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也不反驳,只是对我说,这些倒霉事不提起还好,一提起心情就很糟糕。
他说明天九月初八,明晚就打算上莲花山走走,散散心。这几年虽然都有去过,只是仙公好像也没有托什么梦,却也过得相当安稳。但今年就很难说,自己有一种预感,好像是迟早要发生一些什么事,心里就是没把握。
陈所长说明天晚上跟我们一起上莲花山吧,就当是玩玩,回来如果有做梦就记下来,灵不灵你自己感觉就知道。
见我还在犹豫,所长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原来还是关于这个仙公和他们陈家先辈的一个传说。他说,在清朝的康熙年间,澄海的苏湾都有个读书人叫陈春英,那一年准备上京赴考,因为听说莲花山仙公托梦很灵验,临行之前就打算上山试一试,请仙公托梦,看看能不能得中高第。于是他徒步攀上莲花山,来到仙公宫默默祈祷,然后在旁边和衣躺下,就这样睡着。到了半夜,果然做了个梦,不过非常令人失望。梦中听见仙公态度生硬的对他说:春英春英,你想应试得中,需在海底捞针。
陈春英翻身醒来,暗暗叫苦,心里想,海底捞针,不就是没有希望吗?越想越伤心,也没有跟仙公道一声别,索性立即就起身下山。一路上不停的摇头叹息,回家之后一直也是闷闷不乐。
转眼之间科考已经临近,究竟要不要赴考,陈春英还举棋不定。幸亏夫人比较贤惠,连连的劝说,毕竟是十年寒窗,怎么可以因为一个梦就轻易放弃。夫人边说边为他收拾行李,看见衣服有裂损,要为他缝补,就告诉春英说,你把插在门扇上的针线拿过来。
因为门扇上贴有红对联,这个地方的妇女有一种习惯,平时喜欢把缝衣针插在对联纸上面,要找出来很方便。
陈春英按照夫人吩咐,上前拿针钱,看见两扇门上的对联一面写着“苏潮”、一面写着“韩海”,那根针正好插在韩海的海字上面。陈春英顿时间一愣,若有所思,怎么这个字这么耳熟?过一阵子才恍然大悟,高兴得跳起来大喊:海底捞针,现在针捞到了!
原来这就是仙公说的海底捞针,夫妻俩别提多么高兴,晚上夫人备下丰盛的酒菜,两人卿卿我我,恩爱缠绵。第二天一早陈春英立刻就启程,这次赴试,果然中了解元,一下子光宗耀祖。从此之后,莲花山仙公就更加声名远播。
我说这是不是真的,有这么神奇?
所长说关于这个仙公托梦,这里还流传有很多故事,以后再慢慢告诉你吧,你明天跟我们上去,肯定错不了。
仙公那么有趣,把你陈家给暗示对了,那有没有跟我们刘家有关的,我好奇的问。
据我所知,还没有跟刘姓直接相关的故事和传说,不过山下有个叫中社村的,是古时候一个叫刘布袋的男人来定居、开垦劳作,繁衍生息,他最先到盐灶生活,所以论渊源还是有的。后来陆续有陈、林、郑、周等外地人来这里聚居,但是整个盐灶乡的创始人还要算刘布袋,论起交情,他和莲花山仙公就是最早的了。按照我的理解,刘布袋跟莲花山仙公在交流梦想的时候,其他人还在屎沟墘扮尿呢。
扮尿就是小解的意思,这个听得懂,但是跟刘布袋有什么关系呢?我纳闷。孟老板好像看得出来,说刘老师别管他扮屎扮尿,到时候一起来就好了。
莲花山自己还没有去过,他们有车,跟着去玩一玩也可以。上班那边就请个假,真的有点不好意思,自己不是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
孟老板听了接过话说请个假有什么不好意思,不是听说金叶山庄的妈咪李慧想请你到那里上班吗?我看这样更好,那地方比较自由,想请假出去十天八天都不成问题。他说李慧这个女人真的好厉害,这几年在广东捞的钱听说不下一百万,你到她那里做准没错。
