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霜雪尘埃 > 第102章 第一百零二章 落寞与喧嚣

霜雪尘埃 第102章 第一百零二章 落寞与喧嚣

作者:李千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8 10:10:01 来源:文学城

第一百零二章 落寞与喧嚣

陈露云在桂平等候,两个人当晚同住招待所,双人标间,蓝白格子条纹的棉布床单,简单朴素,国营旅店典型的风格。

冲了淋浴,梅思披了睡袍斜靠在床上,双眼似睁非睁,似闭非闭,陈露云用毛巾擦着头发,从浴室出来,笑着问:“见了面,有何感想?”

梅思睁开眼睛道:“‘人生若只如初见’。”

陈露云脑子里搜索了片刻,笑道:“最美好的就是初见面的时刻,往后纵然没有人世的变幻沧桑,日常琐事也要把人消磨了。”

或者大历史带来的悲怆还更有戏剧性一些,那种跌宕令人回味,倘若只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连写成小说的必要都没有了,太过零碎平淡,没人肯看。

“能让他回县城么?”

“历史政策问题,很难讲。啊,你还要去北京么?”

梅思摇头:“不想去了,很累。”

陈露云点点头:“不去也好,你这两个月,可是跑了不少地方,虽说是坐车坐飞机,毕竟辛苦,也已经是这个年纪,不比当年,不好太劳累,该好好歇歇。你是去桂林,还是去南宁?”

梅思道:“我去你那里。”

陈露云登时高兴起来:“就等你这一句话!南宁也是个好地方,不输于桂林呢,你回来了,都没有好好看过,住上十天半月,在南宁痛快逛逛,我已经通知了老同学,能过来的都要过来见见呢。”

梅思感觉简直是一冷一热啊,钟坤那边多冷清,这边就有多热闹。

第二天回去南宁,之后的安排,果然就如同陈露云说的,每天陪着梅思看南宁市容,兑换了外汇券,去友谊商店买东西,梅思纵然本来心情复杂,这样一番游玩,难免分散精神,更何况两天之后,熊晖高明霖从北京赶来,就连麻德芳,都从家里出来了,大家齐聚陈露云的家,七手八脚地做菜。

熊晖哈哈地笑:“黄菲,你的面子真不小,德芳都来了,天知道她多久没出过家门了。”

麻德芳一只袖子空荡荡,含笑靠在门上,说:“把我真说成大小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只不过少出远门罢了。啊,露云,你儿媳妇快生了吧?”

陈露云剖着鱼:“大概下个月,小衣服我已经给做了十几套在那里,只等我那宝贝孙子出生,够他穿到三岁的。”

梅思洗着芹菜,抬头道:“或者是孙女。”

“哎呀,确实也可能是呢,不过我还是希望是个男孙。”

高明霖嘎嘎地乐:“露云啊,看看你这觉悟!”

陈露云面色微微一红,却也并不很在意:“我知道这是封建落后,不过我也没办法啊,不由自主就是这样的想法。啊呀和你们说啊,黄菲这一次回来,可真是买了许多东西,照相机她本来有个佳能的,前几天又买一部海鸥的,还买书,丁玲老师的文集。”

麻德芳登时一蹙眉:“好几本呢,你可怎么往回拿?”

书可沉啊,去香港还得过海关。

梅思道:“实在不行,就打包邮寄过去吧。”

陈露云道:“还有那么多的胶卷,都送去照相馆冲洗,两三百张呢,我估计得装几个牛皮纸袋。”

梅思说:“我还嫌拍得不够,在那边的亲朋,都想要看看故乡。”

高明霖叹道:“可惜你没时间去北京。”

那是中国的名片,对外界的窗口,假如能拍一拍北京,**故宫香山,该有多好。

-梅思也遗憾:“下一次吧,我还想去上海,苏州杭州。”

陈露云想起旧事:“可说那一年李夫人回来,到处游览,把这些好地方都逛了个遍。”

广西的大新闻呢,重要的接待活动,代总统的大夫人海外归来,中央都重视的,安排到各处游玩,除了南方富庶城市,还去了长沙,自己那一阵耳朵边总听到这事,自己的老同学这一回香港归来,也很想到处走走,等下次不知什么时候了,听她的意思,想去韶山看看,只是为了钟坤的事,没心情成行。

梅思抿嘴笑道:“在香港的广西同乡,都很关注大夫人,说到政府的照顾,都很感动的。”

熊晖脱口一句:“幸好还有大夫人。”

其她几个人恍若未闻,陈露云说着:“午餐肉罐头哪里去了?和你们说,黄菲在香港,就爱吃咱们的梅林午餐肉,我说等她回去,给她带几罐。”

高明霖哈哈地笑:“你倒是该要她从给香港给你带几盒才好,供给香港的,都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

就在这时,客厅里的收音机大声播报午间新闻:“台湾宣布解除戒严,自从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九日实行戒严,时隔三十八年,台湾政府终于颁布解严令。”

麻德芳刚刚端了一碟炒花生进饭厅,听得清清楚楚,马上转头冲着里面喊:“台湾解除戒严了!”

