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之女帝上位手册 > 第42章 天下大明(三)

三国之女帝上位手册 第42章 天下大明(三)

作者:秦方方方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6 21:34:13 来源:文学城

宋恪的思维停留在过去,既然可以一步到位,为什么要迂回。

“这不关地广人稀的事,而且教育资源稀缺,与日后我们只从大学取仕,关乎天下前途的事。如今也只有蓟城与洛阳,有从小学到大学一应俱全,其他地方甚至没有学堂。很多民夫建完房子,咬咬牙买个150平的平层套房,将户藉迁过来,不就是为了孩子能读书,谋个前程。”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们还没有去小地方建学校的能力,天下读书人没这么多。你找不到那么多老师,那么教育资源就只能倾斜给大胆下注的人。”

冬日的阳光从殿外洒进来,被玻璃窗折射成光的线条,粉尘浮动。

宋恪想了想,更为通俗易懂的与她说权力的本质,这个从一开始就握着最高权力的人,她更倾向于保守改革,而忘了旁人不顾一切手段谋权的原因。

“你还记得《纸牌屋》里说的,金钱是萨拉·索塔的巨无霸豪宅,保质期就只要十年,权力是陈旧的石砌建筑,能屹立数百年。这就是为什么士族豪强拼命往官场挤,哪怕倾家荡产,比如糜竺,他投资刘备难道是为了要那微薄俸禄吗?”

“比如周瑜,他投资孙策是单纯为了兄弟情吗?我们依着科举,而学校教科举知识,他们自然会为了教育资源买单。如果你越过他们而向平民伸出橄榄枝,那么死的一定是平民,不要小看他们阳奉阴违团结的能力。幽州只是偶然事件,无人有所准备,才让我们得手,加上有逆天热武器罢了。”

“他们靠富贵入了学校,这时城市土地收入,可以反哺地方,我们有了充足资源,便可以亏本在小城镇建起学堂,给于名额,选择录取前几十名,来大城上中学,择优者入大学,层层筛选,大学生科举入仕,或参与建设,那时我们才是不需要因为人才向士族豪强妥协。那么公平才有了土壤,这需要时间,未来读书人多到可以分配到小城镇教书,起码也得二十来年。等我们老的时候,可能新生儿就如同现代一般,男女平等,人人有学上,有自由与相对的公平了。”

刘琼气的可不是这个,她冷了脸,“宋恪,你想建你的理想世界,我从未驳过,但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我将大明宫的图纸给你,我父亲打的也是大明宫的地基,宫墙都建好了,你说改就改,写信与我说过吗?你傲慢至此,你凭什么觉得所有的一切都要按你的想法来?怎么,你还想加速玩上血汗工厂吗?这就是公平与自由吗?”

她怀着希望来洛阳,结果憋了一肚子火,她就知道,一个资本家,玩上政治,想的也是资本的事,“宋恪,活在过去的是你,我们有人口质量吗?百姓还大多连字都不识,你就想着加速进程,迈进你的新时代。你问过朕意见吗?你凭什么觉得天下人想按你的想法生活?朕才是天子,朕才是那个一言九鼎之人,看不清现实的是你,如果今天是旁人如此办事,我必杀之。”

宋恪对上她的眼睛,清清楚楚看见里头的冷意,他又想起他们在古代的第一天遇见,那时她无害且单纯,他与她说,唯名与器不可假手于人。

只是没想到,回旋镖回的这么快。

刘琼看着宋恪,她压抑了一天的情绪,这人还要挑战她的怒火。

“宋恪,洛阳城容纳上百万人,蓟城容纳上百万人,你告诉我,如果以后其他城市长官为了政绩也这么搞,那么城市虹吸开始,这么点人口,怎么分?偏远地方就不要了?拱手让胡人?学校的老师们从哪来,不得志的世家子,亦或是庶族子弟。我一遍遍与你说过,我非常讨厌士族豪强,他们教出来的学生,是个什么情况,你把握得住吗?经济贪腐一来,我最后又得废多少心力,杀多少人才能稳住局势?”

