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诗人盘点从解绑李杜开始 > 第8章 上元(三)

诗人盘点从解绑李杜开始 第8章 上元(三)

作者:向南看月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4-15 23:29:29 来源:文学城

果然,文也好接着说下去:

【诸位或许有所不知,在唐朝的时候,社会上正实施着相当严苛的“宵禁”政策。所谓宵禁,顾名思义,便是指时候一到,更鼓声响起,大伙儿都得各回各家,不许外出。】

【这样的规矩,一则,是为了防火防盗;二则,也是便于统治,维持社会稳定。】

宵禁的规章制度,一直延续到宋朝还不曾更改,苏家兄弟听了,并不意外。

【那有人就要问了,这诺大一个城池,哪里管得过来呢?若我偷偷溜出去,只在家门口买点儿吃食,还能抓我不成?】

【哎,您这可算是问着了。】

即便是烂熟于心的规矩,可一经文也好这张巧嘴说出来,便顿时多了几分说不出的妙趣,兄弟二人听得津津有味。苏辙忍不住捣捣兄长胳膊,“阿兄,你说也好小娘子不去做个说书人当真可惜,是也不是?”

“我瞧你也挺适合的。”苏轼睨他一眼,“你若只顾着说话不想看,我索性自己看下去了。”

“好嘛,我如今是话都说不得了。”苏辙撇撇嘴,复又坐回去,不再招惹兄长,继续往下听:

【前头说过,唐代的“宵禁”可是相当严苛。哪怕你只是在家门口溜达溜达,一旦被金吾卫逮着了,照样要被抓去问罪。】

【但在上元节,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若要讨论诗词,自然离不开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何况民风习俗同样会在诗作中体现一二?文也好醉心诗歌,即便是说起这些与诗人诗作看似毫无关联的东西,竟也能如数家珍:

【李唐素来颇信道教,一年之中,定有“三元日”:上元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中元七月半,地官赦罪;下元十月十五,水官解厄,以此纪三官圣诞。故而,每逢上元节,便会取消这一日的宵禁。】

【提灯夜游之机一年一会,属实难得,这才显得格外珍贵起来。】文也好笑道:【现在,大家总算能知道,如今自在丰富的夜生活有多么宝贵了吧!】

科普完社会百态,她又转回诗歌本身:

【这首《元夕》,单单通过“花市灯如昼”的一处对比,便将物是人非之景刻画得分外清晰,亦将男女之情写得格外生动。若用现在人们常说的一个词来形容,“纸短情长”四字,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提过《元夕》,文也好不多耽搁:【再回来我们今日的这首《正月十五夜》上来。也是巧了,同样是写上元,苏味道笔下,同样有一句传唱度最高。】

她无意多卖关子,很快便道:【便是开篇“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句,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赞叹这一个“合”字用得极好。】

既说到这里,文也好顺着往下多问一句,亦是同屏幕前的观众们互动起来:

【在这首诗中,不知大家最喜欢的是哪一句呢?】

“同前人一样,我的确最喜欢首句。”苏辙闻言,兴致勃勃地接了话,“满城星光与灯光相接,真真是一个“合”字,写尽大唐风流!”

“还有那‘铁锁开’,只三个字,便如今夜我所见之景一般,将天子与民同乐的场景写得淋漓尽致。纵使在几百年后读来,诗中欢快的节庆氛围依旧跃然纸上,不曾有分毫褪色。”

若文也好能听到这句,定会无比赞同。

或许这便是诗歌的魅力,无论何时何地何人读到,便有了跨越时空的能力。口口相传的佳句,绝不会因空间的限制而打半分折扣,更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黯然失色。

苏味道毕竟是自家先辈,打开蒙以来,他的诗作文章,苏家兄弟皆耳熟能详,张口便诵。自头一回学过《正月十五夜》,苏辙便格外偏爱第一句。

他给出自己的观点,接着扭头去问身旁的苏轼,“那阿兄呢?阿兄最喜欢哪一句?”不等苏轼作答,苏辙自顾自地抛出猜想,“想来多半是同我不一样的。”

“你既已猜到,为何不再多猜上一猜?”

苏轼的目光落在光幕之上,望着文也好在提起诗歌时,盛满熠熠星光的眸子,便这样隔着千百年的时空场合,与她安然对视。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来去之间,走马浮尘,明月照人。前有“明暗”相照,后有“人马”“追随”。这种过分工整严谨的对仗却让苏轼生不出任何反感,甚至被其中微妙的流动感拿捏得心痒痒。

他嘴角含笑,低低吟过一句不够,又开了口。似是解答弟弟的困惑,又似回应小娘子的提问,轻声道:“我啊,最喜欢颔联。”

-

同一时期,两浙路,常州

不意会被主讲人忽然提问,正聚精会神观看光幕的郎君神色一愣,眉睫一闪,又很快回神。他反应过来这个问题,稍加思索过后,竟是与光幕上的小娘子异口同声道: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而我,却独独偏爱这最后一句。】

自己与文也好所见略同这一发现,让郎君颇感诧异。从来清肃冷硬的脸上,更是难得绽出一点笑影。只这笑容也是难得,不过微微挂在眼尾眉梢几息,倏尔消散得无影无踪。很快便随着屋内零星几点雾气,一道隐匿在洗到发白的大氅之下。

