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山水几重 > 第49章 第49章

山水几重 第49章 第49章

作者:水底青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3 10:05:59 来源:文学城

六月中旬,傅徽之进了幽州界内。他松握着缰绳,不控制方向,任由马行。

事实是,傅徽之已不大清醒了。已过了月余,他腹部的箭伤还未愈合。一路奔逃,他几乎没有歇过,药自然也断了。尚在客船时,他便觉支持不住,没想到硬是捱到了幽州。

他知道自己应当寻个医士。可他不能进城寻医,追捕令早传到了幽州,城门还张着他的画像。城外也不知何处才能寻到医士。

夜来又落起了雨。他信马而行,似乎行到了偏僻处,未见到客舍与人家,不知今夜该宿在何处。

骏马不喜淋雨,走得极慢,最后走到一棵大树下停了避雨。

傅徽之只觉头越来越重,他仰面,雨珠砸进眼里,砸得他生疼,都没能让他清醒些。最后还是一头栽下马去。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有人轻拍他的面颊。那人的手掌纵沾了雨水仍能觉出其干枯。

傅徽之拼命睁眼,想醒过来,却怎么也醒不过来。他心想,若当真在今夜被捕,那也是他的命。

他再次有些知觉是在闻到一股浓重的药味之后。他不再是躺在雨水中泥泞上,而是在干爽的床榻上。

他的目光扫过上方屋梁,扫过高案并案上油灯,最后停留在药炉前。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坐在炉前。一身褐衣发白,一看就是洗了太多回,穿了很多年。

门未紧合,屋外风雨未停。

看来是这老者救了他。傅徽之对老者轻声说道:“是阿翁救了我?多谢了。”

老者并未回头。

傅徽之心觉奇怪,又唤一声:“阿翁?”

老者仍无动于衷。

傅徽之略一思索,心觉是老者怪他礼数不周,便起身下榻。站起时,头还有些晕,他手撑着高案缓了缓,才走到老者面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道:“多谢阿翁相救。”

老者终于起身。

傅徽之听见老者喉间溢出几个不成字音的音节,如幼童咿呀之语,不解地抬头。

老者须发皆白,满面沧桑,看着七八十的年纪。口中吐着音节,双手也正比划着什么,颇为急切。

许是见他茫然,老者伸手按下他行礼的手臂,而后转身去案边。他行走时脊背微弯,到案边后以指蘸水,在案上划着什么。

傅徽之走近,原来老者以指蘸水在写字。

傅徽之这才恍然,原来这老者不会说话。他又想起方才自己说话,老者都不应,恐怕此人双耳已聩。看来是生来耳聩,无法学字音所以也不会说话。当然也有可能是有人伤了他的双耳与咽喉。傅徽之自然不希望是后者。但若是天生耳聩,不须细想,识字读书,必会比寻常人困难得多。

他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下了,老者是问他除了伤口痛,可还有何处不适。

他这才低头看一眼,身上的衣服也被换过了。想是原本的衣服湿透了,穿不了。但身上这衣服却不似老者身上的那般被洗得发白。若不是这衣服衣袖有些短,他甚至怀疑是老者为他新裁的衣裳。他又抬手抚过伤处,觉出伤口也被重新用绢帛裹了。

傅徽之心下触动,想这老者如此心善,竟至口不能言,耳不能听,又不由伤悲。

老者既然会写字,那必定也认字。傅徽之也以指蘸水,在案上写字回道无不适,并再写字道一回谢。

老者写“无妨”,又用手指了指药壶,再写“药”、“治伤”。写罢便又往药炉边去。

傅徽之知道他这是要取药壶倒药,忙先一步上前握了壶柄,不防被烫得缩回手。老者忙伸臂拦他,右手取巾帛覆上壶柄,而后方伸手握上,最后拿了药壶去倒药。

傅徽之立在原处,心中一片苦涩。离了家族,离了侍女,他竟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听见老者吐出一个音唤他,他便走过去,也没问这药是医士开方还是老者自己配的药,接过药碗便一口服下。

老者满意地点点头。又写字问他从何处来,因何受伤。傅徽之皆半真半假地答了。

最后老者问他欲往何处去,傅徽之沉默了。

老者忙伸袖拭去一些水,再蘸水写字。

傅徽之望过去,其大意是若无处可去,便住下,不收租金。他无儿无女,只求他百年之后,能将他安葬了。

傅徽之并不因老者有所求便觉老者救人非真心。老者所求不过一件小事。纵是萍水相逢,遇到这种事,他也不会不管。更何况得人救护一命。

至于住不住下,他早些时候信马而行,也不知到了何处。而后昏迷,被老者带回家,更不知此处是否危险。他确实有意藏身幽州。但必要藏一个远离县城之所。此处是否能藏身,得去四周细细看过方知。