她的天下明明可以顺利的走下去,为什么要将矛盾埋下,原本天下都安定了,凭什么还要再上难度?

谢衣骑了几天的马,累得在殿内一觉睡到下午,才吃完饭洗漱完,才来刘琼的殿内,看着他们在吵架,听了一会,看事态越发紧张了,硬着头皮走了过去。

“你们在吵什么呢?”

他看着生气沉默的两人,不过也正常,宋恪悄咪咪干这么大的事,完全不说一声,他该不会以为是惊喜吧。

谢衣长叹了一口气,他想着他们三从幽州的任性狂妄,到如今步步谨慎。

“如今地盘越来越大,事事都要权衡再三,我们居中心,一动天下动。其实还挺怀念我们在幽州时,甚至拿着喇叭去招村民村妇。我们发展得太快,快到自己人都没反应过来转换角色。陛下你也别说锥心之言,你所生气的,是宋恪不与你商量,擅自做主,所以让你暴跳如雷。”

“咱们讲道理,学校什么的原本就是你的意思,不然蓟城不会八所小学五所中学三所大学。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朝堂上如此,咱们三个也玩上心眼子,这日子还过不过了?况且半年造个大明宫,实在过于为难人,刘皇叔那半年,也就打了个洛阳街道宫墙,大明宫的地基都没打。大唐的大明宫修了多少个十年?还很多是以前王朝宫殿串连的,能修成这样,事权从急,宋恪也必是尽了全部心力的。”

谢衣打着圆场,本来百官都没指望洛阳能住人,他们都是带着工匠与帐篷来的,不然如此不合礼制的房子,他们早就跳起来骂了。况且这建筑也没那么差,至少对比秦汉时期的建筑,这实用性与居住舒适性就不是一个层次。大明宫可以等富了再建嘛,长安不是还没修?

走刘琼身旁,靠着她坐的椅背上,“咱们不可能绕过世族,这不现实,以前在幽州割据势力,天下人管不着,我们与土匪一般都行,只要治下人不闹腾。如今你富有天下,那么一切都得在不掀起动乱的情况下,慢慢改变。你说宋恪偏激,你在这方面明显更甚。治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们国民只有三千万,但国土偌大,未来会更大,君王坐镇中央,便得端得四碗八平,制衡之道还得向孙权学学。”

他见两人互相背对着不说话,谢衣心里发苦,他就不该进来劝这一遭。

他拿起洛阳地图,其实也没毛病,就是宫殿修得太小家子气了,几十万人跑过来给刘琼修宫殿,结果宋恪挂羊头卖狗肉,真的修城去了,还售起楼来了。

这个不能提,一提估计更炸,“其实吧,半年这成果,确实很不错了,如果修大明宫,那几十万人除了打地基砍树运主梁也帮不了忙,木板得一片片上漆,宫殿都得是大木,这得伐多少树,还不防火。再说这下洛阳这草台班子,好歹能住人不是?以后慢慢修,一口吃不下个胖子,陛下莫生气了,让他给你赔礼道歉。”

宋恪当初为了赶进度,由于刘琼谋士团队改进度,原本计划的两年后天下一统再登基,变成越快越好,先立国占大义名声,逼江东与西凉投降。他也是在最短的时间,把这些都弄好粉刷装修完,不然洛阳怎么玩?总不能在蓟城登基吧,故宫也不是什么一年可完成的项目。

这么短的时间,除了钢筋混凝土,还指望古建筑能建这么快吗?

但事因在他,纵使他觉得没问题,但他实行了老板不同意也白搭,他服了软,拿过桌上橘子,走她身边。

“要不,我给陛下剥个橘子?”

刘琼冷哼一声,直接拿过他手里的橘子,她并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但这种事不讲清楚,以后出了什么事,她更堵得慌。

“宋恪,如果掌权的不是我,而是曹操,同样交与你办一样的事,你会像现在这样,只按自己想法,而不支会一声吗?”

