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山河永安 > 第3章 第 3 章

山河永安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生无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5 22:02:02 来源:文学城

等林文辛匆匆换了外衫行至侯府正门时,老管家已经带着下人执灯候着,长风也正与一个圆脸的太监相谈甚欢。尚未等他开口,一阵铜铃声远远传来,随后便是踏踏的马蹄。二十几个黑衣黑甲的护卫骑在马上,簇拥着宁王所乘的马车,慢慢停了下来。

“王爷驾到,臣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不等车架完全停下,林文辛就赶忙上前,朗声言道。为表尊敬,他微微躬身,拱手为礼,双眼也只看着地下,做足了礼节。

不及片刻,就听到一阵脚步声响起,知道是正主来了,他愈发恭敬,将头垂得更低,刚要再度弯腰行礼,小臂就被一双手稳稳地托住了,他微微一怔,尚未反应过来,耳边便响起一道清越好听的声音。

“林将军客气了,将军为国征战,立下盖世之功。归京数日,本王都未曾得空前来恭贺,已是十分失礼。今日深夜叨扰,更是冒昧,还请将军莫要见怪”。

宋君谦看着眼前身着蓝衫,低首垂眸,整个人似被笼在无边夜色中,看不见半分神色的少年将军,心中惋叹。他快步上前,赶在这人再度行礼之前,扶住了他。虽然自觉孟浪,甚是难为情,却还是坚持握住这人的小臂往前带了一步,让下人们手中暖黄的灯光也能为他驱走几分黑暗。

“不敢不敢,王爷折煞末将了”。林文辛一时不察被人带着往前移了一步,心里大为吃惊,连忙口称不敢。他戍边多年,对盛京城的这些达官贵人实在是不甚了解,与宁王更是素未蒙面,一时间倒是拿不准这位殿下如此态度,是否另有深意。

他不自觉地看向宁王还放在自己小臂上的手,月光下只觉得这双手甚是白皙,手指虽不算瘦长,骨节却很分明,明明托着自己的力道堪称轻柔,手背上却依旧有青筋鼓起,像是出了多大的力……

或许是他战场上呆久了,目光自带几分锐利,宋君谦有些受不了地干咳一声,收回了自己的手。

林文辛也倏然回神,发觉自己行为不妥,一时间连耳根都红透了,偷偷抬了抬眼,也不敢细瞧。只觉得宁王殿下实在是生得长身玉立、面若冠玉,在夜里甚至白得有些发光,可偏偏那一双耳朵却又透出几分嫣红,再往下就是薄唇……

他后知后觉得移开目光,耳根烧得愈发厉害。一时间二人俱都望着地面,沉默不语。

两边的下人都已经看呆了。

长风一开始还很镇定,想的只是这盛京城的水土可真养人,这位宁王殿下长得真好看啊,皮肤白得跟上好的羊脂玉似的。哪像他们在边关风吹日晒的,就是原本还称得上白皙的主子,如今也没比他这糙汉好到哪儿去。本来自家都看惯了,今日猛地和宁王殿下这么一对比,不仅是他,就是他余光扫到的老管家,也是一副不忍直视的模样。

这也就罢了,毕竟武将么,糙一点也正常。可当他看见自家主子耳根都烧红了的时候,那可真是一脸活见了鬼的表情。

就这?就这?

就被宁王殿下隔着衣服扶了一下手臂,在战场上扬鞭催马,杀敌如同砍瓜切菜般,眼睛眨都不眨的主子,这就害羞了?

长风心里翻江倒海,回想起他们三人在军营里和一帮军汉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自家主子亲眼看着数十个壮汉赤膊摔跤,眼都不眨,亲耳听见众人酒后开些荤素不忌的笑话,眉都不挑的往昔,一阵恍惚……

如果说侯府这边的下人还稳得住,那宁王的亲卫们可就夸张多了,原本穿着一身黑,黑黢黢看不见面容的壮汉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那眼珠子都亮的吓人。

平安的手颤颤巍巍地抚上了胸口,狠狠瞪了一眼满脸好奇的王府侍卫,心里止不住的叫苦。

这这这,怎么还上手了?怎么还脸红了?怎么还抓着不放了?

王爷、林将军,你们这是害羞吗?

