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谁都不惯着(穿越) > 第22章 第22章

谁都不惯着(穿越) 第22章 第22章

作者:为伊憔悴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3-18 20:45:34 来源:文学城

镇上炊烟袅袅,晚饭时辰到了。

“原来少奶奶在这里,奴婢到前院找了一大圈。”

青枝站在后门门口,看着少奶奶和娘站在水面上几级台阶,离水很近。

“少奶奶,吃晚饭了。”

宋念走上石阶。

邓福家的跟厨房帮厨的妇人送饭到后进院正房,邓福家的说:“老奴掂对着做的饭菜,不知道合不合姑奶奶胃口。”

晚饭很丰盛,福婶站在一旁,介绍说;“鱼虾都是渔船回来买的,全是活蹦乱跳新鲜的,鱼虾都是新打捞上来的,就是不知道奴婢做的少奶奶可吃得惯?”

宋念吃一口鱼,“很好,我吃着比赵府里的饭菜香。”

吃饭讲究个心情,赵家的饭菜防着下药,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味道。

况且鱼虾是活的青菜是现摘的,豆腐也是新磨的,鸡子鸭子散养的鸡鸭下的蛋,鸡在集市上抓活鸡现宰杀的,都是好食材。

宋念又夹了一口菜,道:“菜很对我口味,以后灶上的事麻烦福婶,伙食标准比照原来府里,虽然宋家不复从前了,吃饱穿暖才有力气做事。”

“老奴原来还担心做不好,姑奶奶是敞快人,老奴的心就放到肚子里。”

“福婶,你安心做事,你们都是宋家旧人,宋家现在这样,不能照顾你们,等以后宋家好了,忘不了这些忠心的旧仆。”

“有姑奶奶这话,听着人心里热乎。”

福婶告退出去忙了。

这顿饭是宋念穿过来吃的最饱的,放下筷子,对枕琴几个人说;“你们就在这里吃吧,拿下去吃费事。”

宋念身边现在算上摇红,芳翠五个丫鬟。

宋念洗了手,走到院子里,院里有一棵杏树,结满了春杏,令人看到了希望。

她望着四周围墙有三米多高,院墙下没有高树,宋家修建老宅时还是很谨慎细心的。

后门临水,两边与邻居一墙之隔,如果有人进来,只能走前门和越墙。

老家人邓福提着扫帚从前院走过来,说;“姑奶奶用过饭了?”

“用过了,福婶辛苦了。”

“侍候主子是奴才们的本分。”

宋家的旧仆忠心,足见宋家对待下人极好的。

想起说;“福叔,明日你去办一件事,买一条船,停泊在后门口,一会去到枕琴哪里领银子。”

“是该有条船。”邓福心里有数,这个宅子出入走前门,有条船,前后都能走了。

宋念又交代说:“明早金伯去京城,我去津河县,叫福婶早点开饭。”

邓福说:“奴才听老金说了,主子要去津河县找小少爷,没有具体的地址,这可怎么找。”

茫茫人海,单凭有人在津河县看见,还不知道是真是假,而且已经过去这些天,即便是真的,人还能在哪里吗?

宋念也觉得这一次找到宋子善希望渺茫。

“我找找看,福叔,你让福婶给我找两套男装。”

邓福说;“姑奶奶不能穿奴才们的旧衣裳,老奴上街买两套衣裳。”

“好,你去朝枕琴要钱。”

“奴才买菜钱还有。”

邓福出门上街去了。

宋念回到西次间,坐在桌前,桌上放着文房四宝。

宋念凭着记忆,画了宋子善的肖像,一口气又多画了几幅。

夜里镇上没有京城喧嚣,街道两旁店铺已打烊,宋家老宅不在街中心,很安静。

宋念没睡着,穿到这个不知名的朝代,没有长久的打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她把宋家人当成这一世的亲人,总好过自己孤单单一个人。

次日天刚放亮,老宅里就有了动静,今日宋念和金山要出门,福婶起了个大早,把早饭做好。

宋念喝了一碗粥,吃了半个白面馍,她的身体太糟糕,限制了她的行动。

昨晚邓福把两套男装送来,宋念试过了,还算合体。

准备带青枝一起去。

青枝从小在乡下长大,身体素质各方面比内宅丫鬟强。

宋念和青枝换上男装。

宋念扮成一个商人打扮,青枝扮成她的小厮,带着赵义和魏山,青枝四个人去。

宋念等人走到前院,金山已经等在哪里。

跟金山分成两路,金山有些不放心,“姑奶奶没出过远门,津河县码头人多杂,姑奶奶要小心,找不到善哥及早回来,等奴才宫里的事办完了,奴才拼着命也要找到小主子。”

姜嬷嬷和吕嬷嬷还有四个丫鬟跟在主子身后,姜嬷嬷说:“少奶奶多带点人手,万一买主不是好人,遇到歹人,姑奶奶此去大大的危险。”

“如果买主别有用心,人多目标大,一进津河县就被人发现了。”宋念道。

心里却想,那个人如果有阴谋,人多容易暴露不说,凭着宋家护院家丁的身手,肯定不是对手,去人多了也没用。

金山取出一把匕首,“姑奶奶带上防身。”

