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秋风错 > 第2章 第 2 章

秋风错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盘腿坐炕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9 21:19:16 来源:文学城

秋水楼的车马院在东南角,蔺如风四体不勤,不愿穿过整个秋水楼去坐马车,每次出门都是等在北面正中的后门外,等马车从东南角门出来接他。后门外是一个丁字路口,正对着是一条热闹的胡同,两侧商铺林立,平日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正被两个妇人嘹亮的争执盖住。

“他不会写字!我凭什么给钱!”

“他写了百来个字了,怎么不会写了,你凭什么不给钱?”

“这字我是要贴到家里的,难看成这样,丢死个人!”

“我瞅着好看得很,配你足够了!”

蔺如风好奇地望过去,不巧跟其中一个妇人看对了眼,心里顿觉不妙。

“咱俩说了不算,那位公子样貌堂堂,定然能分出优劣,请他来判一判!”妇人一路小跑来到跟前,攥住蔺如风的胳膊就将其拖了过去。

宫羽背着琴不好施展手脚,被妇人抢得先机只好也跟了过去。

走得近些蔺如风才看到事件中核心人物的侧脸,那位卖字的书生此时眉头微微拧着,嘴角也轻抿起来,被人为难了仍倔强地低头继续写。

蔺如风不禁为他担忧,心里盘算着尽量说些好话打个圆场,便俯身仔细端详起来。

“......”

求字的妇人殷切询问:“公子觉得这字如何?”

蔺如风僵立住,称赞的话卡在喉咙口说不出来。

还真怪不着这妇人,书生字倒是会写的,可写出来跟黄口小儿一般,只勉强算得上横平竖直,而且写的是《幼学琼林》这等启蒙之物,本应是练习得最纯熟的才对。

“家道艰难,不敢妄想聘请西席,就连上私塾也难为,就想着自习蒙学之后再寻出路,今日这字正是买来给孙儿认字用的,不曾想写成这样......”

妇人一番肺腑之言,蔺如风听得心中酸涩,当下也不好再做替书生斡旋的打算,就连跟妇人争吵的另一位大娘也低头不再争辩。

众人一时哑言,反倒是书生仍闷头提笔不曾中断,写完最后一笔站起身将写满字的纸递了过去,满面歉意说道:“婶子你只管拿去用,不用给钱。”

蔺如风本还在为难,没想到书生倒是豁达,看事已了便转身带着宫羽悄声离开。

书生不要钱,可刚才帮腔的卖包子的大娘不肯罢休:“就算字不好,可也费神写了好一会儿,他饿了一天,买四个包子让他填填肚子也好。”

书生一听连忙摆手:“不用四个,两个我就能吃饱。”一句话换来卖包子大娘的白眼。

求字的婶子听说书生还饿着,心中不忍,果真买了四个包子送给书生,拿着字回家去了。

书生喜笑颜开地捧着包子,转头去寻刚刚被强拉来的公子,看见他走远,连忙追了上去:“请留步,公子因在下之事所累,愧疚难当,在下定要补偿一二。”

蔺如风此时站在北门外的树影下,首次看清书生的模样,形相清癯,却姿态怡然,肃肃如松下微风,爽朗清举。

书生双手捧着包子仿若捧着绝世珍宝,蔺如风含笑逗他:“兄台想如何补偿?难不成是分我两个包子?”

没想到这书生果真点了点头,高兴地说:“公子神人也,这包子皮薄馅大汤汁浓郁你定要品尝一下。”说完就递到他面前。

许是书生形容得太过诱人,蔺如风也觉得眼前的包子美味可口,鬼使神差地捏起一个咬了一口,确实好吃。

书生看他肯吃就松了一口气,接着递给宫羽,宫羽迟疑了一下也拿起一个。

三个大男人便这样站在路旁一起啃包子,等吃完了包子,马车也到了,书生目送蔺如风和宫羽上了马车,回到自己的小摊坐好,麻烦事已了又吃到包子,心中一阵畅快。

突然两个包子横飞过来,他瞬时出手稳稳接住,挂上讨好的笑脸冲卖包子的孙大娘道了声谢,换来大娘不屑的哼笑。

孙大娘斜眼瞧着书生吃完,琢磨了一会还是不放心,出言规劝:“刚求字的婆子不知情,你在此卖字还是明白些好,那黑门里出来的人结交不得,虽然你也没有闲钱去结交。”

终于填饱肚子,书生正美滋滋地恍神,听闻此言有些纳罕:“大娘此话怎讲,你认得那公子?”

“我不认得,可我知道但凡从那门里出来的人都不是好相与的。你虽没钱财被人惦记,可也别毁了自己的名声。”

这年月,名声比命还重,书生听完咂摸出不对味,他在此卖字虽仅仅月余,然而孙大娘对他照顾有加,自然不会害他。

“烦大娘细细讲与我听,我不通世事,劳您教导。”

孙大娘可怜书生的身世,平日明里暗里地照顾他,书生也确实有如垂髫孩童般不太明白人情世故,听说之前一场大病绵延床榻数年。

“那门是个后门,正门乃是香归胡同里的秋水楼,抚云城里有名的青楼楚馆。”

“青楼是什么?”

