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韶玉 > 第6章 贵人

韶玉 第6章 贵人

作者:渔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8 14:21:10 来源:文学城

原来那位大人姓严。

在被慧音姑姑的警告惊得绷紧身子的同时,韶玉暗自也没有忽略重要信息。

她把这位大人的姓氏记在心中。

欢喜庵并不是每年都收人的。欢喜庵建立了十五年,今年才是第三次招人。

与韶玉同期进来的还有其他十余人。进来的女孩中,最小不过十二岁,最大也只有十七岁,多是因为家庭贫穷被父母长辈送来欢喜庵做比丘尼的。

进庵的第二日,慧音就为女孩们准备了合适的缁衣和僧帽。既入庵中,世俗的名字不能再用,慧音为大家取了不同的法号,并要求所有人互相间都要以法号相称,违者要受罚。

韶玉的新名字“阿玉”刚用了一天,就又被扔到犄角旮旯里。这一辈进欢喜庵的女孩属于“妙”字辈,慧音给予韶玉的法号是“妙心”。

妙心。

韶玉念了几遍自己的法号,觉得并不难听,于是坦然接受。

缁衣穿上了,法号也有了,韶玉原以为下一步就是要剪头发了。

没成想慧音却说:“庵主仁善,不愿诸位稀里糊涂地入了庵,因此愿意给诸位一年时间思考清楚。若是在这一年间你们有谁心生悔意,想要回去俗世中,庵主不但不会怪罪,反而还会送诸位一笔钱财,也算是辛苦诸位在这欢喜庵上为佛祖尽的心力。同时——”

说到这,慧音顿了顿,看向人群中的韶玉,意味深长道:“在这一年间,若是我发现哪位品行不端或是六根不净,我也只能请她离开清静山,回去她该回去的地方。”

这句话就像是对着韶玉说的一样。

她抿抿唇,心里升起些不好的预感。

韶玉的预感没有出错。

慧音姑姑果真对她十分“厚待”,学经书时考韶玉考得最多,擦拭佛像、清扫地板时也盯她盯得最紧,哪位师姐那里做事缺了人手,慧音姑姑不让别人去,只让韶玉去。

久而久之,没过十日,韶玉一听到慧音拉长了语调的一声“妙心”,一颗心就高高悬起,往往是脑子没反应过来时,腿就主动迈过去了。

慧音之所以对待韶玉如此严苛,韶玉私下也琢磨出几分意思。

能够在太后娘娘身边待上几十年,自是谨慎踏实的个性。她虽答应严大人将韶玉带入欢喜庵中,却是不愿意为韶玉毁了前面几十年与太后娘娘的情分。

慧音不清楚韶玉底细与脾气,自然恨不得将韶玉时时放在眼皮底下看着,怕韶玉出错牵连到她身上。眼下天天让韶玉干各种辛苦的差事,存的也是磨炼韶玉心性的心意。

慧音在用行动告诉韶玉:即便韶玉是她带上欢喜庵里的,她也不会因此多对韶玉高看一眼。韶玉若是在欢喜庵里犯了错,她照样严惩不贷。

——果真是皇宫里出来的人!做事面面俱到。

韶玉恍然大悟,可没有办法,只能捏鼻子认下慧音给她的所有活计。

累点就累点,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后慧音姑姑总能对她放下戒心。韶玉如此想。

韶玉与慧音的暗流涌动,外人当然不清楚,反倒以为韶玉是得了慧音的青眼,一时之间,不少人对韶玉是又羡慕又嫉妒。

在其余妙字辈的小尼僧眼中,韶玉这是被慧音着重培养了。她们私下都在议论韶玉,不少人信誓旦旦地说她很快就要去主堂跟随庵主——也就是太后娘娘——修行去了。

传到后来,在小尼僧们眼中,韶玉俨然已与她们大不相同,她们对待韶玉的态度也是恭敬大于亲近。

没有人亲近,韶玉并不感到失落或寂寞。

总归她这么多年在沁蓉县也是独来独往的,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何况她来欢喜庵的目的也不是交朋友。

欢喜庵是一座庵,那么寺庙里当然是供奉着几尊佛像的。

与寻常其他寺庙不同,大抵是太后娘娘爱花的缘故,又或者是清静山上栽种了许多不同品种的花的缘故,在欢喜庵里供奉神佛用的不仅仅是香,还有鲜花。

每隔上一段时日,慧音就会让小尼僧们去摘些鲜花回来。欢喜庵里因而总是花香与檀香共存,韶玉很喜欢这种味道,偶尔摘花的时候也会想起春桃,觉得这么漂亮的花若是簪在春桃的发间一定美极了。

这一日晴朗天气,慧音又让韶玉和几名小尼僧出去摘花。

摘供奉用的花是门学问——不能只摘一种花,还要摘好花、香的花,最好摘完后捧在手里,花瓣能盈盈绽开,姹紫嫣红又不贫瘠或臃肿,如此才是最好看的。

比起在欢喜庵里慧音眼皮底子下做事,韶玉更喜欢出来摘花。一是可以逃离慧音的视线,稍微缓口气,二是受绿珠影响,她自小对花也有几分偏爱。闻着淡淡的花香,她的心情总是能变好。她看着这些漂亮的花,会想起春桃总是簪花的发髻,也会想起石头巷院子里那株由绿珠亲手栽下的垂丝海棠。

她其实很想家,很想绿珠和阿莺,想知道她们现在在做什么,也想知道她们想没想过她。

一面摘着花,一面想着事情,韶玉不自觉顺着后山的小径越走越深。

等回过神来,韶玉的周身已经看不见其他的小尼僧了。她站在一处废弃的洞窟门口,好奇:后山竟有这么一处地方?

