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卿有相思诉明月 > 第29章 化春风(四)

卿有相思诉明月 第29章 化春风(四)

作者:珩山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23 04:46:34 来源:文学城

这些天,又下起雪,朝臣们迎着风,踏着雪,重回朝堂。

“李将军。”林佑走到李晋忠身边,初三那天两人虽同在南御苑,却无过多交流。

“殿下。”见林佑过来,李晋忠俯首行礼。

两人走到檐下,躲避点点雪花。

“边疆百姓现在可好?”

对于这个太子,李晋忠是很欣赏的,在他身上,看见了仁心。

他最先在意的,是百姓。

“近年无战乱发生,百姓生活虽不算富足,但也很好了。”李晋忠如实回答,对那些人来说,能活着,已是不易。

林佑明白,李晋忠的话是什么意思,他沉默很久,最后只是轻轻点头。

朝堂上,景宣帝坐在龙椅上,时不时咳嗽一两声,许是最近天气多变,染上了风寒。

他听着朝臣汇报事务,无散朝之意。

李晋忠走出来,“陛下,北边延州还落在外敌手中,若不早早收回,将来定会引起边疆大乱。”

延州自被夺走起,就一直是李晋忠的一个心结。

按照当年的状况,延州不可能被夺去,可不知为何,敌人像是对他们的作战策略心知肚明似的,宋军根本无还手之力,只能拼死一搏,最后还是丢掉三个城池。

没有京中命令,李晋忠不能带兵前去收回延州。

多次让人往京中派信,却无回应。

“李将军不是说边疆稳定吗?为何要去大动干戈,引得动乱?”陈伦见李晋忠有发战的意思,站出来问他。

“一时的安定不会是永久的安定。”李晋忠知道,许多官员不支持发兵,可他是武将,那些文官又怎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李将军可曾想过边疆百姓?他们可想身陷战乱?”陈伦这番话,将李晋忠置于道德的棍棒下,让他难以脱身。

李晋忠哑口无言,陈伦他说的对,若发生战争,那些百姓该怎么办?

“父皇,”林佑见两人僵持不下,走上前来。

“太子有什么想法?”

林佑走上前时,腰间的那条玉带显现在林律眼前。

他怎会认不出?可他又能如何?

“尚书令说得对。”林佑说这话时望向陈伦,“边疆好不容易安定,若又要发战,恐怕于百姓不利。”

正当所有人认为林佑不支持发战时,他又开口:“可是诸位可曾想过延州的大宋子民?”

听林佑这么说,何绍将手中的笏板握得更紧些,忍不住走上前:“陛下,臣两年前曾在军营见到一延州士兵,随大宋军队出征,他的家人都在延州,他告诉臣,他参军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收回延州,见到亲人。”

景宣帝捂住胸口,咳嗽几声,靠在龙椅上缓了缓:“朕这些日子身体不好,这件事,就交由太子处理吧。”

“陛下!”听到景宣帝说要将这事交给太子,陈伦实在站不住,“这样的大事,太子资历尚浅,恐怕难以对付。”

堂上部分官员纷纷应和,就连林佑他自己也赞同:“父皇,儿臣做不了这样的事,但儿臣可以随李将军去边疆实地探究一番。”

总有一天林佑要担这种事,可不是现在。

景宣帝微微点头,“那就这样吧。”说着,又转头看向何绍,“何大人随太子一起去吧。”

“是。”何绍俯身,接下这份差事。

“散朝吧,太子留下。”

两人无言,诺大的殿堂只能听见外面风雪的声音。

林佑从来都不懂他这个父亲,他实在不明白,父皇为何要让他去做这件事。

景宣帝像是能听见他心声似的:“总有一天,得由你来处理这样的事。”

“可……”他竟有些羞愧,“可我做不到。”

听见林佑的回答,景宣帝突然笑了,“曾经,朕也这样 ,害怕做不到,害怕做不好。”

说完,又慢慢走到林佑身旁。

“你该长大了。”他将手搭在林佑肩上。

林佑抬着头,对上景宣帝的目光,这个目光让林佑动容,又像是充满能量似的,让他坚定起来。

“儿臣定不负父皇重托。”

林律寝宫内,陈伦坐在椅子上,紧紧握住茶杯,谁都能看得见他的怒气。

林律将他手中的茶杯拿下,语气平淡,“外公何必动怒?”

见他不慌不忙的样子,陈伦皱着眉:“你就不急?陛下怎会是因为身体不好将此事交给他?”

