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人在古代,种田养崽 > 第9章 第 9 章

人在古代,种田养崽 第9章 第 9 章

作者:七叶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1 01:40:31 来源:文学城

回村的方式是在路边坐“顺风牛车”。

梁二他们上工的时间并不早,所以要做工到天黑才回村子。

姜禾和梁燕儿自然不会就这样在京城里等,京城人流量大,只需要在城门口等一等,问问有没有顺路的牛车。

一人一文,小榆不要钱。

他们这次搭上的,是一对年轻夫妇的牛车。

年轻女人怀着孩子,稍稍受了风寒,便被男人着急忙慌地带来城里看病。

可能是怀着身孕,她看向三个孩子们的眼神也格外的温柔。

尤其是对着天真稚嫩的小榆,嘴角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

而小榆同样也是心情大好,他抱着油纸袋子,像是抱着什么宝贝似的,笑得合不拢嘴。

那油纸袋子里装着的,是烧饼。

在等梁燕儿的时候,姜禾让青杨和雨桑去买了两个烧饼。

小榆抱着一个,另一个在梁燕儿的背篓里。

三个铜板一个的梅干菜烧饼,不算贵,还不上梁家的人情。是向梁燕儿表明态度和感谢,也是让小榆的童年少些遗憾。

在姜禾看来这钱是花得还是很值得。

那对年轻夫妇和他们并不完全顺路,只将他们放在进村的岔路口上,还需要再走上一段距离。

小榆抱了烧饼一路,此时终于舍得咬上一口了。

他两眼放光,兴奋地嚷嚷道:“娘!烧饼太好吃了!”

小孩子的快乐真的很简单,但姜禾此时没什么力气搭理他了。

肩上这个背篓的重量,对她来说还是有些太吃力了。

梁燕儿有些担心道:“先歇会吧?”

他们才走到村口,梁燕儿家就在眼前,但姜禾她们家位于山脚下,要穿过整个村子才能到,还有不短的距离。

“不用了。”姜禾抹了把汗,重重的吐了一口气:“赶时间呢,我得去找里正商量点事情。”

“找我爹做什么?”

青杨一直走在她们前面,已经踏上了村口那横在河水之上的石板桥。听到她们的对话,他的脚步一顿,猛地回头看向姜禾。

“青杨。”姜禾朝他招招手,笑道:“你带着背篓和弟弟妹妹先回家。”

少年侧着身站在桥的正中央,风吹起他的衣摆,目光坚定却又倔强。

背后是绵延的青山,身边是汩汩流动的溪水和天地。

画面很美好,但莫名叫姜禾想起一个著名节目里的画面。

以大山为背景,主人公稚嫩倔强的脸庞。

姜禾真怕青杨下一秒就要上演“暴走”大戏。

好在青杨还是冷静的,他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不回去。”

姜禾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她站在桥头,也没有要往前走的意思。只是双手叉腰,朝着青杨微微抬了抬下巴,递过去一个试探的眼神。

那你想怎么办呢?

青杨开口:“我要跟你一起去。”

姜禾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答应了。

要跟着就跟着吧,反正结果也是要“公示”给他的。与其叫这小子在家疑神疑鬼,担心她把地卖了卷钱跑路,还不如就叫他看着,这生意是怎么做起来的。

就在他们在桥头对峙的这一会,雨桑和小榆已经走到前面去了。

青杨喊了一声:“小桑!”

小榆正努力地举着烧饼,递到雨桑的面前。雨桑咬了一口,脸颊鼓鼓囊囊的,回过头时候,目光中有几分迷茫。

“你一会把东西和小榆都带回去。”青杨叮嘱道:“回去歇会,别喝生水。”

雨桑稍稍皱眉看向青杨,虽然有些不解,她还是点头接过了姜禾的背篓。

看着雨桑牵着小榆往山脚走去,梁燕儿指了一条小径,带着他们往村里走去。

——

“你的意思是……要雇佣佃农,还是要卖地啊?”

里正端着茶碗,抿了一口,抬眼看向姜禾。

这话,他自己说出口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姜禾家都穷成这样了,她居然还把主意打到了土地上。

他是听他家那口子说,姜禾病好了,也转了性子,要好好过日子了。

梁燕儿领着人进屋的时候,里正还以为她是来商量着借粮的,略感到了几分欣慰。

她肯开口主动向村里人寻求帮助,就是个巨大进步了。里正也做好了不管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的准备。

可谁曾想她开口就是,不想要家里那几亩地了。

给里正噎得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这是转性了,但转得也太快了点,方向似乎也不太对劲。要不是看姜禾眼眸清明,他真要以为姜禾是受了太大刺激,疯魔了。

尽管如此,他看向姜禾的目光都还是带上了几分小心翼翼。扫过一旁青杨的时候,更是毫不掩饰怜悯和惋惜。

“不是。”姜禾摇摇头:“我们家暂时没有能力去耕种这么多的地。想着这些地荒着也是浪费,村里肯定有人家是耕种完自己家的地后有还余力的吧,我想把我们家的地,租借给他们耕种。”

还有这种操作?

