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清君侧,换我上 > 第13章 君要臣活

清君侧,换我上 第13章 君要臣活

作者:绛鱼鱼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1-27 18:39:18 来源:文学城

13、

庆历十年,冬月二十七。

这天下午,林子衿就被锦衣卫押送去了刑部大牢。

说来也是令人啼笑皆非,穿过来之后,他啥也没干成,尽坐牢去了。

县衙大牢,锦衣卫诏狱,现在又是刑部天牢,感情别人的穿越是当主角风生水起,他的穿越是坐大牢含泪背锅。

其实在诏狱的日子也还行,没他想象中那么艰辛,至少比在汤丹要好多了。

在诏狱不必受刑,病了还有大夫来诊脉。

而汤丹的人明里暗里都想杀他,行刑时刻意下手极重,想要他狗命。

京师不同,京师是个表面上讲道理的地方,居心叵测之人若要偷摸杀他,不行。他们要给他定罪,按律法行事,光明正大的杀他。

这一点,在林子衿被锦衣卫押送到刑部时,他就琢磨明白了。

天启宝钞借钱于民的国策险些成了一个官逼民反的笑话,若不推个替罪羊出来背锅,朝廷的事儿就办不下去了,愤怒的老百姓不会配合。

所以朝廷必须给百姓一个合适的交代。

这个交代不能是陛下——圣上受命于天,圣裁独断,绝无错处。

也不能是朝廷——诸位大臣辛苦奉业,好不容易想出来这么个“英明”的法子。

那么就只能无权无势的普通人——商人无商不奸,汤丹富商林百元为谋一己私利,上瞒朝廷,下欺百姓,祸国殃民之罪,诛十族都不为过。

思及此,林子衿不自觉地抚向腰间那保命符,不得不感叹,姜还是老的辣,齐汝佲见到他的那一刻,大概就已料到此时。

看来铃山铜矿这个锅,这一时半会儿,他不背也得背了。

不如先扛下来,少受些刑罚,养精蓄锐,以待来日。有了齐汝佲留给他的“复活甲”,只要他自己多加小心,大概率死不了。

如果死了,就当是穿回去了。

主意既定,坐牢的时间,林子衿大部分光景都用来睡觉了。

原主这具身子骨,与他在现世的身体一样孱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在诏狱中就病得人事不省,勉强捡回这条性命,还得好好休养,身体毕竟是革命的本钱。

眼下最养人的,莫过于睡大觉。

于是林子衿闭目养息,睡不着就逼自己睡。

判刑的谕旨没下来,他就暂时安全,无性命之虞。

刑部大牢的人将这事回禀给郑业成,郑业成引以为奇:“当真是个后生,不知天高地厚,把我刑部牢狱当成驿站了!”

彼时郑业成正在赵明德府上做客,张茂良和裴疏泉也在,四人啧啧称奇。

张茂良挥动描金折扇,笑道:“此子很是不寻常啊!”

郑业成点点头:“我估摸着,他心里是委屈的,如果他在齐太傅面前没说假话,那么林百元行事,他概无参与,此番定罪,实在是受了连坐。”

裴疏泉并不同情:“如果真是林家犯了大过错,上瞒朝廷,下欺百姓,那么林百元千刀万剐都不为过。前朝只诛九族,本朝开了诛十族的先例。代父受过,天经地义,此子不仅该杀,只杀他一个,还便宜了林百元那伙始作俑者!”

郑业成叹息,无法反驳,低低道:“可那小子,也才弱冠之年,与我儿子一般大,生得也俊秀,既不像穷凶极恶之犯那般面目狰狞,也不似尖嘴猴腮之犯那般痛哭狡辩,他太平静了。”

张茂良听着他的形容,笑问:“他莫不是像胸有沟壑,少年早熟?”

“像。”郑业成笃定:“真像。我见过的犯人里,只有他,背了这么大的冤屈,还如此镇定。”

“你说得老夫都想会会他了。”赵明德惊讶地说。

郑业成摇头:“见不着咯,这小子活不过这个冬天。”

“此话怎讲?”裴疏泉讶异:“我记得刑部办案,兼三司会省,耗时少则两月,多则数年。这一个冬天,就能把罪刑全定了?”

