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上陵赋 > 第21章 渊澄取映

上陵赋 第21章 渊澄取映

作者:鱼陇曼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0 20:38:19 来源:文学城

临安雪未销,大雪阻了交通四处的去路。宁宸宫四面环山水,虽是极天然的壁障,却也难于疏通道路,今冬能否挥师北上,江左朝臣心中纵有万般理智,却仍如雪片般递上折子,极力噪鼓尽早光复旧土,重返家园。

李澹登大统那日,临安雪满西湖。他在众臣工的注视下,拾千级而上,登临桂觉山,以祭天地。国号,正名为东瓯。

“比起那日躬身于天地社稷,回首于绝顶见群臣俯首,朕更喜欢老师赠我的这枚冠仪之礼。”

李澹拾起那枚印信,书仪是鲜有人在用的鸟虫文,甚是清峻昳丽。篆刀之下,如临春波。

“不过这书道不像是老师您惯习的魏碑?”

男子与李澹仍如师生之谊,对坐于隐园书房中。“我不过借花献佛,那是你小舅父晋殿中侍御史时一时兴起,亲刻一枚印信以克己,这小字正是他的手书。”

“渊澄取映”。李澹一字一字默念,只觉齿颊生香。

“我想,此时转赠于陛下,以示劝勉,是再好不过了。”

男子容色和煦,正于案上墨书为李澹备好的手帖,以便亲政时时参阅。落款的位置,恰留给了窦初云的那枚印信。

“陛下需谨记,应作明镜碧潭,无藏垢于世。”

李澹于对侧听得,一时默然。渊澄一世的小舅父,刑于诏狱那日,其心何昭?

“雪霁后我便会返程,岁末家中事务繁多,陛下如今也已亲躬政事,草民已没有什么能再教授予陛下。”

“老师,就要走了么?有一事,朕从未听您提起,亦不敢轻易过问——

方才述及窦氏一门,当年小舅父究竟与您有何渊源,竟能让您不惜一切,也愿受托······扶持朕这么一个不相干的人。”

案前,那修竹一般的男子慨然一叹,细细搁笔。瞧见李澹一脸认真,转而又舒展眉目。

“这实在是甚久远的一桩旧事了。”

“那时,尚是前朝元伽初年,陇东县赈黄河洪灾的义仓失窃,草民的父母是石工,常择路甚远为人做石筑或碑刻。彼时恰返乡过路,循吏眼见并非本州县人士,便不分青红皂白抓入县衙,以盗窃之名交予正巡视至陇东的时任监察御史,以抵亏空之罪名。草民的双亲时值上堂呈供述时,已是剜舌失语之人,昭理不得,竟生生遗冤而死,为州县结了这桩大案。

“草民前去认尸后伏尸返乡,孤身守孝三年。第三年,小窦大人正在巡查司使任上,过乡道时见我一个清癯枯槁之人宿于旷野,手不释卷,便走近相看。草民那时的性子不愿攀谈,他便只是与我同坐于庐篷之下,邀我手谈一局。”

“陇东州县见我一介执卷之人,本有意着我填上个县衙循吏的职位,掌些刀笔差事,以封缄吾口。草民不愿受此折辱,执意请辞,守孝三年,不分晦明。直至遇见小窦大人,他似是在邻间知悉草民家中境况,不日便以孝行推举我至知州府,亲荐入仕。”

“草民仍记得,他送我至知州府时,也是这样亲封荐帖,压上了自己的印信。他说陈年之痼疾难再为我伸张正义,却愿意给我一个经世的机会。若有可能,令宦居之处再无此等昏聩之事。”

李澹听来像做了个很遥远的梦,梦中是两个脊骨修正的少年惺惺相惜的模样,“原是如此。”

“那后来呢,后来老师为何又返藩篱间,做了金谷客?”