林将军,您可是一力收复北境,平息了边关二十余年连绵战火的猛人啊,怎的被人一碰就脸红?还有王爷,就算林将军姿容俊秀、气质不俗,那也是个男子啊,伸手去扶也就罢了,怎么还不撒手呢?

莫不是……

一想到某种可能,平安只觉得自己摇摇欲坠,委实承受不住,一把抓住隔壁长风的手臂,手指一个用力。

“嗷”的一嗓子,长风登时往旁边移了两步,痛的龇牙咧嘴。他这一声痛呼,也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咳,”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长风吸引去了,林文辛自觉有些丢脸,干咳了一声“长风在边关呆久了,不通礼数,实在是失礼了,还请王爷莫要见怪”。

“哪里哪里,武将向来率直,小将军看来也是性情中人,甚好,甚好”恰好看见平安伸手掐人的宋君谦,嘴角一抽,几欲掩面,只得干笑着拱手。

想到今夜的来意,他微微敛容,从袖中拿出礼单,双手奉上,正色道:“本王此次为恭贺将军而来,这是阖府上下一点心意,区区薄礼,还望将军莫要推辞。”

林文辛也知道自己这番推脱不得,连忙恭敬接过,笑着邀请:“多谢殿下,如此,末将就厚颜收下了。殿下来得匆忙,府上未曾来得及置办席面,但我已命人准备了茶果点心,还请殿下略坐一坐,用些茶水,去去凉意。”

说完,他又自觉不妙,心里暗忖:这话说得,岂不是在埋怨这位来的太过冒昧?不禁懊恼,怎么当了几年武将,回来连话都不会说了。

“多谢将军美意,只是今日夜色已深,我实在无颜再多加打扰。这茶,还是改日再喝吧”宋君谦微笑着拒绝,时辰确实不早了,他并非故意扫兴,也不是端着亲王的架子,若是可能,他更愿与林文辛围炉煎茶,秉烛夜谈。

只是,明日的朝会定然有一番风波,林将军前途难料,自己的身份又确实敏感,此刻与他交好,反而是害了他,可若是就这样离去,心里也实在难安。

犹记归京那日,他也随着百官出城相迎,林将军银盔银甲,全身披挂,端坐于骏马之上,身后便是数十万平西铁骑,旌旗猎猎,寒光点点。纵然是下马见君之时,也只觉得肃杀之气扑面而来,令人难以直视。

而今,他脱去战铠,只穿一身常服,夜风瑟瑟,吹动外衣,更显单薄,看上去分明是一个身量不高的俊秀公子,哪里像历经百战的将军?

可偏偏就是这么一副堪称瘦弱的身躯,东征西讨,八年戎马,护住了摇摇欲坠的边陲,扛起了西北三城的重担,支起了大炎的脊梁。

想起这几日盛京城明面下的暗流涌动,宋君谦忍不住咬了咬牙:

踏着尸山骨海,百战而归的将军,本该荣耀加身,加官袭爵。却偏偏有人要用一些鬼蜮伎俩将他架在木堆上烤。

凭什么?

大厦将倾,国如累卵之时,满朝公卿退缩不前,偏要他舍生忘死,战场厮杀,做一个刀头舔血的罗刹将军,等到硝烟散去,山河安宁,却不肯放他做一个安享太平的普通人,还要他引颈就戮,承担起欺

君的骂名?

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不该如此,不该如此!

他护的是炎国的百姓,保的是宋家的江山。

可到头来,高高在上的帝王对他冷眼旁观,诸位皇子暗地里推波助澜,自己一介闲王,既无实权又无威望,想要为之奔走也不得其法,一开始尝试着拜访了几位官员,碰了一鼻子灰不说,宫里那位也大为不喜,连累母妃也受了些窝囊气,无奈之下只能派人劝诫:追随大流,早早的送上贺礼,莫要做一些多余的事。

皇兄贵为储君,亦有心相助,却也在今早,派人相告事不可为,言语中更是劝告他不要固执地趟入这一摊浑水。

四处碰壁,无力回天,他满怀着一腔郁气去了奉国寺,却连了尘师父也劝说他只求心安,不可强求。

只求心安。

好一个只求心安!

若他当真装聋作哑,袖手旁观,内心如何能安?

