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侍女的品格 > 第10章 登高枝(下)

侍女的品格 第10章 登高枝(下)

作者:裴千羽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12-08 09:14:13 来源:文学城

晴秋神色暗了暗,紫燕撇嘴,笑道:“别搭理她,叫她找个背人的地方咕叽一会子也就好了。”

“怎的?”

紫燕不知是说给她还是谁听,道:“心里不是滋味呗,虽然口里声声都将姨奶奶作贬瞧不起,但谁不知道,如今她是管家的,跟着她,纵然只是个端茶递水的,也跟别院里的不一样呢!再则,大家都是一起进来的,她还比你长两岁,又识文断字,什么样的选擢之法,怎么就略过她,定了你?”

是啊,怎么偏偏是我?

晴秋没说话,眼睛抬了抬,见紫燕神色仍旧和往常一样,心里提着的那口莫名的气,才算稳稳落地。

“你呀,”紫燕怅然,笑了笑道:“索性你也不用忌讳谁,终于从这地儿出去了,出去了就是好事,别丧着脸,管外头是真刀山还是真火海,总比日日在这里苦挨着强!”

晴秋拉过紫燕的手,轻轻抚住,嗯了一声。

“那我去了,你多保重。对了,燕儿,你回头看看谁轮值洗衣裳,冬天的衣裳晾出去酉时就得收回来,不然潮气上来,白糟蹋了活计。”

“唉呦,沈嬷嬷,你就高升去罢,还管谁接你的班?”

“别打趣我。还有你,你我是不挂心的,只不过火镰水舀子这些小东西从哪儿拿的放回哪里,从此往后可就没有我在后头给你捡这些了。”

“那我栓腰上。”紫燕利落道。

说完,俩人一忽儿都笑了。

“三房没外头说得那么邪乎,姨奶奶人也没她们说得那么妖妖娆娆,总之你在燕双飞,比在那两房好多了。”紫燕环顾四下,悄声道:“你知道巧慧的伤是怎么来的?”

晴秋摇头,她不知道。

紫燕附耳过来:“巧慧去二太太院里擦铜瓶,丫鬟们非说一盏小铜杯不见了,一口咬定是她偷拿的,二太太便喝令丫鬟们打她,那伤是毛掸子把儿抽的!”

“天爷,往常巧慧也去大太太房里洗烟枪,佛台前的金珠都不曾看第二眼,怎么会贪一只铜杯?”

“就是说呢。其实近来二太太心气不顺,府上人都知道的。”紫燕一面说,一面悄悄冲她施了个眼色。

晴秋恍然明白,这事儿若说起来,竟跟她自己也有瓜葛,还是她前日查验车架,搜出的那个棘揪木匣子惹出来的祸端。

二老爷因私自倒卖牛黄被抓了个确凿,吃了挂落,下月老虎岭冬猎三爷都不叫着他跟着同去,如今日日在家里睡大觉。中秋团圆饭时据说老太太对二房两个也是没好声气,所以二太太的火是一早就憋着了。

“欸!”晴秋重重一叹。

紫燕也跟着叹道:“你道末了是怎样?是人也打完了,那劳什子也找见了!原是收拾的小丫鬟将其跌落,滚到架子床底下,巧慧被打得跪倒在地,正好看见——真真的作践人不是!”

晴秋心里一涩,不自觉颔首。

小丫头子命贱,做活时受苦受累也就罢了,还要无辜承受主家的脾气发散、污蔑指责。

一有事发,轻则打骂,重则打杀,偶有一日平平安安全须全尾回到下处,都要心里念声佛!

说到这里,两人神色都有些晦暗。

晴秋忙起身,道:“我去二门上托小厮买些点心荤菜来,大家一起开心开心,也算给我践行。”

*

晴秋托相熟的小厮买了些烧干肉脯、羊头羊脚子、炉饼乳酪等吃食,又咬牙买了半饼片茶。

等到戌时二刻,大家下值回来,十来个小丫头围坐在一起,就着给晴秋践行的由头热闹了一回。

“吃肉,吃饼,都多吃点!”晴秋一一让着,多往巧慧碗里加了一大块乳酪,“快吃,甜的!”

“谢谢晴秋姐姐!”

“晴秋,你还买了茶饼?焕春,快,你泡的一手好茶汤,也叫我们受用一回可好?”

“哼,吃茶倒想起了我。让开,别糟蹋了好东西!”

