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山客 > 第5章 第 5 章

青山客 第5章 第 5 章

作者:敬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6 22:11:00 来源:文学城

没过多久,门内传来问询的声音,紧接着就是急促的脚步声。

门慢慢地打开了一个缝,刘三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眼中带着惊恐和问询,还有若隐若现的泪光。

“你是?”

刘三见来的是一位穿着道袍的‘道长’,心里的戒备稍稍放下,但仍旧没全打开门。

柳忆南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递给刘三示意他收下。

刘三一脸狐疑地接过布包打开,映入眼帘的便是白花花的一片,里面的银子有大有小,掂起来的重量是十两。

他的眼泪一下就夺眶而出,滴在布包上,打湿了它。

“这位道长留步。”

原本已经走出数米的柳忆南顿住回头,只见刘三跌跌撞撞地走来,像是被抽走了力气,走到她的面前甚至腿一软,就要跪下。

柳忆南急忙扶住他,刘三哽咽着将布包重新塞回她的手中。

“我家婆娘已经回来了,这钱我不收,多谢道长。”

他喃喃地向柳忆南道谢,泪水满面。

柳忆南吃惊,正想问他是怎样赎回来的,就看到不远处站着一个穿着布衣的妇人,以帕掩面,眼眶通红。

刘三见柳忆南看向自己的身后,便也转身看去,那妇人轻抚他的后背,安抚他的情绪。

“这是?”

柳忆南问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刘三已然是泣不成声,妇人轻声解释道:“是张侍郎让人放了我。”

妇人将自己是如何被放的过程徐徐讲来。

“是张侍郎带着一位大人去巡捕营的牢房放了我。”

外城的人大多都认识张含章,因着张含章在为父守孝的缘故,所以住在外城祖屋,待到孝期结束才会搬到内城。

这倒是让柳忆南对张含章的印象有了点转变。

原先从江南传闻中,张含章虽然被人津津乐道,但大多都是谈论这样一位探花郎是有着怎样惊为天人的容颜,才会流传到江南两岸的百姓耳中。

但随即而来的就是对他的惋惜。

陈平昌虽然早些年为大周朝平叛西北叛乱,但是他手下的官员为虎作伥,但是当今圣上仍然是睁只眼闭只眼。

不仅是因为他早些年立下的功劳,更是因为当今太子是他胞妹所出。

所以天下百姓早已对其哀怨已久,连带着对张含章的风评也不算好。

柳忆南没有再耽搁二人的团聚时光,和他们匆匆告别后就走回客栈。

在回客栈的路上,她在想,张含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若是没有什么追求,陈平昌又是怎样将这样一位探花郎拉入自己麾下,而任何一位有政治抱负的士人,大多不会选择陈平昌。

难道真是因为爱情?

柳忆南边想边摇了摇头,她看不穿,不过不想明白。

走回去的路就快多了,见守夜的小二没睡,她放在柜台上一袋铜钱。

“送一桶热水到我的房内。”

小二点点头,随即便去后厨烧水。

柳忆南回到自己房内点燃蜡烛,微弱的烛光照亮了这间不大不小的屋子。

她拿起放在床榻上的那件湿透了的道袍,挂在屏风上,希望它明天能干。

这时敲门声响起,小二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客官现在方便吗?我把水拎进去。”

柳忆南给店小二开了门,他拎着两桶水倒进浴桶中,“若是水不够可以再叫我。”

柳忆南颔首,送出去店小二,便试了试水温,稍微有些烫,但泡在水中,只觉得一瞬间什么也不想,只想这样睡过去。

上京的路程并没有游玩的乐趣,只是在不停地赶路,舟车劳顿间,她已经没有了欣赏风景的心情。

能在一个月的时间从江南来到京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师父并没有交代那匣子中究竟是何物,只是牵着她的手交代,务必要早日送到京城。

而周太傅紧接着又让自己再去取另一个匣子,而且还是师父当初帮其送到的忻州。

他二人究竟是何关系?难不成师父以前是在周太傅手下办事?又是因为何故离开了京城?

周太傅就这么放心把儿子交给一个从未见过的她,仅仅将信任寄托在一个已经去世的故人身上吗?

她边思索着边从浴桶出来,擦干头发坐到窗边,微凉的秋风吹过,但是却吹不顺她的思绪。

可以预想到的是,此去忻州,想必不会是一帆风顺。

天还没亮,她就已经起床收拾了,等到外面开始有人群,店铺都相继开门,便退了房走出去。

依旧是带着呲了竹片的斗笠和洗到发白的道袍,除了没有木匣子外,和来京城前没有任何区别。

她一路悠闲着走到了广渠门前,甚至手上还拿着一个烧饼啃着,算算时间也差不多是辰时。

从巷子出来,柳忆南几乎是一眼就看到了距离城门口不远处站着的一个少年。

他一手牵一匹马,身穿天青色的劲装,绣着白玉的衣带勒出少年纤细的腰肢,长瀑般的头发垂到腰间,他的仪态很是端正,惹得过路的人频频投去视线。

周慎是背对着柳忆南的,清晨的阳光还是有些刺眼,他就站在树荫下,斑驳的阳光打在他的脸上,为他拢上一层暖光。

柳忆南疾走几步,走到他的面前,拱手道:“公子。”

