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山河为聘 > 第12章 求贤下士

山河为聘 第12章 求贤下士

作者:方块的六只猫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4 00:51:55 来源:文学城

雷雨一夜,至清晨已是化作了绵亘靡靡的小雨。春雨润绿苔,斜风拂杨柳,南国已然进入了初春雨季。

一辆马车于上岱山脚停住,碧云跳下马车,霎时被面前云雾缭绕、高耸巍峨的大山惊住,若姜清珩早早与她说此山甚伟,或许她就不会缠着非要跟来了。

车夫矮身放好马凳,撑开一把油纸伞立在马车旁。

姜清珩掀开车帘,下马车接过伞,走到碧云身边倾斜伞面,为她遮去肩头洋洒的春雨:“现下回去还来得及。”

碧云气势不减,声音稍弱:“不要,还比不得咱雁落山高,走吧。”

姜清珩弯唇:“好。”临走前嘱咐车夫,“两个时辰后再来。”

车夫应是,然后驱着马车离开了。

今日她们要行往的目的地,乃是山腰处所在的鸿元观,鸿元观始建于前朝,历史悠久,南萧立国时,因太祖信佛,境内一度佛盛道衰,鸿元观由此衰落,直到雍和帝开始仙修炼道,民间道事才重焕生机,鸿元观也得以留存。

然而鸿远观虽紧邻京城,却坐落于高山密林中,通往道观的路是一条陡峭泥滑的山路,谓曰“天阶”,京中那些养尊处优的贵人自是不愿费力来此,所以鸿元观仍是冷清,香火不振。

姜清珩和碧云花了近三刻钟到达山门,山门处耸立着一座年代久远青苔密布的石牌坊,上刻秀逸飘扬的四个大字——天清地宁。

过了山门,再往上行百余步石阶,便是鸿元观的正身了,此时正门外,唯有一穿着蓑衣的小道童在打扫地上的残枝枯叶。

姜清珩上前:“小道友,劳烦替我通报平阳道长,就说胡商洛桑特来拜访,但求一见。”

小道童立正扫帚,掐起手势弯身行礼:“见过二位信士,平阳道长正在道房内静坐练功,二位请先随小道入客堂等候。”

“有劳。”

姜清珩和碧云跟在小道童身后进入道观,通过庑门廊来到接引香客的客堂。此时堂并无其他香客,十分安静,小道童替二人斟上茶水便退了出去。

碧云捧着茶杯两三口饮尽,还觉口渴,又执了茶壶倒满一杯喝下,才觉口干有所缓解。

她年岁稚,性子又跳脱,是万万做不到向姜清珩那般端坐下方阖眼养神的,便在客堂内四处转悠,边打量边说:“殿下,你说这颜将军为何非得出家呀,以他的能力,去到任何一国都能登台拜将,何必抛下大好前程到这深山中苦修。”

姜清珩闭着眼不紧不慢回:“少时我曾有幸读过颜氏家传兵法,书内除行兵布阵,战术谋略外,深切著明为将者,应知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兵者为之战,当深知是为谁而战。

由此可见,颜氏世代为将,并非是为建功立业,垂名青史,而是真正心怀苍生的大义之族。然而如今天下各国国君,发动战事的目的皆只是为了扩充疆土,争雄称霸,攻下一城必搜刮屠戮一城,不恤民命,不怜苍生,颜将军自不欲共事之。”

说罢,姜清珩倏地睁眼,望向门外,起身道:“方才所言是晚辈拙见,若有冒犯,还望颜将军海涵。”

门窗上显现出一道身形高硕的模糊身影,那身影停伫片刻后推开了门。立在门外的男人须髯如戟,鹰目刀鼻,但因穿了一身老旧的青灰道袍,使得他身上的肃厉气消弭不少。

男人入得房来,弯身行揖礼:“贫道平阳见过二位信士。”

姜清珩和碧云抬手回礼。

“贫道已然归隐道门,信士还是以道号相称罢。”

姜清珩歉声:“晚辈疏忽,平阳道长见谅。”

平阳子淡声问:“洛桑姑娘找贫道何事?”

