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袁熙送赵云出发,给赵云安排了四名骑兵侍从,还有一辆装满礼物的马车。
赵云等人晓行夜宿,一路无事,向常山进发。离家越近,赵云的思绪也越发复杂,回想起小时候的不幸遭遇,回想起学武回乡后的种种际遇,不禁感叹人生无常、世事变化。
赵云家在当地虽然算不上什么富裕大户,但是在赵家庄也是衣食无忧的小康人家。世道虽乱,赵云一家人过得一直还算安稳。
可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在赵云八岁那年降临到了赵家。一场瘟疫,夺去了赵云父母和姐姐的生命,只剩下他和哥哥赵泰相依为命。那是熹平五年(公元176年),哥哥赵泰也只有十六岁,却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
赵云虽然在疫病中活了过来,但身体却越发消瘦了。第二年,赵泰为了让赵云有强健的体魄,在这乱世中能有一技傍身,就找门路托关系,将赵云送到了太行山里的挂云山庄拜师学武。
挂云山庄的庄主乃是名将之后,到他这一辈,厌恶朝廷**,不愿做官,只在家里开学授徒。那时候,常山郡各县都有好些少年前去挂云山庄求学习武。
多数平民子弟学了两三年,得了一些粗浅功夫,就纷纷出师回村了。只有少数既有天资又非常勤奋的少年,才会被留下继续学武,得到庄主亲自教导。赵云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这却也需要交纳比之前更多的学费。
正当赵云为增加兄长经济负担而感到不安的时候,另一个机会摆到了少年赵云面前。一位自称是常山散人的庄主友人前来拜庄,希望从庄中挑选一个少年随侍左右,作为记名弟子,以后也可能成为亲传弟子。
庄主叫来赵云等刚刚正式拜入门墙的徒弟让老友挑选,并对一众弟子说,常山散人的武艺和见识都远胜自己,能拜入其门下是难得的福缘,让大家都要好好表现。
不过,常山散人看起来只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半老头,明显没有庄主那样的气宇轩昂、挺拔威风。常山散人自始至终也没有正式显露绝技给大家看,所以一众弟子的积极性并不高,几个有些家世的还表现出了些许不屑的神情。
常山散人对众人的微表情好像毫无察觉,只是让大家按其要求逐一演示。赵云却是其中对常山散人观察最仔细、表现最积极的一个。
赵云发现常山散人虽然多数时候表现得平和散漫,但偶尔也会显出锐利如电的目光,以及迅疾如风的手法。
不过这些细节,多数少年都没有注意到,有些注意到了也不以为如何了得,毕竟这些少年对高深武艺的认识和理解都还比较有限。
最终,赵云如愿被常山散人选中,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多数人都不积极的缘故,所以常山散人并没有表现出对赵云多么满意的样子。
对赵云来说,转投常山散人门下的一个明显好处是以后不用再交学费了,缺憾是不能在年节的时候放假回家与哥哥团聚了。
至于常山散人与庄主的武艺到底谁更强,少年的赵云也不能判断。不过他想庄主所言就是有些谦虚,也不至于相差太远。常山散人应该确有高强本事,而他收徒既少又严,拜入其门下或许更能得到真传。
少年赵云就是带着这样的纯真想法,作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抉择。
后来赵云才知道,常山散人确实是一位在北岳常山避世隐居的世外高人,精通兵法、武艺高绝,而且常山散人对他从一开始就比较满意。常山散人给赵云的评价是品性纯良、根底扎实、勤奋好学,而且悟性颇高、筋骨俱佳。
很快,赵云就从记名弟子成了正式的亲传弟子。常山散人将赵云带入北岳山中悉心栽培。师父指导有方,赵云寒暑苦练,在速度、力量、技巧等各方面不断超越自我、突破极限。七八年间,赵云就已经把师父的全身本领学了七七八八,而且颇有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常山散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赵云武艺初成之后,师父又带着他游历州县、增长见闻。一方面寻故交访老友,让赵云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带着赵云踏山平寇,增加实战经验。常山散人不仅将全身本领倾囊相授,而且还将自己家传宝枪——龙胆亮银枪,赠与了赵云。
赵云的表字“子龙”,也是常山散人替他起的,出自《易经·乾卦》的一句话“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寄托了师父对赵云未来的期许,祥云出现、飞龙腾空。
赵云外出求学习武,一出家门就是十年,最后一次回家探亲是在光和三年(公元180年)。那年,大哥赵泰与嫂子结婚,赵云回家参加大哥婚礼,在家里待了半个月。嫂子是真定本地人,名叫石娟,秀丽端庄、亲切和善,不多地相处给赵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赵云学成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中平四年(公元187年)。那时,赵云已从一个有些瘦弱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挺拔俊朗的青年。
赵云还记得,那次他走进家门的时候,首先见到的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儿。小女孩儿正在院内玩耍,见到赵云,就一边叫喊一边跑回屋了:“爹、娘,有人来了咱家了。”
随后,抱着小女孩儿一起走出房门的正是赵云的大哥赵泰。赵泰看见站在院中的是兄弟赵云,欢喜非常,快步走近,关心询问道:“阿云,真是你回来了,长这么高了,这回就不走了吧?”
赵云见到久别重逢的大哥也是既欢喜又激动,“大哥,我学成下山了,回家长住,不走了。”
赵泰拉住了赵云的手,高兴地说,“好,太好了,走,快进屋。”然后赵泰又对屋里喊道,“孩儿她娘,二弟回来了。”接着又对小女孩儿说,“欣儿,快叫二叔。”
赵云嫂子很快也从屋里走了出来。赵云看着眼前哥嫂和小侄女儿的满脸笑容,归家的幸福感在心里迅速升腾。可以说,十年中,赵云每当想到家的时候,心情都十分复杂,思念里伴着悲痛。当年,他是全家第一个染上疫病的人,父母和姐姐悉心照顾他,结果却先后去世。
赵云从赵泰手里接过小侄女儿抱在怀里,听小女孩儿怯生生地叫他叔叔,更是欢喜,随着哥嫂一起进屋,详叙别情。
兄弟俩正说得高兴,忽听街上铜锣声响,赵云忙问缘故。赵泰告诉赵云,是牛头寨的山贼要来搜刮百姓了。
赵云细问详情,原来真定西边太行山上聚集了一伙山贼,行为十分猖獗,官府不能剿灭。各村镇人人自危,只能以铜锣示警,让村中妇孺先行躲避,再由村中男丁送上钱粮,以求避祸。
赵泰哀叹道:“这祸事已经越发难以躲避了。最近,他们频繁下山抢劫,不但抢粮抢物,更是四处抢女人。听说山寨要给众贼举办百人婚礼,你说猖狂不猖狂。”
赵云气愤言道:“世道怎么混乱至此,难道官府不管吗?”
赵泰说:“州兵和郡兵的主要精力都是与黑山军作战,对清剿小股山贼并不积极。黑山军经常攻击县城、打劫官府,已经占领了太行山中的好几座县城和上百座村镇,成为官府的心腹大患。这些小股山贼只是抢劫乡村,主要靠县兵围剿,但这群山贼又厉害得很,县里几次派兵进剿,都是损兵折将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