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山河为聘 > 第17章 出降筵逢

山河为聘 第17章 出降筵逢

作者:方块的六只猫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4 00:51:55 来源:文学城

戊寅月,癸酉日,是南萧二公主萧乐菱出降的日子,她已满双十年华,按南萧婚俗,早过了适嫁之龄,迟未成婚的缘由并非是雍和帝对其疼爱不舍,相反,是因为雍和帝不喜此女,才对她的婚嫁之事毫不上心。

萧乐菱母妃原是一介内廷女官,偶得机缘,一夜承恩怀上龙嗣,被封为英贵人,此后本该是安享荣华,却不料在诞下萧乐菱不久便被另一妃嫔揭发其与禁卫私通,淫.秽后宫,雍和帝盛怒,将英贵人和禁卫杖毙。

且怀疑萧乐菱是血统不正的腌臜秽乱之物,抱着襁褓中的幼儿便欲摔毙,最后是彼时为贵妃的宋皇后带着一众后妃劝诫求情,才留得萧乐菱一命。

事后虽得太医查验,萧乐菱确为龙女,但雍和帝仍百般嫌恶,纵容宫人对其苛待欺辱,一直到宋皇后请旨将她抱到膝下抚养,萧乐菱才算得到了公主应有的待遇。

宋皇后怜她出身遭遇,对她格外宽待厚爱。早在萧乐菱及笄年,便数次婉转提醒雍和帝帝女婚龄已至,该在王卿世家公子中为其择选驸马了,雍和帝每每以其母性淫,女肖母,必不守节,毁皇室名驳回皇后提议。

这一拖便拖到了萧乐菱双十年华,一直到月前大寒宫宴上才赐下两桩皇婚,其一是二公主萧乐菱指配户部通贸司通贸使二子蔺浚,二是三公主萧乐昭指配淮远伯府少君沈兰时。

这两桩皇亲其实都不合宜,前者萧乐菱要嫁往的公家仅五品门第,庶子蔺浚其人声名浪荡,尚未娶正妻,房中却已是纳了两房小妾,每日只知声色犬马,是京中有名的纨绔,将皇室公主下嫁这等人,委实屈身,也委实不符礼制。

而后者的不合宜则不合在以萧乐昭在雍和帝心中的份量,雍和帝应当会为其择选门第更耀的世家大族才对,淮远伯府虽祖上有过辉煌,眼下却不过是毫无实权的一介勋爵,而在皇城根下,最不缺的就是勋贵之家。

然帝心难测,圣意难违,无论旁人揣着何等心思,这两桩婚事皆木已成舟。

今日便是萧乐菱的出降日,帝女大婚,流程繁琐,前后仪式不下双十,二驸马蔺浚已完成受醮戒仪于宫门等候。

萧乐菱于奉先殿拜辞祖先后来到偏殿行告礼,皇后皇帝身着常服端坐上首,下列是各皇室宗亲以及众多礼官。

萧乐菱于帝后面前行四拜礼:“儿臣今之出降,日后不能事于亲前,愿父皇母后长乐永康,福寿无疆。”

宋皇后蔼然抬手:“起来罢。”

女官扶起萧乐菱引到帝后身前聆听训诫。

雍和帝敛着的眸子徐徐睁开,似盯着萧乐菱,又似看向别处:“尔今之出嫁为人妇,虽为皇女,仍应孝恭遵妇道,望尔以母为戒,贞淑守节,莫辱皇室颜面。”

殿内分明寂然无声,萧乐菱却仿佛听见了许多唏嘘窃笑声,这些声音自幼伴随耳侧,无尽无休,化作日日夜夜缠绕她的梦魇。

隐在宽袖下的手紧紧攥着,掌心皮肉愈疼,面上越是恭敬有加,她跪地行礼,叩谢皇帝:“儿臣谨遵父皇训诫。”

女官扶起萧乐菱,一一和其他皇室宗亲行告礼。最后来到萧乐昭面前,萧乐昭一如幼时那般,亲切地拉过她的手,唤她菱姐姐:“真舍不得菱姐姐嫁人。”

萧乐菱微笑:“男婚女嫁,人之大伦。姐姐总不能一直陪在你身边,不日你也将出降成婚,日后姐姐常去公主府看你便是,届时三妹妹可莫要嫌姐姐烦人。”

萧乐昭摇了摇萧乐菱的手:“怎会。”

“二公主殿下,吉时快到了。”礼官出声提醒。

萧乐昭不舍地松开萧乐菱的手,眸中泛着晶莹。

萧乐菱退出偏殿,在礼乐声中乘上轿舆,前有仪仗开队,后有王室宗亲相送,一路向着宫门去。

萧乐昭盯着喜庆大红的轿舆,眼底那点闪烁的晶莹消失了。

......