厨房里一片哄然。

梅思回想时间,这一天正是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号。

老同学聚会一场,梅思又休息两天,便准备回去香港,去广州的车票已经买好,七月十八号是最后一天在南宁,陈露云陪着她去附近公园走走,又去书店。

因为是礼拜六,各处休闲场所人都多,从书店出来,到餐馆吃饭,点了八仙粉,果然鲜美爽滑,梅思不由得又想起:“我们桂林的米粉啊……”

陈露云笑道:“桂林米粉是天下第一的!”

隔壁桌几个年轻女子,看模样仿佛是职员,嘻嘻哈哈也说着话:

“这一次进修,你真的不去?不镀这个金,不好评职称的。”

“我不去了,没那个闲工夫,我少赚一点没什么,只要我家里那位能出人头地,就行了。”

“哈哈哈你可真的是,贤妻良母!。”

那个三十几岁的女子一脸理所当然:“男主外女主内,咱们中国几千年的老规矩呢,传统文化,可惜咱们是新中国,女人也要工作,倘若是过去啊,我就回家去当主妇,专门管家。”

“妇女半边天呢,你倒是想回家去了,咱们几个人,就你学历最高,高中毕业呢,那书都白读了。”

“半边天自然是半边天,我就顶家里那半边。我就算回家,也要看书的,《知音》!”

说着便一拍桌面上新买的杂志。

她的同伴们都哈哈哈地笑。

梅思不由得便扭转了头去看,飞快一瞥,又转回来,再一看餐桌对面自己的老同学,一脸的惨不忍睹,不忍直视。

陈露云捏着鼻子吃完了这餐饭,两个人乘公交车回到家中,一关了门,陈露云便噼里啪啦一通说:“你能想得到吗?我们当年流血流汗争来的经济权,工作的权利,这一代人马上就要拱手放弃,居然想要去当家庭主妇,家庭主妇是那么好当的吗?就算现实里没看到过,总也该读读小说,男人若是有良心,倒还算侥幸,能那么苟且着,倘若男人一变心,她那日子怎么过?”

梅思让她坐下来,给她倒了一杯水:“香港也是一样的,许多师奶。”

这几年越来越多了。

陈露云喝了几口水,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香港是殖民地,本来就那个样子,倒不奇怪,可这是中国!妇女解放多少年了,居然要往回退,把脚自己缠上,我们当年拼了命要走出家门,她们可好,要自己钻进那笼子里去。这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权利,便不知道珍惜,一定要吃了苦头,才晓得回头。”

梅思在她旁边坐下,想了一想,慢慢地说:“有这样的想法,倒也不能全怪她,又要从事职业,又要照顾家庭,确实辛苦。”

陈露云渐渐平静下来,回想自己的人生,忽然一阵心酸:“唉,我何尝不知道女人的为难,新中国女人倒是解放了,不过却也依然是累。就说我家里,沈芒总是觉得,家里面太紧张,说错一句话,就是一场□□,这样的家,有不如没有。我晓得写信向组织申诉,是我做错了,婚姻毕竟是两个人的事,组织哪里管得那许多呢?可是我对于家庭,也是有期待的啊,每天回到家里,也想要轻松些。只是我三个孩子,他家里事全不管,要说大女儿不是他亲生,他没感情,情理之中,可是两个小的都是他的,却也不理,学老子‘无为而治’,整天就在那里练毛笔字,全靠我当这个‘后勤部长’,我实在是累啊,在外面忙工作,回到家里还有这些事情,虽然是有保姆,但许多事也要自己做,整个人都要耗干了,我就更没耐性……”

于是便在家里开批斗会:“你是假**员,真封建知识分子。”

又哀怜自身:“从前是资产阶级大小姐,现在是无产阶级老妈子。”

沈芒听她抱怨得多了,忍耐不住便要反唇相讥:“你是大小姐么?顶多是小资产阶级。”

于是便引发更激烈的一轮争吵:

“你的革命是假的,在社会上说革命,回到家里不革命,□□。”

“革命也有分工不同,你不能这样机械地要求平等,这是教条主义!”

