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荣婚(重生) > 第9章 第 9 章

荣婚(重生) 第9章 第 9 章

作者:希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3 23:18:30 来源:文学城

陆栩生不无失落地重回小榻,枕着双手凄然躺下。

程亦安已经睡下了,偏还听得他一声又一声嗟叹,便知是有意为之,一笑置之不做理会,裹入被褥睡去了。

虽有失望,陆栩生心里倒是熨帖的,能与他张牙舞爪,总好过冷言相对,可见乌龟壳开了一条缝,慢慢就能揭了去。

比耐心,没人能耗得过他陆栩生,否则当年在白银山那三月怎么熬过来的。

翌日清晨,天还未亮,陆栩生便出了门,虽说还有两日婚假,陆栩生重生一遭,许多事便得未雨绸缪,譬如不能叫大晋处处受北齐压制,也不能让太子有机会造反,故而一早便销了假走马上任去了。

再说程亦安昨夜被陆栩生闹得有些晚,今日起迟了些,如兰和如蕙进来匆匆给她梳妆打扮,李嬷嬷也亲自送了早膳来,一小碟青稞饼,一盒核桃酥,还有一碗燕窝粥,并一笼水晶虾饺。

程亦安一人用不了这么多,吩咐李嬷嬷陪着她用膳。

李嬷嬷却笑道,“您吃吧,吃完还得去二太太屋里请安,老奴等您用完了再吃。”

说着又将昨夜程亦安扔下的账簿给拿出来,

“姑娘,这是姑爷一早交给老奴的,说是今日叫老奴去库房盘账。”满脸的笑容已经压不住了。

程亦安汤勺顿了顿,没说什么。

看来陆栩生是在她这碰了一鼻子灰,改走李嬷嬷的路子,也难怪,李嬷嬷不知里情,自然是高兴得跟什么似的。

又将账簿摊开,将里头紧要的几项产业说与她听。

“瞧,鼓楼下大街的铺子五间,宅子一栋,田有一百顷,桑园有两座,还有几个在姑苏的山头,一年光收成都够您吃香喝辣,当然,我知道您不指望这些,可这也是未来小主子的不是?姑爷信赖您,统统一股脑交与您,这日子过得才有盼头,姑娘有福气呢。”

日子有盼头吗?

程亦安舀了一勺燕窝,慢慢送入唇边。

平心而论,陆栩生说得也没错,他们俩知根知底,与其与旁人磨合,将就他也不是不成。

再看看吧。

宅子定是要买的,只是她也不愿用陆栩生的银子,纵了他的气焰,那厮又不肯她当首饰,怎么办?

突然间一个念头闪现程亦安脑海,她回眸寻李嬷嬷,

“嬷嬷,我娘的嫁妆呢?”

李嬷嬷正在翻阅账簿,猛一听这话,浑身一震。

程亦安一瞅她这神色,便觉不对劲。

李嬷嬷是她的奶娘,听李嬷嬷提过,她母亲生下她不到半年便过世了,这么说她是母亲唯一的孩子,既如此,依着规矩,母亲的嫁妆该是悉数遗给她的。

说到程亦安的母亲夏氏,是姑苏富户之独女,祖上曾是耕读人家,在当地颇有些名气,听闻父亲当年走南闯北,路过姑苏对母亲一见钟情,非要求娶为妇,夏家本不欲将女儿远嫁,怎奈那可是弘农程家,名满天下,夏老爷应了这门婚事,举家中之财给女儿添妆,可惜后来母亲故去,两家渐渐断了往来,程亦安改嫁去益州后,着人打听过外祖家的动静,只道外祖父和外祖母早早过世了,死前过继了一个儿子,舅舅后做起海贸生意,搬去了松江。

如此一来,母亲当留下不菲的嫁妆。

嫁妆哪去了?

李嬷嬷还真就被她问住了,手中账簿也没心思瞧了,迟疑着道,

“姑娘出嫁时,老太太和公中添了不少,想必都加在里头,不过内里行情老奴未经手,详情不知,想着咱们程家家大业大,又最是讲规矩的,只要是太太留下的嫁妆定都与了您。”

李嬷嬷可是她的乳母,对母亲的嫁妆如何能不知?

