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之水浒三大猛将传奇 > 第669章 番外 成廉介绍[番外]

成廉:三国乱世中的勇毅战将

一、人物背景

成廉活跃于东汉末年,那是一个风云激荡、天下大乱的时代。汉室衰微,朝政被宦官与外戚交替把持,政治黑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地方豪强势力趁机崛起,拥兵自重,形成了众多割据一方的势力集团。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财富,相互攻伐,战乱频仍。

成廉出身于吕布麾下,吕布在当时的乱世中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吕布以勇猛著称,他骑射俱佳,素有“飞将”之名。其麾下聚集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成廉便是其中之一。吕布起初依附于并州刺史丁原,凭借着自身的武艺受到丁原的赏识与重用。然而,董卓入京后,以高官厚禄和赤兔马诱使吕布斩杀丁原,从此吕布便成了董卓的义子,在董卓的阵营中崭露头角。成廉也随之进入了董卓的势力范围,开始了他在乱世中的军事生涯。

董卓为人残暴不仁,其统治引起了天下人的公愤。各地诸侯纷纷组成联军,共同讨伐董卓。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讨董之战中,吕布作为董卓的先锋,率领着包括成廉在内的精锐部队与联军交锋。尽管联军最终未能彻底消灭董卓,但董卓也被迫迁都长安,以避联军锋芒。此后,董卓被王允与吕布合谋诛杀,吕布因诛杀董卓之功,在长安一时风光无限。但好景不长,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等人在贾诩的谋划下,反攻长安,吕布不敌,只好率领残部逃离。

在辗转流离的过程中,吕布先后投奔过袁绍、张杨等人。但吕布为人反复无常,与袁绍等人的关系并不融洽,最终他来到了兖州,与曹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这个过程中,成廉始终追随吕布,参与了诸多战役,见证了吕布势力的起伏兴衰,也在这些残酷的战争中逐渐成长为一名英勇善战的将领。

二、外貌形象

成廉身材魁梧壮硕,身高八尺有余,肩宽腰圆,浑身散发着一种赳赳武夫的气势。他的面庞方正坚毅,皮肤因常年在战场上奔波而被晒得黝黑粗糙,犹如古铜一般。浓眉之下,一双虎目炯炯有神,目光中透着果敢与坚毅,在战场上扫视时,仿佛能洞察敌人的一举一动。他的鼻梁高挺笔直,双唇紧闭,犹如一把紧闭的钢闸,给人一种沉稳可靠的感觉。

在战场上,成廉头戴一顶乌金盔,盔顶装饰着一根猩红色的盔缨,随着他的行动而上下飘动,格外醒目。乌金盔上雕刻着精美的兽面纹路,张牙舞爪,仿佛在彰显着主人的勇猛无畏。盔的两侧各有一片护耳,上面镶嵌着尖锐的铁片,既能有效防御敌人的攻击,又增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身上披着一副连环锁子甲,甲片由精钢打造,紧密相连,如同鱼鳞一般,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每一片甲叶都经过精心打磨,边缘光滑却又锋利无比,既能抵御敌人的兵器砍杀,又能在碰撞时给敌人造成伤害。甲胄的领口处围着一圈厚实的护颈,用坚韧的皮革制成,上面镶嵌着铁片,保护着成廉的脖颈要害。护心镜镶嵌在甲胄的正中央,犹如一面银色的圆盘,镜面光亮照人,能够反射出敌人的身影,让成廉在战斗中时刻保持警惕。

腰间束着一条狮蛮带,带身由坚韧的牛皮制成,表面镶嵌着一颗颗铜钉,在阳光下闪烁着黄色的光芒。带扣是一只栩栩如生的狮子造型,狮子张开血盆大口,露出锋利的獠牙,仿佛随时准备扑向敌人。狮蛮带不仅将成廉的甲胄紧紧束在身上,使其行动更加灵活自如,还增添了他的威严气势。

下身穿着一条黑色的战裙,战裙上绣着金色的云纹图案,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给人一种飘逸而又不失庄重的感觉。战裙的下摆处垂着一排细密的铜穗,在战场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为成廉的战斗助威呐喊。