刘琼与他眼睛对上,带着锐利的,冷酷的视线。

“你不会,因为你知道明择保身,你知道无论你让他满意与否,你先斩后奏,他必不会放过你。别说古代,你在现代当公司总裁的时候,敢重新装修公司而不与我说吗?你不会,因为我不出这钱你掏不起。”

“那你现在为什么敢如此对我呢?因为在你心里,我还是那个病怏怏的老板,甚至还同意了一起结婚。所以你过线了,用自以为为我好的名义,开始先斩后奏,为所欲为,还得让我感激你的辛苦奔波。可你问过我吗,这有一处是我想要的吗?”

刘琼看着如今洛阳地图,靠在椅背,将图纸罩自己脸上。

“人心叵测。你出去吧,让我静一会。”

宋恪被堵得难受,事情并不是如此,他也未想过如此,但他找不出驳诉的话,他站了会,便径直离开了。

谢衣看他走了,叹了口气,准备换个话题,“饭是要一口一口吃的,宋恪将房价定高也正常,如果不是高房价,那洛阳后面会挤死,这只是刚开始,未来还会高涨呢。况且如今天下因着人口少,工作时长八小时与双休,就可以养活一家,百姓不识字,过得也没那么遭,再过些日子,需求上来了,利润够了,工厂什么的他们都会开起来。”

刘琼刚得天下,也不想三个人都闹起来,她怼完宋恪,也不会真的如何,毕竟如果她真的忍不了,怼她都不会再怼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她只会放弃,所以也就雷声大,雨点小。谢衣说到这个刘琼来了点兴致,毕竟总不能全搞成国企,他们想放利于民,也得民去接过来啊。

“工业化不必赶进度,事缓则圆,我们没有人口红利,以后就玩欧美那一套高福利,但军队绝不容许**,或经商,以后经济注水,通货膨胀,百姓工资涨了,那给士卒们也涨,信仰要有,福利也要有。”

谢衣点点头,“可以,慢慢来吧,我们马上就立国了。这洛阳已经修成这样,其实还挺好看的,自来水一安,也更方便些。”

谢衣出去的时候宋恪还未走远,他与宋恪一向不熟,主要是没交集,在现代甚至没说过话,在古代那是没办法。但他们三个一起过来是缘分,还不想因为这事给闹崩了,他两的立场都没错,就是没长嘴,没沟通。

“宋恪,其实这种事情,还真怪不上刘琼生气,毕竟当初修洛阳,就没想过是几个月能干完的事。当初想她就在蓟城登基,仪式从简,等洛阳建好了再搬过来。是你跑来说洛阳建好宫室了,那宫室都建好了,以为怎么也比王府好点,有点排场,结果你这挂羊头卖狗肉的,宫室都成了你楼房的带货样板间了,这对吗?”

宋恪原本没觉得有问题,只是刘琼最后几个问题把他问醒了,如果换做皇帝是别人,他会这么干吗?那肯定不会的,他又不傻,怎么可能用自己脖子去试人家的刀快不快。

但为什么他当初就没想过刘琼呢,是他没料到刘琼会不喜欢吗?不,因为他潜意识就觉得刘琼纵使不高兴也不会拿他怎样。

谢衣想了想三国故事,然后再道,“你还记得杨修是怎么死的吗?一人一口酥,就让曹操动了杀心。虽然刘琼对我们不分这些规矩,也不能越线太过不是?”

