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山君 > 第6章 偏我来时不逢春(6)

山君 第6章 偏我来时不逢春(6)

作者:枝呦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06 22:48:10 来源:文学城

做完法事之后,已经到了正午时分。朱氏带着兰山君去后院歇息,委婉道:“我跟方丈说,你自小体弱,便跟着空名师父念经以求菩萨保佑。”

这是让她别说岔了话。

兰山君轻笑着点头,“我知晓了,母亲,在淮陵的事情,我不会乱说的。”

朱氏见她竟然懂,松了一口气,笑着道:“这也是为了你和家中姐妹的名声,便只能将过去掩埋掉了。”

兰山君再次点头。

朱氏很是喜爱她的温顺乖巧,拉着她的手道:“山君,等明日,我便亲自带着你学规矩,若是学得快,下月十五便有博远侯家的寿宴。到时各家的姑娘都回去,你便可以结交几个性子相投的姑娘说说话,再相看一个好夫婿。”

她笑着说,“你十六岁了,也该定亲了。”

兰山君无有不应一般继续点头:“我都听母亲的。”

朱氏越发笑得欢心:“你这般的性子,就跟我梦中见你的时候一般。”

她感慨道:“想来这就是母女了,虽没见过,但总是能预梦到的。”

兰山君闻言低头一笑,却不再说话了。而后又想起无论是结交姐妹,还是相看夫婿,最开始都不如母亲想得那般顺利。母亲初时还劝她宽心,后头每每不顺,便又训诫,“山君,你要讨喜一些。”

如何讨喜呢?

像现在这般吗?

她瞧着母亲是喜欢她现在模样的。

那母亲应当喜欢她二十六岁时的性子。

她这个时候,已经懂得去柔和自己的言行举止,虽然依旧一身倔骨头,但至少学会了给自己披张皮。

而后盘算一番,发现该祭拜的都祭拜了,只余下自己这条命还没有点上长明灯,便又开始盘算怎么争取早日出门去查一查宋家的事情。

她抬起头,正要跟朱氏打探宋家的事情,便见前头石拱门处来了两个男人。

一个不认识,大概二十四五岁的年纪。另一个却是郁清梧。

兰山君诧异,倒是没想到这般快再次见到他。朱氏也瞧见了,带着兰山君转身快走几步,皱眉道:“咱们去后头说话。”

她不认识郁清梧,但看得见他们穿的是布袍,一瞧便知晓是穷书生。她是不愿意与这般的人打交道的,便叫丫鬟婆子们坠在后头跟着以隔视线,低声不满:“本想着这边清净,没成想还有人来。方丈也不让人拦一拦。”

若是当年的镇国公府,她们在这边,庙里是决计不会放布袍进来的。

她神情难得肃然,一味朝着前头走。兰山君落后一步,顿了顿,还是侧身朝着对面已经停步的人点了点头,这才跟着一块离开。

一群人急匆匆离去,等她们走远了,郁清梧和才和义兄苏行舟走过来,笑着道:“原来是镇国公府的人在做法事。”

苏行舟若有所思问:“你确定是镇国公府?”

郁清梧慢吞吞点头,一边走一边道:“我前几日还在驿站见过那位兰姑娘。”

他道:“后头在先生那里,寿老夫人听闻我在驿站见了镇国公府的人,便告诉我兰家最近要接回一个自小养在淮陵的六姑娘——我估摸着方才那位颇为和善朝我们点头的就是她了。”

寿老夫人是邬阁老的寡嫂,常年在洛阳住着,最喜欢打听各府的事情,也喜欢看各种杂书,说起什么都知晓一点。

郁清梧好笑:“寿老夫人说,她也算是百晓生。”

说完朝前走了几步,突觉不对劲,连忙回头,就见苏行舟呆船一样不动弹远远落在后头。他摇头道:“怎么了?我就说身边怎么没人了。”

苏行舟神色莫名,快步上前低声道:“只是觉得有些巧了。她跟我在淮陵见过的一位姑娘有七八分像。不过那位姑娘长在庙宇里,跟着一个老和尚长大的。”

顿了顿,又道:“因跟她机缘巧合见过几次,印象颇深,我还记得她叫山君,倒是没有姓氏,孤儿嘛。”

