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士为知己(科举) > 第28章 第 28 章

士为知己(科举) 第28章 第 28 章

作者:花开缓缓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27 07:34:03 来源:文学城

“你便是今科解元,闻时卿?”

小榭内,传来男子低沉悦耳的声音,虽是疑问的语气,但任谁都能听出对方语气中的笃定之意。

开口者无疑正是晋王本人。

话音落,原本有些喧闹的席上顿时哑然,一时间数不清的目光尽数落于席后的一袭雪裘的少年身上。

察觉到上首之人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时卿眉心跳地更厉害了,果然方才察觉到的目光不是错觉。顾不得思考这位殿下日理万机,是怎么会记住如他这等小人物地。时卿只躬身立于席间,尽量维持平静,面不改色地开口道:

“回殿下,正是学生。”

晨光中,时卿依稀听到上首那人似是轻笑了一声:“哦,自方才起本王便极少听到闻卿开口,本王还以为是本王并不得闻卿之意?”

上等檀木制成的折扇轻扣着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响动声,在这个陡然安静了的小榭内格外清晰。

一时间,在场所有人都在好奇,这个一无家世,二无声名,甚至在此次科考之前连名字都不曾有的少年,是如何得到晋王殿下看重?

说实话,这个问题,时卿他自己也想知晓。迎着周遭愈发犀利的目光,已经再难后退的时卿只得硬着头皮道:

“回晋王殿下,绝无此事……”

上首晋王只淡笑了笑,不置可否:“那本王便同在座诸位一道听一听闻卿的高见!”

察觉到上首隐隐带着担忧的目光,时卿一礼过后,再抬头时已然彻底平静了下来。

小榭内,很快传来少年清澈的声音。

“回殿下,流民之乱,非同匪乱,且此次水患波及者众,除去受灾严重的庐州等地,其余各州亦有受水患波及,若要一味强行镇压,乱象只会愈大,牵连愈广。学生私以为,平匪患不若先平人心,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呵!”时卿话还没说完,离时卿不远的席位上,便传来一阵轻讽声,一个身着青衫的清瘦青年起身不屑道:

“还以为解元郎有何高见,这位闻兄说的容易,可这招安何其之难?这些时日,朝廷不是没有发放粮米,以图瓦解匪患,可那贼首实在狡诈,也不晓得给那些人喂了什么迷汤,愣是甘心论落匪徒!”

对于对方的嘲讽,时卿并未生怒,依旧平视着前方,语气不急不缓,平静的不似这般年纪的少年:

“这位兄台所言不错,百姓许是见识少些,可攸关性命之际却并不愚钝,朝廷便是救济也只是一时之功,而非长久之道。”

“大水过后,庐州一带良田已然毁去大半,积蓄的尘沙起码在一年内很难恢复收成。更重要的是,除去粮米,庐州一带经济多依托于丝织之物,然此次灾患下,桑植受到的影响最大!这般生途尽毁,百姓心中如何能安?”

想到这里,时卿不由叹气,一场水祸,将人的生路几乎尽数堵死。不说之后的水土问题,桑植开春种下,来年六月方能养蚕絮丝,这还不包括此次大水之下毁去的蚕种。

在时卿看来,起码两年内,这条谋生之路几户堵死,更倒霉的是,庐州还有临近几个州县虽属江南一带,然却是多为山地,如今的种植技术之下,产量并不算高。

远不若明清时期,湖广丰,则天下足的底气。

这种情况下,聪明人都不可能会信朝廷的一时救济,虽如今国库尚还算宽裕,但这么些长时间无法创造经济效益的“闲人”,朝廷如何能一直养着。

国库如何负担的起?

对于那位带领流民反抗的“匪首”,时卿虽未见过,然只看这么长时间,朝廷派去这么些人还未被擒下,反而队伍越来越大,便可知其头脑如何,绝非无远见之人。

想到这里,时卿思路愈发清晰了起来,顶着上首之人愈发凝落的目光继续郎声道:

“春秋时期,齐国适逢饥荒,当时晏子便曾建议通过招聘灾民参与宫殿和道路的修建来缓解灾情,而据学生了解,庐州等地多山地,崎岖难行,与外界交流并不通畅,来往耗费极大,这才是这些地方每年盛产良丝布匹,甚至绞丝技术一流的情况下却仍生活贫苦的缘由之一。”

“殿下,学生私以为,为民心安稳,一时救济不若长久谋生之道。如今流民愈盛,却也同样带来极大的劳动力,若能以工代赈,将其合理利用,不仅能大幅度解决流民之患,亦可以极低的代价打通这些地区同外界交流通道,以谋日后发展。”

现代那句要想富,先修路在哪里都是适用地,

见上首之人有所意动,时卿一礼过后继续陈述道: “殿下,且此路一旦打开,不止于将来益处无穷,道路通畅之下,也可缓解灾区内因运输困难,而短时间粮价上涨过快的境况。”

“至于留下的女流之辈,蚕丝短时间已经很难再求,但庐州地带素以绞丝技术闻名。寒露过后,气温陡降,若能以羊毛等物替之,想来于这些人并不算难!”