他的双腿套着一双护腿,护腿由铁片和皮革制成,既能保护他的腿部免受敌人的攻击,又能让他在骑马作战时更加稳固地踩在马镫上。脚上蹬着一双黑色的战靴,靴底厚实,靴面上镶嵌着铁片,既防滑又耐磨,使成廉在战场上行动自如,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长途奔袭都不在话下。

成廉手持一杆长枪,枪身由精钢打造,坚硬无比,长度约一丈有余。枪尖呈三棱形状,锋利无比,犹如毒蛇的獠牙,闪烁着冰冷的寒光,能够轻易地刺穿敌人的铠甲。枪杆上缠绕着一层黑色的皮革,既增加了摩擦力,使成廉能够更好地握住长枪,又能在战斗中减轻手部的震动。在枪缨处,系着一束红色的缨穗,随着长枪的舞动而飞扬,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焰,在战场上格外醒目。

他的坐骑是一匹名为“乌云踏雪”的黑马,这匹马体型矫健,四肢修长有力。马身通体乌黑发亮,犹如一块黑色的绸缎,唯有四蹄洁白如雪,奔跑起来如同乌云中踏雪而过,速度极快。马鬃和马尾又长又密,在风中肆意飞扬,增添了几分豪迈之气。这匹马与成廉配合默契,在战场上跟随他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武艺与兵器

成廉武艺高强,在吕布麾下众多将领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存在。他擅长马上作战,一手长枪使得出神入化,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杀敌无数。

他的枪法融合了力量与技巧,刚猛中不失灵动,凌厉中又暗藏变化。成廉的长枪招式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蛟龙出海”,当他与敌人交锋时,突然大喝一声,长枪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从下往上迅猛刺出,速度极快,力量极大,犹如蛟龙从深海中跃出,直取敌人咽喉。这一招往往能在瞬间打乱敌人的防守节奏,让敌人来不及做出反应就已命丧枪下。

“横扫千军”也是他的拿手绝技之一。在面对一群敌人时,成廉催动战马,挥舞长枪,枪身带着呼呼的风声,如同一把巨大的扫帚,横扫而过。敌人的兵器、盾牌在这凌厉的一击下纷纷被击飞,士兵们也被纷纷扫倒在地,阵型瞬间大乱。这一招不仅展现了成廉强大的力量,还体现了他出色的战场把控能力,能够在混乱的战场上迅速打开局面。

“回马枪”则是成廉的绝招。在与敌人交战时,他佯装不敌,拨马便走。敌人若是以为他胆怯逃跑,穷追不舍,就会陷入他的陷阱。当敌人快要追上时,成廉会突然勒住战马,猛地转身,手中长枪如同一根毒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向敌人。这一招出其不意,往往能让敌人措手不及,许多勇猛的将领都因此丧命在他的枪下。

除了枪法精湛,成廉的骑术也十分高超。他与他的坐骑“乌云踏雪”配合默契,能够在战场上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无论是在狭窄的街巷中穿梭,还是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跑,他都能如履平地。在冲锋陷阵时,他能够驾驭着战马,以最快的速度冲向敌人,给予敌人致命的一击。在撤退时,他又能凭借着高超的骑术,迅速摆脱敌人的追击,安全撤离。

成廉的力量也十分惊人。他手持的长枪重达五十余斤,一般人挥舞起来都十分吃力,而他却能轻松自如地使用,在战场上舞动得虎虎生风。他在与敌人交战时,常常能够凭借着强大的力量,将敌人的兵器击飞,甚至将敌人连人带马挑翻在地。他的力量与技巧相结合,使得他在战场上几乎无人能敌,成为了吕布麾下的一员得力战将。