宋君谦捏紧了拳头,只觉得心中一股无名火起,烧得他整个人都焦躁不安。看了一眼因为他的推辞正有些无措的林文辛,强捺下满心烦躁,放柔了声音:

“听闻皇弟他们前来拜访,为表敬意都为将军另备了一份礼,只是我向来不通俗务,又不喜什么古玩珍宝,实在是不知道该送什么才不唐突,倒是今早去奉国寺,得了一物,恰好送予将军”,他顿了顿,露出几分笑意,安抚住有些不安想要说话的林文辛“将军莫要推辞,不是甚贵重之物,还请稍待,我去车上取了便来。”

说罢,他留下满地疑惑不解的人,自顾自走向马车,掀起车帘,取出袖中已然被体温捂热的几卷经书,随意地扔在车上。

他自幼跟随师父修习,虽然没什么悟性,但早晚功课,辩经修行从未落下,佛家经义也总是烂熟于胸的。

回到京城后,因不耐与人周旋,也是为了避嫌,常以修习佛法为由,闭门不出。又因为了尘师父是当代高僧,名声响亮。久而久之,众人都以为他在佛法一道上颇有造诣。偶尔为了静心誊抄的经书,作为礼物相赠,也大受欢迎,倒是省了许多人情往来的花销。

此前得胜的消息传回,将士们尚未归京,就有不少人暗示他亲手抄写些经书,当做礼物赠与林将军,也颇拿得出手。他当时并未多想,甚至觉得是个很好的提议。为表诚心,难得规规矩矩地沐浴焚香,净手抄书,一应过程均未假于人手。

可等到京城外的惊鸿一面,便觉得这些经书实在是与这位将军不相配,待他察觉那些人让他赠经的所谓深意,心中更是膈应。今早他本欲将经书供奉于佛前,宁可失礼也不愿送来作践这人。可偏偏临下山时,师父却又让他带上。言道,送与不送,都在于他自己。

送,便是顺水推舟,除了林将军难堪,其余都是皆大欢喜;不送,便如逆水航船,吃劲不说,更怕是白白用力一场,反而落得个两头埋怨。

袖中薄薄的几卷经书好似重于千斤,映照出他的无能与迟疑。他纠结了一路,为难了一路,一直到林文辛邀请他进府饮茶前,都踌躇着,定不下个主张。

此刻,他终于拿定主意,将经书随意抛去一边。心下一宽,随后便长出了一口气,虽然有些懊恼另一份礼物太过寒酸,却仍是含笑提着,走下了马车。

于是,林文辛此刻眼前所见的,就是宁王殿下手提着一篮鲜桃,嘴角含笑,款步向他走来。饶是他见过不少大风大浪,此刻也不禁怔愣住了。直到宁王行至他的面前,才将将回过神来,嘴上喊了一声殿下,眼睛却还忍不住往篮子上瞟。

还真就是一篮桃!个个都有孩童拳头大,桃皮粉白,顶部还带着嫣红,看着就新鲜。在这秋意渐浓的日子里,更显难得。

可再怎么难得,也改变不了这就是一篮桃子的事实啊。堂堂皇子,一品亲王,初次登门拜访,郑重其事地给他送了一篮桃?

再联想到自己此刻的身份,以及桃子这种多少带点不明色彩的果子,林文辛的脸上也渐渐露出几分古怪之色来。

不止他脸色有异,在宁王下车时就看出篮中何物的长风更是嘴角一抽,下意识看了一眼旁边的平安,总觉得那张胖乎乎的圆脸上表情甚是复杂,不自觉地摸了摸现在还疼着的手臂,离他更远了些。

平安自然也察觉到了身边这位小将军的动作,却没有心思去管,他的嘴巴张了又合,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敢发出声来,只觉得晴空一个霹雳,耳边嗡嗡作响,脑海里山呼海啸,地崩山摧,只余下四个血淋淋的大字:

分桃!

断袖!

