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分归魏(下部) > 第2章 二、太和二年(下)

三分归魏(下部) 第2章 二、太和二年(下)

作者:司马宣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04 01:01:39 来源:文学城

“将军,前锋船上发来信号,已经进入预定区域了!”

传令兵急切跑来,轻声禀报。我点头,命令向整个船队发出备战信号。仅维持最低照明的旗舰上,紧张的兴奋感犹如波浪般从船头席卷至船尾。我也感觉自己体内充满了兴奋的力量,血液沸腾般游走在四肢百骸,我无比期待即将到来的开战时刻,如同一个真正的冷兵器时代的武将。倒退至九年前,我根本无法想象自己今时今日的模样。

江风仍旧不紧不慢,我们的舰船逐渐靠近东吴的水军营寨,身在中军的我已经能够隐约看到营寨中的灯火。寅时已经过半,天快要亮了,江面上微微荡着一层薄雾,但并不影响我们的行进,也不阻碍视线。天气条件相当理想。营寨中的孙权大概仍在睡梦中吧。他应该做梦也不会想到,我会选择这个时间向他发起进攻。

历来水军没有夜战的先例。

在没有电力照明的古代,夜间野外的照明主要依赖自然光源,也就是月亮。因而在城市之外的野地里,月色不好的夜晚是非常黑暗的。而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中,如果点燃火把照明,隔着很远的距离就能看见。在陆地上作战,夜战的情况也是很少的,通常都是作为奇袭的手段,更遑论水战。即便是最有经验的船夫,也极少有人敢在夜间行船赶路。晚上江面一片漆黑,看不出水流的方向,也很难预判浅滩、暗流的存在,难以保障行船安全。因而反过来考虑,倘若我能够成功地在夜间接近敌方水寨或者城池,势必会制造极大的优势,极有可能一战得胜——尤其是在我方兵力逊于敌方的情况下。

太和二年正月,刚过十五,东吴调集了五万大军,在孙权的亲自率领下,大举进攻江夏。这次进攻并非出人意料之举,此前已经有情报显示,东吴在酝酿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只是曹休和夏侯尚判断有可能再次进攻江陵,要我暗中加强戒备,并对江陵增兵两千,增派若干战船和其它战备物资。我也以为东吴不甘心上游为人所制,心心念念总想拔掉江陵这根眼中钉,因而暗暗地卯足了一股劲,打算在实战中好好试一试我一手训练出来的江陵水军。谁知我们的判断都错了,孙权全力进攻江夏,倒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

其实无论江夏也好,江陵也好,都是魏国与吴国对峙的前线,守备并不松懈。江夏太守文聘镇守多年,从没给过东吴任何机会。我的四弟夏侯威跟在他身边,也累积战功,不仅稳步晋升,也获得他的着力栽培,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武将。只是江夏一直以来都不是东吴最为首选的进攻目标,驻军规模和防守力度既比不上众矢之的的江陵,也不如下游重心的合肥。孙权这次出兵,确实有点集中打击薄弱环节的意味。

好在文聘终究不是泛泛之辈。在他镇定的指挥下,江夏守军抗住了孙权进攻的锋芒,挫败了吴军速战速决的意图,不得不进入相持阶段。到今天,江夏攻防已经过了两个月,文聘已经稳固了防线,但仅凭一己之力无法令东吴退兵。东吴渐露疲态,已经有些心不在焉的苗头,正是出兵解围的最佳时机。

对于如何援救江夏,我并未参与具体的讨论,只是以最快速度上了一封请战书,剩下的就是整顿好自己负责的防务,等候命令。以我目前的级别,还不到能够参与决策的程度。曹叡并没有再次提升我的官职,我仍以四品南中郎将的身份都督江陵军事。听说曹叡在洛阳接到战报之后并不担心,认为孙权的攻势不能持久,很快就会主动退军。可是两个月过去,孙权迟迟不走,他便有心派遣援军,给东吴的撤军添一记助攻。最后曹叡综合了曹休和夏侯尚的意见,决定派夏侯尚从宛城率军出发,我率领部分水军从江陵顺流而下,水陆并进增援江夏,一举击退东吴。

从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我便没打算把这场增援当作一场简单的兵力震慑。我决定用一场壮丽的胜利,作为对曹叡信任的回馈。具体该怎么打这场增援战,我在这两个月中反复思索,早已有了腹案。

这一年,我在江陵,一刻也没闲着。

实际上促使我下定决心与曹叡分别、回到江陵前线的,是一年前我的部下、江陵长史沈钟写给我的书信。当时江陵的防卫工作由夏侯尚暂时接管,沈钟写信给我并不是因为公务,主要是为了一件私事——他告诉我,马元病逝了。

马元是星寰推荐给我的人,一个难得的技术人才。而星寰,是一个对我来说至关重要、足以改变命运的人。我心里隐隐觉得我的灵魂会来到这个时代、以夏候称的身体再世为人,很可能与星寰有关。但我实在想不出他是怎么做到的,也就不敢深入去想。那个相貌俊美、总是一袭黑衣、容颜不老的游方术士,从我与他相识的第一天起,他总是如同一个引路人一般出现在我面前。他行踪无定、来去飘忽,却总能在我需要他的关头适时出现,甚至于我能够得到曹丕的信任和包容,也与他的暗中相助脱不了关系。我曾经想过刨根问底追问他的真实身份,后来自己也觉得没有必要了。他不想说,我也不敢非要问出究竟。

