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始皇啊,你不是你爹亲儿子![直播] > 第12章 兰亭集序与鹅

蒲安决定了新一期的直播内容,魏晋南北朝。

提起魏晋,大家无不会想到名士风流,门阀世家,可这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的翩翩白衣下,是百姓哀哀哭,来生莫做人。

蒲安有些纠结选题,如果按照史实去讲,与她的直播基调不符,肯定没多少人看,只能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人物,还要挑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

这样思考后,她开始快速写脚本。

公元353年,王羲之和朋友欢聚兰亭雅集,流觞曲水,众人以草为毯,作诗联句,恣意畅怀。

溪水叮咚,羽觞飘零,众人正意兴阑珊。

谢安已有几分醉意,再看好友,他已经醉得腿打漂,他正要调笑几句,却忽然间,天云突变,厚重的白云卷成一块巨大的天幕,霎时间,谢安酒醒了。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千古第一书圣,王羲之。”

云幕如镜碎裂般,生出金光,一个女子现身天上,开口说话。

这变故堪称神异,所有人都惊呆了。

谢安颤颤巍巍站起来,王……王羲之?这不是好友的名字吗?

反应过来的其他几十个人,也一起看向醉得不知世事的中年男子。

蒲安点开一段关于王羲之的电视剧节选,一边播放,一边介绍道。

【公元303年,王羲之出生于琅琊临沂,他是世家大族、琅琊王氏之子,在魏晋时期,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足见王家有多么兴盛。

王羲之自幼展现了对书法的热爱,父亲便请了当世著名书法家——卫夫人来教导儿子,据记载,王羲之沉迷练习书法,常常一边走路,一边在衣服上用手指写写画画,把衣服都磨烂了。

我们现代有一个成语,叫入木三分,说的是,王羲之给朝廷写祭祀用的祝板,在换祝板内容时,匠人要刮掉表面上的字,结果怎么也没能把王羲之的字,从木板上刮下来,而后匠人们发现,原来王羲之的字迹如刀刻般,都渗入木头里。

虽不知这个典故真假,但从这个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就已经出名了。】

谢安斜眼瞅好友,竟不知道他还有这样的传言,等等,天幕中的女子说什么……现代?

现代,现在的时代?这么说来,这女子与他们身处异世?

【当时晋朝的太尉郗鉴想在王家,为自己女儿寻一位如意郎君,于是派弟子去王跟王家的王导说,想与王家结为姻亲,王导就让郗鉴的门生随便选。

这个门生回去后,告诉郗鉴:‘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

郗鉴听了说’正此佳婿也!’,于是把女儿郗璿嫁给了王羲之。

这就是东床快婿这个成语典故的由来,我们这些千年后的人,如今在人家婚礼上夸新郎,还时不时要用到这个成语。】

在家中仰头看天幕的郗璿愣了一下,未曾料到,自己会从神异天幕的口中,听到丈夫的名字,更不曾想到从中听到自己的名字。

【王羲之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他很喜欢鹅,铁锅炖大鹅的那个鹅,大家别误会,他并不是想吃鹅,而是喜欢观赏鹅,认为鹅的游水姿势、走路样子与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国古代有四爱,分别是王羲之与鹅,陶渊明与菊,周敦颐与莲,林和靖与鹤。

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会稽有一个独居的老妪,养了一只擅长打鸣的鹅,王羲之想买,但是老太太不卖,王羲之心想,不卖我,那我上门看看总行吧,于是携亲友一起去看。

老太太听说王羲之要到家里来,非常热情,杀鹅拔毛,做了一锅肉招待他们,上门就为看鹅的王羲之,只能望鹅兴叹。】

与王羲之曾经去看鹅的朋友,现在听天幕中人讲述他们经历过的事,心中又是觉得奇异,又是想起当时逸少的表情,一时表情都复杂起来。

左下角的评论区滑过一长串——

“打鸣大ne,大ne中滴战斗ne,欧耶!”

“王羲之的泪水不争气地从嘴角留下来。”

看到这条评论的谢安:“噗嗤!”

“这些人真是促狭。”同为王羲之的朋友孙绰笑道,“她说古代,莫非……”

“但见这些人的字……”谢安遥指天幕,“这些字都工整方正,莫非这些人,人人都能写一笔好字?”