夜至,二驸马府内,举行着尚公主的九盏筵席,男宾女宾分厅不同席,皇胄宗亲则单独坐在内堂。

户部通贸司主商业贸市,通贸使蔺崇平日与渠京豪商,异国巨贾多有往来,今日二子尚公主,宾客中不乏商贾人士来贺。

南萧虽不抑商,但仍视商人为末流,筵席上不能登堂,只能于外厅落座,蔺崇不敢慢待,亲自在外厅接待。

“蔺大人,恭喜恭喜,蔺府日后可谓是皇亲了,当是扶摇直上,我等小民谋生全仰赖蔺大人,往后也还需大人多加关照才是。”槐月举着杯盏,谈笑间,风韵柔媚,引来远端男宾注目。

蔺崇满面春风,话语还是谦逊:“哪里哪里,犬子德薄,今能尚公主,是陛下施予天恩,为人臣者,哪能整日想着加官进爵,应当竭心为君父分忧才对。”

一桌女宾咯咯咯地笑起来,极尽吹捧拍须之言。

“诸位吃好喝好,若有招待不周之处,尽管指出。”待蔺崇离开,槐月端着酒杯走到临近一桌,对平日多有交际往来的商人女眷一一打招呼寒暄。

几杯酒水下肚,她面色愈发艳丽魅人,踩着小步走到不起眼的一角,凑近那将全部注意力放在桌上各色菜肴,对周遭应酬交际一概不理的女子耳边:“你既来了,便该由你去应付这老匹夫,在这闷不做声只顾吃菜作何?”

姜清珩今日是以一名普通行商的身份赴宴的,阿穆洛桑的名头虽名扬天下,但少有人见过其真容。她慢条斯理放下筷子,用手巾揩拭嘴角:“我自是有更要紧的事要做。”

槐月知晓她来此目的,便只哼了一声。

姜清珩端茶清口,问:“京中近来可有何异样?”

槐月望了望四周,厅间一片觥筹交错,面酣耳热,无人注意到她们,她低声说:“近日有一传闻,与晋王有关。”

姜清珩端起一杯茶水清口:“什么传闻?”

“说京郊有位玄褂半仙,有着预卜神通,能为人改命,我查了查,传的这位半仙颇似晋王宿仇,曾经的王府幕宾黄言,近来晋王派了不少人在城里城外暗寻此人。”

姜清珩听罢没说什么,目光远眺至一处,凝目少顷,突然开口问:“那人便是淮远伯府少君吗?”

槐月跟随她的目光看去,定定看了一瞬道:“是他。”

“他不是抱病不出吗,怎倒也来赴宴了。”槐月嘀咕,“噢对,他与二公主毕竟也算年少好友,今后又添亲缘,合该来的。”

姜清珩淡淡道:“我看未必是友人这么简单。”

槐月挑眉,再度将目光投向那边的瘦削青年,只见对方心事重重,自斟自酌,不时侧目朝远端眺去。

槐月朝对方眺望的方向看,是府邸后堂,眼下驸马府的主家下人尽在前院待客忙碌,后堂除了婚房中的新妇萧乐菱怕是没有旁人了。

槐月瞳孔微张,瞬间思悟三人关系,神情逐渐兴奋:“原来......所以他病倒是真病,不过不是身病,而是心病。”

“嘘。”姜清珩举起酒杯,和槐月手中的杯子碰了碰,笑说,“久闻槐掌柜风采,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槐月白了她一眼,转身离开。

此时沈兰时所在的桌席,萧峥信步而来,他看了看沈兰时手边几已近底的酒壶,笑道:“本王原料子虞病况未愈,该是赴不了宴的,如今看来,身体这是渐好呐,不如去本王那桌共饮如何?”