天唉,平安心里止不住叫苦,不管王爷有没有这个意思,这事儿一传出去,保管有人添油加醋,过不了几日,这风言风语就能传遍大街小巷。届时,宫里那位追究下来可怎么交待哟,若有那黑心肝儿的拿此事大做文章……这、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他心里纠结,脚下急吼吼地迈开步子,还没等到他走近,就听见自家王爷开了腔,只能顿住脚步,一脸无奈的站在原地。

“奉国寺的后山长有几棵百年桃树,在寺中僧人的精心照料之下,一直到深秋都能有桃子成熟,这几棵树结的果子气味芬芳,甘甜可口,产量却不丰,我今早去寺中拜访,恰巧遇上今年最后一批果子,”宋君谦抬起手中的竹篮,颇有些得意地晃了晃,“京城的桃子向来受欢迎,只可惜林将军久居西北,回京的时候又正逢暮秋,鲜桃早已下市。我今日便借花献佛,也让将军尝尝这份甘甜。”说罢,含笑将竹篮递过去。有些孩子气的动作让他的眉目更加鲜活,倒是褪去了几分皇亲贵胄的贵气。

林文辛又是感动又有些好笑,想起眼前这位王爷似乎比自己还要小一岁,神情愈加温和,眉目间也染了几分笑意,他别过脸轻咳了一声,随即正色,双手接过竹篮。

“多谢殿下相赠”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微臣确实已经多年不曾再尝盛京城的桃子了,殿下有心了”。

“是是是,为了送给将军的这份礼物,王爷真的是思虑了许久,”站在原地的平安早就耐不住了,他三两步走到宁王身后,不等宋君谦开口,就已经大逆不道的拽住了他的袖子,抱着必死的决心,闭上眼一顿乱吹。“我家王爷素来最为钦佩保家卫国之士,常在府中称赞将军忠肝义胆、年少有为,堪称国之砥柱!定远大捷的消息传回,更是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将军还未归京,便已经开始思虑送什么贺礼才好,送金送银怕您觉得俗气,古玩珍宝又怕您看不上眼,王爷当真是千挑万选,生怕怠慢了将军!那奉国寺的桃子,历来都是珍品,不过这山上的高僧们脾气可怪,佛门圣地更是不愿沾染钱钞,这桃子从来都是送予香客中的有缘人尝尝鲜,便是宫里的皇爷也是难得尝到。王爷也是托了了尘大师的福,才得了这么一篮,这不,一回城就给您送来了。”

平安一边嘴里不停,一边死死地揪住自家王爷的袖子,生怕他再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来,心里苦的跟吃了黄连似的,还要话里话外的提醒这位祖宗时候不早,该走了。

“山路难行,盛京城中又不能跑马,左右耽搁下来,时辰就不早了,明日又有大朝会,只能夤夜来访,故而王爷当真不是故意失礼。深夜打扰将军休息,万望见谅一二。”

说罢,忙弯腰赔了个礼。

“公公言重了”林文辛哪敢受这个礼,赶忙开口,连称不敢。

他二人这番你来我去的交谈,倒是让一旁的宋君谦剑眉微皱。他知道平安的这番话是在劝说他时辰不早了,应该速速离去,但他委实还有许多话想要说。

他想告诉林将军,保重自身,小心明日朝会上言官的发难;又想劝他莫要过分担心,总还有人会想办法帮他。

怎奈明日图谋之事,他尚无半分把握,若要成事,必然要将皇兄牵扯其中。种种纠结,横亘在他的心上,此刻纵有千言万语,奈何人多眼杂,也是丝毫吐露不得。

宋君谦暗自叹了一口气,对偷眼瞧着他的平安微微摇了摇头,心知不能再拖下去了,只得上前一步,做了个揖礼:

“林将军,时辰确已不早了,本王实在不便再加打扰,就先行告辞了。来日方长,盼日后再与将军温酒煎茶、围炉共话”。

“也好,如此末将也就不留殿下了,招待不周,待来日闲暇之时,请您务必拨冗前来,让末将尽一尽地主之谊。”言罢,林文辛一招手,让长风走近前来,低声吩咐他拿来下人手中的宫灯,单手执着“我送殿下一程”。

“有劳将军了。”宋君谦沉声道谢,也不推辞,转身往自己的车辇走去,步伐却放得极慢。林文辛本来执灯走在他身侧偏后,也不自觉地渐渐与他同行,天上的明月,手中的灯光,将他们的影子拉的很长。

宁王的车马本就相去不远,不过数十步就已经走到跟前。平安小跑着上前打开车厢的木门,恭敬的侯在一旁。林文辛见状,也停了下来,驻足不前:

