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雀踏金枝 > 第7章 多劳多得

雀踏金枝 第7章 多劳多得

作者:火野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31 00:00:12 来源:文学城

“少东家,您吩咐下去的事情都办妥了,这些都是从各地搜罗来的织工,技艺精湛是没得说的,您挑挑。”吕祯带了一溜人进来,在晏绾面前一字排开,这是少东家吩咐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以他分外上心。

吕祯偷偷打量一眼晏绾的神色,主子也交代过了,一切以少东家的指示为主。

他收敛心神,恭敬地垂首。

晏绾闲适地坐在内室,有一下没一下地用茶盖刮着茶碗里的浮沫。

自她接手华锦阁后,就开始筹划着重新将它开起来,不仅要开起来,还要做大做强。

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缂丝在殷朝本就不比云锦、蜀锦热门,会这门手艺的织工更是少之又少。

原先织坊里的织工见华锦阁不景气都快走光了,留下的也都是一些混日子的散工,技术不行,成日里无所事事,还拿着华锦阁不菲的酬劳。

晏绾新官上任三把火,每人分点盘缠就把她们遣送回家了。

这下子缺人就成了首要问题,晏绾虽然技艺高超,但要将华锦阁开遍大江南北,光靠她一个人肯定是不够的。

华锦阁行不行,织工能占一半原因。

所以晏绾让吕祯从全国各地征集收罗了数十名擅长缂丝织造的织工来,不出五日,人物就办成了,不愧是曾经华锦阁的一把手,这办事效率没得说。

她今日就是特地来华锦阁瞧瞧这批人的。

织工们垂着头站在院子里头,有几个胆大的实在是好奇,偷摸抬头往里看了两眼,隐约见得是一个脸欺桃,腰怯柳的美人儿,像是画册上才会有的,只可惜脸上系着面纱,看不真切。

不过这样的美人不是养在深闺里,就是嫁入官宦家,怎么会出现在这?

“瞧什么?”刘掌事喝了一声,几个好奇的织工纷纷低下脑袋,“里头的是往后你们的主子,也是华锦阁的少东家,人最是大方,你们若听话懂事能干,自然有你们的好处。”

“是......”几个织工嘴上这样说着,态度却是散漫,甚至还有的还在窃窃私语。

她们大都不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从前也在别的织坊里做过,反正酬劳都是一样的,干活多少、态度如何根本没人管。

虽然看不大真切,不过眼前这个少东家估摸着也就十来岁左右的年纪,兴许是南杭哪个大户人家的姑娘,盘店下来玩玩过过瘾的吧,能动什么真格?

晏绾一眼望去,便知这些人的心里都在想什么,无非是看她年轻,觉得好糊弄,想要拿着酬劳不干事、消极怠工,如果华锦阁都是这样的织工,别说临京了,连南杭都出不去。

作为现代人,她不想做万恶的资本家,但是该施压就得施压,她是做生意,不是搞慈善。

晏绾轻声开口,“往后我就是你们的东家......”只一句话,冷得像冰山雪水一样的声音立刻抓住了所有人的神经,忍不住屏息凝神地听她后一句话。

“各位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能工巧匠,从前也在织坊里做过,该有的规矩不必我多说,只是华锦阁与别处仍有些不同。”

什么不同?众人竖起耳朵听着。

“旁的织坊工钱一月一结,固定一两银子,可我们华锦阁工钱半月一结......”

晏绾话音未落,下头的织工就开始面面相觑起来,半月一结,一月可结两次工钱,这对她们来说可是好事情,家里不用等着每月一发的这点银子过活。

只是若是半月一发,那这工钱怎么算?

站最前边的一个妇女性子直爽些,众人还在议论纷纷时,她便直接问出了声,“那这工钱是一两银子拆成两半发,还是怎么算啊......”

这话问到大伙心坎里了,若都是一两银子,一月一发还是半月一发其实相差不多,只是如此,她并没有看出华锦阁到底有何不同之处。

晏绾继续道:“工钱仍是一月一两,每半月的基础工钱是五百文铜钱......”

“这......这不是和之前一样吗?”还是那个妇女开口,语气明显有些失望。

“这只是你们的基础工钱,华锦阁织工每月的月前是由基础工钱和奖金两部分组成。”晏绾不急不缓地解释道。

如投石入水,众人一下子喧哗开来,她们虽对东家口中的“奖金”感到陌生,但也知道这么一来月钱可就不止一两银子了。

另一个年纪轻点,绑着两条粗麻花的少女很快抓住要点,问道:“那如何才能获得这笔......奖金呢?”

“很简单。”晏绾接过青荷递来的茶盏抿了一口,润润喉咙,“能者多劳,多劳多得。青荷——”

青荷将茶盏放回桌上,往前站了一步,“制品计件,每半月统计一次,数量多且质量高的另添一两银子作为奖金。也就是说,若是勤劳些、用心些,月钱就是三两银子,但若是消极怠工,质量下乘者,要罚两百文铜钱。”

麻花辫少女的眼睛亮了起来,一月三两银子,这可是上哪都寻不着的好差事,像她们这样的织工,月钱一两银子已经是顶天了,若是能拿到三两银子,娘的身体就有得医了。

和她一样想法的不在少数,面上都流露出几分心动和跃跃欲试,但也有的已经开始打退堂鼓,她们原以为能清闲些,拿着银子混个日子得了,新东家这几句话下来,哪还能在这浑水摸鱼?

