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分归魏(下部) > 第99章 九十八、曹真之死

三分归魏(下部) 第99章 九十八、曹真之死

作者:司马宣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04 01:01:39 来源:文学城

如我所料,我编造的那首童谣谶语,很快在洛阳城传播开来。一时间,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朝堂上下,闲暇之余议论纷纷,争相解读,很快有人解读出谶语的意思指向伐蜀。不用我采取什么行动,伐蜀就成了热点话题。曹叡顺理成章地正式提出这个议题,说自己打算趁势讨伐蜀国,询问群臣的意见。

一时间众说纷纭。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竟然大部分人是赞成的。赞成的理由大都是受到攻克永安的鼓舞,认为应当趁胜追击。另外也是因为诸葛亮之前的北伐让许多人感到恼火,激起了复仇心。

当然,也有一部分反对的声音。反对的原因也不难猜测,倒不是认为不该伐蜀,而是觉得不能操之过急,应当稳扎稳打慢慢来。遗憾的是,持反对意见的稳健派,恰恰是朝臣当中资历比较老的那些,其中就包括司空陈群。

作为曹丕遗诏的“四辅政”当中资格最老的,又是如今的朝臣之首,陈群的意见至关重要。我虽然着急,但我直接去说服他的可能性实在太小,没办法,只好求助于曹植。可惜曹植也说他没办法。

“其实当初陛下召我入朝辅政,陈司空是反对的。叔权你忘了?陈司空可是陛下遗命的辅政大臣,怎么可能认可陛下违背先帝遗命召入朝堂的我?”

我恍然大悟:“是我疏忽了。我竟忘了陈司空是先帝生前最倚重的人之一……”

曹植摇摇头:“陛下不顾陈司空的反对任用了我,已经落得不少批评。这两年我和陛下如履薄冰,除了尽力将朝政处理好,也努力避免留下任何把柄。要想说服陈司空,或许只有司马懿出面。叔权,伐蜀计划,我相信你在进京之前,应该与司马懿谈过吧?他是什么看法?”

“他也不怎么赞成。”我苦笑,“他们想法都一样,觉得过于激进。先把永安巩固下来,积蓄国力,再从长计议。可我也没说要马上发兵。我的意思也是先巩固永安,积极备战。只不过我计划的备战时间可能是一年两年,他们的计划大概要五年十年吧。”

“确实如此。你能这么快拿下永安,就连我也觉得不可思议。在稳健谨慎之人看来,确实有点过于迅速,他们不相信你的计划能够顺利推进。”

想了想,他又道:“或许只能先设法说服曹真和曹休。他们是武将,年纪又轻,建功立业之心比名士老臣更为强烈。”

我瞬间想起了曹植那个可怕的提议,但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陈群三朝元老,德高望重,我是不可能靠自己去说服他的。唯一有可能说服他的司马懿,不仅远在荆州,也不是我的坚定支持者。

曹叡自从白鹿事件之后,倒是一直积极与我商议伐蜀计划。朝中谁赞成谁反对,谁的意见具体是什么,他都会告诉我,像是突然转变心意,变得积极起来。我隐约觉得他不光是因为看到一头白鹿就产生这么大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我也不好追根究底。反正他愿意推动,对我来说总是好事。

回到洛阳之后,曹叡就第一时间下了诏书给长安的曹真和寿春的曹休,让他们各自上一份详细的奏章,分析阐述各自防区内的情况,包括敌方的动向和情势分析。同时让他们做好安排,尽快入京一趟。曹休的奏章很快呈送上来,详细阐述了东吴的近况,表示东吴境内叛乱频繁,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暇骚扰寿春。他本人将在八月底回京述职。

而长安传来的,却是曹真的死讯。

曹真是病死的。他本就身体肥胖,用现代的话来说,有心脑血管方面的基础病,病逝于八月初一,享年仅有四十九岁。消息在三天后快马加鞭传到洛阳,满朝哀恸。曹叡下令迎接灵柩回洛阳隆重安葬。

这件事将关于伐蜀的讨论骤然按下了暂停键。曹真生前官拜大将军、邵陵侯,与曹休一起构成了魏**界双龙。他的离世影响重大,所有人都没心思讨论并不那么要紧的伐蜀了。去曹府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我也第一时间去探望了曹爽。曹爽在我面前嚎啕大哭,弄得我也想起自己早逝的父母,陪着他一起哭得伤心。

哭过之后留下的更重要的问题是——长安、汉中一带的人事调整。

曹真的大将军官职,还有西线的最高军事负责人的权限,都需要一个后继者。我记得历史上曹真去世是在曹休之后,而现在曹休还活着,并且还没有发生石亭之败,而曹真却提早去世了。这就使得曹叡出现了两种选择——要么把曹休调到长安,要么另外提拔一个人。

