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庶兄 > 第29章 第 29 章

庶兄 第29章 第 29 章

作者:白鹿谓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8 21:47:09 来源:文学城

029

过了几日,就又到了宜嘉侍疾的日子。

她带着书到了鹤柏堂后,就去找了闫嬷嬷,说了自己想念书给祖父听的想法。

看着双手抱书、仰脸冲自己说话的五小姐,闫嬷嬷略微迟疑了下,一时没有回绝,只谨慎地道,“待奴婢去请示过老太爷,再与您回话。”

宜嘉自然点头,目送闫嬷嬷进屋去,过了会儿,便有丫鬟出来,引着宜嘉进了屋子。闫嬷嬷命人搬了把椅子到床边,又摆了烛台,俯身把宜嘉抱到圈椅上,屈了屈膝,一群人轻手轻脚推至外间去了。老爷子病了后,极不喜有人待在内室,伺候的下人,都是做完了事,便悄悄去外间候着。内室与外屋连着细绳,里面人一拽,屋外就会有铃铛声,下人才进屋来。

宜嘉也知道祖父的规矩,并不奇怪,坐稳后,便先介绍了自己带来的书,“祖父,我今日带来的书是石湖居士的吴船录笺注本。是二哥帮我选的。”

说罢,她清了清嗓子,慢慢地逐字逐句念那本《吴船录》。

因为提前准备过,这会儿宜嘉读起来,虽语速不快,咬字断句却是大致清晰无误的。声音不大,带着几分稚气,如一道清淙的泉水,缓缓流淌进昏暗压抑的内室。伴着发苦的药味,散落到每个角落。

江老爷子闭目听着这声音,疲倦沉重的躯体,也仿佛在这稚气的声音里,变得轻了起来。

吴船录本来字就不少,编者又加了许多大段的注释,宜嘉念得口干了,也没把书念完。不过她倒不强求这些,看祖父拽了铃铛,闫嬷嬷带着一众下人进来,她便起身乖乖地同祖父说了一声,退到外间去了。

念书的时候还不觉得,等回了绿漪堂后,宜嘉才觉出干渴来,抱着杯子,足足喝了四五杯,把董妈妈心疼坏了,一边拎着茶壶,一边吩咐丫鬟去拿蜂蜜梨汁来,“……您喝些吧,润嗓子的。”

宜嘉没那么渴,不过也接了勺子,时不时地舀一勺。

董妈妈在一边念叨,“您孝敬老爷子原是应当,只是再如何,也不该累着自己。”说着,又去说宝音,“你也不劝着姑娘些。”

宜嘉看董妈妈怪罪宝音了,忙揽过责任,主动认错,“妈妈,是我忘了,不怪宝音。我下回会记得喝水的。”

见宜嘉认错得这样快,董妈妈也不好再说什么。

这事也就这样过去了。不过几日后,宜嘉再去鹤柏堂时,却发现给自己照明的烛台边,多了茶壶和杯子。大抵是闫嬷嬷叫人准备的。

宜嘉收回视线,拿起上次未念完的吴船录,慢慢地读了下去。

寒冬和新年,就在这朗朗读书声中,悄然而逝。院中枯树渐渐生了嫩绿的新芽,宜嘉来鹤柏院的路上,看见厅前的玉兰开花了,一朵朵硕大莹白,她叫宝岚帮她折了几只下来,带去了鹤柏堂。

宜嘉从前是很怕祖父的,接触得多了,渐渐地胆子才大起来。她进了屋子,把玉兰花放在祖父的枕边。

老爷子眼珠子动了动,看着小丫头小心的动作,没有作声,只闭目随她折腾了。

放好了花,宜嘉拿起书来念,念得累了,就说上一句“祖父,我渴了,您等我一会儿”,然后自觉地停下喝水,歇上一会儿,再继续念。

老爷子一贯地沉默以对,没任何回应。

只是那桌上从最初的一壶茶,变为如今每次变着花样的润喉茶和各色应季的果子,隐约显示出,他似乎也并不那么“嫌弃”非要给他念书的孙女。

宜嘉喝过茶,又念了几页,见时辰差不多了,就爬下椅子,边去拽那捆着铃铛的细绳,边和老爷子说,“祖父,我叫闫嬷嬷他们进来给你翻身。”

铃铛声响起,闫嬷嬷很快带着人进来了,一群人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帮老爷子翻身,浑身上下连手脚趾全都按过一遍,最后舒展四肢。这样的按摩,每日都要做上四次。

这法子还是宜嘉提出来的。

她自小体弱多病,有那么点久病成良医的意思。总能从自己生病的经验出发,提出一些想法。闫嬷嬷听了后,也没有看她年纪小,就不把她的话当一回事,特意去问了大夫,又请示了老夫人,才定下这每日四次的章程。

本来也就是试试,结果不想,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的,老爷子的情况反倒比之前好了不少。老爷子的情况好转,各房自然少不了施恩打赏。因着这些,鹤柏堂这群伺候老爷子的嬷嬷婆子,一改先前的态度,个个都对宜嘉亲厚起来。

只闫嬷嬷一如既往,虽态度恭敬,却并未刻意去亲近讨好宜嘉。

宜嘉却很喜欢闫嬷嬷。其他人看她年幼,免不了不把她的话当回事。闫嬷嬷虽总是板着脸,听她说话时,却总是很认真,做事也是一丝不苟的,很叫人放心。看见闫嬷嬷要带人出去,宜嘉忙叫住她,“嬷嬷。”

闫嬷嬷回过身,“五小姐有什么吩咐?”

