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杏 > 第23章 暑期业务

青杏 第23章 暑期业务

作者:草莓西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09 15:19:14 来源:文学城

许杏先问:“那价钱怎么说?”

老板娘笑了:“正是要同你商议商议这个哩。这样我这里收的就多了,怎么也得一百斤起步,你给我十五文一斤如何?”

许杏算了算,摇头:“婶子,这样我做不来了,又要麦子又要柴火的,这糖不好做,您若是给我十五文,我还不如回去洗淀粉了,实在干不着。”

老板娘也不恼,跟她道:“实在是给你二十文的话我们就赚不着啦,往县城拉,那么远呢,人吃牛嚼的,光路费都不够。”

“十八文吧,您看行不行?”许杏知道,普通批发和大的渠道商拿货当然不能是一样价格,二十文一斤的价格肯定不行,但是就像她自己方才说的,若是赚得太少,她就不如放弃了红薯糖,直接加工淀粉卖。

“行吧,一斤好歹能赚两文钱。”这个价格大概也在老板娘的预期之中,所以她没再多废话就答应了,“这十五斤先算二十文,接着我要一百斤,赶在中秋节以前得要。”

现在是六月底,时间倒还充裕,许杏答应了。

回到家得接着处理那些淀粉,许杏只是比平常更沉默些,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干活,不光跟赵氏,就是跟长青和金氏,也不怎么说话。倒是对上门来卖红薯的乡邻,她还是笑脸相迎,没什么变化。

这次的淀粉做得多,也多花了两天工夫才干透,之前的那四坛酒又好了,她便又花了两天蒸馏,一切准备妥当了,才去镇上卖货。

六十斤酒,一百二十多斤淀粉,刘老板一算账,干脆给她拿了一小块银子:“两千一百六十文钱,给你银子吧,铜钱太多。”

这是许杏第一次见到银子,她很高兴,道了谢接过来,听见刘老板说下回还想要些粉条,自然满口应了。

家里还有二百斤红薯,许杏怎么算也不够,只好推着小车去邻村收些红薯来用。花两天时间在东岳村和郭家岭巡了一圈,她自己收了两百斤,虽然不多,但是总算是把“范家村有收红薯的”这个事儿宣传出去了,之后就有几户外村人专门来卖红薯,这么着,原料紧缺的问题暂时就得到了缓解。

有了红薯,许杏照例先酿酒,把四个坛子封好,再开始做淀粉,做糖。一边收一边做,得了淀粉先卖一波,再做粉条卖一波,到七月下旬再卖酒的时候,她都陆续卖了三百斤淀粉和一百斤粉条了。

相对来说,制糖有些麻烦,特别耗时,不过一百斤糖让她赚了一千两百文钱,也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中秋节前,许杏把糖和最新酿出来的一批酒都送到了杂货栈,因为节日到了,买酒买糖的人多,货栈老板又要拉货去县城卖,要得就多些。一边收着货,老板娘一边说:“你还能再多做些不?县城到底比咱这儿强,卖得多哩,你拉那么三十斤二十斤的不顶用。”

许杏笑嘻嘻的道:“能啦能啦,过了中秋就要收红薯了,我都说好了,我们村的红薯都给我,到时候可就能多多的出货了。”

想要增加产量,必要的投入还是要的,许杏去东岳村,一口气又买了四只大坛子,都拿回来酿酒用。等到过了中秋,天气就要凉快下来,粮食发酵的速度也就慢了,出酒周期变长,那就意味着挣钱慢了,她得多加点量才能行呢。而且,许杏记得,长青说过,到年底得给先生十两银子,办理报考秀才的事项,她也得帮帮忙。

实在没收上来红薯,许杏把该交的货都交完,也就暂时歇业了。趁着这个时间,她认真核算了一下她的红薯加工业的收益情况。都按一百斤来计算,一百斤酒的盈利是两千一百多文,一百斤淀粉的利润是三百文左右,加工成粉条粉皮的话,每一百斤成品利润七百文左右,饴糖则是一百斤赚一千两百文。

但是这种计算是不准确的,因为成本这里只算了红薯和酒曲、麦芽、芝麻等原材料的价值,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现在,加工红薯的柴禾是她捡的,水是她自己挑的,都没有计入成本,因此上面算出来的利润其实应当说是她的工资加业务盈利。尤其是蒸馏白酒、加工粉条这些工序,劳动强度非常大,又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能,如果要雇人来干,需要一笔不小的工钱开支,此外,还有不合格品需要丢弃,磕磕碰碰的也有损耗,这么算来利润就大幅度降下来了。

