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连翘和马鸣啸长得很像,是因为他们两个实实在在有亲戚关系。因为算起来有点复杂,就一笔带过了。
2.王铮父母都姓王。祖上种茶发家,后来王铮家父辈当中有人走了仕途,梅疏当政时受器重,居要职,王铮家这一支搬迁京城,成为新贵。
3.白无言也是马鸣风上位前认识的小朋友。几个人里面年龄最小,但到大结局时,也二十好大几了。他和马鸣风的感情线全部做留白处理。
4.马鸣啸的性格和他的成长以及环境都有关系,也有可能来自遗传,但不会传自母亲,他很早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至于亲父,他不知道是谁,因为大长公主梅熠也不知道是谁。不过这都不重要。
5.花连翘存不住钱,以前马鸣风寄住在秦家时,马鸣风负责挣,他负责花。花连翘医学上有天赋,爱给人治病,因为根骨上有天赋。本性是善良的,喜欢招猫逗狗,是路上的小动物生病了都想照顾一下的那种人。在马鸣风的后院里是属于又争又抢的,喜欢在感情上计较得失的主,花连翘正经干事的能力有,武力值有但不多,能被马鸣啸一秒成渣。
6.梅霁在作者心中是个近乎完美的形象,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但这种完美中一定要加点瑕疵才能刻画的更深刻一点,作者想了很久,于是设定她英年早逝。
7.不知道从哪一本开始,作者已经不爱在女主们的相貌上着笔描写,因为女主们拥有资源或者权势或者内心与能力都非常强大才是最重要的,皮相不值一提,女孩子的个人魅力完全没必要体现在皮相上。所以马鸣风长什么样,作者从未想象过,梅霁长什么样,也没想过,大长公主长什么样,就更没有想过。
8.到大结局,西州杨氏的荣耀在杨沐慈的晚辈杨少致中得到了延续,一来新皇不开后宫,择其他而行之,二来表示杨家后继有才,能让在异乡的杨沐慈对于杨家的挂念少一点。他的心中,是有家族使命或者光宗耀祖这样的责任感的,杨少致入仕,杨沐慈就会放下。有考虑过把杨少致设定为女孩子,但西州杨家是骨子里很有陈旧感的家族,大概率会认为男孩子传承祖宗基业的使命更重要一点,最终确定杨沐慈的侄辈是男孩子。但文本设定科考或者做官是不限性别的。
9.大长公主登基,设定五十岁左右。她是个能屈能伸,擅韬光养晦的人。有一点一直记得想写一下,最后删掉了,感觉没必要。就是她从上任手里接过梅林之后,在某个阶段大刀阔斧的整改,扩大静园的面积,砍掉了梅林里面许多她觉得多余的也没有价值的树,并在附近种植了其他的一些树,比如桃李杏梨还有海棠等等。整了一个百树盛放群芳斗艳的感觉,规划写这一笔,当时想着和她后面的一些政治观点相互照应,后来就删了。
10.大长公主在位置上干了十几年,光荣退位,尊太上皇。后来又见过马鸣啸,但自始至终都没相认。当年有想过不要人生中出现的意外,但最后还是选择在关外偷偷的生下了孩子。这大概是她余生最后的念想。
11.马鸣风的生意做的很大。身边的几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大家过的都很开心。马鸣风挣够了钱,大部分时间还在关外待着,隔三差五去八里镇找梅霁说话。她已经不记得梅霁长什么样子了,也放下了过去,只不过去上坟的时候,总是感慨当年并肩策马,共度年华。也想象过如果梅霁活着,也许马鸣风会成为梅霁登基之后放在民间的大钱袋子。人生的终点是遗忘,她放下了,一直积极地,乐观的生活着,但一辈子都都记得梅霁。临终走马灯,都希望下辈子还能拥有梅霁这样的姐妹。
12.若干年后,大家都有各自回乡探亲,在外头以另外的身份生活,衣锦还乡便认祖归宗。江湖有宣宗和后宫都还活着的各种传闻,但热度不高,没有形成规模。只是马鸣风没有回秦州。秦州花家是梅霁的外祖家,不是她的。这里就牵扯到称呼问题,如果梅霁的曾祖父不是赘出去的,她得姓花。梅霁的母亲出自花家,也算亲上再加亲吧。反正这个称呼有点乱,不讲究了。
13.马鸣风当时没想让马鸣啸赘给她。马鸣啸在京城找到马鸣风的时候撒了谎,说漠南大战前夕点兵,梅霁曾亲口向他保证如果此战得胜归来,就撮合他和马鸣风,说服马鸣风接纳他这个弟弟。马鸣风信以为真,凡是梅霁希望的,她都会助她达成所愿。其实,马鸣啸很少撒谎,也不苟言笑。他对马鸣风的暗恋很久之前就开始了,后来被梅霁察觉。梅霁为了这个弟弟,便和马鸣风有约定,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照顾弟弟,都当他是家人。总之,马鸣啸,也就是梅放,他的快乐,基本上是建立在马鸣风的基础上的,她是他的救赎。
14.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是冲着凑字数去的,否则不会年末才更。正经的大纲文,所以漏洞百出,逻辑和剧情就不能细究,有想过静下心来如果扩开写的话,怎么也得二三十万吧。
15.可能还有些细节方面的想法,一时想不起来。后面关于赘婿文学会在《幕后花絮》上更新一下写作思路,算是作者自己写文和搭建框架的时候的一些真实的想法。
16.感谢所有阅读并且不嫌弃这个凑数大纲文的读者。这个故事就到这里吧,下本再见。
感谢chen酱的营养.液和地.雷[玫瑰][玫瑰][玫瑰]
感谢点进来的小姐妹们对这个故事的支持[橘糖][橘糖][橘糖]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