸管递过去,“回酒店吗?”

“先不回可以么?“何应悟叼着吸管绕到谈嘉山面前,说:”还有那个豫章之星摩天轮没去呢,我长这么大还没坐过摩天轮……”

“好。”

趁着对方买票的功夫,谈嘉山将手机屏幕切换到浏览器界面,疯狂地搜索起有关“如何在短时间内克服恐高症”的词条。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23. 饭团与豆橛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