四、性格特点

(一)忠诚

成廉对吕布忠心耿耿,始终追随在吕布左右。无论吕布遭遇何种困境,他都不离不弃,坚定地站在吕布这一边。在吕布被李傕、郭汜赶出长安,四处漂泊,寄人篱下之时,成廉没有丝毫动摇,依然死心塌地地跟随吕布。他深知吕布的勇猛和实力,相信吕布终有一天能够重振旗鼓,成就一番大业。这种忠诚不仅仅是出于对主公的敬畏,更是源于他内心深处的一种信念。他将自己的命运与吕布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在他看来,忠诚是作为一名武将的基本准则,背叛主公是可耻的行为。

(二)勇猛

成廉在战场上勇猛无畏,不惧任何敌人。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战斗的最前线,以自己的勇猛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他从不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凭借着自己高强的武艺和顽强的斗志,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无论是在与曹操的兖州之战,还是在与刘备的徐州之战中,成廉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战斗力。他的勇猛让敌人闻风丧胆,成为了吕布军队中的一面旗帜。

(三)直率

成廉性格直率,说话做事从不拐弯抹角。他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不会刻意隐瞒自己的想法。在吕布的营帐中,他常常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对军事策略和作战计划的看法。有时他的言辞可能过于激烈,甚至会与其他将领产生争执,但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军队的利益。他的直率使得他在军队中赢得了许多士兵的喜爱和信任,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四)鲁莽

然而,成廉的性格也有鲁莽的一面。他在战斗中有时过于冲动,缺乏冷静的思考和判断。他往往会在没有充分了解敌人情况的前提下,就贸然发起进攻,这有时会给他和他的军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在一次与曹操军队的遭遇战中,成廉看到曹操的军队人数不多,便不顾吕布的军令,擅自率领自己的部队发起冲锋。结果中了曹操的埋伏,部队损失惨重。虽然他的勇猛值得称赞,但他的鲁莽行为也给军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五、主要事迹

(一)讨董之战

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役中,成廉跟随吕布一同出征。董卓派吕布为先锋,率领大军前往汜水关抵御诸侯联军。成廉作为吕布的得力战将,也参与了这场激烈的战斗。

在汜水关前,诸侯联军与董卓军展开了多次交锋。成廉手持长枪,骑着“乌云踏雪”,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他跟随吕布冲锋陷阵,多次突破了联军的防线,给联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一次战斗中,联军派出了孙坚作为先锋,与董卓军对峙。孙坚武艺高强,麾下的士兵也十分精锐。吕布亲自率领成廉等将领与孙坚交战。成廉与孙坚的部将程普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单挑。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战斗持续了数十回合。成廉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精湛的枪法,逐渐占据了上风。他施展出“蛟龙出海”的招式,一□□向程普的咽喉。程普连忙用手中的铁脊蛇矛抵挡,但还是被成廉的力量震得手臂发麻。最终,由于吕布的军队在战场上占据了优势,孙坚只好率领部队撤退。

尽管讨董之战最终未能彻底消灭董卓,但成廉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却让诸侯联军对他印象深刻。他的勇猛和忠诚也得到了吕布的高度赞赏,从此在吕布麾下的地位更加稳固。

(二)兖州之战

吕布在离开长安后,辗转来到了兖州。当时,曹操正在兖州发展自己的势力。吕布的到来,引起了曹操的警惕。双方为了争夺兖州的控制权,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在兖州之战中,成廉作为吕布的重要将领,参与了多次关键战役。他率领着自己的部队,与曹操的军队进行了多次正面交锋。在濮阳之战中,成廉跟随吕布与曹操的主力部队展开了决战。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濮阳,吕布则率领成廉等将领出城迎战。

战斗打响后,成廉一马当先,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冲向曹操的军队。他挥舞着长枪,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曹操的士兵纷纷倒下。他的勇猛激励着吕布军队的士气,使得他们在战场上一度占据了上风。

然而,曹操毕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军事家,他很快调整了战术,采用了火攻的计策。曹操派人在濮阳城中埋伏,然后故意示弱,引诱吕布进城。吕布中计,率领大军进入濮阳城。结果,城中突然燃起大火,吕布的军队陷入了混乱。成廉在混乱中奋力抵抗,保护着吕布杀出了重围。