沈芒读得书多,理论钻研深入,陈露云总是说不过他,于是陈露云便愈发愤怒,冲动之下便给组织写控告信,两个人终于弄到决裂。

梅思静静地听着。

两天之后,二十号,梅思的身影重又出现在石硖尾,这一天是礼拜一,美荷楼里静悄悄,看不到青年人,出出入入只有几个老人。

梅思放下行李,洗了个澡,又给柏翠打了电话,然后便可以休息了?不,还要打扫房间。

两个月不在家中,积了许多灰尘,第二天要去邮局取包裹,一大包书和照片,老同学体贴她,这样沉重的物件,手提回来实在吃力,便提前打包邮寄过来。

之后便是一连串的走访,她先去探望白明珠:

“啊哟哟,梅小姐,你可回来了!怎么样?那边怎么样?……啊哟那边的照相机啊,我看看,海鸥的牌子……谢谢你带回来送我,虽说家里有日本货,可这是咱们中国自己的东西,拿在手里,就是故乡的亲切啊!……这得不少钱吧?”

“倒是还好。”

港币兑外汇券,并不很贵,中国一直都是急需外汇。

东妹从厨房转回来,陪坐在一旁,手中握着一枚粗粗的银手镯,正在伤感。

梅思转头对她说:“东妹姐,虽然詹妈妈不在了,不过姐姐哥哥都还好,接到你的心意,都很欢喜呢,问你什么时候能回去看看,说如今政策变了,日子会越过越好,等你回去了,要好好招待。”

东妹吸了一下鼻子:“我早就猜到妈没了,不过她们都还在,我就放心了。幺姐,又要你破费,买了镯子给我。”

梅思一笑:“不算什么的。”

吃过了饭,晓得她们有体己话要说,白明珠送到公馆门前,便对东妹说:“你再送送梅小姐。”

东妹答应一声,便拉着梅思跨出门槛:“我们去巴士站。”

站在巴士站前,距离邹公馆已经几百米,梅思便笑着和她说:“那两万多港币,可是派了大用场,兑了人民币,大姐家里计划买一部拖拉机,说要靠这个拖拉机,赚个‘万元户’。”

听到这个,东妹心里高兴:“能有用就好,我这么多年不在家中,都是她们给妈养老送终,我出一点钱,总算稍稍心安。”

梅思笑道:“大姐说了,你什么时候回去,炒田鸡给你吃。可说这一回我去大姐姐家中,孙外甥下田摸了十几只田鸡,炒了一大盘,又香又嫩,我好久不吃辣,吃着特别爽快。”

东妹微微一笑:“捎来的腐乳我刚也尝了,还是老味道,真香。”

梅思咯咯地乐:“二哥说,可惜时节还早,芋头没有成熟,否则捎一筐咱们乡间的大芋头给你,在这边做芋头烧肉啦,烧鸡啦,都蛮好。”

东妹噗嗤一笑:“一筐芋头,可怎么拿?”

梅思毫无为难:“邮寄回来便罢了。”

东妹叹道:“真想念家乡的芋头。”

梅思也惋惜:“真是回去得早了,白蒲枣没吃到,花红也还没熟。”

当年在延安,每到夏末秋初,便可见玲珑的花红,红通通的,又酸又甜,有时候酸倒了牙根,却还想吃,吃了两个花红果,便格外消耗小米饭;白蒲枣与红枣不同,咬起来脆中带绵,有一点仿佛甜甜的棉絮,不像红枣甜得那样鲜明,却也是好吃的,老乡说煮成蜜枣,神仙也爱吃的,自己只吃那样刚采下来的白蒲枣,没有用糖煮过,也觉得很好了,没有甜到发腻,可以当饭。

转瞬梅思又振奋起来:“下一次便赶在九月回去,接近秋凉,许多瓜果菜蔬也都成熟,是吃东西的好季节。”

东妹蹙起双眉:“只是我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回家。”

自己比不得幺姐,幺姐毕竟是读过书的人,有本事,这些年虽不是大富大贵,但箱子底有钱,自己只是给人帮佣,能赚多少钱?太太已经是慈善的,这几十年自己也不过是攒下七万元,这一次幺姐回桂林,便托她捎回去两万四千块,三位姊姊兄长,不管在还是不在,每家八千元,算是弥补自己这些年来对家里的亏欠,但是说到回桂林,自己可没有那样大的气魄,往来的路费,又总得各处走走看看,得多少钱啊,还不如直接把这笔钱给到家里。

梅思笑着说:“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如今你在家乡也是名人呢,都说你幸亏是当年来了香港,一家姊妹,唯独你最有前程。”

一出手就是两万多,虽然是三家均分,那数目也不小呢。

东妹不由得挺直脊背,微微地笑了起来,终于轮到自己扬眉吐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