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守寡后成了万人迷 > 第4章 第 4 章

守寡后成了万人迷 第4章 第 4 章

作者:木弓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20 17:05:51 来源:文学城

梁照儿暂且在郑家安定下来了。

郑家是三口之家,人口简单,玉梳还有个大哥唤作玉松。原先郑家在乡下有田有地,日子虽清苦了些,倒也安稳。

郑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可惜天不假年,一日替村里人盖屋子的时候被掉下来的横梁当场砸死了。

关大娘带着一双嗷嗷待哺的儿女时常被族里的无赖欺负,那起子泼皮欺田霸地,甚至把浇地的粪泼到郑家堂屋里。

无奈之下,关大娘带着一双儿女到了镇上讨生活。她身无长物,只能替人浆洗衣服维持生计。玉梳自觉娘亲太辛苦,紧等慢等,一过了九岁便立刻自请去崔家做事贴补家用。

玉松见妹妹都去谋生路了,也不好在家空坐着等饭吃。考科举时间长,没点家底耗不起,太不现实,何况他也没这个脑子。

除了卖力气玉松想不到别的法子,他先在码头拜了漕帮做卸货的脚夫,后来又去镖局做趟子手①,受伤是常有的事。有一次玉松半死不活地被人从外头抬回来,给一家人吓得不轻。

关大娘从此过上了在家等孩子回来的空巢老人生活。

贺家的时常来陪着关大娘说话,见关大娘还不肯享福,有事没事也做些活计贴补家用便打趣道:“老姐姐,我看你是个享福的命,一儿一女孝顺的很,就别忙活了!”

“孩子们拿回来的每一文钱,都不容易。我这做老子娘的没能给孩子们攒下什么家底已是无能,再不敢奢求别的!”关大娘摇了摇头,从笸箩里掏出几股其他颜色的线继续打着络子。

梁照儿坐在一旁,闻言不免有些感动。关大娘这话说的甚至比后世很多父母还要有人性。

她在一旁听关大娘和贺家的闲拉家常听得入迷。没一会儿她已经知道了明教巷里头所有人的八卦,例如哪家的小郎君和小娘子看对眼了,偷偷私会、又例如那些更劲爆的风月韵事,说出来把梁照儿的下巴都惊掉了。

“……听说了元大师已经云游到了扬州地界,后日要去建隆寺讲解经文,”贺家的话锋一转,又说,“只是如今天太热了,巴巴地去了也是白白受罪。”

关大娘点了点头,也说:“是热了些,不过想来冲着了元大师的名头,也有不少人肯枯站一两个时辰。”

梁照儿眼珠子咕噜一转,心想这正是难得的商机。

天热了卖冰水,天冷了卖热茶,男生宿舍楼下卖香烟啤酒打火机,女生宿舍楼下卖发夹头花卫生巾。这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至理名篇,直接照着做就是了。

等贺家的走了,梁照儿才摸到关大娘身旁问道:“大娘,寺庙讲经的时候人多吗?”

关大娘先被问得一怔,随即笑着说:“自然了。你才来不久还不知道,每到这时候,建隆寺里头都迈不开腿!”

梁照儿两眼放光,看来在建隆寺门口摆摊卖冷饮大有可为。

不过方才贺家的说的也有道理,若是大家都不愿意出门,岂非是白搭了?

梁照儿也不扭捏,直率问道:“大娘莫嫌我没见识,我还得问句——这位了元大师是哪位神仙下凡?”

“了元大师可了不得,他是禅宗的高僧,不仅有辩才,还能对诗,听说当朝不少文豪都和他有交情呢。”关大娘面上浮出了一丝欣赏之情。

这感情好,还是自带粉丝流量的重量级嘉宾。

关大娘也不是个傻的,见梁照儿东拉西扯地问了半天,便说:“娘子问这么详细,可是有什么想法?”

“我后日想去建隆寺摆摊卖些饮子,不知大娘可愿同去?”梁照儿问道。

关大娘有些犹豫,问道:“卖什么呢?”

梁照儿盯上了郑家墙根边种的一溜紫苏叶和院子里头那棵橘子树。了元大师后日便到了建隆寺,时间太紧、设备不足,酥山、冰雪之类的是做不成了。但用紫苏叶和橘子叶做些熟水②还是绰绰有余的。

本朝商贾辐辏,不像前朝那样坊市之间界限严明,摆摊不算个什么稀罕事。

梁照儿将自己的打算一五一十地告诉关大娘,又诚心道:“我既住在大娘家,又用了家里头的东西,若真赚了钱,你六我四。”

与旁人合伙做生意,有些事情就得开头说好了,千万别抹不下面子。

说罢,梁照儿从墙根处扯了一大把紫苏叶,又从树上摘了不少橘子叶。望着半簸箕的叶子,她还觉不够,又到街上药铺和果子铺买了些沉香和梅子回来。

原料特性不同,各类熟水的制作方式不同,例如被仁宗评为第一的紫苏熟水就得将紫苏叶放在纸上隔火烘烤,不能翻动,待香气溢出再用滚水洗泡。

沉香熟水是如今席面上最受欢迎的养生饮子。不过做沉香熟水的过程就有些繁琐了,得先洗净瓦片烧红,再用瓦片焙热沉香,用茶碗扣住沉香,香尽后再注入滚水。

关大娘帮着一起做完三样熟水后,梁照儿将装熟水的小坛子封好后放进井里凉着。

“大娘,有没有生姜?”梁照儿将碎发捋到耳后,擦了擦手上的水问道。

关大娘想了片刻,一拍脑袋道:“我记着灶台下面还有两个,我去给你拿!”