沈兰时推辞:“微臣区区一六品小吏,怎敢僭越与皇胄同桌共饮。”

萧峥打断她:“此非朝堂,何必言臣,再则,不日你便将迎娶本王幼妹,届时便是一家人了,更是不用顾忌这些虚礼。”

同桌其他世家公子打诨道:“我看哪里是晋王爷想邀子虞兄共饮,怕是三公主殿下借着王爷的口唤人去呢。”

“是了,如今三书未下,婚期未定,还能见着,待纳采问吉后,子虞兄你想见三公主殿下也是见不着的,可不还惜着点,赶紧的同王爷去罢。”

萧峥假肃:“你们这些混竖子,少拿本王妹妹打趣,公主之尊,岂能玩笑。”

众人半真半假请罪道歉起来。

末了,沈兰时还是被萧峥拉去了御桌,围桌的一圈,尽是皇亲贵戚,沈兰时面朝众人揖礼:“臣沈兰时见过宁王殿下,见过明国公......”

“好了,这般行礼行到几时去,去乐昭身侧坐罢。”这样安排,倒不是出于其它想法,而是在桌女眷要么已为人妇,要么是尚未出阁的少女,沈兰时反倒只有坐在萧乐昭身边才显得合规矩。

“我想挨着小姑坐。”一道不情不愿的声音响起,是坐在萧乐昭身边的晋王世子萧穆,他方才幼学年,自幼便亲近喜欢萧乐昭。

“穆儿,不可任性。”晋王妃纪彤肃声。

晋王长女萧思茵也唤:“穆儿,来阿姐身旁坐。”

萧穆不肯动,萧峥脸色下沉,萧穆感受到父王不善的眼神,立马跳下凳子,跑去萧思茵身边了。

沈兰时落座,萧峥亲自为她斟酒,此时也不自称本王了:“子虞之才,仅出任主事一职,实在是大材小用,不过眼下二弟领命在身,负责彻查学子诽政案,届时三司同审,倒是需得子虞辅佐,这杯酒啊,该子虞同二弟喝。”

“皇兄说得是,这杯酒我与子虞共饮。”萧郁笑得勉强。

沈兰时举杯回礼。

酒桌上大多是男人交谈着,萧乐昭听得心烦,问萧穆:“阿阙,外厅有傀儡戏,要不要同小姑去看?”

萧穆表情写满渴望,畏怯地望向萧峥。

直到萧峥应下,他才欢欢喜喜来到萧乐昭身边,萧乐昭牵住他的手起身,孟婉上前来为她披上大氅。

萧乐昭:“给世子披件外衣。”

王府随从立马为萧穆套上外衣。四人离了内厅,往外厅搭的戏台去,眼尖的下人瞧见,立马上前作礼:“小人见过三公主殿下,见过世子爷,殿下可是想看傀儡戏?”

萧乐昭颔首。仆人便将四人引到影璧一侧,与其他寻常宾客隔开来,随后退下去准备观戏的瓜果小食。

台上的傀儡戏尚未开场,萧穆坐在高凳上,双腿晃悠着问萧乐昭:“小姑,你不喜欢那沈子虞了吗?”

萧乐昭:“若是叫你父王听见你直呼长辈名姓又该训你了。”

“小姑才不会告状。”萧穆笑嘻嘻回道。

萧乐昭微笑:“不过你为何这般问?”

萧穆想了想回:“说不上来,就是感觉小姑现在看他和以前看他不一样了,瞧着不那么喜欢了,刚刚你都不怎么搭理他。”

“要是小姑不喜欢他了,就快同皇爷爷说嘛,反正现在宗人府没正式更碟,礼部也还没备启婚仪,现在说还来得及。”萧穆嘀咕着补充,“反正我也不喜欢他。”

萧乐昭笑意更深:“她如何讨你不喜了?”