“我知道,可我急又有什么用呢?”林律悠闲地品着茶,“外公可看见?他腰间的玉带,是父皇用过的一条。”

陈伦从来都没注意到这件事,可看林律的样子,陈伦发现自己现在竟有些不懂他了。

“越有希望,最后就越失望。”林律缓缓将这句话道出口。

“外公请回吧,免得落人口舌。”

临行前,林律又为陈伦重新倒一盏茶,可不知为何,陈伦望着那杯茶,迟迟不肯接过。

他竟有了怯意。

雪越下越大,陈瑶撑着伞,来到景宣帝寝宫。

散朝后,他便一直躺在床上。

王继端着药,撞见站在门外的陈瑶,“殿下,外面冷,进去吧。”

陈瑶转过头看他,接过他手中的药,“我来吧。”

“陛下。”她轻声唤他,又将药放在床边桌子上。

景宣帝睁开眼,扶着床起身。

“陛下身子可好些?”陈瑶将药碗端起来,递给他。

景宣帝摇摇头,接过药碗,“还是和之前一样。”

“今日在早朝上,朕想让佑儿替我去做是否发兵收回延州的决定,朕到底该不该这样?”景宣帝靠坐在床上,按揉着脑袋,似乎很是心烦。

陈瑶嘴角微微扬起,“太子总有一天要像陛下你一样为这种事费心,只是现在恐怕还是早了。”

景宣帝点着头,“是朕糊涂啊,朕太心急了。”

“怎么会?”陈瑶摇着头,“天下父母,都渴望儿女能早日成材,怎么会是糊涂?”

“陛下歇息吧。”陈瑶接过空碗,为他盖好被子。

景宣帝闭着眼,叹息一声,“朕有愧。”

陈瑶看着他,心中迷茫,皱起眉头,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缓缓的呼吸声从身边人传来,他睡着了,陈瑶掩好门,撑着伞回去。

茫茫天地间,只有一人举伞独行。

她一袭紫衣,在雪地里缓缓移动,在地上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最后消失不见。

陈瑶好像明白了,他的愧是什么,不是愧对太子,而是愧对那个人。

可他究竟因何而愧,陈瑶并不知道。

厚厚的雪挂在倾斜的房顶上,又时不时掉下来一点。

陆瑃坐在窗边,透过半开的窗户看院中的飘雪。

“姐姐。”陆瑾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敲响陆瑃的房门。

“进来吧。”

“母亲让你喝粥,暖胃。”陆瑾小心地端着,将碗递到她手上。

“好。”陆瑃接过,粥还冒着热气,应该是刚盛上来不久的。

陆瑃拿着勺子,将粥一点一点送入口。

“你做什么?”吃粥时,陆瑾一直看着她,像是有心事。

“姐姐,过些日子哥哥嫂嫂就要走了,我想做些东西送给他们,可我不知道该做什么。”陆瑾撅着嘴,为这件事苦恼。

离他们启程就剩几日,现在开始做,估计做不了什么,陆瑃转念一想:“要不我们去庙里求点护身符给哥哥嫂嫂吧。”

“好!”陆瑾刚才的烦闷顿时烟消云散。

“我收拾收拾,等会儿就带你去。”

简单收拾一下,陆瑃把陆瑾叫过来。

外面还下着雪,陆瑃撑着伞,牵着陆瑾朝府门走去。

“你们去做什么?外面还下着雪。”赵之南碰巧遇见他们,一脸疑惑。

“我们出去逛逛。”听见赵之南叫住他们,陆瑃连忙转身,朝她笑着,说完带着陆瑾匆匆离开。

赵之南刚想说话,两人就溜得没影。

虽是风雪天,寺庙里人倒是不少。

陆瑃找到僧人,说明来意,跟着他的指引烧香。

“施主要求几个?”那僧人手握佛珠,轻声问她。

“三个。”陆瑃回答。

“为何人求?”

她沉默着,又抬头回道:“家人。”

“欲求平安,诚,最重。”

“民女明白。”陆瑃跪在蒲团上,闭目求佛。

陆瑃拿着三个锦囊,锦囊上面画着她看不懂的符。

“姐姐,怎么要了三个?”陆瑾跟在她身边,问起这件事。

可是她没有回答,只是看着他笑。

“李将军?”刚从大殿出来,陆瑃就碰见李晋忠,他身旁跟着一个女孩,大概是他的女儿。

李晋忠朝她点头微笑,他也认出陆瑃,“你是上次跟何大人在一起的女孩?”

“是。”

“上次走得急,还没问姑娘你叫什么。”

“小女姓陆,单名一个瑃字。”

“这是我的女儿,李秋月。”

她与寻常官家女子温婉不同,在她的身上,陆瑃看见了洒脱、不羁。

不愧是将军的女儿。

两人只是简单地眼神交流,并无多言。

“这是我弟弟,陆瑾。”陆瑃将站在她身后的陆瑾拉到他们跟前。

“李将军好,姐姐好。”

两人笑起来,“陆家小公子真是活泼啊。”李秋月没忍住摸了摸他的头。

“将军和姑娘也是来拜佛吗?”

“是啊,过些日子就要回去了。”元宵之后,他们便会离京。

“那李将军我就先走了。”他们想要做的事已做成,不必多留,便向李将军道别。

“好。”

转身走了几步,陆瑃似乎听见那女子轻声嘀咕着,她没多想,继续朝前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