“殿下,”他似乎犹豫了下,却又很快笑了笑,“末将恭送殿下”。

“多谢将军相送,本王告辞了。”

言罢,宋君谦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不再犹豫,直接一掀外袍,跨进了车厢。平安等他坐稳,关上厢门,对林文辛笑着一礼,随即一扬手,王府的护卫们翻身上马,车夫轻轻抬鞭,车轮立即吱吱呀呀地转动起来。

行不过十来步,宋君谦却又突然推开了车窗,看了一眼还停在原地的林文辛,只觉得这人实在太过瘦弱了些,一阵风来,手上的宫灯摇晃不定,灯火明灭中,更显得身姿单薄,修长如竹。

明知修竹遇劲风不倒,临冰雪无惧,可他依旧心中恻然。

“林将军”他声音并不很高,却足以让垂眸的林文辛听见,讶然抬头,随即快步走到马车旁。

“林将军,”见人离得近了,他又重复了一遍,吐字轻而缓,似又带着几分温柔,让车下执灯的人,耳尖无端添了热意,口中讷讷难言,半晌,唇边才吐出殿下二字。

一旁的平安见此,也只能无奈地示意车马暂时停下,其他人离得远些,然而宋君谦并没有打算下车,他定定地看着这人,沉吟了许久,方才斟酌着开口:

“将军这几日深居府中,想来,也并不知晓这盛京城北风渐起。说来也怪,自从大军班师,这风就刮得越来越厉害,将军虽常年驻兵边塞,历经过西北苦寒,却也不可小觑。西北的朔风再凛冽,到底是不如京城的妖风厉害。起于无形,无处不至,任你再怎么防范,也禁不住他几番吹彻,本王身着锦衣貂裘尚觉得寒意透骨,又何况将军的一副铁甲呢?说来惭愧,我这几日,拜访了几位先生,虽然所求之事未被应允,但他们终究还是吐露了一些”他顿了顿,似乎在犹豫着该不该说,语气也有几分犹疑:

“往后妖风更甚,日子怕是不太好过。不妨趁着朝会,主动求个恩典。加官进爵、富贵荣华虽好,现下都不如保全自身。将军立下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上面那位心怀顾虑,暗自揣测;文官只知将军功高,却不知戍边辛劳;武将只羡将军英勇,却也早忘了战场厮杀九死一生,军功何其难得?更莫论我等皇亲贵胄久居膏腴之地,实在难以感同身受。”

“殿下……”

宋君谦摆了摆手,示意先听他说完:“将军是聪明人,有些话我不便明言,需知天威难测,人心鬼蜮。与其坐等发难,不如主动退后一步。林家满门英烈,可歌可叹,总有官员心怀钦佩,老侯爷又与许多武将有一份香火情在。将军莫要携征战的锐气,莫夸耀平西的功劳,只道为父报仇,人伦天理;为君分忧,臣子本分;为国戍边,满腔热忱。不求高官厚禄,只愿边塞百姓安宁、君王江山永固。将军,你是忠烈之后,又立下不世之功,若做出这般低的姿态,便是那位再无情,也要顾忌悠悠之口;纵然有人不依不饶,你身后还有战功赫赫的平西军,他们总不至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凉了数十万将士的心。”

“殿下,您是说?”宋君谦这番话几乎已经挑明,林文辛再是个傻子,也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刹那间他只觉得心惊肉跳,手脚冰凉,脑袋如同挨了一记重锤,只砸得眼前一阵发黑,嘴唇嗫嚅着说不出话来,好半晌才掐着手心定下神来,他下意识看着宋君谦 满眼恳求,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心里跳得厉害,浑身力气都被抽空了。

他不怕死,可这武安侯府的其他人怎么办呢?欺君之罪,说不好就是满门葬送。

逃,他心想,现如今只有趁着月黑风高让长风他们连夜逃离京城。可现在城门已闭,守备森严,想要出城,何如登天?

怎么办?怎么办?