虽然兖州之战最终以吕布的失败而告终,但成廉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他的勇猛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让曹操的军队也对他敬畏三分。

(三)徐州之战

吕布在失去兖州后,又来到了徐州,与刘备展开了争夺。成廉跟随吕布参与了徐州之战的全过程。

在徐州之战中,成廉与刘备的将领张飞多次交锋。张飞武艺高强,性格鲁莽,与成廉的性格有几分相似。两人在战场上相遇,总是打得难解难分。有一次,张飞率领着自己的部队与吕布的军队交战。成廉主动请缨,与张飞单挑。两人在战场上你来我往,大战了数十回合。张飞挥舞着丈八蛇矛,攻势猛烈;成廉则凭借着自己的长枪和精湛的枪法,巧妙地抵挡着张飞的攻击。战斗中,成廉施展出“回马枪”的绝招,试图一举击败张飞。但张飞早有防备,及时躲过了成廉的攻击。最终,两人未能分出胜负,各自率领部队撤回了本阵。

除了与张飞的单挑,成廉还参与了多次徐州城的攻防战。在这些战斗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勇猛和军事才能,为吕布守卫徐州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由于吕布的战略失误和内部矛盾,徐州最终还是被曹操和刘备的联军攻破。成廉跟随吕布逃离了徐州,但他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四)下邳之战

下邳之战是吕布与曹操之间的最后一场决战。在这场战役中,吕布的军队被曹操的大军围困在下邳城中。成廉作为吕布的亲信将领,始终坚守在城中,与吕布一起抵抗曹操的进攻。

面对曹操的重重围困,吕布的军队陷入了困境。城中粮草逐渐短缺,士兵们的士气也越来越低落。在这种情况下,成廉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他不断地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带领他们与曹操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一次战斗中,曹操派张辽前来劝降吕布。成廉得知后,坚决反对投降。他认为吕布虽然目前处于困境,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坚守到最后。他与张辽在城墙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张辽试图说服成廉投降,但成廉不为所动。他表示,自己愿意与吕布同生共死,绝不背叛主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邳城的局势越来越危急。吕布最终还是被曹操的军队击败,成廉也在战斗中被曹操的士兵俘虏。曹操对成廉的勇猛十分欣赏,试图劝他归降。但成廉宁死不屈,他大骂曹操是奸臣,坚决不肯投降。最终,曹操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将成廉处死。成廉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吕布的忠诚,他的事迹也成为了三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六、人物结局

成廉的结局是悲壮的。在下邳之战中,他与吕布一同被曹操的军队击败。吕布被曹操擒杀,而他也不幸被俘虏。曹操深知成廉的勇猛和忠诚,对他十分欣赏,希望能够将他收归麾下,为自己所用。

曹操亲自来到成廉面前,对他晓以利害,劝他投降。曹操表示,只要成廉愿意归降,他不仅可以赦免成廉的死罪,还会给予他高官厚禄,让他在自己的麾下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然而,成廉却不为所动。他对曹操破口大骂,指责曹操是篡汉的奸臣,背叛了汉室。他表示,自己生是吕布的人,死是吕布的鬼,绝不背叛自己的主公。

曹操见成廉态度坚决,心中十分恼怒。但他依然不想放弃,再次劝说成廉。他告诉成廉,吕布已经死了,他再继续坚持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他现在归降,还可以为自己的部下和家人着想,避免他们受到牵连。但成廉依然坚定地拒绝了曹操的劝降。他表示,自己宁愿一死,也不会向曹操这样的奸臣低头。

最终,曹操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将成廉处死。成廉被押赴刑场时,昂首挺胸,面无惧色。他大声呼喊着吕布的名字,表达着自己对主公的忠诚和对曹操的愤怒。随着刽子手的刀落下,成廉的生命就此终结。他的死,让曹操感到十分惋惜,也让许多人对他的忠诚和勇敢表示敬佩。

成廉的一生,是在三国乱世中挣扎和奋斗的一生。他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武将,但他的忠诚、勇猛和坚定的信念,却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故事,成为了三国历史中一段悲壮而又感人的传奇,被后人所传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