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盛唐晚歌 > 第19章 前尘篇(好事成父子拜别)

盛唐晚歌 第19章 前尘篇(好事成父子拜别)

作者:轻音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30 14:04:48 来源:文学城

张乐进求心中虽已允了这门亲事,奈何这许多天也不松口,韦奭知岳父性情,估摸着他还是不认同细奴逻说话做事的方式,细奴逻行为言语太过霸道强横,怕是他自己都未意识到这个问题,长此以往,就算张清云他二人成了婚,翁婿之间还能长时间别扭下去不成?

他与张清月都曾看顾过细奴逻,想来以故人的身份找他叙叙旧不算逾礼。韦奭到达时,细奴逻经通报急忙赶了过来,面上喜悦不似作伪,韦奭作揖,笑道,

“一别十载有余,诏主可安好?”

“我一切皆安,韦君于我而言,既是老师,亦是兄长,大可不必如此客气,依旧唤我阿逻便可”

“那我便恭敬不如从命了,此次归来是带犬子拜见外祖,见你已搬离原处,故而来寻你。”

细奴逻引着韦奭到了会客处,坐毕,韦奭便开门见山,

“我知你欲娶清云,你二人从小一处长大,本是情理之中,但岳父此时还未应允,你莫非不知缘由?”

“我父子二人当年前来投奔,是族长收留了我们,后我离开自立,族长定认为我是那忘恩负义之辈?”

“那你可真是如此之人?”

“我从未想过利用族长,只隐瞒了一事,我与父亲原为哀牢九隆后人,族人各管一方百姓,本不相干扰,奈何叔父为争抢地盘,全然不顾亲情道义,当时父亲那一支最弱,便被攻打瓜分,族长只知我与父亲当年为躲避仇人逃难至此,却不知这仇人也是至亲,我母亲也被叔父抢夺了去,每念及此,父亲便羞愤欲死,此后,他便每每训诫我,万不可有半分软弱,定要自强,待到大仇得报之日,故而才有今日蒙舍。”

“原来如此,那为何你久久不与岳父道明缘由呢?他那般人品,当理解你所为,你与清云也不至耽搁至此。”

细奴逻苦笑道“正因为他是那般性子,才万不能说,我自立是为报仇,岂非为一己私仇,置白子国族人于水火,他又怎会认同我,且还不若让他认为我是那忘恩负义之辈。”

韦奭沉默了一阵,原以为他只是自小便有雄心抱负,不想还有这么一段渊源,怪道他处处要强,不肯有半点示弱。

“那你此时还想报仇吗”

“我……不知道……这十数年,父亲总敦促我要以报仇为己任,我也因着这份念想拼尽全力,事事不敢落人后半步,可故土于我而言已不甚清晰,我初来时想念母亲,现下已记不清母亲样子了,更不知报仇意义为何了?”

“冤冤相报何时休?以你之胸怀,定会明白以一己之力能守得一方太平才是大义所为,且若能放下仇恨,于你,何尝不是一种解脱?还有清云,她对你痴心一片,你怎能不顾惜她,将她置于那两难的境地?岳父确然已同意了这门亲事,只还未松口,想来是你一向做事果决强硬,怕你对清云亦是此般,你不若放下心中包袱,只以爱慕清云男子的姿态与他彻谈一番,想必此事就成了。”韦奭并未提及让位一事,此事当由张乐进求告知方才妥当。

“韦君一家实乃我贵人也,少时受大娘子之恩,才得以读得圣贤书,也是因着韦君才对农桑之事有了钻研,这婚事还依仗了你,大恩不知如何能报?”

“你如能与清云成婚,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何谈报恩?再者,你气度不凡,他日若能为君,望你以苍生为念,享盛世之功。”

“韦君所言,字字肺腑,我必谨记于心。”

回去之后几天,张乐进求便同意了婚事,想来细奴逻已与他详谈过,至于谈了什么,怕只有他二人知晓,只是张乐进求虽愿嫁女,并未提及让位,韦奭有些疑惑。

原来细奴逻此番已将身世告知张乐进求,且保证现已无报仇之心,他现在可用蒙舍诏初立为借口不出兵,如若继位,父亲定要他出兵哀牢,目前只能拖,但无论怎样,兜兜转转,张清云与细奴逻总算走到了一起。

盈数为吉,数至十则盈,故以十月为良月,十日为良日,张清云便在这十月初十出嫁,十里红妆,多年等待终成眷属。无忧能见证姨母出嫁亦十分欢喜,又过了三日,张清云回门,韦奭便提出辞别,出门半岁,还带着孩子,卢氏在家中定牵挂不已,还有栖云阁,那是清月与他一手经营的,虽有心腹之人看顾,终究放心不下,张乐进求虽不舍,也知他们出门日久终要归去,有生之年能见到外孙,已是大幸,就无其他奢望了……

贞观十四年十月,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松赞干布)遣其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以请婚。上许以文成公主妻之。同月十四日,韦氏父子辞别了白子国众人,意于元正前赶回长安。

大抵是气候不如来时,这一路,一行人也无心赏玩,终究还是在元正前赶回了长安,卢氏这厢望眼欲穿,看到无忧便不住掉泪,将他转了一圈又一圈,生怕他掉了二两肉,韦奭无奈摇头,还好无忧机灵,一边拿脸蹭着卢氏的衣角,一边安慰,不一会儿就让卢氏转悲为喜了。

韦奭回京后,便开始服用安神汤,虽入睡还略困难些,随着时间推移,安眠时间也越长,想着药膳既能助人医治顽疾,何不在栖云阁使用?

他曾看过前朝谢讽所著《食经》中曾记有四时之饮:“春有扶芳饮、桂饮、江笙饮、荠花饮、桃花饮,夏有酪饮、乌梅饮、加蜜沙塘饮、姜饮、加蜜谷叶饮、李饮、麻饮、麦饮;秋有莲房饮、瓜饮、香茅饮、加沙塘饮、麦门冬饮、葛花饮、槟榔饮;冬有茶饮、白草饮、枸杞饮、人参饮、茗饮、鱼饮、苏子饮、并加朱佩。”应的是节气变化,与孙先生药膳食谱中记载不谋而合,不过所记较为单一,于身体无太大裨益。

现下长安食肆所饮却不分四季,多用酪浆与乌梅,饮茶者甚少,韦奭便想先从茶处着手,每日的茶汤备三种,每一种效用不同,食客可对症选用,此方一出,许多食客初只觉新奇,时间长了也觉有效用,尤其是那些内火炽热者,饮茶汤后便觉神清气爽、心火尽去,久而久之,栖云阁的茶汤便成了食客餐桌上必饮之物。

再说到韦无忧,他过完年节便入了四门学读书,韦蕙之夫在国子监任主簿,韦无忧本可入国子学,但韦奭非官身,怕无忧引来非议,故未入。此时他已有十一周岁了,好在之前请过数位教习先生,礼、乐、射、御、书、数都不曾懈怠,以庶人子弟之俊异者入学。

四门学多平民子弟,不似国子学和太学那般皆是官僚子弟,且等级森严,韦无忧良善热心,不论是官家子弟、还是平民百姓,都能与之融洽相处,兼着相貌出挑,先生并同窗都很喜欢他,虽偶尔顽皮被罚,却也如其母所愿,快乐无忧地长到了十六周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