“这些字都七零八落的,但连蒙带猜,我也能看懂。”

“天幕之上的人,皆能读会写,想来他们的书法定不差。”

聚于兰亭的人都纷纷评价起天幕中的字体。

王羲之醉得昏昏沉沉,勉强睁开眼睛,却见天上挂着什么东西,他抬起手,试着触摸天际,突然好像摸到了什么,一块巨大的白色宣纸,挂在他眼前。

王羲之笑呵呵道:“逢此盛事,鉴此佳作,怎能没有序?待我写一篇来。”

说着,他提笔蘸墨,在白色“纸张”上挥毫——“永和九年,岁在壬……不对,过了立春,已经是癸丑年了……”

王羲之将壬字一改,写了癸丑,继续边念叨边写:“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蒲安讲了几个王羲之的典故,继续道。

【王羲之的书法造诣有多高,我身为门外汉,不好评价,但他书圣的地位,千百年来,无人质疑。

他写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据说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爱兰亭集序,甚至将它带到自己的陵墓里。

只可惜因为天灾、战乱等问题,王羲之的作品,没有一张真迹传到现代,现在我们看到的王羲之的作品,都是当时收藏这些作品的人,请书画高手,拓着字,一个个描边填墨,复刻下来的,虽然还原程度很高,但也不是原作品了。

这是历史界和文化界的遗憾……】

她话音未落,只见评论区突然出现一大篇长评。

蒲安瞪大眼睛看去,不自觉念出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再看发评论的人——“大ne保护协会会长王羲之”

评论区嘻嘻哈哈——

“有人来cos王羲之了吗?”

“兰亭集序都出输入法字体了?在哪买啊?”

“用行书在网上撕【哔】,都能显得我有文化些。”

“我也想要,上次cos曹植,写章草的那位友友,你的字体在哪买的?”

郭有是一个大学生,他的爷爷郭辩是著名书法家,今天郭有一边看手机,一边走进家门,发现爷爷和一堆好朋友,一起在家聚会。

看见孙子进门,眼睛还盯着手机看不停,郭爷爷生气道:“你们这些年轻人,老是看手机,我看你最近感冒老不好,就是看手机看的。”

郭有:……感冒和手机有什么关系?

但他不敢气爷爷,殷勤道:“我是在看历史科普直播,对了爷爷,现在手机输入法发展的太快了,研究出好多新字体,你看这个,这是按照王羲之的书法,研究出的行书字体……”

他将手机举到爷爷面前。

郭辩抬了抬眼镜,本来不屑一顾的表情,在看到屏幕上的兰亭集序后,瞬间怔忡。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所谓书法作品,除了或铁钩银划,或飘若惊鸿的外在,更多让人产生欣赏、产生共鸣的,其实是作者通过书法,传递给观赏者的情绪。

郭辩从这篇兰亭集序里,感受到了畅快无言之情,感受到了,忘却烦恼,抛却杂念,与墨、与笔融为一体,与情、与己互相问答的忘我之情。

这种感觉,比他第一次看见博物馆里兰亭集序,还要明显,还要激荡。

同为书法大家的几位老爷爷、老奶奶,一起拿着郭有的手机传看,个个看完,沉默不语。

蒲安结束了王羲之专题,想想晋朝这个朝代,可讲的素材还真挺多,政治上可以讲贾南风、讲司马家几位皇帝,历史名人可以讲竹林七贤、讲陶渊明。

这个时代,五胡乱华,史书上随便画一笔,都是森森白骨,哀哀悲声,这些都太黑暗了。

在家想了好几天,蒲安决定,魏晋南北朝这个时代,就只讲个王羲之。

她合上电脑,出门找灵感,想想下一期直播讲什么。

唐朝的平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还是王勃、李白、杜甫?

蒲安一边想素材,一边换好衣服,准备出门,刚一打开门,就看见一男一女,两位穿制服的人。

“您好,请问是蒲安女士吗?我们是国异局的工作人员,请您跟我们走一趟。”

蒲安看着戳到眼睛下的证件——国家特异事件调查及处理局?

什么晋江小说里才会有的名字啊?

蒲安冷漠脸看面前的两人,冷静道:“好的,请让我先换个衣服。”

说着关上了门,请让她先去报个警。

现在的骗子太猖狂了,直接上门行骗,还编造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的名头。

十分钟后,在警察叔叔的陪同下,蒲安坐上了国异局工作人员的车。

从未想到国家竟还有这样的工作单位,每年国考、省考时,也没有这个单位的报考选项啊!

这个工作单位要是开放招聘,能让多少人成功上岸?

咳……蒲安扯回飞扬的思绪,想的太多了,她打量一左一右,像门神一样的工作人员。

没想到她有生之年,竟然还会跟特异事件扯上关系。

什么特异事件?

邻居是超级英雄?有人从末世重生归来,说她是救世主或大反派?或者她有什么祖传玉佩,其实是与国运相关联的神器?

杂七杂八想了一堆,蒲安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来到了机场。

她走的是vip专用通道,这里已经被封锁了,几步一岗,所有兵哥哥都荷枪实弹,蒲安吓得腿肚子打战。

“大哥……同志,你能不能告诉我,组织找我,倒底是因为什么事啊?我们家祖传八辈都是良民。”

她的声音都在发抖。

国异局的同志和蔼地笑了一下:“您放心,我们不会伤害您,这些都是为了保护您而设置的,等到了北京,您就知道组织为什么找您了。”

王羲之:不就是要真迹吗?拿去,新鲜刚出炉的!

突然发现,这篇文也可以说是一篇金手指上交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兰亭集序与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