宋恪很是沉默,他看着冬日的暖阳,但浑身冰寒,暖不起来。

于是第二天他携重礼来道歉,刘琼原也不打算过于计较,毕竟他们三个人一起相扶相持至今,没有过于搞事,她都是可以容忍,况且谢衣也不可能当她一辈子的工具人对象,那实在是太过了。

刘琼接过他送的礼,对他慎重道歉觉得不错,起码比昨天那橘子知道分寸。就像谢衣说的,建都建了,以后慢慢修呗,还能咋滴,就当是个临时居住场地,这楼确实不占地方,亭台楼阁她可以慢慢建。

他们又说到了龙袍,刘琼对于穿一天的礼服,不想大动干戈,“我觉得大唐的龙袍款式就挺好的,方便又舒服,就那么着吧。”

宋恪不认同,“那怎么行,这些找礼部的人商讨,鲁子敬过两天就从荆州赶过来了,新朝新气象,百官朝服也得定,不能按以前的来。”

“怎么,你也打算文官朝服上绣禽,武官朝服上绣兽,来个满朝衣冠禽兽?”

宋恪嘴角抽了抽,“那倒也不至于,朝服奢靡容易滋生**,要不按宋朝的来,那个还不错,审美很在线?女官的朝服也好看?”

刘琼想了想,宋朝的审美确实不错,简洁大方,官袍做女款也方便漂亮。

“那就如宋一般,三品以上官员穿着紫色官服,五品以上官员穿着绯色官服。七品以上官员穿着绿色官服,九品以上官员穿着青色官服。就别绣图了,就纯色,针脚好些简单些就行。不过宋朝皇帝常服普通挺好的,龙袍这东西偶尔穿还行,日日穿实在太丑了。”

宋恪觉得她想多了,还日日穿,什么家庭啊。“一件精致的龙袍需要数百位绣匠、工匠和画匠的精心制成,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也都非常高昂,你想什么呢,这东西日日穿,光你穿都得让国库破产。而且龙袍需要精细着来,不然就显廉价难看。”

谢衣过来的时候,见他们又在开小会,这两人真是吵得惊天动地,和好也就是一天的事。“你们在聊什么?”

刘琼递给他一个橘子,“在聊龙袍与官服。”

“龙袍?”

刘琼点点头,“对。”

谢衣都服了,“你们可真是临阵磨枪,要登基了才想到龙袍,现在制也是粗制滥造。我早在封王的时候,糜夫人来问我,你日后称帝要什么龙袍的时候,就把大明龙袍款式画给她了,她请了百位绣娘,这么几年,应该制好了吧?”

刘琼眼睛一亮,“还有这事?”

谢衣剥开橘子,“古人都是做一步想三步的,立国就想着修陵,跟你们一样登基才想起龙袍,那可不废了。但官袍没做。”

刘琼笑了笑,“官袍没事,我们定好了,用宋制,纯色,很好做的,刺绣都省了。”

“可以,还是现代的建筑住起来舒服,但他们大早上咚咚的干啥,还好我够困,睡着了不想醒。”

宋恪接过话茬,“今天让人在布置呢,铺地毯挂壁画,搬沙发柜子啥的,不过从底下开始的,布置到你楼上楼下时都中午了,你还没醒呢。”

“那不是正常休假作息,咋,都得跟你两一样这么精神?”

宋恪冷哼一声,“你那是身体虚,同样是赶路,有的官员昨天把房子选好买好了,丞相六点半就起了。”

“那不能跟诸葛比卷,这谁敢比啊。房子给我留一栋,我建好王府前得有个住处,过几天就搬出宫了。”

“好。”

刘琼懒得听他两对上,“我们去前殿逛逛吧,还有内阁里看看会议室。”

谢衣对现代建筑很是喜欢,他觉得自己封王也得找个地建个城堡,要湖景要大花园。

“可以啊宋恪,你这不去做建筑工程可惜了,也后工部非你莫属。大半年基建就造了个城还带装修。”

宋恪想了想,“那是因为有几十万人来帮忙,前期玄德公把城墙街市宫墙都弄好了,我就填充一下,也就是建厂子教人的时候慢了点,后面还是很快的。”

刘琼踩在广场的青砖石板上面,一时都有点恍惚,“啊,这真的是汉末吗?”

