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放 > 第3章 盛放03

盛放 第3章 盛放03

作者:沐清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23 11:19:26 来源:文学城

盛放

文/沐清雨

当天傍晚,方母抱着一束层层包裹的红玫瑰从外面回来。

冰城的冬天就是这样,鲜花在外面分分钟就会被冻伤,包装是个技术活。

方母爱花,每年开春都会在一楼外的小花园撒下花籽。玫瑰的花期是五六月份,虽然冬天在温室养护,做好光温和水肥方面的管理也可以开花,可家中的光温不好掌握,今冬她那些盆栽玫瑰一朵没开。

方屿里接过花处理:“小区门口那家花店买的?那老板做生意不实在,下次我去买。”

方母解释:“就剩这一束,老板说都开了养不了几天就得谢,给我打了对折。你想办法救一救,让它们多开两天。”

方屿里失笑:“就像冻伤的鲜花无法恢复活力一样,它都开始掉花瓣了,我救不了。”

方母嘀咕了一句,应该是吐槽女儿身为专业人士还救不了几朵花,方屿里没听清,笑问:“您这么喜欢玫瑰吗?我爸年轻时送过给您?”否则依母亲的节俭,怎么舍得买鲜花?

方母撇了撇嘴:“你弟弟小时候看见别人喝健力宝非闹着要,我打了他一路都没买。你爸哪儿有闲钱买花。”

方屿里小时候家里确实不富裕,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不过几十块钱,一家四口住在12平米的出租屋里,姐弟俩儿睡的是上下铺,零花钱只限每天一根冰棍。确实没有闲钱买花,方敬年更没那个浪漫细胞。

方母笑着说:“那年搬家,你不是给了我很多花籽嘛,我全种下了,结果只有玫瑰开得最好。我想起来你包过的花束,心血来潮摘了几朵用报纸包了送给你爸,纯是逗他玩的。”

那是方敬年第一次收到花。当晚,他找个了大开口的饮料瓶,把那几只玫瑰小心地插起来,隔天下班又买回个玻璃花瓶。

他很少主动联系方屿里,那天特意打电话给女儿,问新鲜玫瑰如何养护,才把那几只玫瑰移过去。从那年开始,方母每年都种满园的玫瑰,她以为丈夫喜欢玫瑰,却一直不知道丈夫喜欢的是种玫瑰的她。

方屿里把那束快开败了的玫瑰放下,套上羽绒服出门,再回来时带回一后备箱的玫瑰和几个足够大的装水容器。等方敬年下班,她向父亲请教制冰和取冰的方法,然后给那几个容器放在院子里装满了水,把玫瑰放进去。

几天后,方屿里指着那几个冻着玫瑰花的冰块对方敬年说:“爸,您加个班?”

她是要让玫瑰盛开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里。

方敬年和女儿一起完成了这个浪漫的创意。

出发去波兰那天,身为领队的纪清舟来方家接人,看到院子里那两个一米多高的冰雕玫瑰,震惊难以言表。

方屿里挑眉:“那天在工地看到冰块里有鱼,我妈又买了开败的玫瑰,就想到了这个。”

纪清舟竖大拇指:“不愧是获得过设计行业顶级荣誉的人,失敬失敬。”

方屿里不吃他这一套:“纪部长这不是恭维是捧杀啊。”

纪清舟神色认真:“我是真的叹服,字字真心。”

波兰国际冰雕艺术节一行,方屿里对父亲也有了叹服这种情绪。

纪清舟提出让方敬年去参加波兰国际冰雕艺术节后,方屿里特意去了趟医院,主治医结合方敬年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综合考虑,认为能不去最好,如果特别想去也不是不可以。未免母亲担心,方屿里决定陪同方敬年一起去。

艺术节的其它活动方屿里没兴趣,她决定陪父亲过来时便接手了工作室在华沙的一个项目。在纪清舟的安排下她协调了时间,参加了中外冰雕艺术家交流会。

方屿里看着方敬年穿着自己给他新买的西装,有些拘谨站在台上,到后面脱稿,用不带任何口音的中文谈论冰雕制作的经验与心得,谈论他对冰雪的依恋与热爱。他说:“黑龙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冰雪是老天的馈赠。我喜欢冰雕师的工作,我爱做冰雕。冰雕是我家乡的金名片,我想为这张金名片做点儿什么。可惜,我没机会了。但没关系,新一代的年轻冰雕师正一批一批成长起来,我做不到的事情,有人能做到,他们会做得更好。”

老将不死,薪火相传。

方屿里站在台下,看向父亲的目光有了崇拜之意,她说:“他不是我印象中的爸爸了。”

纪清舟没说话,等她继续。

方屿里轻轻地说:“我爸一辈子没出过几趟远门,在我心里,他一直就是个靠做冰雕养家糊口的小老头。”