赵明德解惑道:“郑大人说的没错,严阁老正邀内阁商议,来年开春,选定云南其他铜矿,继续挖下去,非得把这铜给挖出来,铸成钱银,方能解老百姓和朝廷的难。”

张茂良点点头,续了赵明德的话说:“如果想要开春时就能把这挖铜之事推行下去,那么开春前就要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老百姓才能安心奉业。所以说,此子之罪,务必在开春前定下。”

裴疏泉明白了,不由得感慨:“所以他活不过这个冬天。”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沉默。

炭盆里,炭火熊熊燃烧,毕剥作响。

房檐上积不住的重雪沿瓦片滑落,枯树被大雪压断枝桠。

北方的寒风从西伯利亚高原席卷下来,卷进了遥远的南国。

云京依山傍水,山挡不住风,水带不走寒。今年冬天,因着寒冷,最贫穷的乞丐也不再上街乞讨,大雪簌簌地落满了京城,行人寥寥,寒风萧萧。

林子衿的罪认得很快。

冬月二十六下午进了刑部大牢,冬月二十七早上就在供状上画押。

根本来不及送衙门堂口审讯,在牢里就把什么都揽下了。

此人甚至义正言辞,大义凛然,颇有壮士之风,慷慨陈词:“吾父之大过错,理应由做儿子的一己承担。惟愿我林家上下五十二口人的性命,足以慰天启朝惶惶民心,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郑业成甚至怀疑这家伙在唱什么舍身为国的大戏。

但总而言之,林子衿比所有人想象中都要识相。

冬月二十六御前议事,冬月二十八罪犯供状就送呈至西苑。

盛闻澜原本并不在意这枚即将牺牲的棋子,甚至连对方长什么样他都快忘了,直到供状飞速呈上来,他才隐约捉摸出一丝兴味。

这个叫林子衿的人,比他想象中有意思的多。

盛闻澜放下供状,询问旁边服侍的曾全:“今日西苑谁值守?”

曾全躬身作答:“回禀陛下,今日是值班房里是刑部尚书郑业成大人,将供状送到后,他便去了班房。”

“哦…”盛闻澜饶有兴致道:“把他叫过来。”

“是。”曾全作揖,退出去叫人。

郑业成很快便到了,在暖房外高声道:“臣郑业成,参见陛下。”

“进来。”

郑业成快速地理了理头冠和袍服,抬脚跨国门槛,万分小心地进去了。

皇帝裹着厚厚的毛毯,蜷在榻上,因为寒冷,鼻尖微微发红。

他侧身咳嗽半阵,方才拿起御案上的供状,放下去,指尖敲了敲:“朕问你,这供状他亲自画押了?认得这么快?就没有狡辩?”

郑业成躬身答话:“回皇上,确实没有,罪犯当场认罪画押。”

盛闻澜挑眉:“大理寺和都察院怎么说?”

郑业成:“并无异议。”

“恩…”盛闻澜垂低眼帘,视线落到供状上:“该定什么罪?”

郑业成回道:“臣与内阁严大人和赵大人商议,裁定其欺君罔上、残害百姓,与父连坐之罪。待陛下过目,定了死刑,经朱批后,便可送至午门问斩,以儆效尤。”

“好好好,”盛闻澜拊掌,笑意未至眼底,意味深长道,“反而是一个囚犯这么懂事贴心。”

郑业成谨慎地,没有回话。

盛闻澜掀了眼帘,望向他的刑部尚书,沉吟半晌,疲倦地摆摆手:“那就按内阁的意思定吧。”

“是。”郑业成作揖,退出了西苑暖房。

庆历帝忽然喊住他:“等等!”

郑业成后背一僵,躬身回到暖房,再度稽首:“陛下。”

皇帝站起身,走下玉榻,双手卷起袍袖负于身后,若有所思道:“近来国事繁重,民间灾患频仍,朕忧心甚笃,常常夜不能寐,终日冥思打坐,期冀仙人指点。昨夜小睡,仙师忽至,于梦中自称为太清真人,居于昆仑山之东。”

郑业成有些茫然,皇帝怎么突然提起这个,他弯了弯身:“既是仙师造访,必有要事,臣等愿为陛下分忧。”

盛闻澜走到他旁边,两手垂下来,连着绣满经文的袍袖也垂落在地。

郑业成嗅到了淡淡的檀香,皇帝就在近前,他把脑袋埋得更低。

盛闻澜负手,背对他道:“仙师邀朕听了一出戏。”

“……”郑业成嘴角微抽,仙人不跟你讲经,还陪您听戏,陛下确定梦到的不是仙女,而是仙师??内心腹诽,面色愈发恭敬:“臣斗胆请问陛下,听的什么戏?”

“窦娥冤呐。”皇帝慢悠悠地说。

郑业成嘶声,拎起衣摆扑通跪下去,双膝着地,伏首道:“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吓着了?”盛闻澜垂眸,嗤笑一声:“站起来吧郑大人,动不动下跪,像什么话。”

郑业成哆哆嗦嗦地,从地上爬起来,险些没站稳,还是盛闻澜扶了他一把,那一扶,吓得郑业成更站不稳了。

他强迫自己定住心神,奴颜婢膝地奉承:“我天启朝有圣人治国,绝无此等冤情。”

“窦娥之冤,时也命也,由不得她自己。”盛闻澜话锋一转:“她死了也好,活着也罢,都算为毒杀人这桩事,有个交代。只是朕心善,见不得六月飞雪。”

郑业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懂皇帝这话究竟什么意思,那林子衿,到底是杀,还是不杀啊?!