摸着袖口的柔软的氅衣,羊绒织纺自石器时代便早已有之,且这个时代,棉花尚未大规模推广种植,贵族日常保暖所用,还在毛皮之物。所织出的衣物,毛毡不愁没有市场,不过时卿之所以有此提议,最重要的还在后面。

顶着上首之人愈发凝重的目光,时卿微微抬头,目光中是前所未有的认真:

“殿下,如今北方草原之上,大金势力尤盛,前段时日更是已然接连吞并辽国两处牧区,至今未有收手的打算。”

“王爷,请恕学生妄言,不论曾经仇怨如何,从古至今,三足鼎立,才是最为稳定的状态……”

饶是时卿声音并不大,此言一出,大厅内霎时一静,无数好奇地,惊异的目光朝着时卿纷至踏来。

“妄言,闻卿如此良策,又怎会是妄言?”

察觉到上首之人愈发灼热的目光,躬身立于席上,时卿深吸了一口气,却并不后悔说出此言。

国若破,家又何在?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哪怕如今的大越并不似曾经的宋朝那般没骨气,也没有狼狈到丢掉大片洲城国土。却也没能好上多少。就像上辈子的金朝,灭掉辽国的第二年,就已经将刀口对准本已经岌岌可危的大宋,成就靖康之耻这般悲哀,被后世永远刻在耻辱柱上的历史。

在时卿看来,女真一族能在为人奴役的绝境中迅速崛起,其意志忍力可见一般,且游牧民族兵马娴熟,一旦养成,必成大患,想到前世的宋朝还曾与对方合作谋辽,却不知刀口早已经对准了自己。

不论这番经济牵制能达到的目的有多少,时卿都希望朝中有识之士能够警醒一些,虽不知两者能牵制多久,然与虎谋皮绝非良策……

小榭内,只余少年略带稚气,却尤为沉稳的陈述声。

为了好友能方便借鉴取用,时卿将一条条陈词说的极为详尽,不觉间,上首晋王目光愈发凝重了起来,手中折扇不知何时已然收起……

“因着一时兴趣,学生曾于目前所应用的纺织机有所研究,盼望可以增加纺织效率,只早前并未经过实测,若是殿下不弃………”

话还未说完,上首晋王便当即令人取来纸笔,连墨都教人研磨正好,时卿来不及微讶,只微微摇了摇头,从怀中将随身带着的镶蓝色荷包取出,打开后,只见里面放着地赫然是几张用铅字标记着各式解说的图纸。

“闻卿竟将这般重要之物随身带在身上?”

上首传来晋王略带惊讶的声音,这份图纸分明尚未经过验证,然而这位晋王殿下话中之意,却好似已经信了大半。

这般毫不犹豫的信任,怕是任是谁这一刻都要生出此生伯乐之感。连拥有两世记忆的时卿亦不例外。

时卿心下摇头,强制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只能说无论真假,这位大殿下确实极懂的收拢人心。无怪在朝中外戚这般霸道的情况下,都能有此贤名。

迎着对方丝毫不掩赞赏的目光,时卿微微垂眸,一如既往地躬身回道:

“回殿下,水患肆虐,学生心中亦有所忧虑,只愿能尽绵薄之力,可惜并无门路,随身带着此图,也是盼着能够早日遇上合适之人!”

任婢女将图纸小心收走呈上,时卿没有丝毫犹豫,这副图,早前他其实也是想着私下里有机会交给萧珩,毕竟自己如今一无人手,二无人脉,这个图纸在他手中根本毫无价值。可想到如今对方的处境,时卿瞬间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临到用时,与其徒增猜测,不若给这些一个合理的出处………

只是,看着上首之人不断投在身上的目光,时卿只得安慰自己,离出仕之时还为时尚早。

便是再深的印象,过上几年,这位殿下也该忘了差不多了。

果然,细细打量着手中极尽详实的图纸,看向下首少年时,萧璟眼中不觉多了些许激动,当即忍不住抚掌赞道:

“不愧是此届解首,只此一策,内抚流民,外安边境,又能迅速恢复南方生计,何止一举数得,闻卿早前还是太过低调了些!”