萧穆掰着手指头数道:“病歪歪的,瞧着像个短命鬼,说话老是之乎者也那套酸儒气,长得虽然不难看,但是白头粉面的,都弱冠之年了竟还不生须髯。我母妃同我说,父王弱冠之年便是靠一脸的美髯赢得京城一众世家小姐芳心的。”

“啊对,还有面相,他面相不善,这样的人最会伪装了,其实心机深得很。”

萧乐昭差点笑出声来:“小小年纪,竟也会相面了吗。”

一旁的王府随从听得一脸讪色,忙劝道:“哎哟世子爷慎言,沈少君日后为三驸马,是咱王爷的妹夫,您的姑丈爷,可不兴这样说道是非,若是被王爷晓得......”

“好了,世子尚年少,心性率直,出言无忌,姑妄听之,难道你还要作真拿去王爷面前嚼舌根吗?”萧乐昭冷了声。

随从惴恐垂首:“小人不敢。”

“好了,不说这些了,看戏吧。”萧乐昭安慰性地抚了抚萧穆的头。

待杂戏开场,不多时萧穆便看入了迷,不停拍手惊呼。

萧乐昭起身到那随从身边:“照看好世子爷。”说罢便同孟婉离开了。

春夜料峭,凉风侵肌,萧乐昭裹紧了身上的大氅,依着前世记忆,通过青石板道来到前堂的一方小院,许是位置偏僻,下人疏漏打理,院里生着稀疏的杂草,假山水池池底躺着凌乱的枯枝残叶。

一方庭院,满是寂寥。

萧乐昭来到院中凉亭,亭内石桌上有一副弈子和棋盘,弈盒上蒙着一层薄灰,萧乐昭用手巾将其抚掉,兀自坐下,执起黑子落于棋盘。

不多时,棋盘上便星落黑白棋子。

静谧的亭中,偶有棋子落下时,碰撞棋盘的清脆声,亦有凉风挽面,吹动起亭檐悬挂的五角铜铃声。

夜铃清脆,声声叩心。

铃声中渐渐起了遥远的脚步声,脚步声渐近,一道颀长的人影投在青砖上,萧乐昭落下一子,同守在亭外的孟婉说道:“让她进来吧。”

孟婉侧身作请,姜清珩入内行礼:“殿下。”

萧乐昭微抬下巴,语气慵散:“坐吧,筵席无趣,陪我对弈一局。”

姜清珩落座,几眼扫过棋盘后,从棋盅中拾出一枚白子落定,这一子下至致命处,白子顿时被黑子围困一片,“殿下想告诉我的,我已经看到了。”

“阁尊看到什么了?”萧乐昭反问。

姜清珩并不直面回答:“既已非吾所具,若迟疑不舍,必得不偿失,何况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所得。”说罢,她落下一子,为困顿的白子打开局面,迎来转机。

萧乐昭如何听不出对方的话中深意,她勾唇一笑,笑容显得郁郁寡淡:“阁尊是在说棋还是说人?”

姜清珩:“世事如棋,这黑白弈子又何尝不似世人。”

“阁尊是在可怜我吗?”

姜清珩抬眸,看了看萧乐昭又低眼看回棋盘:“非也,殿下今之境况尚有回转余地,不至于来日悔之晚矣。”

“你有心悦之人吗?”萧乐昭突然问道。

姜清珩明显一怔,素来不显喜怒的脸上挂着怔愣。

萧乐昭噗嗤一笑:“看来是没有了。”

“你方才所言,人如弈子,当舍则舍,然棋道无情,人心有欲,若事事说断便能断了,又何来古今这般多的恩仇情怨。”萧乐昭似不愿再继续这个话题,说道,“继续吧。”

两人于亭中对弈,不分伯仲,黑白两子几遍满棋盘,每落一子,都需深思熟虑。

飒飒的风声渐起,铃声也大了,姜清珩见萧乐昭垂落在肩头的青丝被风拂过,微微漾起,好似那风中弱柳。

弱柳枝弱,可若抽出新条,却也是坚韧的。

“该你了。”萧乐昭提醒久不落子的姜清珩。

姜清珩看回棋盘,随后落子,这一子便奠定了败局,几手后白子胜出。

萧乐昭面上未有获胜的喜悦:“如此落败,并不似你棋风,故意相让,叫人毫无取胜之悦。”

姜清珩敛眉:“殿下如何得知我棋风?”

萧乐昭不答反问:“我托阁尊办的两件事,如何了?”

