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石匠之女路漫漫 > 第123章 刘婶跟村人炫耀

石匠之女路漫漫 第123章 刘婶跟村人炫耀

作者:小雨刷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1 11:50:26 来源:文学城

但这种反思随着赵家母找到她免了长山那些乱账,到后来赵晟找到她给萍儿做媒,刘婶的反思和愧疚就迅速瓦解了。

周婶的观点肯定还是不对,如果不是刘婶一路为长山保驾护航,能让赵家母和赵晟都注意到长山吗,如果刘婶也像周婶那样,对孩子不那么关注,让孩子自己去闯天地,长山能有今天的地位?萍儿能嫁到这么个大户人家?

想都不用想,肯定不可能。

所以,刘婶再次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做的都是对的!

不光是周婶,她们村里那些当初被她找过去的人家的孩子,哪个能有长山和萍儿这种际遇,这还不都是她一直以来的努力创造出来的?

“……所以你看,孩子该管还是得管,你撒手不管,不去帮着孩子争,不去帮着孩子抢,小河什么时候能当上柳家的管事?你家的大丫儿二丫儿啥时候能嫁到一个好人家?”

刘婶老神在在地对周婶说道:“我看你还是得听我的,没事儿你就去找柳家那个东家姑娘唠唠,让她多关注你家小河一点,让她给你家大丫儿也找个好人家……你光找大东家也不行,你没事还得去山里工地,跟小河的那些同工们嘱咐嘱咐,让他们都让着小河一点,这样咱们自己家的孩子才不能吃亏!”

周婶听了刘婶的话,笑得将婶子都快仰倒,她对刘婶道:“婶子你说的是照看小孩子的话吧,小河都成大男人了,我去告诉人家同工们,让他们让着一个大男人吃吃喝喝,让他们照顾我家这个大男人,你说他们会不会以为我这个老婆子脑子有点不对头啊……哎呦,我一想人家听见我那么说话的表情我就憋不住笑,哎!嫂子你可笑死我了!”

刘婶闹了个大红脸,拉住周婶,斥道:“那这个当娘的,就什么都不管了?”

周婶好容易收住笑:“……哪里不管了,小河可是我一把屎一把尿伺候大的,他现在长大到出去做工了,我时不时来看看他,这还不叫管,我已经够上心的了,说实在的,我看他现在什么都会干了,我都不怎么往工地这里跑了,毕竟家里还有个最小的,我还得照看小儿子呢!”

周婶和刘婶一样,有两个儿子,不同的是,刘婶还有三个女儿,周婶只有两个女儿,夹在小河和小儿子小江中间,周婶的两个女儿都不过十四五岁,在家里能帮着周婶干活,但还不到订婚出嫁的年纪。

“我家那两个丫儿找婆家的话,还早着呢,我也不急,我想着到时候问问她们自己的意思,有个情投意合的最好,如果没有,我就帮着参详个老实厚道的,这都是以后的事儿了,用不着现在想!”周婶对刘婶道:“这种事儿,找媒婆或者我自己打听就行,何必劳烦到人家东家姑娘头上,那东家姑娘自己还没有婆家呢。”

刘婶本来想捉住周婶,好好跟她传授一番自己的本事,不想周婶还是以前那个老样子,不急不慢的,刘婶真是拿她没办法。

听见周婶提起柳倾雪的婚姻大事,刘婶有些暗搓搓的小心思,忍不住往下细问:“那你说,你家东家姑娘,到底要找个什么样儿的,村里都传她……”

周婶闻言连连摆手,正色道:“那东家姑娘可没有那么多花心思,人家一门心思地赚钱开门店,那些书生都是找来给村里帮工的孩子们讲课的,东家姑娘可能就跟他们见过一面两面的,村里人闲着没事传闲话,我可是知道的很清楚,这都是小河亲口告诉我的。”

刘婶笑道:“人家关上门的事,你如何就知道得那么清楚了?”周婶见刘婶不信,又把诸多从小河嘴里听说的细节讲给刘婶,刘婶听了但笑不语,其实她也知道村里的婆娘们干活的时候最喜欢碎嘴,说这个说那个,但把柳倾雪说得风流些,还是对刘婶有好处的,她最怕赵家对柳倾雪藕断丝连。

跟周婶这里打发了不少时间,刘婶告辞自己回到村里,她其实最想对着显摆的人,不是周婶,而是村里的另一个小团队。

和象蚁村八卦柳倾雪一样,刘婶自己的村子也有一个八卦小分队,刘婶上次和沈三娘大战的事儿,早传遍好几个村了,大家都知道是刘婶为了给儿子长山出气,所以才跟沈三娘对上了。

村里的婆娘也知道沈三娘套了刘婶一笔钱,却给长山找了个受气的活儿,长山那天一身的伤回村上药治病,也是众人皆知。

自然而然,就有不少人存着看热闹的心思。

这和普通的看热闹不嫌弃事大不一样,这些婆娘都是跟刘婶不太对付的,巴不得看见长山和刘婶一起栽了大跟头才好解气。

因为当初刘婶带着长山,可是将这些有儿子的婆娘的家里,都闹个遍。

说起来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刘婶的儿子长山小时候,就和这些婆娘的儿子们玩在一起的。

小孩子互相打闹本来是小事,但刘婶特别溺爱孩子,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长山哭了鼻子,必须有人出来承担后果。这些婆娘的家里有的甚至有十多个儿子,一大帮小子厮混在一起捉鸡撵狗,难免有些磕碰的时候。

