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双龙破城记 > 第3章 第 3 章

双龙破城记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碧磬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30 19:44:04 来源:文学城

教授语录:今天让一个老和尚和大家讲讲宗教对古代政局的影响。

堂堂洛州城有三仙境,九成宫,安国寺,上阳窟。

九成宫前朝所建的皇宫,高台玉宇,金殿银楼,琼池瀑布、极尽奢靡。

原本这些辞藻只存在文人墨客的骚文里,可当前朝覆灭,洛州失陷的那一夜,宫门在火光中被打开了。见识颇多的洛州人才发现,这一墙之隔之地,竟然能做到超越文字,超越想象,宛若另一个世界。

这么一比,宫城外的热闹豪华倒显得荒野凋敝了些。

可惜大周太祖——秦王在麟宣称帝,他居然放弃了洛州王城,放弃了如仙境般的九成宫。

从此这九成宫大门紧锁,再无人见其真容。

相比之下安国寺和上阳窟的成名则得益于百年的战乱,人心思定。佛教的世世轮回,人心向善,彻底治愈弥补了人们心灵的创伤。

相传每次洛州城战前,那焚香祷告之人便会密塞寺院,那香灰不到一个时辰便需倾倒。甚至有人相传那安国寺后的上阳山便是那香灰堆成的。虽说是谣言,但也可见安国寺香火之盛。

安国寺为国寺,是洛州城除九成宫第二大建筑。它依山所建,院落层层叠叠依势而上。若香火弥望之时楼宇仿佛悬浮在这烟雾之中,给人以仙境之感。

而安国寺后上阳山所修葺的上阳窟,最早建于胡人统治时期。是对佛教至诚之人供养之用。

随着对佛教痴迷成风,上阳窟越修越大,也越修越精美。其窑内壁画自不必说,单说那佛像菩萨,宝冠饰头,璎珞遍体,拈花一笑,好一派繁华之态。

虽然这洛州城已不再是王城。前朝好多勋贵也不复往日地位,他们便将这希望寄托在来世,倾其财产修葺自家窑舍。希望以这供养窑窟菩萨之德换来来世富贵。

所以在当今洛州城,三仙境中,人们在安国寺内祈求和平,在上阳窑内冥想下世富贵。而九成宫已成旧时繁华尘封已久。

浓重的黑夜袭来,仿佛画家笔下的墨,层层晕染,直至漆黑一片。此城烛火最亮的安国寺内,其主持宝叶大师正在其禅房中打坐,修行多年的他,修了个慈眉善目却始终修不成内心的清净。

冥想中他似乎又来到那个夜晚。一样的黑夜,一样的困城。城外百万兵众,城内人心惶惶。所有人都知道逆臣杨氏的气数已尽,可坚固的洛州城又让人觉得他还能苟延残喘数日。

焚香祷告之人来往于安国寺不绝。宝叶那时还是个小和尚,修行尚浅,内心也十分纷乱。乘着夜深香客散去,一个人来到后山一座刚修的佛窟内唱佛经祷告。

忽然,面前的佛像金光一闪,咔哒一声,似有裂空破壁。他吓得跌坐在地,很快那金色的佛脚处一块石砖被人顶起。先是一只手,然后是一个咬着火把的头,随即是灵活的身子从那地洞中钻出。

这一突变吓的宝叶爬到了柱子后躲了起来。他本以为不过是个偷贡品的小贼,岂料那地洞络绎不绝地爬出了近百上千的银盔铁甲兵士,他们提着明晃晃的大刀像极了阴曹地府的鬼兵。

这么小的佛窟哪里站的下,他们由那个火把的人引着小心翼翼得走了出去。虽未发出一点声响,但上阳山却被点亮了,犹如游走了一条银色的巨龙。

宝叶本以为这是自己的幻觉。可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之时,甯王带着他的银甲兵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九成宫,不费吹灰之力一刀解决了逆臣。那一刻他突然明白天兵神降的秘密,原来这希冀来生的佛窟,也可带来今生的富贵太平。

事后他曾多次来到上阳窟,却无迹可寻。那个神秘的佛窟竟消失了?

扁罄之声将宝叶从兵戈铁马中拉回,他应声开门,见是守夜和尚,两人相互行礼后。守夜和尚递上了那个僧牒,道:“主持,有两小和尚到访,他们声称是宝灵大师之徒。非要此刻面见住持,我劝了,可他们说您见了这僧牒,主持自会见的。”

宝叶取来僧牒,到烛光下一见,只见那僧牒居然是玉石所制,其上用金漆书字【大周国师宝灵和尚弟子——释平】 。他嘴里重复这个名字,极力想起了什么。

“将来若重回此寺必金玉扣门。”念及此句后,他笑了起来。连忙吩咐守夜僧人将客人带来见他。

释平和嘉鱼便被带入宝叶所住禅房。禅房很大,却只点一盏烛火,显得一片昏暗。但宝叶还是特意穿上了他主持的红衣袈裟,站着等候着他尊贵的客人。

释平一眼就看出了主人的刻意,略略行礼,待他抬起头来的一刹那,宝叶笑着道:“我那狂悖的师兄呀,他一向瞧不上众生,从不收徒,如今怎么收了一个面似明月的徒弟。看看,把我这昏暗之所被他照得一地光亮。”