“洛桑一名是为便宜行事所用,并非刻意隐瞒身份,晚辈北姜姜清珩,在此见过平阳道长。”姜清珩弯身,恭敬地行了一礼。

“原是北姜二公主,昨日贫道已和你方遣使说清楚了,贫道不愿再插手凡尘俗事,若公主殿下还是为此而来,便请回吧。”平阳子声音硬了几分。

姜清珩迅疾回:“不,晚辈今日前来是想同道长讨教道法一二,以解胸中之惑。”

平阳子坐了下来:“据贫道所知,北姜天颂帝崇信佛学,帝女却是奉道而行吗?”

姜清珩微笑:“在晚辈看来,儒释道皆是古圣先贤集思想大成所得,可以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三教同为本源,终归一途。晚辈涉道尚浅,故特此拜会道长,望道长不吝赐教。”

平阳子闭上眼,神情平和地发问:“殿下何疑焉?”

姜清珩:“言天之自然,谓之天道,那古来世运,治乱兴亡,盛衰交替,是否也算天道使然?”

平阳子:“极盛必衰,久合必分,此天下之势,势在道之中,可谓天道。”

姜清珩默了一瞬说:“然此天道下,民不堪命,苦不聊生,也无怪百姓怨天不公,叫人欲逆天而行了。”

“天不司人命,所谓逆天而行,实则是心从己欲而行。”平阳子睁开眼注视着她。

姜清珩问:“一己之欲著微势,万人之欲成大势,大势所趋,可否撼天道也?”

平阳子和姜清珩对视俄顷,开口:“道之一字,在天曰命,在人曰心,心之所向,造化全凭自我。”

“那依道长所见,晚辈造化几何?能否趁势而起,一定天下?”姜清珩微笑询问,语气仍是恭谦有加。

平阳子皱眉,他确是被姜清珩一定天下四字惊了惊,这般雄心壮志,是今之五国任一国君都不敢轻易掷出的豪言。

一来五方割据,各有优劣,想一举吞并其他四国统一天下难乎其难,再则五国国君要么如南萧一般倚靠天险龟缩一隅,无问鼎天下之志,要么只求称霸取利,未曾想使天下归心。

“一定天下?言之易,行至难,古来欲成此事者,不下万千,然大多皆作白骨,湮没无闻,乱世人杰非是如此好做的。”

姜清珩笑意更为诚挚:“晚辈自知大业非一人一力可图,这才特请将军出山相助。”

“你......”平阳子一怔,说是论道,最后还是为引出心中所求,然刚刚和姜清珩几轮相谈下来,他对这个谈吐不凡礼数有加的异国公主已是不那么抵触了,于是垂目思索半瞬后问:“方才你所言少时曾读过颜氏兵法,颜氏兵法并不外传,你从何读得?”

“是师傅口授于我。”

平阳子扬眉:“你师傅是何人?”

姜清珩回:“晚辈师父名唤胤雅,早年曾在焱河县小住过几载,与颜老将军相识。”

“胤雅......”平阳子忆起父亲尚在人世时,是曾有过一名女子数次登门拜访,原是父亲忘年之交,如此说来,姜清珩倒是和他有微末旧缘。

平阳子抬眼,直视她问:“殿下可知,谋天下是怎样一条路?”

“自是晓得。”姜清珩不疾不缓答,“当是一条危机四伏,刀光血影的险途。”

平阳子:“不惧?”

姜清珩并不直面回答:“少时我同师父游历各国,亲眼所见这些国家无论表面如何富饶强大,其底层民生,大多苦难深重,加之各国战火频发,一些边城要地更是十室九空。”

“道长问我可惧,我若豪言说丝毫不惧,那便是违心之言,人莫不惜其生,但生不可不惜,亦不可苟惜。”姜清珩目光坦荡地注视平阳,“师傅曾对我说,人之百年,身可临渊,志不可移。这句话晚辈一直铭记于心。”

平阳子已非闻之豪言便会荡起满腔热血的少年人了,何况壮志易于言,难于行,大话谁都会说,但并非谁都能做。

他沉默须臾道:“古来平乱世,奠基业的帝王,多能马上打天下,却难马下安天下,即便是文治武功皆能者,也不乏有忘却初心,以天子之尊蔑弃百姓之辈,二世而亡,三世而衰,不在少数。”

“初心不改,短短四字,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做得到。”平阳子目光深长,“殿下何以认为自己能够永不违初衷?”

