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权归 > 第27章 新人入场

权归 第27章 新人入场

作者:姥朕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2 16:31:02 来源:文学城

马球场上的欢愉气氛,前朝自然是体会不到的。

今日大燕朝将迎来几位不同凡响的人物,当然,再大的人物,也才刚刚亮相,很多大事是轮不上话语权的,还需沉淀一番。

第一位是戚长安,文状元,也是今年应届毕业生,户籍温陵。父亲是温陵知府,师从礼部尚书谢礼书。自幼能诗善赋,待人温和有礼,遇事颇有见识。

听说皇上初见戚长安之时,心底也不经感叹其俊色,随后考察之时,更是对其见解颇为满意,可以说是实至名归的文曲星下凡,最后被册封翰林院修撰。

有文亦有武,第二位武状元户部侍郎夏大人府里的公子,名夏英,户籍京城。要说夏大人虽主搞财政经济这一块的,但其实骨子里是个猛男。

怎么说?从夏英儿时的“棍棒教育”就可以看出来。

注意,此棍棒非先当下棍棒。夏大人自儿子出生起就开始采取“口头棍棒”。所谓“口头棍棒”,即吓唬:其他父亲逗弄儿子皆是亲切爽朗的欢声笑语,夏大人整日板着脸,夏英喝奶时突然吓唬,发呆时又突然吓唬,美名其曰自小锻炼胆量(新生儿脑部精神脆弱,请勿模仿)。

好不容易长到七八岁,也就是能够下地欢蹦乱跳儿童期,夏大人见时候差不多了,就将“口头棍棒”改为“实操棍棒”。即为时不时跟儿子耍棍弄枪。

最后怕自己上班没时间,还拖自己的好友将其扔进军营训练场。这般造化,使得夏大人与自己的夫人关系一直不太好。夏夫人时常咬牙切齿的骂着丈夫,还好后者爱妻深切,每回皆是左耳进右耳出,摆出谦卑恭敬受教的姿态,不然老早就合离了。

这么说来,夏英本人也是蛮强悍的,有这么个父亲,换成别人使不得被折腾死。皇上大手一挥,册封武昌参将。

随后这位与前两位考生不同,他是往届老生。魏源,年三十八,户籍扬州。加上今年,已经入仕十八年了。

二十五岁,他是大燕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翰林侍读学士,年少成名,自是风光无限。但他心中始终心寄社稷,加上自身清高,面对认为不妥之处,直接出言怒喷,典型的官场愣头青。

有回一名为赵兴林的五品秘书少监,提出应降低先帝奉行的儒道并行政策,这对于当时刚刚平反战乱的大燕来说,是荒谬之举,但朝中却鲜少提出异议。但就在这时,魏源登场了,他上书斥责赵兴林的言论。

可他不知道,赵兴林身后站着的是丞相陈有成。

赵兴林连忙跑去跟陈有成告状,其中还添油加醋一番。而陈有成当时有意拉魏源来抱团,没想到人家连鸟都没鸟他,现在新仇旧恨连在一起,使得陈有成团队纷纷上书来怒斥魏源,后者势单力薄,很快就被打倒了。

其实皇帝自然是知道底下人的动作,但对于他来说,刚好也想磨磨这位魏大人的锐气,毕竟年少成名的人是很容易压不住气的。

于是他先是假装作保了几次,在任由陈有成在上几次书,随后借其的手将二十八岁的魏大人发配到边远的山沟沟里去了。

更要命的是,皇帝大概是太健忘还是什么原因,竟然在十年之后,陈有成团队发展前景一片良好之际,才想起还有魏源苦苦在外守候。派人一查,发现魏大人虽然人在山里,却勤于政业,兴于改革,竟将当地发展起来不少。于是大手又一挥,招其回京,任秘书监(此职位为赵兴林上司,也是够恶趣味的)。

当魏源在山沟沟里接到升迁委任书时,其实心里是没有多大欣喜的。

十年来,他早已褪去了年少轻狂,但圣旨难为,只能回去收拾收拾,回去接任。

以上回报三人中,除却魏大人还在回京的路上,前两位俊后生已经前来京城报道了。

夏英自小就居住在京城,加上人家有惊人的胆量,虽也是第一回上朝,仅是比平时多些正经的模样和态度之外,其他也没什么多余的表现。

可他的父亲就大有不同了。

夏大人近来脸上总是泛着红光,毕竟自己儿子可是大燕几年才一出的武状元,一上来就是三品参将。

多年不苟言笑的严父形象也逐渐崩塌,在夏英看来,自己爹这多年面瘫突然治好了似的,看向自己的眼神竟然带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温情笑意。

而在离京归家,衣锦还乡的温陵公子戚长安看来,当自己高中的消息传来之际,虽心中早有准备,但依旧是难掩激动和喜悦。二十出头的状元郎,自大燕建朝以来少有,于温陵更是头一人。

如今一举高中,戚长安先是象征性的拜见了父亲,不待戚知府多言,便见儿子匆匆告辞,直奔郑老夫人处去,虽难免不满,却不便多说其他,刘氏欲多言,也得被斥责的结果。

而这位郑老夫人,便是戚长安的祖母。这皆是因自小家中母亲早逝,父亲再娶续弦,自己虽为嫡子,却也鲜少再从其父处获得温情,唯有家中祖母一人对自己爱之深切,于予亲情,方才慰籍心中缺失。

任命旨意前脚刚到,后脚就是老师的一纸书信,拜别家人,戚长安从此踏上了人生的新篇章。

但等待与他第一次照面的不是皇帝,而是朝廷中群臣各持一词,彼此吵得不可开交的热闹场景。

纵然平日知识渊博,学富五车,那也是在书上读得的万千世界。对于朝中众议,群臣共谏的场景,他一直以为是友善的交谈,就诸如人人以理相待,皆是彬彬有礼的大同场面。

如今看来,以理相待是做到了,彬彬有礼是做不到的。

但戚长安到底不是简单的读书呆子,他是抱着雄心壮志来的。老师谢礼书看重就是他笔上文章,皇帝赏识的便是他处事条理,现在,他展现出来的是极强的适应能力。

第二日便能够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态站在老师身后,吸取着前辈们的处事思维和不得理不罢休的气势了。

在众人皆争执得不可开交之时,他却一言不发(新人也不太好随便发言),将目光悄悄的投向了不远处的周澈。

没错,不是那位名满天下的仁德太子,也不是那位意气风发的皇帝二子,而是风评不太好的四皇子殿下。

至于为什么会将注意放在他的身上,倒也不是戚长安个人爱好小众,而是他在偶然之间的一个契机。

谈及私人兴趣,他作为备考学子,还是读书狂魔,所以不定是要泡在备考材料里头,便是在平日空闲时收集名家文章。

有一日戚长安突然翻到了一篇文章,不读还好,一读就大感惊奇,文意语句竟隐隐能与自己产生共鸣,于是带着期待的心情翻读,直至最后,落笔处堪堪写着两位字署名:周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