男子噤声不答,似有些疲累。

“天色不早了,下次草民来看望陛下时,再说与陛下听罢。”

李澹摩挲着那枚青玉印信,在心中记下了今日老师的这些诤言。

-

李澹正要送人出隐园,中涓令躬身上来回禀。

“陛下,中书令和兵部尚书正于宁宸宫前殿外候着陛下,此时已近宫禁时分,陛下看——”

天色已渐墨漆,李澹实是无奈,又于政事不得不做出勤勉之姿,况此时觐见,恐有要紧之事。他先与身侧的老师对视一眼,旋即着小黄门迎两位大人。

“宣他们进来吧。”

李澹转身扯住老师的袖口,语调有些央求意味,“请老师一同去堂下听议吧,掩于屏风背后即可。”

宁宸宫,一室通明。

“两位爱卿何事入夜造访。”李澹步入殿下,一面抚平袖间的褶皱,神色仍是少年人的清明,而下首二人则是愁眉郁结。

兵部尚书祖颂之稽首上前。

“臣等恭请陛下圣安,本部已接到北边军报。

北伐现下已是刻不容缓,敌国已经挥师而下,恐预备陈兵南境相持,若不抢据先机,怕会陷入僵持局面啊。”

李澹声色不显,愈发有人主沉静之姿,“二位皆忠良,历前朝南渡至今,仍勤治不辍。朕亲政不久,于政事尚显稚拙。如今东瓯初立,万事皆需草创,朕需要一个必须这么做的理由。”

中书令年界古稀,暮气沉重。他家中久居长安,已经数番上书礼部不愿迁葬族茔。

“臣以为,现下是北伐的最好时机,吾等江左侨迁之士皆去国离乡久矣,正是挂心顾念之际,必会为重返旧土效犬马之力。北霁人主无道,现如今深陷流徙之变,民众或是奔逃山林,遁入空门,或是迁徙南境,依附豪强,征兵纳税皆于人头甚为不足。众心惶惶,便四处奔逃以避忌。此时对面势弱,吾国却备战久矣,何不一举挫其锐气,重夺我正统。”中书令一番激声陈词,引得咳喘不住。

“此事朕需思忖一阵,二位大臣还是先赶在下钥前出宫去休憩罢。朕会仔细思量,给卿等一个答复。”

-

“老师,请出来罢。”

李澹侧首递了个颜色,遣散了宁宸宫前殿随侍近处的几位宫人。

“陛下如何看此事。”男子淡漠自屏风后走出,一身青绿色素面衣袍于这偌大的宫殿显得疏为单薄。

“平心而论,古往今来立朝皆需还民休息。甫一立国,便大动干戈,学生以为于民生不可。”

李澹蹙眉垂手,隐隐有些倔强之意。

“可他们因何如此执念,陛下不会不知。”男子轻巧转身,凝视着李澹脸上的愁云。

李澹一阵轻嘲,似洞明了自己于这朝堂之上的位置,他的脚步,从来虚浮,何曾坚实,“怎觉得朕倒像个傀儡,存在便是为了满足这帮南渡老朽的心愿罢了。”

“陛下慎言。天下万民皆央陛下施恩,赖陛下雨露,是故言行必然不能顺从于心,若事事皆由人主心意而为,又要大臣制衡何用。从来君为天,臣民为地,天道有常,地为蒲席,尽可包容之。陛下要为臣民而虑······然也不可尽信之。”

“老师觉得,朕应如何做。”李澹眼帘倏地亮起,他自然希望,有一个人,哪怕只有一个人也好,能想他所想。

“你小舅父的心愿,是天下一统,必不会愿意江山假手他人。”

李澹瞳中炬火又暗淡了下去。

果然,他要面对的对搏矛盾,不早不晚,恰在这岁末风雪时来了。

已补字数替换本章。果然到朝堂部分,作者君真心非常捉急hhh,明早一定要好好整理细纲。相信我男女主很快会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再见的。江左帝师大家猜到是谁了吗?先卖个关子。

———————————

“渊澄取映”,语出南梁《千字文》,原文上下句为:“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渊澄取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