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如何在龙傲天文中成为一代名臣(科举) > 第9章 第九章 首日上课

“《大学》原是春秋时期曾子所做,《礼记》之第四十二篇,朱子将其从《礼记》中提出,与《中庸》、《论语》、《孟子》三书合为‘四书’,并为四书之首,合天理、明德、格物、人事为一统,修仁德化外在,治国而平天下,是为大学。”

第二天寅正时分,段之缙按照计划早早的醒了过来,也不觉得十分困倦,默了昨日所背之《论语》,出去喘了两口气便觉周身神气涌动,五体通泰,更是精神奕奕。

可等到了秦先生带着他的老伙计烟斗来了,正堂里就是一片烟雾缭绕,《大学章句集注》摊开在桌子上,先生看也不看一眼,直接讲了起来。

疲乏后知后觉地爬了上来,段之缙的神思刚跑要跑偏,一个烙铁似的烟斗立时点在了他的手背上,疼得段之缙一个激灵,浑身汗毛竖起。

“讲之前,先将《大学》背与为师听。”

段之缙立马醒神,先歉疚地给先生道歉才胸有成竹地背了起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现下学堂里俱是段之缙的背书声,行云流水一字不错。

秦先生攒起来的眉毛这才松下些。

“随我出来吧。”

段之缙虽然不解,还是跟着先生走到了院子里。

秦先生狠狠吸了一口烟,咳嗽了两下吩咐道:“背《中庸》,大声地背,越大声越好。”

这是要干什么?难道对着天背书能有奇效?可是既然先生吩咐了,就不能不照办,段之缙压下心里疑惑,声音洪亮地开始背诵,“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他这边的动静越来越大,引得致知斋里洒扫的下人开始装模做样地干手里的活计,实则竖着耳朵听二爷背书。

这是怎么了?

大家心里都有这个疑问。

以往授课,都是正堂门一关,里边人死了都没人知道,怎么今日先生带着我们二爷出来授课了?

凑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正堂前一小片地方,挤上了致知斋伺候的十二个小丫头小伙子,一个个拿着扫帚,简直要把台阶扫得反光。

松烟想要上去赶人,却被秦先生制止,段之缙就顶着大家火热的目光背完了《中庸》全篇,全身的肌肉都绷紧了。

最后一个字落下,秦先生咳嗽了一声,操着他天生的大嗓门开始讲话。

“你们知道缙儿为什么出来背书吗?”

下人们左顾右盼又面面相觑,一个个摇摇头。

“因为他今天走神了!上眼皮差点掉到桌子上!”

语罢,秦先生痛心疾首地回头看段之缙,“你还有多长时间就要考试了?你这个年纪你怎么睡得着觉啊!为师要是你这个情况,为师这七个月不睡觉都得读书,你怎么敢走神?”

这一通话说得下人恨不得死过去,真是肠子都悔青了,怎么就爱凑这个热闹,看了二爷的笑话?

段之缙清秀的脸憋得通红,好似一个猴屁股,他已经很久没这么丢过人了,连连鞠躬道歉。

“学生知错了,望先生宽宥学生。”

秦先生冷哼一声,又转向鹌鹑似的小丫头小伙子,“你们也不用害怕,我管着你们二爷,断没有为难你们的意思。日后,只要正堂前有缙儿的背书声,你们就全都知道,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在课上神思游离,不知去往天外何地了!”说完大袖一挥疾走进堂内,段之缙尚不知如何是好,听得秦先生大呵一声,“还不跟上!”于是立刻跟在人家屁股后边进门。

秦先生还是关爱段之缙的,知他背书背得口干舌燥,先许他喝口水,然后又接着讲起《大学》的内容。

“《大学》一文,一千五百又四十六字,字字是精华,我圣人所作立身之本、治国之要全在其中,微言大义。因此学生要学的第一篇文,就是《大学》。‘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修德为要旨,将内在的德行外化,便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缙儿,你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段之缙沉思片刻,回道:“大学,大人之学,要洞悉高尚的道德,亲善百姓,最后到达最高境界的善。”

“大谬矣!”秦慎之的烟斗在桌上磕了两下,并无生气的模样,实际上,他问这个问题就是要叫段之缙出错,只有出了错才知道应当怎样背书。

“你背书,不是干巴巴地背下来,要思考。圣人之言,每一句都有无尽的道理,细细体味。止于至善若想说达到最高的善了,后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又要做何种解释?都达到最崇高的善了,才能达到‘定’的程度,是否不合理?再有,《大学》是要教化你们的,教德行的,叫你们亲善百姓作甚?”

