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水漫春江时 > 第21章 不速之客

水漫春江时 第21章 不速之客

作者:衣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17 13:22:17 来源:文学城

七月二日,距温狸为自己定下的百日之限还有二十八天。

岁岐馆外的枫叶染上霜色,崧岳园中随处可见的苍松青翠欲滴,晨霜重得能湿坠裙角,早晨夜晚逐渐变凉,天际也一日比一日高阔,温狸养在瓶里的几个曼陀罗的果子熟透了。

这种曼陀罗子,只需一粒,就可以让人昏迷神志不清,多食几粒,会浑身烧红,吐血而亡。鸠娘说,服曼陀罗果死,弥留之际很长,死前能见到诸佛。

某日清晨,趁着四下无人,温狸将果子一个一个剪下来,小心翼翼剥出其中的籽,裹进一张丝帕里,随身放好。

然后倾倒了铜觚里的水,为了避免太过显眼,又注满泉水,插上几枝浅浅泛红的枫叶聊以充数。

宋微知见后,夸她“终于不插野花野草了”,但她望着铜觚里的枫叶蹙眉,道:“青铜古觚方尊厚朴,硬要说,和野花倒也相得益彰,虽然粗,也有些古拙野趣。但插红枫却不配,不如用黄铜胆瓶,打磨得锃亮那种,插上几枝放在白墙边方几上,早晚映着海棠窗的影,秋色不就出来了。”

说话间,抱着觚便去换。温狸自然不懂这些,出于好奇,跟上去看她如何行事。

宋微知拿着剪子,修剪枫枝,将它绞得稀疏错落,浸入山泉水中。

温狸行走间,感到袖间那袋曼陀罗子轻微的重量。

“微知,你知道……你们公子喜欢吃什么吗?”

宋微知蓦地抬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你要宴请公子?”

温狸点了点头。

宋微知险些绷不住嘴角的笑,意识过来又急忙收敛嘴角。

温狸忙道:“你知道就说,不知道也不用出去问,千万不要告知旁人。”

宋微知见她颇有情怯之像,要私调汤羹,不肯为人知,恨不得倾囊相授:“我也是从前听她们说的,公子从小到大,饮食都是一概随意,茗汁酪浆、胡饭乌米、饼饵汤羹、菜菹鱼鲜只要送去都吃,醆盘色色均匀,连五娘都看不出他喜好来。”

温狸迟疑不语。

“何况咱们这里有没有小厨房,崧岳园的餐食都是一起做的。”

只有茶房,有一个烧茶用的小风炉。

温狸便问:“杏酪粥他会喝么?”

她想起了在合肥时鸠娘熬的那碗甜美无比的杏浆粥。

再用园里的新鲜野菌、鲜笋腌成酱佐餐,就说为他接风洗尘,多半不会推辞。

其实她很清楚,这些都是多虑。

以张凤峙的脾性,宴上为他父亲拾骨的恩情,足以换得他喝下这碗毒粥。

隔日晨起,温狸出言向仆役要来了隔年陈麦和杏仁,遵着宋微知传授的炊粥法,挑出麦中饱满颗圆者,用网筛了几道,放在烈日底下晒到干透。

那几日闲的无事,宋微知邀她登上荣峻亭观看“晒衣”。

原来七月七日乞巧节,秣陵有晒书晒衣的风俗,此风在东御道犹甚。

时下才刚进入七月,风中稍有凉爽之意,富人便竞相炫奇斗富,罗锦绮缎铺在石上、挂在树上,日头下看着流光溢彩、璀璨夺目,好似流光寸寸剪裁、天霞片片落地。

宋微知指着一处光华潋滟的锦袍告诉她,那个是蜀锦,益州正战乱,能得此货的必是不差给郦家的,细辨之下,果然是九江王府的后宅。

又指着一处葳蕤金翠的,道那是孔雀毛织成的裘,材料难得,更难在绣工,真是极尽巧思,那一定是吏部尚书的宅子。

“吏部尚书有个宠爱的小妾,名叫弄绮,也是从清水沼出来的,弹得一手好箜篌,最近听曲子多幽怨,听得人想掉眼泪。怪这老头,偷腥猫似的,左一个妾右一个妾。我看他最想晒的不是孔雀毛,而是他满院子的美人。”

温狸见原处一户人家后院里没有半点锦绮之色,倒是书堆成山,卷摊成海,都是名贵的纸牍,问她那是何处,宋微知大笑道:“那是豫州刺史家,我听人说,他大字也不识一个!”

听到“豫州刺史”,温狸心里一动,问道:“现在的豫州刺史是谁?”

