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守陵娘子山食纪 > 第11章 酸笋鱼片汤

守陵娘子山食纪 第11章 酸笋鱼片汤

作者:绿豆红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4 01:39:38 来源:文学城

陶椿的腿肿着,她蹲不下去,只能回屋拎把椅子出来,水盆、板凳、刀、油盏也一趟趟转移出来。

雨下的急,水也流的急,故而地面虽湿却不泥泞,陶椿趿拉着鞋走在上面还算稳当。

家里人多嘴多,陶椿打算把这两串鱼一顿做了,她取下串在草绳上的鱼,右手握刀用刀背在鱼头上一砸,前一瞬还在摆尾的野鱼没了动静,只剩鱼嘴还在翕动。

陶椿握着菜刀在水盆上划两下,刀刃锋利,她心里有数了,刮鱼鳞的时候谨慎许多,刀刃顺着鱼尾沿着鱼鳞往上刮,一刀能从鱼尾刮到鱼腮下沿。这是她上辈子熟能生巧积攒下来的手艺,她家里是卖鱼的,寒暑假的时候她就去帮忙看摊子,抓鱼、称鱼、清理鱼鳞、剖鱼、切鱼她都能做。也就是有这门手艺,她逃进山里的时候才能活下来。对于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来说,山里的鸟蛋是最容易获得的,除此之外就是鱼,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守着水渴不死,能抓到鱼就饿不死。靠着在水里抓鱼,她度过了一段最难的日子。

灶里的火飙出来了,陶椿放下手里的鱼进去把柴往灶里推了推,听锅里有了咕噜声,她捏着铲子撬开锅盖,锅里留出个缝,免得汤溢出来了。

再出去,天上又开始飘细密的雨丝,陶椿不想把鱼腥水带进灶房,也懒得把东东西西再转移进去,干脆就淋着雨坐在空地上继续刮鱼鳞。

一串鱼刮完,屋前出现脚步声,陶椿抬头去看,天色昏暗,她看不清人。

“谁啊?”她问一声。

“我,就你一个人在家?爹娘跟你嫂子呢?”陶青松回来了,“我闻到鱼腥味了,爹逮回来的?”

“都去山前的河里逮鱼了,邬常安说河上游下来了一群鱼。”陶椿继续埋首刮鱼鳞,嘴上使唤道:“锅里还炖着猪腿,你帮我添点柴。”

陶青松闻言也想去,但家里还有个行动不便的妹子,他只能留下。

“外面在下雨,你回屋里去,我来刮鱼鳞。”陶青松走过去,走近看清她的动作,他不吭声了,能宰鸡的铁刀在她手里似乎轻如竹片,灵活又轻巧,好几次刀刃擦着指尖停下了,像是长了眼睛。

陶椿看他一眼,说:“我快弄完了,你去看着火。”

“哎,好。”

“你怎么回来这么晚?”陶椿问。

“今儿在山上放牛,下雨的时候还在山上,天擦黑的时候才把牛群赶下来。”陶青松解释。

两串鱼刮完,雨下大了,陶椿赶忙进屋,外面的一摊东西让陶青松去收拾。

陶青松端盆倒鱼腥水的时候听见脚步声,他高喊一声:“谁回来了?”

“青松快来拿鱼,我提不动了。”冬仙喊。

冬仙又提了半桶鱼回来,跟前两串鱼不同,这半桶鱼个个快有胳膊长,两条大草鱼,一条黑鱼,最大的一条是鲶鱼,陶青松拿秤称了下,快有十斤了。

“爹和二叔在山弯里拿锹砍鱼,妹夫跟我两个兄弟扯着网往下游走,打算从王爷墓往上走一趟。”冬仙说,“上游的雨估计下的大,河里的水流得又快又急。”

“你跟二妹在家里做饭,我过去看看。”陶青松不放心。

“行,你再提两个桶去。”冬仙说。

陶青松这一走,一直到半夜才回来,其他人也跟着回来了,每个人手上都提着鱼。

春仙跟秋仙把网里的鱼倒地上,陶桃站在一旁兴奋地说:“这有上百斤了吧?”