他琢磨起来:“这样看,应该是我认错了,这般的出身,不会是镇国公府的人。”

郁清梧心却跳了跳,脸色变幻几瞬,还是道:“……我记得,兰六姑娘闺名就叫山君。”

他将声音压得更低了,“我在驿站里听她的兄长叫过一次。”

苏行舟眉头紧皱。

郁清梧也觉得此事奇异:“既然如此,我估摸着这其中是有一段缘故的,阿兄,你万不可再把今日的话对其他人说。”

苏行舟与他一块长大,相交多年,自然明白他的意思,道:“姑娘家名誉要紧,我不会乱说。”

又道:“但这般的事情,咱们不说,有心人也未尝不能知会。我听闻她后头还去杀猪谋生了,见的人肯定多。”

郁清梧脑海里就浮现出兰山君杀猪时的模样,不经笑起来,“我说她眉眼怎么还带着杀气,原来有猪兄一份功劳。”

但既然此事算不得周密,他便忍不住打听起来,“到底怎么回事?”

苏行舟边走边回忆:“你知晓的,我十六岁的时候,为着省银子,便带着莹莹在道观里住着。”

莹莹是他的妹妹。彼时才六岁。

“那日,我给人抄书得了些钱,就想着去给莹莹买本新的三字经。谁知刚到镇上的书铺旁,便见一个跟莹莹差不多年岁的小姑娘在那里乞书。书铺掌柜和过路之人皆笑话她痴心妄想,拿她当个乐子看,却无人给她一本书。”

“我见此情景,自然心软,遂从书铺买了两本三字经。一本给她,一本给莹莹。”

那时候其实是记不得长相的,只模糊记得有这么一件事情。

“不过有一日,她被一位醉酒的老僧带着上道观大放言辞,还踢了一脚门。”

因时隔不久,莹莹还记得她,回来小声地笑,“她醉醺醺的,说自己以后要杀头猪,给佛祖供奉猪头,给道祖供奉猪尾。”

道观里其实就是他和妹妹两人并一个老道士住着。老道士笑着道:“不用管,是个酒肉和尚带个屠宰小娘子罢了。”

他那时候才知晓两人原来是住在山腰上的庙宇里。

郁清梧听得有趣,“后头呢?”

苏行舟笑着道:“后头等没动静了,我才开门去看,又发现外墙上用木炭写着一句墓志铭——我现在还记得写的是什么。”

郁清梧不由竖起耳朵:“是什么惊才绝艳之句?”

苏行舟郑重地吟诵:“人必有终,古无不死①。”

郁清梧来来回回品了一番,还是决定遵从内心:“——好似平平无奇。”

苏行舟:“你还不懂其中意味——且他的字也是一绝。”

他说,“我第一次见到这般好的字,于是临摹了一番,当天就急匆匆上山去拜师了。”

肯定是没有拜成的。老和尚不收他,还烧了他临摹的纸,毁了道观墙上的字,笑着道:“真是喝多了,怎么写的是墓志铭,实在是不吉利。”

苏行舟:“他又要我答应不再临摹他的字,我见他实在是不愿,便答应了,但起了一份探查之心——他很像话本里面的高人嘛。”

“只是还没得及查,你就给我写信说邬阁老病了,让我回断苍山帮衬。我一回就是六年,早将此事给忘记了。四年前,就是咱们要来洛阳那年,我带着莹莹回淮陵跟道观的观主辞别。”

他回忆道:“当时去的时候还好,结果第二天就下了大雪,我没法和莹莹下山,就一直住在道观里。”

等临走时,恰好就在山路上看见已经长大的小姑娘背着死去的老和尚去找大夫。

“我当时没认出她来,还是莹莹认出来的,你也知晓,莹莹记性是极好的,背书之事,连我都比不过她。莹莹说,那姑娘跟从小的模样没什么大差别,我当时不信,如今却也一眼认出来了。这位兰六姑娘,跟四年前的模样确实是有七八分像。”

郁清梧惊奇:“原来世上真有这般不改模样的人。”

苏行舟点头,叹息道:“当年,她也属实不容易。听闻是个弃婴,跟着老和尚在山下村子里吃百家饭长大的,老和尚一死,她便又成了孤儿。”

