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沈记糖水铺 > 第14章 户口的问题

沈记糖水铺 第14章 户口的问题

作者:岑清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16 17:42:21 来源:文学城

长至日,二气俱生。

这日凌晨,圣人于南郊圜丘举行祭天仪式,文武百官随行,祭祀后,一干人又浩浩荡荡前往含元殿参与冬至朝会。

万国使臣来贺,圣人赐酒宴、赐器物,君臣同乐。

酒宴丰盛,大多数人却都没吃好,崔瑄也不例外。

圣人赐宴群臣,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笼络臣心的政治手段,席上光顾着敬酒赏赐去了,吃东西反倒成了次要。

且今上年纪大了,味觉迟钝,宫里的饭食都重调料,崔瑄只吃了两口,油盐就腻歪歪地堵在胃里,胃口全无。

只好面对歌舞,索然无味。

日暮归家路上,又经过风雪中飘摇的沈记青帜,倒是记起了一件事。

先帝末年,景庙之乱后,梁朝户籍流散严重,官府掌控的户籍仅为昭宁年间半数不足,其中亡逃过半,又数长安最为严重,京城内,浮寄流寓不可胜计,极大地影响了赋税。

以致今上忧心忡忡,感叹“出租赋者减耗若此,食租赋者岂可仍旧”。

宰相谢琰遂于前些时日提出并推行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

趁冬至祭天,圣人颁布诏令,大赦天下,其中便包括数万浮寄人口。

也就是说,沈朝盈的户口问题可以解决了。

——

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本就是适合休息的时节,朝廷顺应天势,文武百官放假七日,堪比后世“国庆黄金周”,沈朝盈却要逆天道而行之,趁假期狠捞一笔才是。

冬至节前三后四,都属于冬至假。

节前好几天,沈朝盈便将门口“广告墙”焕新了,挂上了一溜象征团圆的汤圆系列饮食:表里不一黑芝麻馅、油润绵软枣泥馅、粉酥清甜赤豆馅......

虽然这时候还没有后世汤圆的身影,更没有冬至节饺子元宵节汤圆的传统,但反而方便了沈朝盈将两者节日风俗“张冠李戴”一下。

反正,她糖水铺,总不能卖饺子吧。

本朝过冬至节,还是走亲访友,吃酒吃馄饨较多。

时人认为,冬至是一年内阴气最盛之日,吃馄饨,能够助力阳气生长。

不过,本朝人个性多洒脱,见了这比小圆子大上一倍不止的“浮元子”,听说是店主小娘子家乡的节日吃食,也接受良好地表示要尝一尝。

这一尝就停不下来了,味儿还真不错!

樊承盛赞:“这芝麻馅的浮元子最好,皮子又白又软,便如诗中美人面,肤如凝脂,味儿也是。”究竟如何?又香又软。

对着沈朝盈含笑脸,樊承戛然止住话音,再说下去,那就孟浪了。

罗娘子倒是也有相同的想法,她没这些身份障碍,给沈朝盈提建议:“味道好,样子也好,就是这名字不怎样。”

“罗娘子以为如何?”沈朝盈虚心求教。

“要我说,该改成美人面才是。你看,这一咬开,赤红的馅心流出来,像不像美人面皮被抓破出的血?”

“......”

这也太惊悚了,沈朝盈心说,您取名功夫还不如我呢。

“这样好吃的浮元子,小娘子该早些卖才是。一咬流馅,又甜又香!”阿翘给出了最高评价。

“真的?比乳糖圆子还好?”沈朝盈一边搓汤圆,一边逗她,“那以后不做乳糖圆子了,那圆子小,搓得眼睛疼。只卖浮元子。”

阿翘是乳糖圆子的忠实粉丝,面色为难起来,“那,那......这如何能选得出来?”

瞧她墙头草那样,沈朝盈“噗嗤”笑了。

不仅单卖各种口味的,对于那些选择困难想都尝尝的客人,沈朝盈也十分贴心地推出了什锦浮元子,一碗里头什么口味都有。

若不喜欢其中某种,提前叮嘱一声就是。

汤圆的生意不错,也有冬至前一天来定的,想在当天买多一些回去,与从外地归来过节的家人一同分食品尝。

沈朝盈想了想:“这圆子皮嫩,煮出来放不久,莫若儿做些生的,客人带回去,叫家里庖厨煮了,一样好吃。”

左右是拿清水煮,煮到水沸圆子浮就好,没什么特别的。

那客人自然满口答应。

有一人开头,就有其他人效仿。

沈朝盈一贪心,多接了几单,闲下来算一算,冬至这天竟光搓汤圆去了。

沈朝盈在这一天起了大早,便听说了圣人在圜丘颁布了大赦天下的诏令,此时,她这个法盲还没有把这件事和自己联系起来。

好在节日当天街上也少人,店里没什么生意,否则还真有些忙不过来,怕是还得雇个搓汤圆的临时工。

一上午,与阿翘坐在店里包了有几百个汤圆,这是定了晌午之前来取的客人的量,午食从隔壁食肆买了两碗应景的馄饨回来,稍歇了会儿,下午又要搓这么多。

沈朝盈做的是南方汤圆,和北方的元宵做法很不同。

元宵是先拌馅,切成乒乓球大小的立方块,再倒簸箕里,倒上江米粉摇晃筛匀。

筛的过程馅料块儿互相撞击,就成了球形,江米粉也黏着在馅的表面。这时候江米粉层很薄、表皮是干的,下锅煮熟后才会吸水变糊,但依旧是皮薄馅大。

这样的元宵,一口下去满足是满足,但是吃不了三四个就腻了。

南方汤圆则先和面搓皮,再把馅包进皮子里,有点儿像包饺子。

先把江米粉加水搅成团,放在一边让它“饧”透,这时候把馅拌出来,水分多一些,摸着微微黏手就好。包的时候,一手揪一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薄竹片挑一团馅放片皮上,双手边转边收口,揉搓成外表光滑的球形。