周围并无侍卫或僧人守候,韶玉站在洞窟口竖耳倾听了一会儿,没有听到里面传来任何脚步或人说话的声音,于是放轻脚步往里走了几步路。

待走入洞窟之中,她很快反应过来——无怪乎这洞窟会被废弃,原来这是一座道教石窟。

大晋尊佛法,万相寺更是地位尊贵的护国寺,上山路上满石壁的石刻全是说的佛法故事,在佛法氛围如此浓厚的地方,眼前这座满是道教文化的石窟自然备受冷落。

兴许是前朝的工匠在山里面开凿的。韶玉这么想。

她手捧着鲜花,跨过地上的水坑与石子,小心翼翼地往里走。通道曲折悠长,沿途石壁上雕刻着许多嬉笑怒骂的小人物,更教人称奇的是,这些小人物有的在喝酒,有的在酣睡,还有的在吹笛抚琴,实在趣味盎然。

韶玉看得越发投入,不自觉顺着通道走入石窟深处。

曲径通幽,道路尽头,忽然一片敞亮。

韶玉被突然出现的光亮怔楞在原地,顺着光亮抬头看去,才发现这洞窟妙处——原来洞窟一侧竟然被开了个圆洞!阳光从圆洞洒入阴暗的洞窟中,在这春日的暖光中,洞窟中的景象悉数呈现在韶玉面前。

十余座仙君石像竖立左右两侧,头戴通天冠,身着繁复精细的衣衫,正手持笏板,微微俯视,含笑往下看去。岁月流逝,工匠们为石像上色的赭石、孔雀石、靛青掉落许多,石像大多斑驳,青一块红一块黑一块,可是仙君面上温和的笑容神态却是精细如当年。

空气中不仅有韶玉手中捧花的花香,更有幽暗的泥土气息、湿润的雨水气息。

在两侧斑驳凋零的仙君石像的注视下,韶玉不自觉屏住呼吸,猝不及防地与正前方正卧于一座石像脚下的少年对上目光。

几乎是在看到这少年的瞬间,韶玉就知晓面前的人就是春桃口中从豫梁来的贵人之一。事后她回想,不确定她究竟是从哪一处细节确定的——也许是他衣服上过于精细的绣工,也许是他腰间露出的那一枚玲珑的玉带板,又也许是他清雅端丽得和话本里描述的世家子无二的标志模样。

但最后她想,大抵其实还是由于他看过来的那个眼神。

太过干净,就像是从不曾被烦恼侵染过,因而清澈得让人生出距离。这样的眼神,寻常的家庭怎么养的出来呢?

韶玉后来对连霁坦诚,她起初是不太喜欢他的,因为他看上去就与她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对彼时的韶玉来说,这么一个人其实意味着麻烦,而她最怕麻烦。

连霁后来也对韶玉说,其实他能感受到她的不喜欢。她那时候捧着花静静站在不远处,看着他的时候,没意识到自己的眉间微微蹙起了一些。她脸上没有笑,眼神在告诉他她后悔进入那座石窟了。

所以他放下手中的书,忽然开始和韶玉搭话时,他自己其实都很诧异。

与韶玉想象中贵公子们该有的骄矜不同,他说话的语气甚至称得上友善。语速不快,每个字念得都极其平缓,却又像是蕴含着某种韵律,教人不知为何听来十分舒服。

“你摘的花真好看。”目光轻轻落在韶玉手中的一捧花上,他率先开口,不像是在与初次见面的陌生人说话,微笑着赞叹:“我从来没见过这种花,它叫什么名字?”

韶玉低头看着手中的花,犹豫着回答他的问题。

“是我在小溪边上找到的。”指尖点了点嫩白的花瓣,她诚实道:“我见它长得清新可爱,所以打算摘些回去供奉在庵里。其实我不知道花的名字。”

莫名其妙,她一边说着,一边在心里奇怪:她怎么会和他聊起来?他们分明第一次见面,甚至连名字都互不知晓。

“真是可惜。”他神情遗憾地叹了口气,继续道:“我瞧你也很喜欢这座洞窟里的石像,你要与我坐下来一齐看一会儿吗?”

像是想起什么,他拿出几本书:“如果你想看书的话,我这里也有书。”

韶玉想起欢喜庵里对自己虎视眈眈的慧音姑姑,哪里还敢与这看上去身份就不寻常的世家子弟多说话。

她捏紧手中的花,拒绝道:“再不回去,其他人该找我了。”

连霁怎么会看不出她的拘束。他收回手,眼眸不自觉黯淡下来。

韶玉临走前,他也没有问她的名字,只是温声恳求她:“可不可以请你替我保守秘密,不要告诉别人我在这里?”他解释:“我不想别人知道我在这里。”

正合韶玉心意。

她爽快应下:“好,我不告诉别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