“晴秋,你升发了,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有一句俗话,就祝你‘大姑娘上楼梯,步步高升!’”

“哈,到头也就是个侍女,连个跑堂也闹不上呢,还高升!”晴秋自己凑趣嗔道。

众人都笑了,道:“听听,还不知足呢,莫不是还嫌我们白吃白嚼你的?放心,也有程仪相赠,只是别到了燕双飞,见过金的玉的好东西,嫌它们寒碜才好!”

说着,几人拿出了一幅手绢,里头包着几束彩色丝线、两只小葫芦,和一枚簇新的铜顶针。

晴秋捧着收下,见那丝线新旧不一,长短各异,明显是她们凑的,那两只葫芦肚大油润,胖乎乎的很叫人心喜。

“我原来也有一只葫芦。”晴秋喃喃。

紫燕挨过来笑道:“知道,你阿娘送你的,日夜不离身带着,偏巧上年打谷场上拾麦粒,丢了,还哭了一鼻子呢!”

她搂着晴秋肩膀,一摇一摇:“别哭啊,这两只就是你的新葫芦,葫芦葫芦,一生福禄!”

晴秋忙按了按眼角,笑道:“回头我就拿这丝线打个络子,也把这福禄栓腰上。”

大伙儿一哄都笑了,又催着她戴戴新顶针。

晴秋这两日发冻疮,原本的顶针本就偏紧,眼下更是戴不上,这新顶针大了两圈,戴上去正正好好。

晴秋转了转自己的手,忽儿道:“也不知怎么,是当粗使丫头太久了?这手上有顶针的时候,才觉得自个儿是自个儿,有奔头,有底气。”

一通话,有听不懂的,也有听懂的,听懂的女孩各个都红了眼眶,摸了摸自己手上的顶针。

焕春排开众人,高兴地道:“偏你们哭哭啼啼,晴秋能脱离咱们下人房,是好事,合该痛饮一杯才是!也就是今夜无酒,既无酒,有茶也是好的,都别丧着脸,来吃一盏茶!”

她给众人都斟了茶汤,茶汤里放了蜜饯金橙干,浓浓地散发着香气。众人便不再说笑,都一心吃起来。

趁着换盏的功夫,焕春往晴秋手里塞了一样物什,摊开手来看,竟是一罐獾子油。

晴秋唬了一跳,忙推拒不收,道:“这是怎样说得?这么贵的东西,我收不得!”

“都说獾子油治冻疮,你就收下罢,若过意不去,也罢了,就当我先借你的,下月开支还我,只是你手上这冻疮可等不及下月。”

晴秋看着这罐獾子油,心里沸腾得紧,又觉得莫名一股内疚。

“谢谢你,焕春,我下月开支还你。”

焕春知道她每月都在刘嬷嬷那处存钱,手里没多少存项,便也没别的话,只道:“就是存钱赎身,又能往哪里去呢?当初就是家里图钱卖进来的,还回去,有什么意思?不若花在自己身上,落个畅快!”

小丫鬟们几乎各个都省吃俭用存赎身钱,唯有焕春属箩筐的,存不住水,月钱一发到手,便大买吃食零嘴,布料首饰,因而月月精光。幸而为人慷慨,时常周济别个,所以一时头疼脑热无钱买药时,也总有人解囊相救。

……

小丫头们吃好了茶,都托辞纷纷上炕,地下只有晴秋紫燕焕春三人,守着残茶冷炙,喁喁说着话。

说着说着,就说起了刚来府上的光景。

“你们还记得夏嬷嬷嚒?”焕春忽然道。

晴秋紫燕对视一眼,胳膊上都泛起一层鸡皮疙瘩,说记得,她怎么了?

“她呀,当初哭闹着要出府,要和儿子一家尽享天伦,二太太无法,点头打发了她。你们猜后头怎么着?这才几年功夫,傍身银子全被她儿子绕了去,如今满六十的人了,就在街上游串着卖笸箩篾筐呢!”

“啊?”

她这么个人,怎落得这般田地?

因刚吃了浓茶,各个都无睡意,有新来的小丫头不认识什么夏嬷嬷冬嬷嬷,便翻身问道:“几位姐姐,容我插一句,她是谁?”

紫燕笑道:“她两年前就出府了,原是咱们下人房的掌事嬷嬷,你们新来的不认识。要说她磋磨小丫头的手段,说上两天都不重样呢!”