这般说,定有蹊跷。

李嬷嬷是祖母的人,只消回去询问祖母便是。

吃熨帖了,程亦安立即带着如兰前往二太太所在的明熙堂请安,行至一处转角的游廊,迎面遇上明熙堂的一位管事嬷嬷,那嬷嬷赶忙上前纳了个福,

“二奶奶,太太去了老太太的荣正堂,吩咐您径直上那边去。”

老太太上了年纪,夜里睡得不好,起得也迟,防晚辈们闹她,只初一十五晨昏定省,平日各房请安均在各自婆母处,今日不过八月二十三,老太太招呼人去荣正堂,定有缘故。

到了荣正堂,众媳妇服侍老太太起榻用膳后,老太太果然发话了,

“今个儿叫你们来,是有要紧事,昨个儿半夜城阳侯府的老侯爷报了丧,今个儿一早得去吊唁,你们商量着看谁去吧。”

老侯爷过世,各府掌家夫人均是要露面的,大夫人责无旁贷,“媳妇去吧,再带云儿媳妇见见场面。”

云儿媳妇便是大奶奶柳氏。

五姑娘陆书芝一听能出门,兴致勃□□身,

“祖母,我要去,我要去,我与侯府的阿岚姐姐相识,她祖父过世,我定是要去探望的。”

老太太嗔了陆书芝一眼,“你是要去安慰阿岚姑娘,还是要去玩?”稍一叹气,老人家摇摇头,“只要你母亲许你去,我是不管的。”

陆书芝便摇了摇二夫人王氏的胳膊,撒着娇,“娘,让我去吧。”

二夫人面带愠色,瞪她道,“我没功夫去,你三嫂嫂也有事,谁看着你?”

陆书芝鼓起腮囊,面露失落,眼珠儿转溜一圈,忽然落在程亦安身上,

“三嫂嫂不去,那二嫂嫂去吗?”

不等二夫人发话,大夫人抢先做个好人,

“栩哥儿媳妇如今过了门,也该去外头走一走,让亲戚们见见方是正理。”

论理正儿八经婆母没发话,大夫人是不该横插一嘴的,但大夫人现在心思很明了,她想拉拢程亦安,只要程亦安与二夫人不合,她们婆媳就没法通力合作对付长房。

出乎意料,这次二夫人没上大夫人的当,也如是颔首,

“侯府办丧是大事,陆国公府的世子夫人确实要露面。”

一句话压了大夫人。

大夫人深深笑着没说话。

程亦安眨了眨眼,总觉得事情走向与前世不大对。

前世她循规蹈矩紧随婆母之后,大夫人的刀子往她身上使,二夫人呢,拿她当箭靶子,今生倒是转了个调,虽然也是夹在当中,却有拉拢之嫌。

程亦安决心保持这种不冷不淡的态度,越置身事外,这些太太们越不敢轻易拿捏她。

于是,她轻轻屈膝,“媳妇遵命。”

面无波动,无悲无喜。

三夫人冯氏看出其中的门道,再瞧程亦安的作派,心想笨?哪里笨了,就是这般不卑不亢最好,暗暗高看程亦安一眼。

五姑娘去,三夫人又使自己嫡亲的女儿三姑娘跟着去,偏生三姑娘是个木讷孤僻的性子,不爱出门,最后三夫人叹气,只能带着庶女四姑娘陆书灵随行。

长房一车,三房一车,五姑娘陆书芝又要跟四姑娘挤一处,程亦安舒舒服服独乘。

落个自在。

城阳侯府在城东,陆府的马车越过正阳门赶到澄清坊,快到侯府附近那条小巷时就走不动了。

外头摩肩接踵,堵个水泄不通。

“发生什么事了?怎么堵成这样?”