说话间不知想起了什么,转头对一旁的萧珩爽朗一笑:

“说来出宫时三弟还在苦恼此事,没想到这刚一出宫,便寻到了此等良策!”

“想来这一趟,本王与三弟皆是不虚此行!”

这话晋王不知为何并未放低声音,大厅内众人皆有耳闻,时卿脸上带着恰到好处地惊讶,微微抬头,目光第一次不带丝毫掩饰地同上首萧珩撞在一处。

大庭广众之下,时卿脸上瞬间多了抹礼貌却带着几分生疏的微笑。萧珩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眼中同样带着不曾掩饰地几分欣赏,自入席以来第一次开口道:

“确实不负解元之名。”十五岁的少年声音低沉悦耳。末了又抿了抿唇,看向下首一袭白衣的半大少年,狭长的凤眼中带着认真道:

“本王日后必有重谢!”

“殿下实在过于客气!”

二人视线一触即分:

果然还是得宫里,小伙伴都进化成这样了。掩下眼中的笑意,落座时,时卿心下不由暗叹。

果然,二人这般作态,反倒教一旁的晋王不再怀疑什么。

也是,打量着二人无比自然的脸色,萧璟暗暗摇头,只道自己过于敏感了些,三弟连宫门都未曾出过几次,二人更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又如何认识。想来此次不过碰巧罢了。

不过,三弟这运道,可真是不错!

二位王爷并未在此逗留太久。

随着两位贵客的离席,席内安静过后,很快复又热闹了起来。

不过许是已经有珠玉在前,这会儿席上大家不约而同地略过了这一话题,反倒开始不约而同斗起了诗来。

只这一局,时卿并未过多参与,所做诗词亦非绝顶,起码同那位江大才子相比还差着些许火候。

但这一刻,诺大的小榭内,却无人再言其他,更无一人质疑,连刚刚被允许入席的王二郎都只面露复杂。最有趣的是隔壁频频找茬的青衫少年,这会儿更是冲着时卿遥遥地举起了杯盏,干脆利落地将手中酒盏一饮而尽后,对着时卿的方向不掩高声道:

“闻兄,小弟顾氏景行,方才多有得罪之处,还望闻兄莫要怪罪!”

这便是有相交的意思了,还真是意外的洒脱,面对少年毫不掩饰的笑意,时卿不由一笑,同样以茶代酒,将杯中之物一饮而尽。

***

同一时间,晋王府,一座大气中透着威严的庭院内。

见自家殿下难得这般愉悦,一旁见证了缘由的青衣侍从不由开口道:“殿下,非是属下多疑,只三殿下今日之举实在过于凑巧了些。”

“众所周知,三殿下素来沉默寡言,不喜交际,但那日偏却一反常态应下殿下您的邀约,还能恰巧得此良策,一解目前困局。”

“殿下,不觉得实在凑巧了吗?”

“何况殿下您也看到了,那闻时卿方才多大,又非出身名门,有此奇策不说,还能对各地地貌习俗如数家珍,这………

并非属下看不起人,只是,只是………”

青衣侍从还要说什么,一旁的晋王却是笑着摇了摇头,没有多言,只兀自起身从一旁的书案上将一叠被叠放地整整齐齐的宣纸取下,递到一旁的亲信手中。

虽不解自家主子的意思,青衣侍卫却仍小心翼翼地将写满了字迹地宣纸双手接过,捧在手中看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青衣侍从这才抬手头来,面上不掩震惊之色:“殿下,这难不成就是……”

书房内,俯身细细描摹着手下的大字,萧璟今日难得心情不错,闻言甚至还亲自点头,确认了自家心腹的想法:

“不错,正是你想的那般!”

“所以殿下您今日当真是为了,为了……”

季鹤安不由瞠目。

所以就为了一个短时间内,可能都无法站到朝堂上的少年人。想到这个,素来口齿凌厉的青衣侍卫难得有磕绊。

虽然这人确实有才不错……

季鹤安刚想说一声不必如此,却见案前,自家主子不知何时已然搁下了手中的笔墨,转而将方才放置在一侧的宣纸重新拿起。

不知过了多久,寂静的书房内,季鹤安方才听自家主子带着叹息道:

“鹤安,你要知道,这世上才杰之士多矣,然治世之能臣却是少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8章 第 2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