那大氅颜色虽旧,上头细细绣出的寒梅却不改风仪,在影影绰绰的灯火映衬下,愈显出几分傲放枝头的凌世之姿。

屋内宽阔,却因摆放家具不多,在这冬日莫名生出几分萧索出来。分明没有外人,可郎君坚持这样挺直脊背,端端地坐着,借着一盏油灯仔细瞧着莹莹闪烁的光幕。

【好戏散场,人走茶凉,这一句有什么好喜欢的?】文也好自问自答。

【是啊,美景难得,良辰难再,人人都恨不能长长久久地停在此刻才好呢!】小娘子摇头晃脑,这动作本算不得雅观,却因她年纪尚轻,意外显出几分憨态可掬的稚气。

如今他膝下只得一儿,见此小女儿情状,倒惹得郎君眉眼一软。

【可时间匆匆,从来不因人的悲喜而转移。】

为了给自己增加说服力似的,文也好不假思索低借了那句话来佐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便是这个道理。】

【分明今夜还是人头攒动、万家灯火的喜庆,转眼明日又是夜不出户、循规蹈矩的日常。如此来看,时间可真是无情。】

文也好嘴里说着无情,可脸上却毫无哀怨,反而轻松自在。这无异于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看客:她可不是那么认为的。

不出所料,下一句接踵而来的便是:【偏我觉得,时间倒很是公平。】

【不拘你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一日该是多久便是多久,人人相同。纵使富可敌国,也难多留一瞬;哪怕穷困潦倒,亦不会少你一分。】

说到此处,文也好竟起了笑容:

【所以这也在提醒我们: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本来嘛,人生苦短,即便曾高歌“夫子红颜我少年”,待时光飞逝之后,不仍免不了叹息“白发三千丈”么?】

知道自己的粉丝列表中乱入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文也好在视频中呈现出的热情自然愈发高涨。这会儿,更是借着解析诗歌,明目张胆地隔空喊话那位大诗人李十二白。

唔……也不知道李白看到此处会作何感想?

可惜文也好并不知晓,她点到的诗仙,眼下才狼狈地蹚到岸边。

倒是他高估了自己的驭舟技术,李白将被江水打湿的衣袍拧过几道,又从怀中掏出尚未湿透的帕子,胡乱在脸上擦了擦。好在已行至岸边,即便翻船,他这不还是活蹦乱跳的没多大影响嘛!

他乐观地想着,又抖抖衣袖。

“哟,还有意外收获!”李白从袖中倒出一尾小鱼,即便离了水,这鱼却也顽强,犹自在地上蹦跶着。他伸手戳了戳,正盘算着要不要在多捞几尾上来以作午饭时,猛地打了个喷嚏。

“莫不是沾了水又吹了风,这才受了寒?”李白揉揉鼻子,暂且搁置下小鱼,转头寻柴生火。

他虽是养尊处优的郎君,却也不至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更因年少出游,动手能力极强。不过一会儿功夫,火堆熊熊燃起起,鱼也已捞回来了。

横竖烤鱼无事,不如叫他趁机看看也好小娘子可有什么新动态。李白抻着左手,架在火上烤着鱼,腾出右手,翻开光幕。

幸好他有先见之明,在上一回进城的时候,便给艄公结了账。眼下只身一人,想何时看便何时看,逍遥又自在。

……

“《正月十五夜》?”李白摩挲着下巴,对这个武周时期的宰相及诗作,他并不陌生。即便挑剔如自己,也要点头承认,苏味道此篇,当属现今上元节最佳诗作。

鱼已经快要烤好,闻着钻入鼻腔的丝丝香气,李白并不急着此时便将食物送进嘴里,而是耐心地来回翻转,待其两面全都烤至金黄。

难为他一心二用,在此关键时候,竟还有心思及时回应文也好的评价,“时间既无情又公平,也好小娘子呐,你总有那么多的新奇点子。”

接着往下,“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一句,李白倒是听过,出自汉人笔下,如今姓氏早已不可考,他亦觉得颇有意趣。

只是,“夫子红颜我少年”与“白发三千丈”这般精彩的两句,自己却从未耳闻。也不知是哪位后世大才,能写出如此气魄的佳句。可惜多半不能得见,否则,自己定要与他引为知交,再把盏……

等等……

李白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两句诗,为何如此像他会写出来的呢?!

因上一章修文,本章内容需随之调整,今天更新较迟,让小天使们久等了~

*引用及注释:

1.《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关于此诗写作时间现存两种说法,一为神龙元年(705年),二为神功元年(697年),根据剧情需要,本文采取后者,即神功元年苏味道任天官侍郎之时。内容参考刘肃《大唐新语·卷十八·文章》。

3.《生查子·元夕》北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三元日:参考《帝京岁时纪胜》记载。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子罕》。

6.《生年不满百》汉·佚名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6.《流夜郎赠辛判官》唐·李白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7.《秋浦歌》唐·李白(共十七首,因篇幅太长只节选引用部分)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上元(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