铁匠铺打的十把匕首还没拿回来。

宋念接过踹好。

走出宅门,门外备好车马,马车在马车行雇的,宋念和青枝坐马车,赵义和魏山赶车。

金山带着两个家丁骑马,分成两路。

姜嬷嬷昨晚嘱咐女儿青枝,出门在外,遇到危险要护住主子,青枝到底年纪小,姜嬷嬷免不了担心。

马车启动,宋念从马车一侧窗口看见隔壁的宅门紧闭,这个宅子的主人有点奇怪。

难道是朝廷通缉的逃犯躲在此地,还是世外高人,见不得光,与此人为邻,多了一重戒备。

马车一径朝东南方向走。

半个时辰后,看见一条江。

尽管经过千百万年,中原地理位置变化不大,她生在民国,大清朝的遗老遗少都还保留着贵族的规矩做派,仆从如云。

因此孙慕芝不难融入这个朝代。

读书时有地理课,这个朝代的版图上大致位置她都清楚的,就是州府县名字辖区不一样而已。

津西县顾名思义在津河县西,跟津河县隔着一条江,隔江相望。

赵义去江北雇了一条船。

清早岸边没多少渡江的客人。

一行人上了船,船家把船划向对岸,船家是个三四十岁的汉子,一看就是常年在江上。

宋念问:“船家,家住在津西县吗?”

船家边划船边道:“住在岸边祖辈打鱼摆渡为生。”

宋念拿出宋子善的画像,问;“这个男孩老伯可见过?”

船家摇摇头,“没见过,每日渡江的人多,就是见过也没留意。”

宋念没抱什么希望,既然买宋子善的人身份隐蔽,不可能轻易被人找到,通往津河县的也不只这一个渡口。

河不宽,一刻钟便到了对岸,江中晨雾慢慢散了。

津河县是个大县,水系发达,是通往南北水路枢纽。

一行人上了岸,津河县繁华热闹。

赵义另雇了一辆马车,一直到港口码头街,港口码头停泊着许多船只。

宋念看着港口码头街川流不息的人,操着各地的口音,这里要找个人不容易。

对赵义和魏山说;“拿着画像,到各个船上问,有人看见买主在津河县出现,可能走水路往南。”

赵义和魏山两个人各拿着一张画像,到各个船上问人。

似乎无果。

宋念跟青枝在路边一个茶棚喝茶,边喝茶看周围,津河县沿江岸上街道来往的大多是贩货的商人,车马运送货物到码头,口岸船只运送南北货物。

这样茫无目的满大街地找寻一个人,线索又极少,找上一年半载也未必有音信。

宋念的目光落在对面,对面有一群街头小混混,贼溜溜的眼睛瞄着路人,似乎寻找可下手的人。

一群混混瞄着一个背着褡裢的客商,这个客商扫了一遍四周,似乎犹豫了一下,迈步朝宋念坐的茶棚走过来。

他没带车马货物,风尘仆仆,像是远道来的,而且极为谨慎,宋念揣测这个男人极可能是贩卖珠宝等贵重物品。

看着穿戴普通,混在人流中并不显眼,大街上穿绸缎的富人多如牛毛,这个人被混混们盯上,足见混混们挺有眼力,来往贩货的大商人们重要货物都雇佣镖局押镖,因此街面上的混混们动不了手,专门找一个人容易下手。

客商斜对着宋念,背身坐着,宋念看他放下褡裢,伙计端上一壶茶水,倒了一盅茶水,“客官您慢用。”

这个男人端起茶盅,眼睛余光扫过对面街上的混混们。

宋念看见他端着茶盅的指腹手掌粗糙,有厚茧,手臂和袍下露出的小腿坚实有力

这男人坐姿身板笔直,

此人举止不是种田做粗使的人,那一定是常年习武之人。

看着客商在喝茶,一群混混躲在旁边小巷子里商量。

小巷子里青石板路上走来两个人,走到跟前混混们方才察觉,混混们齐齐地看过去,一个极俊美的年少商人打扮的公子站在他们面前。

混混们好奇,上下打量这位俊俏长得女相的公子,公子开口,声音悦耳动听,“想挣钱吗?”

一个混混年纪稍长,四方脸,眉毛黑粗,身上有一股子邪气,小眼睛里透着精光,像是这群混混们的头,警惕地看着宋念,“当然想挣钱,这位公子有什么财路?”

宋念抖落开手上的纸张,“按图索骥,这个少年在一个人手里,据说几天前在码头出现过,如果找到人或提供线索,酬劳二十两银子。”

二十两银子,混混们眼睛都亮了。

混混头不动声色,“先付订金。”

宋念示意,青枝踌躇一下,拿出一块约莫二两的碎银,递给混混头,方脸男人。

方脸男人掂了掂,“只是帮你找到人,其它的不要我们做吗?”

宋念道:“一笔生意,钱货两讫,再有生意,我另外付钱。”

“好,成交!”

混混头把银子揣在怀里,漫不经心地说;“你相信我们?如果我们收了你银子不办事,或者放假消息骗了你…….”

方脸男人龌龊地笑着。

“那你们就别在这地面混了,不信可以试试。”

宋念挑挑眉。

方脸男人盯着宋念,看了半天,不知道什么来头,伸手,“拿来!”

宋念一扬手,肖像落在方脸男人怀里。

方脸男人看肖像上画的是个少年,五官清晰,收好踹起来,说:“只要从我们地面经过,别说人就是影,没有我们打听不到的,我们有消息去哪里找你?”

“望江客栈找我。”

宋念转身走了两步,又回过身,“顺便告诉你们一声,你们盯梢的客商乃武功高强之人。”

下手是去送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