他和妹妹瞧着她可怜,便帮着浑浑噩噩的她去医馆,等大夫断定老和尚死得不能再死绝无生还可能后,又帮着定了棺材,这才回去。

他唏嘘道:“当时莹莹还一直跟我说,那是个可怜极了的人,同情她得很,哭了好几日呢。”

结果,可怜的人成了镇国公府的姑娘,莹莹却死在了洛阳。

连淮陵都没有回过。

郁清梧闻言,沉默了许久才道:“若是淮陵长大的,一时半会怕是改不了习性和言语。那她进了镇国公府那般的家,应当也过得不太好。”

他叹息道:“方舆之见啊——”②

当年莹莹,不也是因着这个死的么?

他神色清冷起来,苏行舟却因碰见了一位特殊的故人,拜祭妹妹的时候心情也愉悦了一些,小声对着妹妹的转生灯嘀咕了起来。

他话一向琐碎,唠唠叨叨一大串,如同“你要是活着肯定也能一眼认出来”“当年给你买的那本三字经我还留着呢”“等我回去翻出来再晒晒”的话,他能说一天。

妹妹常说他像个碎嘴老头。他叹口气,笑着道:“你当年还说我这般模样是不能给你找到嫂子的,如今被你说中喽,你兄长我如今还是孤寡一个。”

“好在你清梧哥哥陪着我一起,否则我形单影只一个人,多难啊——”

郁清梧跪在一边静静地听着,不断给莹莹烧纸钱。他心情沉重,眼眶湿润,等出来时,苏行舟拍着他的肩膀道:“你下次来需得欢欢喜喜的,莹莹是个爱笑的孩子,你这样,她该笑不出来了。”

郁清梧低头嗯了一声,等走了几步,他突然道:“总有一日——”

苏行舟却打断他的话,“别总记在心里。”

他认真道:“清梧,生死有命,莹莹的死怪不了你。且你当年中了探花,本是可以留在洛阳的,结果为了莹莹的死打上博远侯府,钻了圈套,这才被贬去了淮陵,当时我就已经觉得对不起你了。”

他神情肃穆:“若不是这次邬阁老高升,你怕是永远也回不来了,清梧,你跟我不一样,你是要做大事的人,千万不可再像年少的时候那般莽撞了。”

他跟郁清梧两人自小比邻而居,也是同时碰见的邬阁老。但他却没有什么匡扶天下的大志向,只想着考个官回淮陵去做县太爷,往后一辈子窝在那里做个小小的父母官就好。

只是后来莹莹一去,他也没了心思春闱,失了时机,便留在洛阳继续读书,等明年的春闱再考。

苏行舟笑着说,“若是明年开春运气好,我能考个一官半职去淮陵,便带着莹莹的牌位回家,到时候就不用你陪啦。”

他重重地拍郁清梧的肩膀,“你在洛阳要好好的,我以后需靠在你这棵梧桐树下乘凉。”

又笑道:“但我可是要立志做千年不破船的,说不得要活到一百岁去。”

“清梧,你小子可要好好活,不然怎么护佑一百岁的我?”

郁清梧便更重一点锤他的肩,“行——百岁县令!”

苏行舟哈哈大笑,跟郁清梧离开白马寺之前,又看见了兰山君和镇国公府一行人。她们呼奴唤婢,宝马雕车,看着很是显赫,跟他们的布袍格格不入。

苏行舟便想起当年她背着老和尚尸体下山,固执地求医馆大夫起死回生时的模样,由衷道:“若真是她,还望她余生好好的,不要再吃苦了。”

郁清梧沉默一瞬,而后沉沉道:“你倒是把莹莹的话也学了去。”

苏莹莹最喜欢说的便是“快些有钱吧,往后余生就不吃苦了。”

临死前,还叮嘱他把这句话带给苏行舟。

不过,她那次让他带的是:“郁家阿兄,你记得让我阿兄往后余生多活些年头,千万别像我一样短命了。”

小姑娘一生所活,不过十三年。

人必有终,古无不死:出自唐故左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江公墓志铭。

方舆之见:方舆,地也,指偏向性的地方偏见,类似于现在的地图炮。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偏我来时不逢春(6)【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