不出所料,孙大娘气得又翻白眼:“爷们寻欢作乐的所在,那里头的哥儿啊姐儿的,年幼时服侍主子,到了年纪就伺候恩客,年长的一身花柳烂病,早早就扔乱坟岗了。你看那公子俊俏,越俊俏的病越多,你仔细染上!”

书生之前病了数年,最怕再得病,听孙大娘这么说果真怕了,垂目思索了半晌。

再说蔺如风和宫羽,在马车上忍俊不禁地谈起这个奇怪的书生,再如何美味,也是两个包子,兴致盎然地捧过来时,仿佛世上无有的珍馐。

蔺如风面上笑意不绝,宫羽莫名泛酸,下意识出言讥讽:“书呆子一个,人家要给他买四个包子,他还说只吃两个就能饱,怪不得瘦得一副穷酸相。”

蔺如风问道:“你如何知晓?”

宫羽冷哼一声:“我刚听到的。”

蔺如风缓缓点了点头,看那书生年岁与自己相仿,个头高了一些,却瘦得厉害,难怪写字那般粗陋也要出来卖字,恐怕没有其他糊口的本事。

如此珍惜吃食,饿着肚子还肯分给自己,倒是难得的品性。

马车走走停停,在一处诺大宅院的角门彻底停下,宫羽抱着琴先跳下了车,蔺如风踩着马凳缓步下来,一旁候着的家仆上来客套两句,领着他俩进去。

此处正是沈放的府邸,蔺如风来往多次熟门熟路,家仆将两人送到花厅待茶,就退出去了。不一会,就有沈放贴身的管事过来,领着二人穿过二进院来到沈放的书房。

沈将军本节制凉州兵权,与西鞑征战多年,抚云城破时立马奉旨东迁,浴血奋战夺回城池,在民间呼声极高。即使后来有许多绯色传闻,但瑕不掩瑜,有沈放镇守边关,百姓才可安居乐业。

外人不曾知晓,沈大将军其实真的爱琴,不仅爱听,还爱弹,每次盼着见蔺如风,不如说是盼着去弹蔺如风的韩娥古琴。

此琴据传有一百多年历史,由一段梧桐木经名家打造,有别于其他清亮高昂的声音,此琴异常凄婉悠扬,犹如女子伤心吟唱,故以周朝传世女乐命名。

沈放抚弄半晌,恋恋不舍地将琴还给宫羽,宫羽拿出漆灰拭琴。蔺如风和沈放分坐在宽大书案的两侧,案上摆放着十几封信札,蔺如风锁着眉头默默读完,将全部信札交给宫羽,宫羽再将信札放入门边的炭盆,不多时一股青烟升起,燃尽后又被茶水泼灭残存的火星。

沈放沉思片刻说到:“榷场关闭官道不通,草路日益繁盛,由此可知,大兴城驻军并非一时之举,东鞑妄想打牢根基徐徐图之,我们必需提前做好准备。”

大兴城据此以北七百里,当初侵占扶云城的那支东鞑兵将便驻扎在这里。虽然隔着长城,但宛若头顶悬着利刃,让人不得安寝。

官家不许通商,但抹不去民间交易的需要。关内普通布匹,出关就能换来厚实毛皮,利润何止十倍,由此民间偷偷北上行商之人络绎不绝,离扶云城最近的大兴城也逐渐热闹繁华。

“一连两个月我都没收到大兴城的来信,估计是被鞑子拔了钉子。由此三公子和金灵需得提前动身,只是定不下来如何联络。我们目前尚住在秋水楼,豢养信鸽过于惹眼,不如我们寻个由头搬出来住。”

沈放缓缓点了点头:“也是个法子,这些机巧术法宫羽擅长,便交给他吧。金灵姑娘走了你也不必继续待在秋水楼,另寻个住所倒也方便,谨慎行事即可。”

宫羽虽仍板着脸但心中高兴,搬出秋水楼自然远离是非,之前为了不露馅还得仔细算账与鸨母锱铢必较甚是心累。

蔺如风能是沈将军的座上宾,参与保家卫国的辛秘事,自然不是因为弹琴弹得好,他自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沈放让他阅览的多是官家信息,除此之外,他还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更多是民间情报。蔺如风需要从中分析形势变化,测算鞑子驻军人数,判别东鞑与西鞑之间的莫测关系。

因此,草路的盛行,不仅是官方刻意疏于防范,更是有的放矢,便于民间消息往来。

蔺如风接着突然想起一件怪事:“记得最后一次南下的消息中提起一位萨曼图,只是确定今年的祭天仪式时他会莅临大兴城,城中便摆了三日流水席。将军,你可听说过此人?”

如此声势浩大,沈放自然知晓:“知道,传说他是天神腾格里降世,不生不灭之躯,曾受东鞑乌槐部先祖帮助,乌槐部能壮大到统一东鞑全仰仗他的神力。”

闻听此言,宫羽呲笑一声,蔺如风也不信此等鬼神之说,面对着鲜血淋漓的战场厮杀,一句神仙保佑能当免死金牌吗?

沈放轻轻叹了口气:“我也不信,奈何鞑靼人笃信不疑,如今西鞑萌生归顺之意也是因为他们相信乌槐部是受天神眷顾之人,若有一日两部当真联合,我大齐就迎来了真正可怕、强大的对手。”

听沈放如此言重,蔺如风与宫羽对视一眼,各自沉默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