有人回,“听说来了一位公主。”

说到公主,大家立即了然。

先帝死的早,膝下唯有太子,今上子息单薄,也只有宁王一子,且宁王还是庶子,自来养在陈皇后宫里,两位皇帝均无其他子嗣,故而整座皇宫唯一的公主,就是先帝和今上的妹妹,明澜长公主。

长公主驾到,全副仪仗就能堵半条街。

大家认命等。

好不容易等着长公主进了门,陆家等勋贵的马车才陆陆续续抵达侧门,一一进府吊唁,先是在灵堂给老侯爷棺椁磕头上香,随后依序领至宴歇处。

五姑娘拉着四姑娘寻阿岚去了,大夫人带着儿媳四处交际攀谈,独留下三夫人与程亦安在花厅坐着。

花厅内熙熙攘攘,热议纷纷。

“我听说长公主与城阳侯府并无瓜葛,今日怎么舍得给这个面子?”

“你不知道吧?”那说话的夫人嗓音刻意拔高了少许,

“长公主鲜少露面,她老人家出现,只有一个可能。”

“什么?”

“程大人来了。”

哦.....

席间顿时一片唏嘘了然。

三夫人闻言笑看了一眼程亦安,程亦安也跟着讪讪一笑。

这是一桩整个京城均津津乐道的公案。

众人口中的程大人不是旁人,正是程家掌门人程明昱。

乾康十三年,北齐伙同西域联军压境,意图逼迫大晋纳贡称臣,当年的新科状元,年仅十六岁的程明昱随同使团出使北齐,遭到北齐勋贵围攻,他能言善辩,引经据典将北齐朝臣驳个面红耳赤,北齐所有学富五车的士子均铩羽而归,随后,他只身前往边境,来到坐山观虎斗的车汗国账前,声称只要车汗国坐视联军攻入大晋,大晋将断了车汗国的盐铁茶生丝之物。

车汗国地处大晋西北,是高原之国,铁骑战力雄厚,只是举国物资缺乏,人口均靠大晋输入的盐铁茶度日,车汗国原是决定坐山观虎斗,好坐收渔翁之利,不料反被程明昱将了一军。

“你疯了你,人家北齐与西域联军攻你大晋,关我何事?你不求我,反而威胁我?”车汗国主帅气得跳脚。

那程明昱刀斧加身而不退,负手笑道,“大帅若坐视不管,不出一月,车汗境内将断盐断茶!”

程明昱扔下这话,又返回北齐境内散布消息,只道一旦北齐攻晋,大晋百姓必定民不聊生,届时所有难民将全部涌入北齐。

你让我没饭吃,我便吃你的饭。

最终,车汗国被逼重兵压在北齐西端,放话只要北齐攻打大晋,他将出兵攻北齐西都,而北齐境内的富商勋贵,生怕难民涌入境内,损害自己利益,也纷纷打起退堂鼓,表示不支持朝廷出兵。

程明昱靠着这一手阳谋,运筹帷幄,为朝廷化解危机。

大约这位少年太过惊才艳艳,北齐的一位公主追出三百里要目睹其容,这一见便是郎艳独绝世无其二,要留程明昱在北齐做驸马。

大晋这位明澜公主听闻北齐要抢大晋的状元,连夜带着公主府的人马前往边境迎人,听闻两国公主差点因为程明昱打起来。

原来这位程公少时不仅才华横溢,更有潘安之貌,明澜公主一见倾心,闹着非他不嫁。

程明昱乃程家嫡长子,士族之冠冕,不可能尚主,断然拒绝,回到家,长辈为他定下郑氏女为妻,也就是程亦彦的母亲,明澜公主求亲不成,也负气招了一位驸马。

怎知郑氏生下一子一女后过世了。

明澜公主听闻程明昱丧妻,果断休了驸马,逼着皇帝要改嫁程明昱。

程明昱被逼无奈,守丧一年后,续娶一房妻子,可惜这位续弦诞下一女后又难产而死。

老天爷大约也嫉妒程明昱天纵之才,硬生生给他安了个克妻的名声。

但明澜公主不在意,她放话:只要能与程郎春风一度,死也无悔。

程明昱没理她,当着族人立誓,终身不娶。

北齐公主为他终身未嫁,明澜长公主因他一辈子郁郁寡欢。

以致坊间传言“一见程郎误终身”。

而今程明昱四十有五,旁人这个年纪该是大腹便便,已有老相,偏生他一身清越气质,冠绝古今,瞧着不过而立之年,便是二八少女也难抑春心。

明澜公主死心了吗?