这时候汤圆搓好了,再放外边雪地里冻着去,否则一会儿又化黏在一起了。

暮食之前,所有定了汤圆的客人都来取走了,还剩几十个,沈朝盈决定今晚就吃汤圆凑合过了。

正烧着锅呢,在厨间扬声问阿翘要吃几个?前头就传来阿翘招呼客人的声音。

这样的节日,这么晚,不好好在家过节?又是谁?

走出去一看,不是公务繁忙的小崔县长,又是哪个?

沈朝盈都无奈了,怎么每次都在人家打烊之后来呢。

不过这位每次都会自觉给些小费,沈朝盈得了“加班辛苦费”,倒也没太大的意见。

沈朝盈换上标准迎客笑脸:“郎君长至日安康。”

崔瑄忽视她变脸速度之快,淡笑颔首:“女郎长至日安康。”

“今日小店只卖浮元子,便是门口招牌上挂着那几样。口味倒是都齐,郎君看是想单吃一种,还是每样都来点儿?”

崔瑄颔首:“好。”

好,也没回答她刚才问题,好什么?

沈朝盈嘴角笑意不变,退回厨房,数了数剩下的汤圆,估摸着他的食量,干脆全给他下了。

馅儿做了三种口味的,沈朝盈为了区分,给皮子也染了不同的色。

黑芝麻馅的是最经典的白皮,枣泥馅的加了忝菜汁,是艳丽的绯色,赤豆的则是更浅淡的粉色。

汤圆好熟,清水煮至水开,再焖一会儿就好了。连汤舀入碗中,加一点点桂花蜜,就这么端了出去。

一碗什锦浮元子,汤底清澈,飘着零散桂花,元子皮薄而滑,如玉莹泽。白如羊脂,绯若朝霞,深深浅浅淡淡,浮浮沉沉团团。

这样精致的卖相,崔瑄都有些不忍破坏了。

端详了一会儿,闻着汤水的甜香味,崔瑄到底忍不住诱惑,执勺舀起一个。

咬开皮子,白皮下,浓黑的馅儿立刻流了出来,这是黑芝麻馅的,油香四溢,又软又甜。咬下第二个,唇齿先碰到炖得粉酥将烂的赤豆颗粒,随后是绵密的豆沙,糯而不黏。

香,甜,滑,糯,味道甚好。

崔瑄不由得想起昔年游学时,途经江南道,当地百姓在冬至日会做一种冬至团,也是用江米粉做揉面,里面包上精肉、频婆果、豆沙、萝卜丝等,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友。

想到江南,便想到眼前沈氏女郎的身份上。

他放下勺,微微肃穆了脸色,“女郎这市井生活,可习惯?”

沈朝盈正守在柜台后等他吃完再去煮和阿翘的暮食,闻言愣了愣,才确定他是在和自己说话。

毕竟前几次他来,虽脸上有不自然,但从未有过其他交谈。

沈朝盈很快笑道:“官清民自安,小崔大人治下宽谨有度,儿等享受便利,再好不过了。”

崔瑄点点头,这才说起今上欲施行的仁政来。

“女郎若是决心,节后某派衙役来协助女郎办理相关事宜。”

这是给她“插了个队”,妥妥的特权啊。

沈朝盈笑了,真心实意谢他,又匀出自己暮食的份,给他多送了一份炸汤圆。

拒绝的话才到嘴边,崔瑄看炸圆子卖相可爱,上撒一些熟豆粉,想起麻薯来。

又改了口:“多谢。”

签子叉起一枚,外酥里嫩,甜香得很。

待崔瑄走后,沈朝盈收拾碗盘,发现碗里只剩些汤汤水水,炸汤圆也空了盘,不禁挑眉。

这一碗什锦浮元子本就比平常的量多,沈朝盈还担心他吃不完来着——就是寻常的量,客人大多都会剩下几只吃不完。

一则江米顶饱,一则内馅太甜,饶是爱吃甜食的大梁人,也容易饱腻。

这么一看,这位长安令倒是个很能吃甜的?

出租赋者减耗若此,食租赋者岂可仍旧——唐德宗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杨炎

鉴于有人以一些莫名其妙的角度来说什么“既视感”“很像”一类的空话,补充一下,抓破美人面的说法早在《天龙八部》中就出现过,其中段誉在曼陀罗山庄与夫人的一段忽悠:“白瓣而洒红斑的,叫作红妆素裹;白瓣而有一抹绿晕、一丝红条的,叫作抓破美人脸,但如果红丝多了,却又不是抓破美人脸了,那叫作倚栏娇。夫人请想,凡是美人,自当娴静温雅,脸上偶尔抓破一条血丝……只有调弄鹦鹉之时,给鸟儿抓破了……”

不要来评论区耍流氓谢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户口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