姜清珩:“王朝更替,大多不过是换一家一姓坐天下,承古制,袭旧章,新朝建立之初便已埋下他日分崩之患,如此更迭,自然难葆初衷。”

“道长此问,晚辈无法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我唯一能够回答道长的便是我所谋天下,不仅止在山河一统,万民归心,我谋的是一个洗削更革的鼎新王朝。”

平阳子道袍下的双掌蜷了蜷,一阵漫长的喑默过后,他开口问:“那么殿下以为,今天下乱局,当以何解?”

姜清珩目光一亮,正色答:“今中土五国,坐拥沃野千里的中周势大,西越地处偏壤,势力最弱。东楚临海,依附中周,两国盟交深固,暂不作图谋,与中周结盟的草原巴达图部并不诚心依附,可用间破之。

北姜国力不御中周,正面抗敌只会愈发疲弱,迟早被蚕食殆尽,最优的破局之法仍是坚持先帝旧策,合纵南北。如今南萧帝丹毒日深,时日无多,储君之争愈发激烈,晋王萧峥与中周皇族素有私怨,若能助其夺储,便可游说南萧亲北离中,南北合盟指日可待。”

“再则,晋王此人骄狂桀骜,其下谋臣大多为虎狼之辈,他若为帝,南萧亡不旋踵,也少去战争流血,待并入南萧,又有颜将军相助,即可对中周反守为攻。”

姜清珩语速变快,在案几面上用手指划出用兵战略,“战事大体可分四步,首先出兵四路进攻中周外藩,撤其屏蔽,断其羽翼,继而取通抚关扼其咽喉,尔后进逼周都,引东楚来援。

若楚国发援,则以奇兵克之,若楚国作壁上观,则围困周都,待城内粮尽援绝,不战可胜,中周既陷,东楚尚能存几兮?最后再降西越,五国归一,天下得定。”

“时异而势异,变化不测。晚辈自知此番话有托大自负之嫌,还请前辈见谅。”姜清珩补上一句谦言。

平阳子抿唇:“我年少时,不知说过多少豪言空话,那才是真的狂妄自负,殿下比之我,已是足够自谦不矜了。”他顿了一瞬,转而问,“不过殿下如今不过是一名皇室公主,何以决断国策?”

姜清珩笑回:“我以为道长会说,晚辈只是一介公主,女流之辈,怎敢生出这等惊世骇俗的野心。”

“我的母亲是南萧立国近百年来唯一一位女将军,她跟随我父亲驰骋疆场,平内乱、御外敌,一生从不逊于男儿。她使我明白,女子姿才,亦可卓立于天地间,而非迫居于大丈夫之下。”

平阳的面色和煦不少,嗓音也变得温和,“我若因殿下身为女子便鄙夷不屑,与这世间自诩不凡,以身份之差欺压他人的奸竖有何分别?”

姜清珩展笑:“前辈的思维襟怀超世卓异,晚辈敬佩不已。”

“殿下还未回答我方才的问题,想要谋事先要谋权,我若没记差的话,殿下之上还有三位兄长,而北姜天颂帝正当盛年,殿下的大业之路,可谓是阻碍重重。”

姜清珩摇摇头:“前辈隐世多年,或有不知,如今的北姜已不复先帝时期的元气,我父兄几人未袭得先祖半分雄才大略,苟息至今,已是祖宗显灵庇佑。

我于国中韬光养晦多年,虽可取而代之,却不得不花费精力破除女主当政的世俗歧见。归顺民心,安稳内政,皆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所以此事不急,请动颜将军出山抗衡中周才是头等大事。”

当真是三句不离请,平阳子唇角不禁弯了弯,他轻咳几声,又询问起姜清珩对于治国要道的见解。

一旁的碧云听他们讨论听得眼睛都快合上了,可见姜清珩和平阳道长的交谈愈发热烈,俨然不会一时作罢,若自己不小心在这睡了过去,未免太过失礼,便悄然起身,离开了客堂。

屋外小雨未尽,空气中满是湿润的山林清气,碧云闭眼使劲吸了一大口,萎顿的精神提振不少。

她背着手,脚步轻快地沿着庑廊四下溜达,行至一拐角时,忽有一人闪出身来挡在来她面前:“信士留步,此后乃我观道友居处,还请信士去别处参观。”

碧云往那道人身后瞥去,心中生疑,方才她分明瞧着有一浅绿裙摆从那边飘然进屋,瞧身形气度,是一年轻女子,并非观中道尼。

虽然疑惑,但人家的地盘到底不便多问多事,于是转身漫步去了别处。

搞事业进行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求贤下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