里正皱眉,下意识问道:“那你们家呢?”

姜禾微微一笑:“我记得摄政王颁布的政策里有一条,耕有余力者可自行开垦荒地耕种。我想耕种我们家门口的那块荒地,种些东西就够我和孩子们吃的了。就是不知道那算不算荒地。”

顾家小屋门口的那块荒地,面积并不大。而且因为离村子有些距离,还要穿过一片灌木丛,基本已经被村里人归纳到山里的范围里,自然可以算得上是荒地。

“并且,我家土地租出去,扣除我家几口人的赋役后,我只收一成的粮食。”

这个时代的田制并没有很严格的规范,土地买卖兼并也是在合理允许范围之内。而税制更是进一步的得到了发展,不仅将力役纳入田赋中,而且简化了收税流程。

姜禾一家基本没有什么要承担的力役,甚至因为顾沛参军的缘故,不管他能不能回来,只要有了消息。姜禾他们还可以得到免税的优待。

只需要一成的粮食的代价,想来村里很多人会愿意去耕种的。

里正叹了口气,他问:“但是,你真的想好了吗?”

“我想清楚了,很感谢村里人一直以来对我们家的照顾。我也不瞒您,梁叔,我是准备就种些够吃的菜,然后去京城里做点小买卖的。”

“这世道虽然太平下来了,但小买卖可没那么好做。”

“我知道。”姜禾语气诚恳道:“可孩子们长大了,我还想送他们去读书呢,总得想法子赚钱才是。”

听到“读书”二字,坐在旁边一直沉默不语的青杨猛地抬起头来,满眼不可思地看着姜禾。

他的目光炽热,甚至叫姜禾觉得有几分灼人。

只是眼下并不是一个能展开说说的地方,姜禾只好先递给青杨一个安抚的目光。

“行吧,你想清楚了就行。”里正扶着桌子站起身来:“土地的事情,我会帮你去安排的,你家门口的地,你放心去开。”

姜禾忙跟着站起身来,朝着里正道谢。

里正朝着梁燕儿摆摆手:“燕儿,去田里把你大哥叫来。”

梁燕儿应了一声,转身朝着田里跑去。里正背着手,领着姜禾和青杨朝着院子里走去。

“你家的地,之前一直都是梁大在帮着青杨照料。青杨这孩子懂事,非要把收成的一半给梁大。”

梁家两个儿子,长子梁大去了战场,是第一批回乡的士兵。

走的时候女儿还只会哇哇哭,回来的时候,已经能跑能跳,见谁都乐呵呵的。但唯独看见他这个陌生的爹的时候,怯生生不敢喊人。

归乡的士兵是会优先被安排一些活计的,但梁大看着娇憨可爱的女儿,说什么也要留在村里,不肯去京城做工。

正说着,梁燕儿领着一个高大的男人快步走了过来。

等他们走进了,姜禾才看见那男人身后还有一个抱着孩子的纤细女子,想必就是梁大和他夫人孩子了。

里正站在院子里,看向这对夫妻:“我今日就做主,把顾家那几亩地的收成还给他们了,你们没意见吧。”

姜禾一惊,想要出言阻止,却见梁大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他身后的女人也跟着点头。

这一家子人,真的是太好了。

这善意叫姜禾有几分热泪盈眶,只觉得心口热乎乎的。

“梁叔、梁大哥、嫂子。这我真的没法要,这地能有你们帮着照看着,不至于荒废,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这送出去的哪有拿回来的道理的。”

梁大嫂抱着孩子,轻声道:“小禾,你一个人带孩子也不容易,我们家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这也不缺这些米面,你就拿回去。总不能叫孩子们饿着。”

他们家也真的是穷得非常深入人心了。

姜禾费尽口舌说自己已经买了米面,可梁大一家态度坚决,一定要姜禾将这些粮食带回去。

从前姜禾不愿掌家的时候,梁家面对青杨送的这一笔粮,并没有急着送回去,就是怕姜禾随意挥霍,真把这三个孩子给饿死了。

他们隔三差五地把三个孩子叫过来加餐,顺便送些吃的给姜禾。如今看姜禾是真的振作起来了,这一批粮食倒也没必要再放在他们家了。

这种场合,青杨一点也参与不进来,姜禾一人抵挡三人的劝说,累得满头大汗。

她突得灵光一现,决定以转移话题来脱困。

“粮食我真的不要,但我是真的有一事想要相求。”

“什么事,你尽管说。”

姜禾满脸真诚地开口:“能帮忙修个屋顶吗?”

田制参考了北魏时期的均田制,税制参考了明朝时期一条鞭法。有参考但背景架空,都是我编的,请勿考据(鞠躬

[本章掉落红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