“臣愚钝!”郑业成惶惶不安地叩首。

盛闻澜拂袖:“罢了。你也不懂这个梦有何含义,去帮朕问问赵明德吧,他一向博闻广识,才识渊博,兴许能为朕解疑。”

“是,是!臣这就去问!”郑业成颤巍巍地退了出去。

值守换班后,郑业成急匆匆地去了一趟赵府。

赵明德正含饴弄孙,陪着孙儿在院里咏雪诗,家仆禀报道:“老爷,刑部尚书郑大人来了,说有急事来问问老爷。”

“急事?”赵明德拂去肩头落雪,不疾不徐地去了会客的前厅。

家仆奉上茶水,郑业成道了声谢,端起茶盏啜饮。

“业成兄,有什么急事,说来听听?”赵明德拂开门帘,唤他道。

郑业成咽下茶水,站起身作揖:“赵大人,是陛下让我来的。”

“是么?”赵明德惊奇:“出什么事了?”

郑业成把皇帝对他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

“你说陛下这话什么意思?”郑业成大惑不解:“那林子衿到底是杀,还是不杀?”

赵明德略一沉吟,笃定道:“罪要定,死刑也要判。陛下不是说了么,无论对错,得有个交代。至少明面上,必须给百姓交代。”

“那陛下又说他心善,见不得窦娥冤死?”郑业成琢磨:“陛下的意思是不是,万一我们真的误会了林家……”

赵明德急忙阻止他:“郑大人,你是刑部尚书,亲自审问了林家,也亲眼看着林子衿画押。千万不要说冤枉,这黑字白纸的供状,都已经呈奏御前了!”

郑业成也意识到自己话没说对,蓦地噤了声,等着赵明德给他分析出个门道来。

果不其然,赵明德语出惊人:“死刑要判,但人可以不用死。既然陛下心善,咱们就帮着陛下,全了君父一片善心。”

“怎么全?怎么不死?”郑业成满头雾水。

赵明德敛眉沉思,蓦然间,灵光一闪,齐太傅见过那小子,而太傅在信上的意思是,那小子大有可能不会死。

赵明德露出醍醐灌顶的神情,朗笑起来,抚着胡须道:“郑大人,你就放心判了他的罪吧,这件事嗣后或有转机,你我且行且看着。”

“……”郑业成耍无赖:“老赵,可不兴这么猜谜的,你赶紧说说,陛下什么意思?”

“事情会如严党所愿,但也不全如严党所愿。”赵明德卖了个关子:“不出冬月,你就晓得了。”

郑业成满头雾水地来,满头雾水地走。

皇帝、严阁老、赵大人,就是猜谜三人组,群臣跟在他们仨手下,整日都在脑筋急转弯。

七天后,腊月二日,林子衿的罪名就定了下来,由行人司贴在城门口的昭告天下栏上。

其中细数林家罪过,将铜矿矿难一案,或用春秋笔法,悉数推诸于林百元头上。而今林家上下五十二口人,除了林子衿,其他的都已死了,林百元死后,朝廷把他的尸身吊在城门上,以此昭告天下,宽慰民心。

至于林百元之子林子衿,亦将受凌迟,不日于午门行刑。

这消息很快传遍京城,就连云南那边都晓得了,朝廷判了奸商林家的罪,要还百姓一个公道。

不明就里的人们奔走相报,拍手称快,他们始终淳朴地相信,善恶终有报,而作恶多端的林家,也遭受了应有的报应。

把判刑的谕旨带到天牢的还是锦衣卫指挥佥事邱远。

邱远读完谕旨,按规矩地问了句:“犯人林子衿,你可认罪?”

林子衿等这一天很久了,他双膝跪地,伏首再拜:“罪民叩谢天恩。”

邱远收起谕旨,两手递给他。林子衿没接,他跪在那里,抬头望向邱远。

那双眼睛平静得可怕,甚至带着点高深莫测的笑意。

邱远微蹙眉头。

“罪民本该一死谢天下,当今圣上要草民死,草民不得不死。无奈天不遂人愿,草民手中正有一枚免死金牌。是当年草民与稚奴交好时,先帝嘉应皇帝赠予草民。”

林子衿慢条斯理地,把金牌从锦囊里取出来。

说是金牌,其实是一张纸,盖了先皇帝的大印,纸面以朱砂着色,圈了一个大大的敕字。

林子衿双手奉上邱远面前:“请钦差明鉴,草民遵圣恩,不得不活——”

那张纸上,用指尖血写着林子衿的名字,嫣红刺目。

明人不说暗话

乖巧坐等评论QAQ

ps:活了就快见面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君要臣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