宜嘉指了指南面朝阳的窗户,一边比划一边认真地说,“嬷嬷,能不能叫人打一张这么高的榻,摆在那扇窗户边。等再暖和些,祖父可以躺在那边,晒晒太阳,吹一吹湖风。春天到了,院里许多花都开了,湖水绿盈盈的,我今日看了,湖里好多小鱼。祖父闷的时候,正好可以赏花赏鱼。”

闫嬷嬷听罢,去看病榻上的老爷子,见老爷子没作声,就道,“是,奴婢让人去安排。”

过几日,江明霁送宜嘉来鹤柏堂,顺道拜见老爷子时,就发现这屋里又变了一副模样。

原本的格子窗,被改成了圆形的花窗,下半部装了栏杆,窗边摆了一张榻,老爷子躺在那榻上,身上盖着厚实的棉褥,带着春意的湖风,徐徐吹进屋子里。倒也有几分惬意。

宜嘉进屋后,乖乖地叫了声祖父,便自觉地坐在自己专属的椅子上,翻开书,慢慢地读起来。

江明霁站在书架旁,看着一老一小,一个念,一个听。倒真有些祖孙情笃、承欢膝下的氛围。

他看着老爷子的全部注意力,都落在宜嘉身上,没上前打扰,转身出去了。

--

乡试将近,府里的气氛也渐渐紧张起来。到七月,府学停课了,放参加乡试的学子们归家迎考。

余氏开始紧锣密鼓地给儿子准备乡试要带的东西,不许任何人打扰江明恒念书。秦姨娘这会儿也顾不得和主母争宠了,每日嘘寒问暖,闭门祈福。

江明霁这里,却是无人问津。祝氏以为主母会准备,宋氏不久就要分娩,自顾不暇,也顾不到江明霁这里。

一时之间,暮清院算是府里最清净的去处了。

只除了宜嘉时常过来。小小的人,却操着大人的心,还很是舍得,把自己小金库各色珍贵的补品,都拿来做了,送到暮清院来。

江明霁看了看今日送来的汤,嘴角微顿,也是难为小丫头了,每日变着花样地给他做汤。

喝罢了汤,江明霁回到书房,继续写文章。

--

很快到了秋闱的日子,于江家而言,举业是头等大事。不仅临近分娩的宋氏露了面,就连江老爷子,也坚持叫人抬着他来了正厅,亲自给几个孙儿压阵送考。老爷子口不能言,江永陵就代替父亲,将考场上需要注意的事,和几人又叮嘱了一遍。

这头话刚说完,巷子里传来燃炮的声音,余氏忙紧张地遣小厮去看,“你去瞧瞧,是不是许大人家的郎君动身了?可别两家撞一块儿了,今日出门得顺顺利利的,一点岔子都不能出!”

小厮去看,果然是许大人家的马车,刚打江府门前驶过。

等许家的马车出了巷子,小厮在门外放了出门炮,江明霁他们乘坐的马车才出了门,沿着畅通无阻的巷子长道,驶向贡院。

乡试三场,每场三天两夜,共计九天。这九天中,为了防止考生舞弊,吃住都在贡院,不得进出。

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自然只能干等。如高氏这样,儿子压根没有下场机会的,反而无事一身轻,只除了看见儿子时,忍不住骂他几句“不务正业”,其他时候,倒是吃得香,睡得也好,还有闲心盯女儿的女红。

相比之下,余氏和秦姨娘,却是一个赛一个紧张,几天下来,人都清减了不少。

八月十八,乡试终于是结束了。

赶考的三人回府,宜嘉去接前院等二哥,正好看从马车上下来的三哥、四哥被人搀着走了,她忙跑上前去,仰脸叫了声“二哥”。

江明霁低头,看见小丫头弯得月牙般的一双眼睛,抬手在她头上摸了把,唇角轻扯出个笑,低声道,“走吧。”

兄妹俩在一片蝉鸣和蛙声里,离开了前院。

乡试要到九月中才放榜,届时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因此也被称作桂榜。至于这中间的日子,一般的学子多会在家中休养,毕竟乡试是出了名的磨人,九天三场下来,身体稍差些的,都要元气大伤。

但江家的情况,却不容许几人歇着。

几人刚出了考场,次日,就被安排着去给老爷子侍疾了,纵然余氏那样心疼儿子的,也不敢在这事上说嘴,只能想法子安排了几个小厮跟过去,给儿子打打下手。

八月二十,宋氏发动了,从早上折腾到傍晚,终于在夜幕时分,诞下一个健康的男婴。

宜嘉跟着二哥来看小弟弟。小家伙被众人围观过,刚被乳母抱回宋氏的卧房,见宜嘉和江明霁进来,宋氏忙招手唤两人过去,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跟庶子道,“……我老家有个旧俗,孩子出生后,要寻个读书好的同辈,抱抱孩子,沾沾文气。”

江明霁陷入沉默。虽然听上去有些古怪,但他与这襁褓中的婴孩,倒还真是同辈。

他伸手去接,乳母得了主子的示意,很快把孩子小心地交了过来。

见二哥抱过小弟弟,宜嘉也凑过来,睁着眼睛屏息看了好一会儿,等乳母把孩子抱回去,她才敢呼吸,小声地感慨,“弟弟好小……”

宋氏听得笑起来,她生了孩子后,身上似乎一下子多了股母性,柔声和宜嘉说,“他刚出生,自然是小的。等弟弟再大些,你带着他玩,好不好,宜嘉?”

宜嘉看着正呼呼大睡的婴孩,点了点头,“好。”

[亲亲][亲亲][让我康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第 2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