见他脸色煞白,额上一层冷汗,双腿几乎站立不住,宋君谦暗自皱眉,连忙低声唤道:

“林将军、林将军……”

“殿下……”林文辛倏然回神,抬眼望去,虽然心知不太可能,却仍忍不住带着几分期冀,低声哀求“求殿下指条生路,我自知罪有应得,可侯府其他人是无辜的,殿下……”

“林将军!”听不得他这般贬低自己,宋君谦微微提声,却又见他如惊弓之鸟,满目惊惶,不由得心下一软,温声劝慰道:“莫要如此惊慌,据我所知,此番风起,大多是御史言官参与其中,加之诸多皇子在中作梗,上面那位,尚不曾有什么表示,约摸着是想稳坐高台,不偏不倚,由得底下人去争辩。如此一来,事情犹有转圜的余地,你切莫自乱了阵脚,京城内耳目众多,更不要让侯府做出什么大动作。只当作毫不知情,坦坦荡荡的去参加朝会,如果有官员发难,更不必束手束脚,尽管呵斥于他!”

见林文辛神色渐渐安定下来,知道他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宋君谦暗自点头,他想用手拍拍对方的肩膀,借他几分力量,却又囿于此刻相隔着车厢,只能作罢。

“生死存亡之际,莫要再顾及什么颜面,若那位当真不念君臣之义,你只管在金殿上哭诉林家世代忠良、满门英烈……将军,我并非故意揭你伤疤,只是对于那位来说,你平西的功劳再大,该舍弃的时候他也不会眨一下眼,倒是你林氏遗孤的身份,反更让他顾忌几分。再怎样他也是要保全朝廷的脸面和自己的名声。那位有所顾忌,东宫又有心斡旋,朝中再有几位大臣仗义助拳,总能保你侯府满门平安。我虽不济事,却也可以在旁敲敲边鼓……我知你最为担心的就是这两个侍从……也罢,今日我便以宁王的身份向你保证,无论明日结果如何,定会护他们周全!只是其他的,我实在是没有把握 ……”。

“多谢殿下、多谢殿下”林文辛忙不迭的轻声道谢,此时哪还顾得上其他,“只要他们不受牵连,我……再无他求。”

为何再无他求?

宋君谦听了这番话,心里愈发复杂。在他看来,眼前这人没有做错任何事,八年戍边之苦是真的,沙场刀剑无眼受得伤是真的,战场厮杀立下的汗马功劳也是真的。这样的人,携不世之功归京,理该当得起大炎上下所有的夸赞,受得起这世上最高的封赏,合该是封侯入相、荣耀满身,青史留名的一流人物。却因为一些在他看来算不上什么的过错,要被打入万丈深渊,怎能不让人心绪难平?

他本以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多么情感外露的人,虽说心中不平,但经过这几日也已经冷静了下来,前来的这一路上更是做足了心理准备,可当真亲眼见了这人几乎折了傲骨,态度谦卑到了尘埃里,心中的滋味实在是复杂难辨,既愧又悲,又怜又惋,几乎抑制不住自己做出一些有失体统的举动。

不应该……

宋君谦闭了闭眼,摇头挥去脑中种种不合时宜的念头,微微叹了一口气:

“总会有办法的,”他看着林文辛的眼睛,一字一句说得缓慢而坚定,“林将军,总会有办法的,我保证……”

保证什么呢?他的话又哽在了喉间,心下也有些茫然,一时间竟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良久,才又轻声重复了一遍。

“总会有办法的……”

林文辛心中又何尝不是惶然无措、百味杂陈?此时此刻,他只觉得一颗心沉甸甸的坠得慌,也实在说不出什么话,只能讷讷的道谢“多谢殿下……”

“更深夜寒,回吧”宋君谦轻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气,收回目光,把头慢慢转向车内,低声示意车夫扬鞭。

车厢昏暗,面目也看不真切,林文辛再抬眼望去,就只能看见他眉心紧蹙,靠着车壁微微摇头。

霎时间,一股巨大的无力感袭来,几乎让他撑不住自己的身体。他说不出话来,只能呆呆的望着宁王的车马走远。良久才回过神朝着离去的方向深施一礼,久久不能起身。

“主子”,长风见自家主子失魂落魄的样子,立刻拧紧了双眉,方才他离得远,没听清二人说的话,却也看见主子突然的僵硬,再看看现在这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心里暗自揣测宁王是不是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当即快步走到林文辛身旁“可是宁王说了什么?您还好吗?”