而历史上这个被提拔的人就是司马懿。

他接替曹真掌管西部的军事大权,成功抵御了诸葛亮的北伐攻势,但也就此拉开了司马家族崛起的大幕。我无论如何都必须阻止这件事发生。

曹真之死对我而言不啻于天赐良机。假如曹休能够接替曹真前去镇守长安,那么我的伐蜀作战计划,就变成了北路的曹休和南路的司马懿协同作战,曹休就不会被排斥在战功表之外,争取到他支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另外,可以借此避免司马懿接手西部军务,也能避免曹休在淮南的石亭惨败,说不定可以就此改变曹休的命运,也就此改变曹魏的国运。出于这样的考虑,当曹叡询问我的意见时,我竭尽全力向他推荐曹休。

曹叡也觉得曹休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但他顾虑的是,如果把曹休调去长安,那么派谁去镇守淮南?

“朕本想让你去,可你肯定不会接受吧?去了淮南,与你伐蜀的目标就背道而驰了。”

我想了想:“我倒是有个人选很合适,就看陛下愿不愿意用……”

“你想推荐谁啊?”

“齐王曹植。陛下觉得如何?”

曹叡脸色顿时有点变了:“让皇叔领兵,镇守淮南重地?这肯定不行!”

“为什么不行?因为他是宗室?宗室不能领兵,对吗?”

曹叡的脸色很不好看,克制着没向我发火。不过看得出他有点克制不住。

“你还想恪守你父皇的教训到什么时候?你既然顶着巨大的压力让齐王入朝辅政,两年来应该也看清了他的能力和忠心,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入朝辅政的压力,朕还能扛得住。可是如果提出让皇叔前去镇守淮南,反对的奏章恐怕能把朕淹死……”

“那他们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先帝遗命?”

“除了这,还能是什么?”

“死去人之的命令已不会更改,可现实千变万化,又怎么能以死者言论为准?”我叹道,“陛下仔细想想看,当年跟随武皇帝和先帝南征北战的宗室宿将,如今还剩下几个?大司马已经是硕果仅存的宗室大将了……”

“……还有你。”

“承蒙陛下看得起。可是我太年轻,资历太浅,无法镇守一方。按照大司马奏章中所述,东吴目前内耗严重,无暇北顾,既是我们腾出手来对付西蜀的好时机,也是锻炼提拔将领的机会。我听说齐王从前在邺城时,也曾得到武皇帝赏识,可惜未能有上阵出征的机会。陛下何不派他去淮南试一试?说不定可以发掘出一员可用的宗室将才!”

曹叡久久没有说话,我也不好一个劲地劝,只能陪着他沉默。过了一阵,他问我:“你为何笃定皇叔没有反心?在洛阳朝廷,不管怎么说,都是在朕的眼皮底下。可是去了淮南就不一样。军权在手,执掌一方,还能像如今一样忠心不改吗?再者,就算他本人无意,难保不被有心人利用。当年邺城之争,实在叫人印象深刻,否则先帝何至于对兄弟如此刻薄?”

我叹一声:“陛下也知道先帝对兄弟过于刻薄了。宗子维城。一味削弱宗室,就不担心异姓权臣崛起,不利社稷吗?”

他皱眉:“朕始终觉得,你对皇叔的维护,实在不同寻常……”

我郑重地行礼道:“因为臣与齐王殿下惺惺相惜,引为知己。臣愿意用自己的身家性命,为齐王的人品担保!”

他沉默了好一阵,忽然幽幽说道:“倘若你与齐王合兵,这天下还会是朕的吗?”

我浑身巨震,抬头看着他,难以置信:“你怎么会这么想?你信不过齐王,我能理解,可你竟然连我都……”

他看向我的眼神很冷,片刻之后收回了那个冷漠的眼神,垂下了头。

“朕一时激动,口不择言了。朕知道你对朕不会有二心。派皇叔镇守淮南一事,容朕再考虑考虑。”

我都忘了自己是怎么向他行礼告退,又是怎么离开皇宫的。我只知道回到家的时候我泪流满面,把杜敏和陈庆都吓到了,慌里慌张地问我怎么了。我只是摇头。

我没怎么了,只是突然间觉得我好像不认识曹叡了。快十年了。快十年的思慕,快十年的执着,快十年的眷恋,突然间发现似乎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执着幻想。曹叡,也许并不是我一直以为的那样。我从想过他会对我说出这样的话。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我自己太幼稚,还是他成长太快,早已离开我熟悉的范围,将我一个人留在原地?

我忽然觉得伐蜀什么的,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