没有,往后这二十年,她依旧为见程明昱孜孜不倦,风雨无阻。

这不,今日连灵堂都堵来了。

三夫人也往灵堂方向觑了一眼,“话说我还不曾见过你这位堂伯父,我远在金陵都听说,程明昱成亲,京城闺秀哭倒一片。”

程亦安失笑,“有这么夸张吗?”

“有,比这更夸张的还有呢。”

程亦安却咂了咂舌,“外头将堂伯父传得神乎其神,我们却惧他惧得很,一听他的名,总要吓得四分五散。”

“你也怕?”

“怎么不怕?我们程家有族学,男女满四岁皆可入堂,我那时跟妹妹一道进学,有一日我背诵诗文得了夫子奖赏,中途歇息时,赏的糖果被妹妹夺了去,赶巧被前来巡视的堂伯父瞧见了,您猜怎么着,他愣是将妹妹手心给打开了花。”

三夫人震惊了,“他这么苛刻吗?小孩子家家的,小打小闹也寻常,不至于这般严厉吧?”

虽然程亦安很感激堂伯父赏善罚恶,但也惧怕他的威严。

不过是吊唁,虽有流水席,大家伙都是不吃的,略略坐坐便回了府。

澄清坊离程府很近,到了这里,程亦安干脆回了一趟程府,寻祖母问明嫁妆。

遂与大夫人和三夫人告罪,

“我想起尚有几件冬衣在程家,顺道去拿回来。”

大夫人岂有不允之理,点了两个仆妇跟着,“早些去,早些回。”

程家与城阳侯府毗邻,出侯府前面的巷子,往东过大街便可至程家西南角一角铺,沿着这条巷子往林荫深处有个后门,从此处可进南府。

后门一带有一条两丈见宽的青石路,每隔五步植一颗梧桐,株株根深叶茂亭亭如盖,这里素来十分热闹,一来有附近的百姓挑着担儿在此地卖些新鲜的瓜果蔬菜给程家,也有穷苦人家的妇人往此地接一些针线活儿,均依傍程家过活。

除此之外,程府许多管事也住在附近的裙房,常日便有下等管事们聚在这里喝酒唠嗑。

程亦安今日吊唁,穿得并不明艳,一身素裙,不是行走后宅的管事,平平望去还不大认得出她来。

时近中午,管事们大都在府内忙碌,平日熙熙攘攘的树下没几人,程亦安让两个婆子与车夫在角铺候着,舍了他们几角银子买酒吃,自个儿带着如兰往里来,快行至后门处,忽然听见前面一颗树下传来说话声,

“你可知前日四房二姑奶奶的闺房给人烧了?”

“可不是,戒律院都来人问过,后来不知为何,就没了声息。不过,你打听这些作甚?”这位明显是个年长的婆子,嗓音都透着浑厚。

另外那位嫂子冷笑道,

“你不知道吧,这一把火可烧出麻烦来了。”

那婆子闻言心神一凛,“什么麻烦?”

二人坐在树下,往左右一望,不见旁人,浑然不知程亦安主仆就立在树后。

那嫂子悄声道,“四房二太太吓病了,说是夜里闹鬼了,我看不是鬼,是当年的先二太太显灵来了。”

那婆子听了悚然一惊,忙捂住她的嘴,

“我的祖宗诶,你不知道,先头那位二太太的事可是忌讳么?休得再提,省得惹火上身。”

可那嫂子却忽然湿了眼眶,推开她哽咽道,

“你也别怪我多嘴,我当年实在是受了先二太太的恩惠,我虽是灶上的粗使婆子,也有缘见过先二太太,那是神仙一般的美人,心也善良,我不小心折了一只青花瓷茶盏,论理要被发卖出去,是她老人家替我瞒下来,将事儿认了过去,我一直铭记在心,这么多年,我始终耿耿于怀,”

“老嫂子,你说得是什么事呀,能逼得她舍下半岁不到的孩子跳崖自杀....”

抱歉,今天晚了点,么么,明天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