“肯定有。”秋仙点头,“婶子,我回去喊我娘过来,这些鱼今晚就要收拾出来,搁到明天就臭了。”

“行。”陶母应声,“今夜赶工把鱼收拾出来,我们三家分一分。”

“不急这一会儿,先吃饭吧,都不饿啊?”陶椿出声,“锅里的汤都要炖干了,手上的活儿先停一停,洗手吃饭。”

“先吃饭,今晚都在我家吃。”陶父开口,“家里做的饭有多的。”

“尝尝我家二丫头的手艺,她在山外跟她姨母学了好几年。”陶母兴冲冲道。

邬常安朝灶房瞥一眼,海口都夸出去了,他倒要看看女鬼做的饭能有多好吃。

雨停了,月亮又出来,屋外月色好,陶青松搬了饭桌出来,打算夜饭就在屋外吃。

一大盆浓白的猪腿肉汤端上桌,邬常安嗅了一口,味道还不错,但也没有**汤的味道。

“这锅鱼汤炖的好,只有香味没啥腥味。”陶母说。

“鱼腹上的黑膜最腥,我都刮了。鱼炖汤之前还用猪油煎过,煎过的鱼味道香。”陶椿解释,“还有一锅酸笋鱼片汤,只差煮鱼片了,一盏茶的功夫就好。”

“娘我跟你说,二妹的刀工可厉害了。”冬仙是实打实的佩服。

鱼片倒进鱼汤里煮,锅里大火烧着,不过十息的功夫,锅里的鱼汤沸腾起来,薄如蝉翼的鱼片卷翘起来。

“可以舀起来了。”陶椿说。

冬仙立马拿竹篦子,捞出鱼片倒酸笋汤里。

陶母这才看清鱼片,她点头说:“刀工是不差,看来在山外没有偷懒。”

陶椿笑一下,说:“嫂子,洗锅烧油。”

冬仙依言照做,陶椿跟她说过酸笋鱼片汤的做法。

陶桃换了衣裳也钻进来了,她往锅里看,“还炒菜吗?”

“不炒了。”陶椿往食柜里指,说:“猪腿骨在里面放着,肉剔了,只剩骨头了,我跟嫂子用锯子把骨头锯断了,你拿出来吃骨髓油。”

陶桃嘻嘻一笑,她忙去开食柜,“我最喜欢吃这个了。”

猪油烧沸了,冬仙擦干木勺小心翼翼舀半勺,左手抓一把带有花椒叶的青花椒丢勺子里,刺啦一阵响,扑鼻的椒香弥漫开。

两勺青椒油,一勺辣椒油相继淋在鱼片上,酸笋鱼片汤顿时披上一层油亮的颜色。

“走,出去吃饭。”陶母端上盆子率先往外走。

冬仙手脚利落地又盛一大盆米饭,她也跟着出去,“二妹,你走路慢着点啊,我喊妹夫来扶你。”

“不用他,我能走。”陶椿迅速拒绝。

“二姐,张嘴。”陶桃舀一勺猪骨油喂过去,“你尝尝,比猪脑花还嫩。”

陶椿顺势吃一口,她拉着陶桃往外走,出门就看见邬常安走来,她摆手示意不用他扶。

邬常安也是被迫的,在座的都是她的娘家人,他再抗拒也要把面子活儿做好,不然会让老两口脸上无光。

“忙活一晚上,估计是身子活动开了,腿脚消肿了不少。”陶椿笑着说,“我不用人扶,多走走多动动,说不准明天一早就能走能跑了。”

邬常安闻言止住步子。

“二妹,今晚让你受累了。”春仙客套道。

“什么受累不受累的,别说客套话,我们也没闲着。”陶父开口,“人来齐了,不等了,这就吃饭。”

陶椿姐妹俩挨着冬仙坐下,冬仙给两个姑子盛好饭,她先挟一筷子鱼片吃,鱼片薄薄的,鱼肉却不松散,还不用剔刺,这道菜吃着着实方便。

“这是啥鱼?鱼肉怪嫩。”陶仁问。

“草鱼和黑鱼,我嫂子提回来的四条鱼,除了鲶鱼,另外三条都切成鱼片了。”陶椿接话,“小叔,吃着还行吧?”