晏绾将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扫视一圈后才开口,“你们虽是吕掌柜挑来的人,但华锦阁讲的是一个你情我愿,愿意留下的就找吕掌柜登记,若是不愿意留下的,便去找刘掌事领两百文铜钱的补贴,自行回乡去吧。”

下头的人很快分做了三波,以麻花辫少女和排头大婶为首的一部分人毫不犹豫朝吕祯拥去,个个都是一副摩拳擦掌的模样。

另外的人要么领了银钱,扭头就走;要么还站在原地,举棋不定。

“姑娘,这样能行吗?”青荷将晏绾手里有些冷掉的手炉换了一个,有些担忧道,这法子还是姑娘来华锦阁的路上说的,也不知道可不可行。

“不过既然是姑娘说的,那就定是可行的。”晏绾还没说话,青荷就自个笑道:“方才奴婢瞧姑娘训话可有气势了,与从前半点也不相同。”

“那你觉得从前好还是现在好?”晏绾看了她一眼,轻声问道。

“自然是现在好,姑娘比从前开朗多了,奴婢瞧着心里也欢喜。”青荷眼睛笑眯成了一弯月牙。

“你嘴里我总是好的。”晏绾看了眼院子里忙活的众人,站起身,“这儿一时半会也忙不完,你陪我去一趟锦院吧。”

“是。”

南杭人杰地灵,“水陆所凑,货殖所萃”,当地织局、织坊所织造的各式绫锦,除了出海贸易,便是被送往都城临京售卖。

因此有不知名的富商巨贾在此建了一座南杭府锦院,专门负责存储皇室用锦、贸易用锦和各式各样的精美布料。

品种有八达晕锦、灯笼锦、曲水锦等,许多织局在开始生产织品前都会到锦院来选购布料。

锦院占地面积大,离朱雀门有半个时辰的车马行程,说近不近,说远倒也不远。

原身性子闷,青荷也就甚少出过府,眼下乘着宝马香车行驶在街道上,两侧人来人往,勾得青荷心里痒痒的,伸手挑起一侧的帘幕兴冲冲地往外看。

“姑娘,这街上好热闹啊!”青荷兴冲冲道,“瞧奴婢笨的,过几日便是小年了,难怪集市里头人山人海的。”

晏绾也跟着看了几眼,现代的热闹跟古代的热闹是不一样的,她说不出哪里不一样,只是一种微妙的感觉。

马车咕噜噜地驶在石板路上,热闹的街巷逐渐被抛在后头,过了柳桥,前面就是淳丰镇。

说不好听点就是南杭的“贫民窟”,这里聚集着南杭本地的贫贱庶民,还有来自不同地方的流民。

短短的一条街,随处可见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与方才闹市里头的繁华热闹大相径庭。

青荷怕眼前的景象污了姑娘的眼,连忙要将帘子放下,刚碰到拉扣就听姑娘开口道:“等等.....”

她回过头,又纳闷地顺着姑娘的视线往车外望去,只见熙攘的人群中一道玉兰色的身影极为显眼,还有几分眼熟。

青荷绞尽脑汁想了一会,终于想起在哪见过,她小小地惊呼了一声,“这不是吕姑娘吗?奴婢那日在楼下等您的时候正巧碰过一面,她还让人给奴婢上茶呢。”

南杭自古富庶,丝毫不亚于临京,销金烁银,竞一时之胜,以致民间有云:宁为南杭犬,不做塞外人。

临京城守卫森严,于是南杭就成了众人心目中的胜地,富裕者来此歌舞升平,穷困者来此谋求生计,这样一来流民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晏绾的脑海中不自觉浮现起小姑娘那日故作刁蛮的表现,目光再次落到不远处的玉兰色的身影上,吕瑶为什么会出现在淳丰镇呢?

还没来得及细想,就被几个地痞流氓嘹亮的口哨声拉回了思绪,人群中起了争执。

吕瑶很快被那几个不怀好意的男子围在了中间,周边的百姓大多是妇孺老幼,虽然也帮着阻拦,到底是抵不过青年人身强力壮。

“停车!”晏绾下意识道,她面色冷沉,伸手往腰间一摸,而后站起身往外走去。

“姑娘!”青荷大惊失色地跟了上去,她们与吕姑娘有过一面之缘是不假,可眼下的境况若是强出头,只怕姑娘也得受连累。

打头的男人看着年纪不大,但满脸胡茬,眼下青黑,嘴唇干裂,神情猥琐地上下扫视着吕瑶,“这么漂亮的姑娘怎么会一个人到淳丰镇来,之前可从没见过,咱们可得拿出点待客之道,你们说是不是?”

男人的身后立刻响起了几声附和,还掺杂着让人不适的笑声。

吕瑶脸有些发白,她咬着下唇,强自镇定,“我只是来行医的,很快就离开了,你们......”

“哟,小姑娘还会医术呢。”男人往前逼近一步,“这个好,够新鲜......”

修改了一下文章,这一周在期中周,论文好多啊啊啊啊,所以比较没时间更新,接下来应该会好一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淳丰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