那时候基本上是谁哭了都不怕,就怕长山哭,长山一哭肯定一溜烟跑回家告状,哪怕是剩下的小子们都一哄而散,刘婶也会带着长山一家挨一家找人道歉。

小孩子之间的事,哪里能说得那么清,有的孩子刚吃完饭就忘了吃的是什么,要让他们说长山是为了什么哭,他们早都不记得了,只知道刘婶只要找来家里,他们屁股上就得挨几个巴掌。

其他人家的婆娘们都忙着干活,刘婶又是一贯如此,她们都知道和刘婶讲道理那是一个对牛弹琴不说,哪怕聊到半夜,刘婶也依旧坚持自己家长山是受了委屈的。

婆娘们干完一天的活儿,都坐着歇息的时候,刘婶往往连饭都来不及做,就带着长山找上门来唠叨个不停,家里男人们嫌刘婶啰嗦,往往什么都不问就呵斥自家儿子一两句,等刘婶走了,全家人再坐在一起耻笑刘婶和她儿子脑袋都有病。

久而久之,众人都惯了。

也都知道,刘婶只要一来,敷衍她赶紧走是最上策,和刘婶撕扯是最下策。

村里有和刘婶儿子差不多大的孩子的人家都盼着刘婶儿子赶紧长大外出打工,省得长山继续留在村里是个大麻烦。

等传出长山那阵子在赵家引出一系列事端的时候,刘婶村里一时间大快人心。

那些婆娘都聚在一起,吐出了胸口里聚集长年的那口闷气,长山的各种小事都被传得离奇古怪,婆娘们奔走相告,无不拍手称快。

刘婶那阵子也是整日不见人,生怕有人上门又来那话奚落她。也正是有了这些经历,刘婶那时才会反思周婶往日对她说过的话。

但现在一切都不存在了,刘婶迈着轻快的脚步,乐颠颠地往村头那口公用井口走去。

和象蚁村不同,这村里不靠河,所以各家娘子们洗洗涮涮都聚集在公用井口边上。

其实各家院里也有小井,但有时候洗床单被褥的大件,一个人还真就不方便,需要两个娘子各自握着床单子的一头,合作才好把水渍拧干,而后随手晾晒在村头,在这里没有高树,阳光一点不遮掩,很快就能把各家架子上的衣裳晾干。

今天是晴天,日头正好,刘婶来这里找人再好不过,连续几天阴天,偶尔放晴,几乎把村里所有的娘子都吸引出来了。

刘婶还没走近,就能听见震天响的吵吵嚷嚷的说话声。

刘婶快步走过去,跟一个比较熟悉的赵姓妇女打了招呼,赵娘子看见对刘婶笑道:“嫂子你来了,怎么没拿衣裳?”刘婶笑道:“没有什么要洗的,一会儿帮你的忙!”赵娘子忙道:“那多谢嫂子了,我还得等一会儿才能洗完。”刘婶道:“不急不急。”

其他人也看见了刘婶,又的跟刘婶招呼了一声,有的聚头在一起窃窃私语,她们稍微细心点的都知道,刘婶已经好几天没在村里露面了。

村里人大多非常朴实,除了刘婶这样的,其他人家对于孩子间的矛盾都不太在意,报着互相谦让的淡漠态度,对刘婶过度袒护长山除了暗地里抱怨之外,面上还是过得去的。

有个孙姓婆子对刘婶嚷道:“刘妹子最近忙活什么呢,也不出来干活,成天就看你男人一个人在地里像牛似的!”

娘子们一阵震耳欲聋的哄然大笑,都从洗衣裳的盆里挪开目光,抬头去看刘婶。

刘婶淡笑不语,等哄笑过后,她才说道:“这不是忙着给萍儿筹备婚事吗,好几天都腾不出手干别的。”

“啊?”娘子们纷纷露出震惊之色:“萍儿许了人家了,怎么一点动静没有,是谁家啊?”

刘婶笑道:“是领村的,不是咱们村里人。”

“哦,原来如此。”

姑娘许了外村,自然是婆家忙碌得明显,难怪好几天看不到刘婶,原来是去婆家帮忙了,小门小户的婚事不容易,通常都是两家一起忙碌,这种风俗在当地很流行,这也就是为什么订婚以后,赵家母就能在柳家家宅里进出自如。

“成亲可是大事,不少东西要准备呢!”赵娘子奇道:“那嫂子你还把衣裳都洗完了?自己在家带着二丫三丫洗的?”

也有其他娘子插嘴问道:“许了什么人家,哪个村的?离咱们这儿远不远?”

刘婶咳嗽了一声,等娘子们都再次抬头看向自己的时候,压抑着内心狂笑故作淡定地说道:“是赵家商铺的少爷,也不远,就在领村,我这才走回来,赵家家里有下人给洗衣裳,我就不用操心了。”

此话一出,满场洗衣裳的婆娘如石化了一般,好半晌都没有人说话。

有个闷头用力搓洗衣裳的李家娘子忽然顿住动作,猛然抬头道:“你说什么?”

“你说的可是象蚁村那个赵家?赵家大商铺?”

李娘子瞪大双眼,眼看着刘婶再次缓缓点头,对她们笑道:“对,就是象蚁村的赵家商铺,我家萍儿和赵家少爷才订了婚,要不然我这阵子怎么都没时间出来呢,赵家宴席举办了好几天,我一直在赵家待着了。”

“……”

沉默过后,村头井口边仿佛滴了水滴的油锅般,一下子炸开了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