换个上班的地方,其实这些天我也一直在考虑。反正也不急于一时,我说过一段时间再看看吧,现在还没有想清楚。
那个莲花山仙公被所长说得这样神乎其神,明天就跟大哥们走走看看吧,几位大哥都熟得很。孟老板说明天下午就开车过去,找个地方吃饭,然后再上山拜仙公。
车安排好了,秦股长当司机,陈所长说。
初八下午还不到五点,陈所长已经坐着秦股长开的车,缓缓来到文化路的那棵金凤树下面,我们约好在这里上车。一起来的还有孟老板,另外一位也是中年男子,所长介绍说这是陆大哥,当公安的,家里还办了个塑料厂做塑料模具,都是很好的朋友。
三个人挤在后排,前面的位子他们给我留着,我说自己不认识路线,还是这位警察大哥坐吧。所长说没关系,秦股长认得路,你自管坐着。晚上还要爬山路,秦股长专门开了单位里的这一辆三菱越野车,走山路的时候才不会怕太陡峭,公家的车不管道路怎么颠簸,磕磕碰碰都不要紧。
沿着国道向饶平的方向一直走,经过的好几个地方自己都有印象。从澄海车站开始,往下走就是莲阳大桥,十来分钟以后,再经过东里大桥,接下去就是陈所长的家乡----也是那个名字跟我一样叫做柔娘的姑娘的故乡,樟林乡。
在东里大桥上,陈所长告诉我们说这条溪就是上一次在南阳火锅城吃饭的时候王老板讲的三江中的一条,叫做东里溪。我们现在走的是新桥,澄海酒厂就在下面的老桥附近。那条老桥已经好几年不通车,现在只供行人使用,以前那里周围都是很繁华。
所长说记得小时候那堤坝旁边的溪乾街附近相当的热闹,那里有一座三层高的楼房,因为整栋楼的窗户都刷成绿色,这里的人就习惯把它叫做青窗。在这一个角落,就有好几个地摊在卖牛肉粿条,牛腩汤,狗肉,还有猪脚饭等等,真是美食一条街,当时都非常有名。现在县城里很多卖猪脚饭的饭馆,挂个招牌说是正宗“东里猪脚饭”,他们的师傅就是从这里出去的。
想了一下,陈所长说那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每到星期天,向母亲要了两毛钱。一毛钱买电影票,到东里电影院看电影,然后花一毛钱在青窗前的国营饭店买一碗牛肉粿条。粿条舍不得吃,就先把汤喝了,再向那服务员讨一勺子汤加满。把汤先喝个够,粿条等到最后才吃,因为加汤不要钱。粿条汤里面飘浮着几颗葱珠朥,那味道真是太诱人了,香喷喷的比现在吃燕窝鱼翅的感觉还要好。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聊,过了一阵才听陈所长说刚才只顾着说话,忘记给你们介绍一个地方。秦股长望了一下后视镜,问所长说是什么地方,要不要回过头去看看。
陈所长说以后吧,反正就在大路旁边。他说是他的老家观一村那里,自从放宽政策以后,有很多华侨回来,都说当年他们的父辈就是从这里搭乘红头船漂洋过海,到外面谋生。现在大家都发达了,所以有人就提议,要在原来码头的那个地方,即那个樟林古港建设一座纪念的标志,以后回来才可以缅怀一下。大家都很赞成,踊跃捐资,这个纪念碑现在也已经建好。今天大家在一起,又正好顺路经过,本来也应该参观一下,没想到稍不注意就走过头,陈所长说等下一次再带着大家专门去看看吧。
那个地方还有散文家秦牧的故居,下次方便就带大家去看,陈所长补充着。
原来有我们秦家老亲人,你不早说,秦股长埋怨起陈所长来。
秦牧是笔名,他姓林,叫做林觉夫,别认错了亲戚,我笑着告诉秦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