释平虽知他说的夸张,但看他那笑得满脸通红的神色,不由得松了心弦,由着他拉着坐到他旁边。

宝叶摸到释平的手时,心下已经有了计较,如此白嫩的手,定是出自富贵人家。我那师兄收他定有原由,定不单因这容貌。

“师兄多年未见,不知是否安好,不知派其贤徒来本寺,所谓何事呀?”宝叶开门见山道。

“师父一切安好,他尚在麟宣安国寺修禅。我来贵寺,并非师父所嘱,而是受了另一位施主所托。那位施主欲建窟窑,还想一观佛门盛世——弘法大会。”

宝叶一听弘法大会,心中一紧,手中佛珠差点掉落,不由得紧了紧神色,一脸肃容道:“弘法大会,早于数年前宝灵大师离开本寺时便停止了。难道你师父没和你提起。”

“师父早年就十分懊悔当年因自己莽撞使弘法大会停办,一直联络多方佛门高僧,立志要将这佛门盛事再现。而今正好有贵人相助,特来向师叔报喜,望师叔支持,也圆我师父之志。”

宝叶苦笑,想当年那场弘法大会上,正是他那好师兄宝灵向前来共襄盛会的秦王敬上一顶白帽子。全场哗然,不明其中深意者以为安国寺出了一位疯和尚。可那些深黯权谋王宫勋贵可全都白了脸。奈何当场以秦王为尊,多不敢发作。

当时寺中主持正是他们的师父玄光大师。宝叶当时站与师父近旁,和师父一起眼见了师兄的荒诞之举。

宝叶并不惊讶,他那师兄平日里所做之事无不异于常人。事后总拿一番大道理来推脱。虽所信,所懂之人甚少,但奈何他乃主持之徒也就无人敢过问了。可这次连平日一向宽纵他的玄光大师也气得发抖,叹了一句,“百年佛寺要毁在这逆徒手里了。”

宝叶听了实感不妙,拉起那惹事的师兄便溜。可官差已经赶来,一把扣住了宝灵师兄。他那师兄却毫不惊讶,一阵狂笑道:“我已成仙,将来若收徒,只收那日月之质。我将来若回寺,必以金玉扣门。”

这是宝叶见师兄的最后一面,事后他才知道那白帽子戴在秦王头上,便是以王顶一白,是封皇之意。实属谋逆。幸师父乃得道高僧,有一众信徒力保,安国寺才免于一难,师父因教徒无方请辞国师之职。

秦王力求撇清关系,亲自主持这场全城搜捕。让宝叶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师兄明明是被官兵带走的,为何秦王要带人出城搜捕,还总是搜寻不到。

多年后天下纷乱,秦王起兵讨逆之时,人们才发现那个被追捕的和尚已经成了他的座上宾。

再后来玄光大师也圆寂了,他死前将安国寺传给宝叶。特意吩咐,“不理世事,真心向佛,普渡众生。”

宝叶看着眼前的释平恍惚间仿佛见到了当年的师兄。连那明媚的面容也让他闹心了,不由的低下头,热络的手也松开了些。心下如此,免不了露了踌躇摸样,还好夜色已深。

释平眼见着对面宝叶主持的脸由热变冷,便知其意,叹了口气。

宝叶这才尴尬的咳了咳道:“贤侄呀,这弘法大会,可不是想开便能开的。首先需得到朝廷的批文,还得邀请各方得道高僧,筹募善款。不是一朝一夕,其中繁琐,我随我师父多年也只见识过一次。贤侄呀,我明白你的尊佛之心,贤孝之意,可这就连你师父当今的地位,也非易事呀。”

“师叔,这些你不必担心。在我离开京城之时,师父就已经派护国寺中诸位修行僧人去请各位得道高僧了,不出一月,他们应该能到达洛州城了。至于朝廷方面,幸我路遇贵人,许我文书,让我交与师叔你。还请师叔看看。”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卷锦缎,交与宝叶主持。

宝叶主持颤抖着捧过这锦缎,昏暗的光线中,锦缎上的银纹花纹分外刺眼。自瞅这非寻常物,便小心的掀开。

他知这个小和尚定是有备而来,但当他看到锦缎下的署名,居然是净悔。

“这是…” 宝叶手捧着锦缎颤抖着问。

释平郑重地点了点头。

夜已寒凉,宝叶此刻却满头大汗。这大周谁人不知静悔就是那身披袈裟的沈皇后,虽被降旨出家,但大周并未废后。如今他手里这锦缎如她旨意,让宝叶无法拒绝。他阴云满脸,突然想到了礼节,把锦缎高高举起,自己跌跌撞撞跪了下去。

释平连忙上前扶起,道:“主持,这无旁人,我才将此锦锻授旨与你。现今城内纷乱,此旨万不可授予他人。你且当我乃云游苦修僧人即可。弘法大会事宜,你可着妥帖之人筹备,对外我自有办法促成好事。至于修窑,只说是京中某大户欲消灾才修即可。”

宝叶听完这少年僧人的嘱咐后心潮翻涌。他实在不想违背师命将安国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但眼前这少年,手有懿旨,又让他拒绝不了。

释平看出他这位师叔犹豫和担忧,一笑道:“师叔乃修禅侍佛之人,我保证。今日弘法大会只有佛事,绝无其他。师叔可信我。”

宝叶听这话,还是一脸愁容。突然他门口的扁磬被人再次敲响。他有些不耐烦,“又有何事?”

守夜僧人看了眼释平,压低声音道:“督府衙门来人了,说府上有人遭魔魇了,请人去念经呢。”

宝叶听这话,心里暗自嘟囔,当我是道士了吗!但再看释平,突然明白了。

释平也不藏着,对宝叶道:“小徒,愿前往。若师叔不放心,可与小徒一同前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