宋微知心里也噔了下,想到张赤斧这一层,脸上笑容僵了僵,小声咕哝道:“嗳……好像姓阮,也是北人,侨居江东来的。”她顿了一下,小心窥一眼温狸脸色:“家中有几个女儿,常来五娘这里。”

温狸完全没有理解她话里的深意,兀自沉思,目光返回来看崧岳园里,院落空空,一物也不晒。

按理说张凤峙虽出门在外,但他的仆从也应拿出衣物来应节才对。

宋微知看穿她所想,摆摆手道:“公子古怪得很,不曾晒过,他多半不过乞巧节。”

温狸看了一眼岫云阁下装在竹簸箕里暴晒的麦子,大片黄澄澄的,看着也极喜眼,道:“我们晒了麦子,也算应节了。”

温狸如此说,是她以为晒物只是祈求好运的仪式,宋微知却深谙富家豪门都在这几日炫耀家财的门道,当即“噗嗤”地笑出声来。

宋微知这才意识到整个崧岳园当真只晒了陈麦,以她对各府的了解,此事不到一日就会不胫而走,很快整个秣陵都要知道郦司徒的外孙院子里七月只晒了麦子。

“也许公子的婚事又要更难了。”宋微知用手撑托起脸颊,撑在阑干上幽幽地说。

温狸不明所以,满脸疑云。

“没事,难点好。”宋微知朝她眨了眨眼。

温狸一转头,看到阮家后院处停了几架牛车,有奴仆正在往上搬东西,一袋一袋沉重难扛,竟像是粮食。粮食不是运到府中的,而是运出来。

此情此景,让她感到有些眼熟,问宋微知:“豫州刺史家中也会缺米少粮么?”

宋微知一脸诧异地看着她:“……你以为这是哪儿?东御道北,哪有人家会缺吃少粮的?”

“那这是在做什么?”

“哦,收租子。”

宋微知看了会儿,也觉得奇怪:“收租子怎么会把粮食往外运?”

很快,她自己答上来了:“阮家在城外起了个庄子,千亩果林,堂皇得不得了,许是要搬出去住呢。”

不消两三日,麦子便晒得干透,据隔三差五来的步涯说,张凤峙安葬好他父亲,被郦景急召去了江州,最近一封来书时已在归来的船上。

长江浪急,舟舸顺流而下,江扬两州朝发夕至,或早或晚,应当今明两日便会到。

宋微知听了正奇怪,这两个月公子也不是没出过门,怎么这次短短几日,走到哪里,步涯都会来说一声。

正想说这书童做事没头没尾,外头已响起一阵脚步声,是容园的仆役,叩在门上的声音甚是急切:“温娘子在吗?”

……

这日,郦府来了“不速之客”。

来的乃是一张请帖,泼金贴上字迹清晰,由大司马吴坚府上送到郦府,被毕恭毕敬地呈上容园的“天籁堂”。

堂上乃目前郦府主持中馈、掌管后宅大小事务的是二房夫人——郦景之妻广陵县君姚澄。

因是吴府大管家亲自送来的,还在外立等答复,姚夫人不敢怠慢,见又是请帖,心里疑云已起三重。

前些日子在缕金园的宴上出了大事,司徒公明令回绝家中子弟的一切宴请,姚夫人展贴一看,却只孤零零请了温狸一人。

温狸并不属于郦家人,她的身份早已经过了明路,是崧岳园中的宾客……

一切起居待遇,是遵照座上宾来的。

从前,接到要将她奉为座上宾这个要求,姚夫人直摇头叹息,向郦景抱怨说:“昙奴糊涂。”

——倒非出于五娘那等促成风月之心,而是他认了一个清水沼出来的舞姬作宾客,从此可能再不会有名士来投他了。

好在他姓张,崧岳园很早就独辟出去,他只坏自己的名声,倒没影响到郦府本宅,否则司徒公这一关就过不去。

郦府向来礼遇宾客,爱重“礼贤下士”的名声,有些放诞名士,成日只是扪虱谈玄、昏昏醉酒,府里也数年如一日予以供养。

这些名士,哪受得了自己与供人取乐的伎人为伍?定会闹翻了天。

“昙奴做事也太荒唐了些。”姚夫人向郦景委婉劝谏:“家君怎也不管管?”

郦景听了,只是笑:“阿翁要能管住早管住了,横竖有个吴大司马泰山压顶,他翻不起浪,他本就没半个宾客,随他去吧。”

姚夫人摇头不赞同:“家风不能坏,可慈爱不可溺纵。”

郦景却反问她:“哪家的家风?他可不姓郦。”

姚夫人无言以对。

她隐隐察觉司徒公对这个外孙有些太过于纵容了,许是怜他年少失怙,从小就带在身边教养,却不知怎么,养出个事事与他反着来的。

反观几个正紧郦家孙辈,秉承家风,循规蹈矩,要得到祖君多看一眼却比登天还难。

拿到这张帖子,姚夫人像拿着烫手山芋,她畏惧吴坚权势,不敢轻易做主回绝,毕竟她的小儿子郦荣之还在吴坚手下参军事;若把此事向上请示郦信,又畏惧郦信说她连小小一个舞姬的事都拿不定主意,训斥她优柔寡断,不堪大用。

此时若五娘在还好,但出了这么大事,五娘也去了姑孰安葬亡夫去了。

姚夫人进退维谷,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打算,先让人把温狸请来,看她的意思。

不消片刻,仆婢便引了人来,温狸不知出了何事,被催得急,只穿了菘蓝单衫子,下着白裙,未施脂粉,用一根简单竹簪绾发,衣饰比府里婢子都要寡淡。

姚夫人待要说什么,旋即意识到这并非府上女眷,客客气气地请她入座,命人奉来茶果,端摆停当,才将帖子递了过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不速之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