从未想过,只有高中文凭的父亲用28年的坚持和钻研,站到了世界的舞台上。在波兰华沙,介绍方屿里时不再说她是:方设计师,而说:这是方敬年老师的女儿。

多出来的前缀正如他在生活中的身份。父亲年轻时是一棵大树,他深沉稳重,是一家人的依靠。年老时变成一把伞,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依旧努力张开羽翼,不愿让一滴水珠淋到家人身上。

后来,当这位小老头的名字出现在国外的报道中,方屿里为他翻译外媒对他的称呼——冰雕艺术家。

“可不敢当‘家’。”方敬年笑着说:“你爸永远是你爸。”

方屿里也笑了,说:“您是我爸,我爸是冰雕艺术家。这不冲突。”

--------

那一年的冰雪节开幕,方屿里带着母亲,弟弟领着妻子,一家五口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逛了冰雪大世界,在方敬年的冰雕作品前留下一张合影。是纪清舟帮忙拍的,他和方敬年也拍了一张照片。

纪清舟是学土木工程的,方敬年所获得的建筑方面的知识大都来源于他。

方敬年说:“清舟学识高,脾性又好,有耐心,是我的小老师。”

纪清舟笑得矜持:“您折煞我了。”他对方屿里说:“我刚到公司那会儿,领导安排我到工地实习,老师傅们觉得我什么都不懂,是我职责范围内的事也不找我,出过几次问题,我的老领导没少批评我。多亏方叔拉了我一把,他和我讨论设计,问我建筑方面的问题。”

话至此,他言语中的笑意更浓:“那时候年轻张扬,夸夸其谈而不自知。但那些缺乏实践的理论有时候也挺唬人。老师傅们见方叔没问倒我,可能觉得,哎,这小伙子好像有两下子,才开始配合我的工作,破了局。”

职场生存不易。但让他破局的当然不是方敬年,而是他自己。

方屿里因此想到家里那些书:“我就说我们家怎么会有《结构概念体系》《建筑结构原理》,都是你的吧?”

纪清舟点头,他说:“方叔很好学。”

难怪父亲的认知超出他学历的知识范畴,原来他从未停止过学习。

方屿里顺嘴说:“我也看了一些。”

在空间设计对空间进行改动的时候,会结合土建的结构进行修改。纪清舟都以为她是要和自己聊空间设计和土木工程的关联,却听她说:“你的字遒劲有力,流畅舒展,我还临摹过。”

她的关注点竟然是他写在空白处的注解。纪清舟失笑。

那晚,方屿里与父亲闲聊:“纪清舟为什么会回哈尔滨?”作为同济土木工程硕士,明明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方敬年不答反问:“你怎么不直接问他?我看你们聊得挺好。”

方屿里客观评价纪清舟,说他的阅历和情商超过很多人,只要他愿意,和谁都能聊好,无意让父亲多想。

方敬年先澄清自己没有乱点鸳鸯谱的意思,才回答:“公司有人说,清舟毕业后在建筑工程企业就职,年薪近百万。后来突然辞职回到老家来,因为这个女朋友和他分手了,他父亲也有一年多没和他说话。那段时间有些工人欺负他年轻没经验,他处境有点艰难,我们聊天,我问了他同样的问题。”

纪清舟给方敬年讲了自己此前的一段经历。他去谈一个项目,和对方沟通方案时他以冰城的地标建筑做对比,对方非常不屑一顾,说那是沙俄东西伯利亚修中东铁路时建的,只是建在了冰城,并非冰城人所建,和冰城没关系。

纪清舟感受到了对方的地域偏见,他对方敬年说:“我的家乡被人看不起,比我自己被人小看更让我难受。但不可否认,确实是我们不够发达。”

这样类似的经历不止一次,纪清舟最终决定回家乡发展。

个人能力有限,改变不了什么,可事情总要有人去做。他一定是觉得,作为本地人都不愿留下,又凭什么指望别人来帮你建设家乡?

回乡的决定不好做,他必然因此承受了很多。

方屿里由衷的说:“挺了不起。”

“那当然了,要不我怎么欣赏他呢。”听女儿“啧”了声,方敬年适时打住,最后说了句:“清舟还是单身。”

方屿里见父亲几乎是逃回卧室的,噗嗤一声乐了。

这是方屿里印象中父亲唯一一次旁敲侧击提到她个人之事。她不小了,她的同学有的孩子都上小学了,她却还单着。但父母从未给过她这方面的压力,甚至是亲戚问到,他们都替她挡了,说年代不一样了,年轻人的婚恋观也不一样了,不拘泥于年龄。

然而,身为父亲,方敬年依旧希望能有一个人能和女儿站在一起,哪怕女儿已经强大到可以为自己撑伞,也该有个和她并肩走在雨里的人。

……

明天同一时间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盛放0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