但是对于庄稼人来说,这也比一文钱两斤甚至三斤处理红薯要强上许多。

她计算这些并不背着长青,尤其是她发现长青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的时候,就干脆拉着他一起算。

“其实你买的石碾、坛子这些也是应当计算进去的。”长青指出她的纰漏。

“是的。”许杏点头,这种固定资产的投资都应该折算在生产成本里面进行摊销,可是她的手工加工作坊实在是太粗陋了,而且金额又不大,她就干脆忽略了这一点,“专门的帐房先生肯定会把这些都折进去,我就不算了,就这样吧。”

长青有些惊讶的看了她一眼:“我以为你会算进去的,毕竟你算账都是一文钱一文钱的算的。”

“我当你是夸我好了。”许杏有些无奈,“还不是因为我实在是没钱,一开始做这些东西的时候多难呢,一次才挣几文钱,算帐当然要一文钱一文钱的算了。”

说着,她开玩笑的道:“等你拿着这些分红银子去考学的时候,你就记着,你考状元的费用就是这样一文钱一文钱的赚出来的。”

长青却收敛了玩笑之色,神色郑重道:“我会记得的。”

许杏不知道他是又想到了什么,也不追问,耸耸肩膀,继续谋划起来。

俩人正说着话,就有人来敲院子门,居然是卖红薯的:“眼瞅着新红薯就要下来了,窖子里这些就都给你们送来,能值几个钱你们看着给些吧。”

许杏看她有些眼熟,只是不记得在哪见过,长青却拧了眉毛,一个笑脸都不肯给。验过红薯,没有什么发霉长毛的,上秤一称,也有一百斤,许杏痛快的掏了五十文钱出来,等人高高兴兴地走了,她就准备开工。

长青靠近她,说了一句:“那个神婆,你少同她打交道。”

许杏这才想起来,这不是那个说她有大福气的五舅奶奶嘛!她玩笑道:“托她的福,我才能留在这儿呢!”

“你也信这个?”长青瞧着她问。

许杏摇头:“不知道。你不是教我‘子不语怪力乱神’吗,我自然是不信的,不过这世间也许真的有些什么神奇机缘也未可知吧。管她那么多呢,买卖就是买卖啊,她卖红薯,我收红薯,这不就得了。”

“与她莫要多说话,三姑六婆,最爱窥人**,说长道短,多少是非都是由她们而起。”长青还想要问,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改成了一句叮嘱。

这个许杏自然明白,没什么异议。

像五舅奶奶这样的人家还真有几户,眼看就要挖新红薯了,这才把压窖子的红薯拿出来卖,但是这时候的质量就参差不齐了。许杏在收购的时候颇费了些功夫,把发霉发芽的都退回去,最后收了五百斤。

“还酿酒吗?赚得多些。”长青从镇上回来,看见许杏在切红薯,就问。

许杏摇头:“不了,先做淀粉,趁着天还热,还要多卖凉粉呢。咱们卖货给刘老板,也得让人家尽可能的多挣些,合作嘛,互惠互利。”

长青莞尔:“这样看你又不像个工匠了,倒像个商人。”

不再用渣滓酿酒了,最近又没什么酒渣,许杏就好久没去范氏家里,不过要过节了,范氏最近回来得就比较勤,对许杏还是一样的客气,甚至多了几分热情:“许杏啊,我给你做了个罩衣,你穿着干活,也省衣裳。”

许杏看了看,范氏是用她自己的旧衣裳改的,上头好几处补丁,显然那衣裳早就不能穿了。她有点不想要,金氏却发话了:“还是你大姑想着你,你也别客气,赶紧拿着吧。”

“那就多谢大姑了。”许杏接过来,发现旧是旧了些,好歹还干净,心里的不舒服才轻了些,毕竟是寄人篱下,她不该有那么多讲究。

“大姑看着,你这买卖做得也像模像样的,都攒了多少钱了?怎么也不给自己添置点衣裳啥的,还穿着那两身旧衣裳啊。”范氏关心的问。

长青“哼”了一声。

这下许杏明白了,说衣服是幌子,探她的底是真的。她倒也不遮掩:“是攒了几两银子,打算中秋节后秋收完了开作坊呢,现在算着还不一定够哩,衣裳还没烂,我就穿着吧,实在匀不出钱来。”

范氏眨巴了一下眼皮,拍手道:“哎哟早前我还当咱家老太太吹牛呢,不想你是真要开作坊,那你尽管办,有事儿找大姑给你操持,准保妥妥当当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