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厚黑学都在教人喜怒不形于色,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避免暴露需求被人利用。
在这样的氛围里浸泡久了以后,与自我的链接也变得飘渺起来,仿佛只要连自己都看不清自己,别人就更不会看懂自己。
no!no!
如果这套观念可靠,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说,渡人不如渡己,没法去叫醒装睡的人?
要相信,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但是思想并不在同一维度。你认为别人从你眼里看到的,就是你表现出来想让人了解的吗?
有可能别人,看到的是你压抑束缚着自己,却依然狠心冷眼旁观看着你继续这样下去。
更有甚者,明明知道你这样不痛快,却不断喂你喝着药,麻痹你的神经,让你相信,你这样很好。
要是这样都不算好,就太不知好歹了。
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引导就威逼人就范,若双翼振翅的风让人心慌,宁愿采用非常手段折了它。有生之年,对于他们来说,自我的发展不能不在可控范围内。
什么时候,我的感受要别人来定义?
我的感受的好坏,要靠别人持续的肯定?
TMD,你们不在了,我不就找不到方向,迷路了吗?
那我现在一步步遵从内心,脚踏实地走得稳稳当当,错在哪儿?
[错在不够谦逊低调,挑战了你们的自尊与权威,倾覆了你们认知的局限,逼得你们在墙角瑟瑟发抖。]
也许害怕失去,害怕辜负,害怕面对未知…有太多理由来压抑自己。
总归,别人看见了我的破坏性,没有能力加以引导,只能用他们认为好的方式来处理,而我竟然也认可了,这不可笑吗!
那些所谓的大佬,头顶有太多标签,想要被认可,周围的朋友、亲近的家人…他当然不会承认,自己的成功更多的是源于机缘巧合,起心动念做了善事,祖辈积攒的阴德…那些太飘渺,可操作性不强,甚至都无法令人效仿追随。
再说回来,人的潜意识,暗藏丘壑。三个月,我码了十万字,每个故事都有强烈的情感冲突,如果没有文学创作这个出口,它们每天就潜伏在我的脑海里,不知会暗暗酝酿出什么来。
听过最多的一句劝是,“不要想太多。”
好像,想法能受自己控制似的。
不要想,等同于不去理会,等它慢慢烟消云散;或者接纳它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只是不过于关注;又或者,认可它滋养它。
并不代表,那个念头就不存在。
若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那还不人云亦云,听由摆布?
我是这样,你亦然。
想过没有,什么是你的出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