“无碍”,林文辛拽着长风的手臂,借力挺直了腰,却仍是觉得心惊肉跳、双腿发颤,他看了一眼茫茫夜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良久,才苦笑着摆了摆手。

“回吧……”。

“主子……”长风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他抬眸制止,当下也只能无奈地摇头,快步走到老管家身边,吩咐下人们依次退回府内。

顷刻间,门口的下人就都退了个干净,方才还热热闹闹的侯府门前,现下也就只剩下一个守门的小厮和几盏灯笼。适逢浮云遮月,夜色朦胧,暖黄的灯光驱不散他身后的无边黑暗,也照不亮门后的一片昏沉。偌大的侯府就像一只吞噬生命的兽,洞开的大门就像张大的兽口,狰狞而又让人胆寒。

林文辛站在原地呆呆地望着高悬的匾额,只觉得一阵疲惫。

他是真的撑不住了。

但林氏满门的清誉、武安侯府的荣光,还有平西军应有的封赏,万万不能因他受损……

明日这一关,是生是死都要去闯一闯。适才宁王有一句话说得不错,生死存亡之际,确实顾不得什么体面了。

是痛陈戍边的不易还是哭诉林家的悲惨,他都能扯得下面皮,便是与言官舌斗,与武将互殴,做个滚刀肉,他也能豁得出去。只希望今上看在他这番混不吝的自污,垂怜侯府一二。

至于他个人的下场如何……还能报什么期望呢?不过是听天由命罢了。

思及此处,饶是之前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林文辛仍是忍不住苦笑一声,他摆手阻止了下人殷勤递过的灯笼,摇着头,缓步跨过门槛,渐渐融入了沉沉夜色之中。

另一边,宋君谦倚靠着车厢,闭目出神。

夜阑人静,马车的速度不慢,一路走来竟是出奇的顺畅。忽然,车轮轧在碎石上的一阵颠簸,让他的脚碰到了一个东西,他睁眼随意一瞥,发现是一只鲜桃。想必是方才就从篮中滚出,遗落在角落里……

宋君谦伸手将它捡起,端放于掌中,暗自思索。直至车马渐停,平安在车外轻声提醒,他才恍然回神,一咬牙,急匆匆走下马车,高声吩咐平安整理完毕后就去书房门口等候,便再也顾不得其他,大步迈入王府。

他催得急,平安丝毫不敢大意,将诸事安排妥当后,快步走到书房外候着,还不等将一口气喘匀,就看见自家王爷捧着一个红木匣子迎面走来。

“王爷”平安连忙见礼,伸手接过匣子,只觉得轻飘飘的没什么分量,也不敢多想,只轻声问道:

“您这是?”

“平安,事不宜迟,你现在就备马,将此物送往东宫,记住,务必亲自送到太子手上,不可假手于人-。”

“王爷,现在时候可是不早了,只怕太子殿下已经安歇下了。”

“来不及了,事急从权,也顾不得其他了”宋君谦一摆手,双眉紧皱,语气里也带着几分焦急,“若有人盘问,你只说是我今日从奉国寺求得的鲜桃,托了了尘大师诵经祈福,对太子身体大有裨益。若是太子找你问话,你便说鲜桃不宜久放,务必今晚食用。呈桃的红木匣子亦是佛门洁净之物,颇有赏玩妙趣,请他多多上心”。

这……

平安一时无语,只觉得自家王爷做事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大晚上的,用这么精致的匣子就装一只桃子,还要让他郑重其事地送到太子府上……至于这桃子究竟是不是特地请大师念了经,不可说不可说,反正依他看来,估摸着就是刚才那一篮子里掉出来的一个……

得,甭管怎么说,主子发话,他这个做下人的还是麻利地动身吧。想到此处,他不再迟疑,当即行礼告退,吩咐备马,准备赶往太子府。

宋君谦听着耳畔平安因为着急略带些尖利的声音,却并不觉得刺耳。他仰起头,看着天上的一轮寒月,长叹了一声,吐出胸中的浊气,微微露出几分笑意。说来也巧,方才还被浮云遮蔽,羞羞怯怯躲着不肯露容的月亮,忽而又明亮起来。月色之下,他整个人都沐着一层清辉,本就疏朗的眉目,更显得柔和了几分。

明天该是个好天气,他想。

清风明月自当匹配个红日昭昭。

昭昭红日在上,定能让魑魅魍魉烟消云散,护国的忠良逢凶化吉,得偿所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