便把旧事挑了几件说,众人听了,无不唏嘘,都道:“亏得是我来得晚,没这份见识。平常都说刘嬷嬷板着脸不笑,如今我看,不笑又有不笑的好处,起码打不坏人呢!”

“就是说,咱们刘嬷嬷人倒是通情的,就是瞧着吓人罢了。”

“……”

嘁嘁喳喳的,晴秋也想起了夏嬷嬷。

从前别人还好说,单她是和夏嬷嬷同住一屋,不仅要忙活每日活计,还要伺候嬷嬷晨起晚睡,稍有差池,撅把子就摔倒头脸上。

她一闭眼,都能回想起那个爱做摇椅晒老爷儿的老太太。

……

夏嬷嬷躺在躺椅上,午后的阳光透过满院子洗得干干净净的衣裳,再晒到她老而干瘦的身体上。

她因常年冷水洗衣,四肢早已经染了寒症,就算是晒着最烈的太阳,浑身也寒津津的。

晴秋端着洗衣盆进来,沉默地做事——她进府一年,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听话,而不是说话。

夏嬷嬷也知道这小丫头就是一个棒槌,几棍子打不出个屁来,看在她来了一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伺候自己的份儿,也不予计较——按她的想法,管家太太往她这里安插一个针黹浆洗的丫头,必定是看她往日辛苦,给她分担活计的。

她为穆府忙里忙外这么些年,老了享享清福必然是应该的。

夏嬷嬷和晴秋吃饭也是一起,那会儿下人房还没有厨房,大家都是领了食盒回来吃。

晴秋打开自己和嬷嬷的食盒,取出唯一的一碗菜,另取了一双筷子,把菜里的肉片一一挑出来,单独盛着。

夏嬷嬷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进了屋,看着晴秋的动作,满意地直点头。

“我这小孙孙呐,别的不爱吃,就爱吃肉,没个够,啧啧。”

晴秋笑道:“有您这么疼他,凭他爱什么,您不都能给他。”

这话说得恰到好处,也讨好得不落痕迹,夏嬷嬷满面红光,喜不自禁。

夏嬷嬷有一个孙子,尚且不到三岁,胖得跟个发面馒头似的,很得她喜爱,自打有了孙子,但凡穆府能拿的好东西,都被她带往家里去了。

她是个老嬷嬷,旁人要给她尊重,自然不好说她,况且她也没多少可以拿的,大部分都是晴秋的份例。

比如几片肥猪肉。

一碗菜,把肉去了,剩下的基本上就是清汤寡水的菜叶子了,晴秋与夏嬷嬷一人一碗粟米饭,夏嬷嬷指着菜汤有意让让她,晴秋却摇摇头,拿过那碟子咸菜吃了起来。

夏嬷嬷乐得她如此,也不多让,索性把菜汤倒进碗里,胡乱拌着吃了。

……

晴秋进穆府第二个年头的时候,夏嬷嬷哭闹着要解契回家颐养天年,那会儿还是二太太管家,耐不住苦求,应允打发了她,另擢升刘嬷嬷当掌事。

刘嬷嬷一上来,便让晴秋回侍女窝铺,不叫她在自己屋里伺候,又主张在下人房也单出个小厨房来,不和主子们混在一起。

两年时光倏忽而过,也常有吃不饱肚子的时候,只是哪怕再饿,她仍然厌恶喜欢汤泡饭这种吃法——这让她由衷地感到恶心,让她想起在洗衣房那漫长的一年,她跟夏嬷嬷,一个吃着菜汤,一个吃着咸菜,互相都觉得对方最可怜,天下第一的可怜。

……

夜深了,地下三人也匆匆拾掇拾掇,上炕睡了。

大约是浓茶苦睡,不时有人在炕上烙饼,末了,也不知道谁,唱起了一首有着凄凉的歌儿:

“阿弥娘,硬心肠,贪用银子三十两,卖我出去做梅香。人陌生,路陌生,譬如牛羊进杀场,卖身文契写一张……着个破衣裳,吃个咸菜汤,睏个无脚床,打个冤屈棒!”[注①]

晴秋睁着眼,看着黑黢黢的屋顶棚,默默的,泪湿了满脸,哪怕明儿去燕双飞也抵不了这份哀愁。

注①:梅香,丫头,旧时多以“梅香”为婢女的名字,因以为婢女的代称。

“阿弥娘,硬心肠……打个冤屈棒!”摘自《民国北京婢女问题研究》。

好了,下一章换个地图,基调就不这么苦哈哈的了(也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登高枝(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