姜清珩从袖中摸出一栗色荷包递去:“前去山荔县的人来信说时修明携家眷返乡后家境困窘,因是犯官,亲戚好友皆同他断了来往,幼女于冬日染疾,因缺药少粮病逝,次年又遇瘟疫,老母妻儿俱疫毙,他亦断了活念,纵身跳入沽宁江。”

萧乐昭神情黯然须臾,随后伸手接过荷包,解开圈绳,将荷包执于鼻前嗅了嗅,一股子雪松寒香,当真是北国才能产出的物什,“一厢情愿,执迷不悟,阁尊可会觉得我愚蠢?”

姜清珩微摇头:“推赤心置人腹中,乃稀珍之质,不惜真心者,方为愚人。殿下无论怎样选择,都是遵从己心,能认清自己内心的人,安能算作愚蠢?”

萧乐昭笑了,眼神在昏暗的凉亭里闪着微茫:“阁尊能言善道,宽慰起人来也丝毫不差。”

她顿了顿,笑意隐退,轻声道了一句:“谢谢。”

这声谢谢轻不可闻,由徐徐夜风包裹着飘进姜清珩耳中。两人识时日短,期间互有试探,互有猜忌防备,彼此吐露的话语真真假假,除了自己知晓真心与否,对方是难以窥察的。

然而现在姜清珩却有种毫无缘由的直觉,萧乐昭说的这句谢谢是出于真心。

萧乐昭抬眼看姜清珩:“今日对弈,尚不得趣,阁尊可愿与我再弈一局?”

姜清珩不语,手却已经伸向棋盘欲将棋子拾回棋盅,这时一只手探来,轻轻搭在了她的手背上。

凉凉的触感贴在指骨间,宛如这清凉月夜。

姜清珩盯着那只纤细莹白的手片刻,转眼看向萧乐昭时,对方已然收回了手,“今日时辰已晚,此地也并非对弈的好地方,不若改日再弈,阁尊不日将返北,后会难期,如此也算是我为阁尊践行。”

见姜清珩不应,萧乐昭似有些失落:“阁尊若不愿,我亦不强求。”

姜清珩自恃知人之术不差,如今却是看不分明这南萧三公主,她身上既有着超出其年龄涉厉的成熟稳念,又有着打金枝堆里养出的娇弱矜贵,哪幅模样是伪装哪幅是真容,抑或是兼有,她一时竟不能很好判断。

她沉默了小会,开口提及旧事:“上次在鸿远观,殿下说有有事相求于我,可今日再见,却全然不再提起,莫非殿下已不再需要我相助了吗?”

“难为阁尊还记得了。”萧乐昭声音轻淡,似乎对此事已不怎么挂心,“阁尊真愿助我?”

“力所能及之处,可以。”姜清珩答得毫不犹豫,但转瞬又补充,“不过我想先向殿下打听一个人。”

“谁?”

“将尺素传给殿下的那位有缘人。”

萧乐昭眯了眯眼:“她啊,阁尊想打听她什么?”

“她的下落,我急需找到此人,所以望殿下再回忆一番,看是否能忆起关于她离开渠京后的些微线索。”

前世姜清珩只告诉自己尺素是对她至关重要的两人所作,但并未提过他们的身份,自己焉能作答?

不过萧乐昭还是凝神想了想,忽地想起姜清珩曾经离开过渠京整整一月,回来时只说自己去太武县寻一旧人,莫非当时找的那个旧人,便是她现在口中急寻的人?

“我确实不知他下落。”萧乐昭蹙眉,“不过,你可以去太武县寻访一番,看有无收获。”

“通州太武县?”姜清珩声调微高。

这人对姜清珩该是何等重要,才会让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人露出这等急切语调,萧乐昭嗯了一声,忍不住问:“此人对阁尊来说,想必十分重要吧。”

“至关重要。”

萧乐昭感到一丝烦闷,前世她也将姜清珩看作至关重要的人,她原以为姜清珩这种人是没有真心的,但现在她知道了,她不是没有真心,只是自己不是她真心以待的人罢了。

“阁尊既愿襄助我,那便于后日东陇湖见,届时,我们也好将今日未完之棋局继续下完。”

姜清珩应声:“好,东陇湖临台舫,静候殿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出降筵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