马元是他推荐给我的,几年来也确实帮了我不少。我虽然好歹捣鼓出了火|药,但具体如何使用才能发挥更大的威力,实在不是我这个文科生的长项。我能提出创意,但没法实现,要我去造船造炮是不可能的。我需要能够实现的人。马元帮我制作出能够稳定量产的“震天雷”,还帮我造出了宋代才会有的车船。这两样新科技成果也是目前我手中的主流武器。在两年前陆逊围攻江陵时,震天雷和车船都刚刚造出来不久,没能在实战中检验威力,我一直深感遗憾。因而这一年来,我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技术攻坚”上,埋头改造新武器。当然,我同样只有想法,难以实现。把我的想法落实到具体事物上的,是另一个横空出世的人才——马均。

马钧是真正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被认为是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当然他的知名度算不上大众十分熟悉的程度,不过我是知道这个人的。能将他招揽入麾下,也许该说纯属巧合。

离开洛阳前往江陵的路上,我有意路过许昌,主要目的是探望老朋友——许昌令齐非,以及许昌屯田校尉刘权。齐非出身寒门,是我发掘、举荐给曹丕的。他做事认真踏实,施政颇有成绩,很得民心。刘权的真实身份则是刘备早年所生的长子,我在蜀汉的暗流涌动之中拉了他一把,带他来到魏国,同样举荐他做了屯田官员。我对他们两人既有救命之恩,又有知遇之情,一直以来尽管聚少离多,彼此间书信来往从未间断,称得上是过命的交情。

齐非和刘权一直在许昌,一个做行政官,一个是屯田官,配合得相当不错。而我不是在京城洛阳就是出征在外,与他们已经好几年没见过面了。而且我在赴任之前,对曹叡提出将刘权调至江陵,负责筹备屯田工作。曹叡同意了。因而我路过许昌,也是为了带刘权一起走。

刘权事先已经接到了调令,因而已经有所准备。见到我,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甚至泣不成声。这种过于激动的表现倒把我弄得很不好意思,尴尬多过感动。齐非就正常得多。虽然同样很激动,至少保持了基本的礼仪。几年过去了,刘权仍是当初独自入蜀寻找父亲的那个乡下青年,耿直朴实,并未沾染官场污浊。

我在许昌住了四天,期间主要是跟齐非在一起。刘权忙于工作交接、行李打包,给了我和齐非单独交谈的机会。我们交换了对时局和朝政的看法,齐非的见解再次向我证明他的战略眼光和行政能力。我没有对他透露太多,只勉励他好好努力,日后总有朝堂相见的一天。

而马钧,就是齐非向我推荐的。

他说马钧并非本地居民,似乎是游历至此,暂时住了下来,帮人修理车马器物维持生计,因为技艺高超,迅速积累了口碑。有一次,屯田营的水车坏了,便死马当作活马医找他来修,没想到他不仅修好了,还做了些改动,水车用起来比以前顺畅了许多,众人都啧啧称奇。齐非认定这是个人才,便把他留在许昌,准备找机会向朝廷举荐。无意中听我说起马元病逝、身边缺乏得力的技术人才,他灵机一动想到了马钧。

我一听马钧的名字,顿时兴奋起来,立刻让齐非带我去见。这个历史上评价很高的发明家看起来才二十多岁,稍稍有些落魄的样子。一问,果然才二十四岁,还比我小两岁。我十分诚恳地请他做我的幕僚,跟我一起去江陵,他有些高兴地答应了。

带着搜罗来的两个人才,夏侯和与司马昭两个小崇拜者,还有我原本的亲兵部曲,我以壮大的阵容回到阔别数月的江陵,与夏侯尚做了交接,重新接管江陵防务。随后我便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调整江陵的布局。我把刘权从许昌要来的目的就是想在江陵城外进行屯田,确保军粮的供应。刘权虽然是刘备的亲生儿子,但他从小就跟刘备失散,跟着普通农户在田间地头长大,种庄稼是他的老本行,性情也很容易与农民打成一片,这是他能把屯田这件事做好的主要原因。不同之处在于,他在许昌负责的是民屯,而江陵势必以军屯为主。不过我对此不怎么太担心,毕竟我在江陵的威望足够压得住阵脚。

把屯田的事交给刘权,城内的行政工作仍由长史沈钟打理,我带着马钧迅速投身“技术研究”。马钧在机械方面的天赋很快发挥出作用,在他的改进下,车船的性能和稳定性又得到了加强。更令人惊喜的是,他把我和马元做出来的震天雷也搬到了船上,几乎做出了舰载炮的雏形。我欣喜若狂,让水军校尉唐复挑选出部分精兵,精心训练,务必熟练掌握全新的船型和全新的战术。火|药的存在已经不是秘密,但我并没有给它正式命名,仍称之以“西域秘药”掩人耳目。

反复的改进、反复的操练,都是为了有朝一日在战场见真章。如今真的到了这一时刻,站在起跑线前等待发令枪响,我怎能不激动异常?

为了这次增援突袭,我和唐复、马钧、沈钟等将领幕僚一起,苦思冥想了许久,想出一个勉强能够克服黑夜行船难题的办法,就是改进船上用的风灯,将灯火的光源集中,借助手电筒效应,能够将光线集中在一个方向,类似于低端的探照灯。再找来当地最熟悉水路的老船工来领航,我们的水军船队在出发前成功完成了夜航试验。

尽管如此,我在接到增援命令、率领水军出发时,仍旧按照正常情况在白天出发。顺流而下前往江夏,小船走得快只要一天,大型船队也仅仅需要两天。我精确计算着行进的时间,刚好留下半天的路程,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拔锚起航,成功接近了东吴的水军营寨。

敌军就在眼前,不需要再犹豫和等待。我紧盯着灯火昏暗的吴军阵营,坚定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