周慎回头见到是昨日碰到的那个‘道士’,眼神稍稍吃惊。

“这位道长,没想到我们竟还能再见。”

柳忆南见周慎不像是认出自己便是领他去忻州之人,一时起了玩心。

“此命生来大不同,王侯将相在朝中,贫道观公子乃封侯拜相之命,遇事均会迎刃而解。”

说完见周慎没什么反应,柳忆南又顿了顿,看着他的脸又面露难色。

“只是福祸相生,若是想要抓住,怕是要吃些苦头。”

却只见周慎微挑眉尾,将手中的牵着的缰绳递给她,“别算什么命了,先牵好马吧,没马去忻州,你得先吃着苦头。”

这下换柳忆南诧异,“你竟然知道是我?”

周慎看她抓紧后才松手,又将自己系在马背上的包裹系紧些,漫不经心地解释。

“若不知道要等的人有何特征,难道在这儿站着等偶遇吗?”

“道长不如先给自己算一卦,看看路上是不是也福祸相依,别先咒了自己。”

福祸相依看不清楚,但不太平估计会是真的了。

看着周慎穿着繁复的衣衫,身上挂着的更是不菲的玉佩,身后背着的长枪,还用皮包包着。

还以为是哪家的俊俏公子哥要出去游玩踏青了。

这般的样貌,路上被绑去当压寨夫人也是有可能的吧。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虽是用来形容女子,但放在他身上确却是半分不见夸大。

想象自己或许还要从一群男人手中解救周慎。

那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柳忆南没空再和周慎搭话,只暗暗在心中蛐蛐。

将自己的包袱系在马上后,便回头看向周慎,示意可以出发。

却看到周慎朝对面楼上漫不经心地摆手,脸上摆满了无可奈何。

柳忆南也好奇地看去,只见对面茶楼窗后站着一名梳着云髻的美妇人,以帕捂面,露出一双含着春水的眼眸,正不舍地朝这边招手。

见柳忆南朝自己看来,她擦了擦泪水,向她行礼。

柳忆南忙不迭地拱手,心中感叹,看来这便是周慎的生母了,撇去那如花似玉的脸庞,只那一双眼睛,二人便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我们走吧。”

周慎同自己母亲道别后,便翻身上马,腿一夹马肚子,便朝城门走去。

柳忆南见状跟在他身后出城。

从周太傅那知道,周慎应该是第一次出京城的。

看他这般簪缨世家的少爷,应该没吃过什么苦头,说不定在路上就开始叫苦连天。

直到在一个小溪旁修整前,她都是这样想的。

快到晌午,两人还没有赶到驿站,但是马不能不休息,所以柳忆南就停下来和周慎商量,要不要休息一段时间,自己包里还有早上买的烧饼。

原本还有些犹豫,想着一直养尊处贵的少爷会不会都没有吃过烧饼,吃不习惯。

没想到周慎虽然是皱着眉头,但吃着还算津津有味,吃完了一个还和柳忆南又要了一个。

她还怕周慎吃不惯,专门买的红糖馅儿的。

正午的阳光洒在小溪,波光粼粼的水面反射出金色的光,柳忆南坐在树荫下眯着眼看走在溪旁的周慎。

少年绣着繁复云纹的靴子踩在水面,带起水珠,衣摆有些被打湿,但是却毫不在意。

他专注地看着溪边,好像在找些什么,找到了就对着阳光看看,然后投进河中。

柳忆南突然有些恍惚,自己像他这般年岁的时候,是住在河边的。

自年幼之时,她便喜欢泛舟至于河中。在秋日午后,任风吹起小舟,直至碰到河岸才醒过神来,看一看到了哪片河岸。

有时又会飘的很远,但总会知道要回到哪去,哪里是要回去的地方。

但是现在的她就像是一个不知道要飘到何处的船,即使靠岸,也不知道要到哪去。

心有所归,才能到更远的地方,可现在漂泊,让她感觉自己不知道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

像是置身以前朦胧的湖中,看不清方向,也看不清景色。

自是,看不清自己。

不过是天地一沙鸥罢了。

恍惚间,周慎朝柳忆南坐的方向走来。

捡了几个石头想打水漂,但是没成功,忽地抬头,就看到柳忆南望着自己的方向。

但她好像在出神,她眼眸中好像起了一场雾。

虽然自己和她接触的时间不过两个时辰,但能感受的出,她和父亲说的一样,是一个很可靠的人,虽然看着和自己年岁也差不多。

只是她看起来很是神秘,在茶馆见到她时,她清瘦的身躯好像穿堂吹过的一阵风便会将她吹走。

但她带给周慎的感觉虽然是孤寂,但是蕴含着不屈的生命力和力量。

一对上她的视线,就让自己感觉坠入了寒冷湖泊中,但也是清澈的。

她不像自己在京城中见过的人,他见过许多双眼睛,有贪婪的,深沉的,充满**的,不谙世事的,但就是没见过这样一双眼睛。

思索间,感觉到柳忆南的眼神聚焦在自己的身上,周慎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走向她。

“我们走吧,不然天黑前就赶不到驿站了。”

柳忆南看周慎已经收拾完,从地上站起来,拍了拍衣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