段之缙恍然大悟,回想起《大学》的整片结构,从格物到平天下都是一步步递进的,因此所谓“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应当是《大学》的目的,习得此书,个人能够如何。

“天降生民,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信,但是人都是蒙昧的,他们不能看到内心的善。”

“原来是性善论,”段之缙默思,“似此,《大学》一文便要人去挖掘内心的原貌。”思及此处,段之缙再次做出了回答,“第一个‘明’该是洞悉、发现之意,‘明德’之意,当时我辈天生之仁义秉性。止于至善,其‘善’是人本身便具有的,那么‘至善’,便是懂得人本来便应该懂得的事理,因而此句之意,应当是想叫学生明白事物原貌。至于‘亲民’,学生不知何解。”

秦慎之大喜,能通过一点儿“性善论”想到此处,即便是读熟了四书五经的人再回来思考,再给他新的典籍解读,也未必能做到此种地步,顿时觉得此子未必不能通过县试。

“‘亲’,程子之解释为‘新’,革旧之意。是要你革新自身的混沌。”

“学生知晓了。”

于是如此师生二人,一个问一个答,学生答错了,老师再去另做解释,这般过了一个多上午,一千五百余字的《大学》才全部讲完,沈白蘋在屏风后边,也记了整整一本书。

此时太阳已经从正当空慢慢往西边移,几个人才匆匆忙忙吃了些饭,秦慎之片刻都不敢耽误,连催着段之缙尽快上课。

刚展开了《中庸》一文,段之缙突然问道:“先生,您上午所讲一切,都是建立在性本善的基础上,可是有没有想过,人性本来就是邪恶的呢?或者人天生没有什么善恶之分,只是一片蒙昧罢了。”

“婴儿一诞生,和小猫儿、小狗儿有什么区别,都是趴在母亲的身上吮吸乳汁,有时候吮出血都不肯放松。等着长大写了,或许也没有人教给他嫉妒,可他就是会去抢夺别人的东西。也没有人教给他刻薄,可他就是会嘲笑没有母亲的小孩儿。成人了,有些人普普通通地过了一生,有些人自然而然就是会杀人放火。”

秦先生听了微微一笑,“人性本来是什么样子,你觉得重要吗?人是能够教化的才最重要。人性本善,那么《大学》就叫他挖掘自己内心的仁德,人性本恶,那么《大学》就教化他,叫他去寻找世间的仁德。人性是蒙昧的,那就要去开化。人什么样子,全在一个字——‘教’,天生恶人有吗?为师认为没有,全是教养不当的原因。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去嘲笑他人,抢夺他人的财物,即便这样了,他们日后也未必不能弃恶扬善。”

“可是教化,对一些人并不管用,比如说赌|博,那些赌鬼跪在家人面前痛哭流涕决心悔改的时候,先生您觉得他们会改悔吗?”

秦先生吸了一口烟,长长的吐出来,“所以人不能只叫人来教化,朝廷的一个重责便是教化百姓。官员的话之所以没人敢不听,就是因为他背后是朝廷,是皇帝,离了这一切,有些人就是无法教化。”

“学生明白。不过先生刚才也说了,人性不一定‘本善’不是?那刚才讲书的时候,先生便讲错了。”段之缙又重新回到了原来那个话题,秦慎之了然一笑,“你啊你……为师教你的不可能出错,天生众人,早就赋予了他们善的秉性。”

“可是您刚才也说了……”

段之缙的话尚未说完便被秦慎之摆手打断,“我个人的想法不一定对,但朱子所言‘天降生民,莫不与之仁义礼智之性矣’一定是对的。你要是不听朱子说的话,天神下凡,你也别想着去考试了。你要是敢在答卷上写‘性本恶’,咱们两个人恐难逃牢狱之灾。”

原来如此,这样说来,无论什么题目,最后解出来论出来,都得和朱子的解释相合,想通过标新立异的观点取胜,是不可能的,并且可能会因为身为异端而遭受牢狱之灾。

清代的科举考试要求按照程朱版本学习,并且八股文要符合程朱的观点,否则考试不能通过。

本章中对《大学》的解释,来自于朱熹《大学章句集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九章 首日上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