“当然,千真万确,登基时从这一直到天坛敬告天地,再去宗庙祭祖,很是宽阔。”

刘琼认命以后,也重新审视这个全新的洛阳,“很好,这内阁不错,以后每周去前殿上一次早朝开大会,其他时间都在内阁开会,以后我们的时候也与百姓一样,朝九晚五,谁也别想我五点早起上朝。”

宋恪失笑,“陛下还未登基就想着怠政,当心丞相跟你急。”

“不慌,阿斗天天玩都没事,我好歹还上八小时班,太累了有伤龙体。”

谢衣看着远处依旧在兴的土木,“那在修什么?”

宋恪看了看,“是学校,蓟城有八所小学,五所中学,三所大学,洛阳也照着这建,州府缓一缓,等蓟城学生出师了,有了老师,就可以再建学校,如今这些工人都是秋收后回来,将粮食卖了,在邓范带领下在洛阳凑了首付借贷买了个小房子,在你治下,他们安心些。他们已经很熟练,我给他们开了高薪,虽是寒冬,依旧在忙活。”

刘琼想起那几十万千里迢迢路来给她修洛阳的人,“他们有多少人留在洛阳?”

“除了原本两万多洛阳户藉的,有五千多工人留下,洛阳日后很空,十年内估计是不会有百万人的。其余人很多族地太远,而且多是幽州与翼州人,那地都是我们的大本营,发展得不错,自然没必要留下。我都登记下来了,以后给他们补贴,他们学到了土木,以后哪里兴修土木都用得上他们。”

“那就好。”

洛阳以大明宫为中心,差不多只建到了二环,都还得继续修建,工人们算了算,房款还清得也快,这么干五年后就能还完了。他们老家也有屋宅田地,是不能动的,家里老人还住着,他们买这小房子还是邓范给他们说的,给娃谋个前程,来洛阳读书。

宋恪傍晚踩着点回家时,发现家里还住着郭嘉,哦,这货出了名的浪荡大手笔,定是拿不出那么多钱买房的。

他敲门进了郭嘉的房间,看着他还在阳台摇着摇椅晒太阳,给了他一串钥匙,是曹府旁边的那栋大别墅。

“军师,不必言谢。”

郭嘉拿着钥匙看给完就走的人,笑了声,这小子。

宋恪把曹府建得与丞相府有的一比,有好几栋四层大楼,花园也大。挂曹府主要是他以后也不住这里边,曹家人定是要来洛阳的,只是现在还在蓟城与荆襄罢了。

刘琼找上糜夫人,糜夫人听闻笑了笑。

“龙袍年初就绣好了,我与甘夫人,还有一百多绣娘,四年给琼儿做了大红,明黄,月白,玄黑四套。都是重工刺绣,我原先不敢说,以为谢衣与你说了,来,试试,但冠冕与玉冠还在做。或者琼儿喜欢其他的冠?时间都来得及。”

“我试试。”

糜夫人拿出龙袍,明黄的那套,层层叠叠穿下来,内衬针脚都很细腻,里衣都有暗纹,龙纹绣得活灵活现。

确实华贵非凡,精美异常。

糜夫人帮她整理着衣袍,“我原本想着,是不是要绣凤,可一个绣娘说,明王都当王了,以后就要王上加白,凭什么龙袍只有男子穿得,女子就要凤袍,龙也有雌雄之分,还是龙袍更大气。”

刘琼笑着点头。“那绣娘叫什么名字?我要赏她,说得很合我心。”

“她叫吴娘,是邺城人,可崇尚你了,经常对人夸你的能耐,也是个有干劲的娘子。”

刘琼理了理龙袍,她看着镜中的自己,权力彰显在衣物上,龙袍的魅力便在于此。“挺好的,她既有绣艺又有见识,让这百来绣娘成立一个织绵司,让她管事,以后如何就看她自个运道了。”

加更一下,二合一,后面就休息了,提前祝宝子们新年快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章 天下大明(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