“行,这也是在侯府学的?贵人吃得就是精细。”陶仁拿勺子舀一勺子鱼片。

“你小叔不会吃鱼,又喜欢吃鱼,十次吃鱼九次卡刺,你这道菜可做到他心坎上了。”陶母说。

“以后我再回娘家,只要小叔别看见我像是没看见一样,我腾出空还给你做这道菜。”陶椿趁机说。

“咋回事?”陶父问。

陶椿朝她小叔看一眼,说:“没啥事。”

陶仁笑一下,他跟邬常安说:“姑爷,我这侄女是个厉害的,不是个肯吃亏的主儿,你能让就让让。”

邬常安咽下嘴里的肉,这会儿只能点头。

三盆菜,酸笋鱼片汤最先见底,吃到最后,只有炖的鱼汤还有剩的,筷子长的鱼炖了十一条,还剩五条没动。

饭后,陶桃和陶椿收拾锅碗瓢盆,其他的人都在外面刮鱼鳞。陶椿把灶房收拾干净了,她带着陶桃洗漱后先回屋睡觉。

陶母和冬仙是后半夜才睡,邬常安、陶青松和陶父则是一夜没睡,鱼分完之后,他们仨等到天微微亮的时候上山一趟,定远侯墓所在的山上种了大片的松树,他们去砍两捆湿的松树枝,又在地上搂了四大筐湿松针回来熏鱼。

“菌子已经冒头了,明天天不亮就能来采。”陶青松扒到一个菌窝,菌子还小,他又把松针盖上去。

“走了,回了,困死我了。”陶父熬了一夜,像是老了两岁。

三人下山,到家点上火,半筐松叶倒上去,半柱香后,灶房后面的熏肉房里浓烟滚滚,烟雾顺着木板的缝隙挤出来,迅速跟山间青色的水雾融为一体。

人都睡下了,一直到过了晌,屋前的空地上才有人走动。

陶椿睡了一觉,醒来除了膝盖还肿着,腿和脚已经消肿了,她拄着棍在空地上慢吞吞地绕两圈,待适应了酸疼的感觉,这才能站直了走路。

陶母用昨晚剩的鱼汤煮一锅面条,面条煮好,冬仙抱着春涧回来了。

“瞧瞧,二姑姑回来了。”冬仙把孩子抱到陶椿身边,说:“二妹,这是你大侄女,为了断奶,这几天养在我娘家。”

“我听三妹说过,叫春涧,真是个好听的名字。”陶椿握住孩子的小手,说:“谁取的名字?”

“你哥取的,我只念了一年的书,没他懂得多。”

“他懂个屁,哪有大舅叫春仙,外甥女叫春涧的,这听着不是兄妹俩?”陶母端饭出来。

“又不是一个姓,怎么就是兄妹了。”陶桃嘀咕。

“撞字了好,名字里都有个春,她大舅还偏疼她一些。”冬仙笑,“我大哥天天一大早去挤牛奶回来喂她,比她爹还上心。”

“我记得有牛粪的地方,雨后会长地皮菜,我们待会儿去山坡上转转。”陶椿转移话题,“地皮做馅包包子好吃,你们吃过吗?”

陶母“嗯”一声,生活在山里的人,山里有什么新鲜的玩意儿都会想法子尝一尝。

饭后,冬仙带孩子在家里守着火,陶母带着两个女儿离家去养牛的山坡。

雨后的青山罩在渺渺云烟中,入口的风带着浓重的水汽,水汽中裹着草木的青香,还有泥土的芬芳。脚下的落叶在雨后又厚了一层,落叶汲满了雨水,每一步都能踩出一汪水。

走到养牛的山坡,山坡上已经有人了,雨后的山货都是有时限的,为了吃一口鲜,家家户户都拖家带口地出门忙碌。

陶母寻个草浅的地方蹲下去,陶桃和陶椿一左一右落在她身后,褐色的地皮如泡大的青苔黏在泥土上,一揪就是一大坨。

陶椿拿出一块儿羊皮摊在草地上,她歪坐上去,俯着身子在草丛里翻找。

“只捡大的,个头大的好洗。”陶母提醒,“这东西烂的快,够吃一顿就行了,别贪多,年年下雨年年有。”

陶椿闻言挪开手,没有动那些小的地皮菜。

“山里跟山外不同,吃的喝的大多能在山上找到,不用花钱买,也就不用卖东西赚钱。今年有什么东西没吃够,明年后年还会有,不要贪。你性子急,心大,这点要改,只要不贪图的多,你就活得松快。”陶母特意提点陶椿,“你回山了,山外的习惯别带山里来,记住了,银子在山里不中用,你拿它买不到什么好东西,你不用一门心思赚钱。”

陶椿头脑猛然清明,是了,这里的生活有保障,即使什么都不做也能衣食无忧,她可以松缓下来,不必再紧绷着。

上辈子为了填饱肚腹一直劳累奔波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以后生活的目标不是活着,而是过得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酸笋鱼片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