梁照儿预备将梅子和姜丝用白糖腌渍成蜜饯,随饮子卖给来寺庙听经文讲解的路人。这样摊上就有三种饮子,两种蜜饯,拢共六种搭配,花样不算少了。

关大娘原本还有些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尝了梁照儿做的饮子后立刻多云转晴,连忙说:“后日我再去贺家借车,咱们早些动身去建隆寺占个显眼的位置。”

后日天刚擦亮,梁照儿就搬着几大坛子熟水和用食盒装的小料上了驴车。

贺喜郎被贺家的支使着出来帮她们套车,他探头探脑地问:“关大娘、照儿姊,你们搬着这些东西要往哪儿去?”

梁照儿心知定是贺家的叫贺喜郎出来打探,想着贺家的和关大娘关系好,她也不恼,“我和大娘去建隆寺门前摆摊,你要跟着去吗?”

“不了,不了,我爹要知道我没去私塾念书会打死我的!”贺喜郎连连摆手,一溜小跑地回了家。

关大娘摇头笑了笑,“这孩子见了他老子跟耗子见了猫似的,要我说孩子不是这块读书的料就别逼他了!”

梁照儿来的这些时候,只远远的瞥见了贺喜郎的爹一眼。他爹叫贺水生,在前头盘了个店铺做铁匠。因着整日在炉火旁跟铁水打交道,一身的腱子肉,皮肤也熏得黝黑。

别说贺喜郎看着犯怵,连她瞧着脖子都要往回缩三分。

和关大娘二人说说笑笑地驾着驴车就到了建隆寺门口,建隆寺在西湖镇,离城北有段距离,是本朝初新建的寺庙。刚建成不久,文学大家王禹偁就在上头题了《建隆寺碑记》。

瞧着再往前车就不能进了,梁照儿便把驴拴在树荫下,从车上把坛子都拿下来摆在临时支的桌子上。

关大娘把碗都抱了下来,用寺庙前小溪的水洗干净,整齐地码在桌上。

眼下时辰还早,往来的行人不多。梁照儿环顾四周,瞧见旁边其他摆摊的小贩不少:卖炊饼的、卖樱桃煎的、卖如意圆的……

梁照儿不得不感叹,人家古代人根本没现代人想的那么落后,哪朝哪代都有聪明人!

她和旁边的摊主寒暄了几番,又花钱买了几份小吃尝了尝,古代食物没加食品添加剂,气味虽然不如后世那般强烈,可也别有一番风味。

天渐渐热了,人也多了起来。梁照儿放下手中的蒲扇,连连招揽生意,“好喝的熟水,清热解暑,好喝不贵!”

建隆寺门口挤作一团,不少香客顾不上买饮子喝,只想往寺庙里头钻。倒是一位身着素色对襟衣,头戴方冠帽的书生上了前来,“这位娘子,你们这熟水怎么卖?”

梁照儿见第一位顾客上前,脸立刻笑成一朵花,都顾不上擦额上的汗珠连忙说:“橘子叶两文、紫苏叶三文、沉香四文!还有腌渍好的梅子和姜丝,都是一文,客官可要来一碗?”

那书生也不扭捏,先要了一碗紫苏熟水大口灌下去之后,又道:“再要一碗沉香的,加梅子。”

梁照儿又给他盛了一碗,书生还是端起碗一口饮尽,拍下八文钱就预备起身离去。

走之前他还问:“我要去书局买书,待会儿娘子可还在建隆寺门口?”

梁照儿想着或许是回头客,连忙应承下来。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位客人,陆陆续续地又聚上来几位客人。

过了半个时辰,建隆寺门口的人大半都进去了。关大娘才拉着梁照儿坐下,“先歇会吧,想来待会散了场,人会更多。”

果然,等了元大师讲经结束,再出来的人面上没了急躁之色,也能分出些眼神给街边小摊。

关大娘配合着到外头去揽客,“天热口干,且来尝尝井里凉了一夜才捞上来的香饮子!”

梁照儿盛了几小碗熟水放在案前,笑着说:“各位客官可先尝尝,若是不好喝可看看别家的,若是好喝还请赏光再来一碗。”

带着帏帽的小娘子们三三两两地聚过来了,纷纷要了紫苏熟水,关大娘连忙道:“这紫苏熟水小娘子们喝了再好不过了,不仅能解胸闷呕吐,还能美容养颜。”

这一番话将小娘子们哄的嘴角都咧到天上了,又有几个再要了一碗。

也有想占便宜的,免费尝了梁照儿的熟水,却阴阳怪气道:“不过就是些市井小吃,我瞧着比不上燕来楼做的饮子!”

————

①趟子手:古代镖局中负责喊镖、开路等任务的人员。趟子手通常骑马走在镖队的最前面,负责观察前方道路情况,查看是否有危险迹象、道路是否畅通等,为镖队选择安全的行进路线。

②熟水:本义是指烧开的水,宋人将烧开的水与各种天然中药、香草等原料结合制作成饮料,也称之为“熟水”,此外它还有饮子、香饮子、暑汤、太和汤等别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