于是他在案上写道:相救之恩,无以为报;但有所求,赴汤蹈火,虽死无辞。

老者喜不自胜,下意识做了手势,而后又蘸水写道,多谢,除却身后事,别无所求。

最后老者教他早些歇息,撤了药炉,又给他留了蓑笠,便也回屋歇息了。

傅徽之便披蓑戴笠,出了门。他四处看了看,皆未见到人家。想来此处偏僻,可以安心住一晚。明日白日里可骑马去更远处看看。

他转身进门,正要进屋时,听见骏马喷鼻之声。他便又去了马厩。

果然是他的马,想是老者救他时一并将马牵了回来。马厩中除了马还有一匹驴,大抵是老者出行之用。

第二日雨停,傅徽之骑马出门。最后探清此处在蓟县北五十里,难怪不见人家。若藏身倒也是极佳之处。

他自然也可以是另寻客舍或人家借宿,但见过他的人越多,或许便会招惹来更多的麻烦。何况既答应了老者,住得太远,也不方便得知老者消息。最终他回去与老者说愿意住下。他知道老者一定拒绝,便也不说愿意给租金的话。

他知道了老者这些年一直渔樵为生,便决定平日便帮着老者渔樵。

最后他去幽州城东第二处客舍旁给秋芙留暗语,说他在蓟县北五十里。

他虽更希望秋芙能离开他,过自己的日子。但当日在马车里,他听到田金的话,明显是认出了她。加上后来他们逃去,田金必然更怀疑秋芙。他怕秋芙被人捉了,总要知道她安全了,他才放心。至于今后如何,可再商议。

一连数日,在此地服药歇息,傅徽之腹部的伤终于慢慢痊愈了。再一日,秋芙寻到了他。见秋芙并无受伤,他也安心了,将老者救他之事告诉她,引她见过老者,便也住下了。草舍虽只有两间屋子,却还有堂屋。关于谁睡堂屋之事,二人又争执一番,后来傅徽之实在不想以旧日身份压她,便如秋芙所愿,允她睡堂屋。

至此,他们算是真正甩掉了追捕。

他们在此处安稳地过了几日。忽一日,傅徽之看见老者提着笼灯出门。眼下天色已晚,也不知他是要去何处,忙追上去。

没等他开口问,老者左手又拎起一壶。

傅徽之常看见那壶,识得是老者的酒壶,便明白他是要去酒家沽酒。

原来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说话便能表情达意。

酒家虽也在城外,可他们住的草舍太远,老者纵骑驴来去也要很久。他骑马过去快一些。况且老者年事已高,他不放心。

傅徽之便伸手握酒壶,老者立即明白他的意思,忙摆手。但傅徽之坚持,老者便松了手。最后对他做一个手势。

这些日子他没有刻意去学手语,但很多手势看多了便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这手势傅徽之见过很多回,知道是多谢的意思。

秋芙也看见了,赶来争着要去沽酒。

傅徽之牵马到门外,道:“你回屋罢。沽个酒而已,很快便回了。”说罢便拎着酒壶上马而去。

在酒家沽完酒,傅徽之即刻回马了。

在城外的人家,都是离城越近,分布越密集。离城远了,进城不便,人家也越少。

傅徽之行到距城二十余里时人家已很少了,要走很久方能见到一家。

忽然,傅徽之见到前方一处火光大盛。那火光不是靠燃几支蜡烛、几盏油灯能有的。

大抵是失火了。也不知发生了何事,可有人困在火中。附近人烟稀少,四周也不见行人,傅徽之只能独自飞马向前。

走近了方知那火非在野外,而是在屋中。那极有可能有人困住了。

思索间便已到了,傅徽之在篱门前勒马。而后迅速下去,将酒壶倚在墙边,冲进了篱门。

熊熊烈火几乎要冲破门窗。屋门自外上了锁,傅徽之便欲走到窗纸燃尽的窗前向内看一眼。谁知在两步外便被窗内涌出的热气与屋子本身的灼热烫得退了一步。为防热气灼痛,他下意识以袖遮眼,朝内大喊一声:“有人么——”而后屏息静听。

果真有声音。那声音虽然闷,但仍然分明。竟是婴儿啼哭声。

傅徽之即刻转身扫了眼院中,见一水瓮,立刻扑过去。水瓮竟已见底,反而地上有大片水迹,怕是不久前方为人倒空。看来这大火也有蹊跷。

傅徽之急得四下顾盼,视线扫过篱门时,却见篱门外一黑衣人左手捂着右臂正盯着他。见他看去,又迅速隐了身形。

此人恐怕便是纵火之人。但他不能去追,还不知那孩子能坚持多久。

傅徽之又转身,火海照进他眼底,他一咬牙,全力冲撞屋门。如此数回,随着一声巨响,屋门被撞开。

屋内的热气已是极烫。傅徽之强忍不适,一头撞了进去。他面上裹着白巾,又以手轻捂口鼻,微微俯身在火海中搜寻着孩子的身影。

他四处看过,孩子没见到,却见一男一女倒在地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